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趙頊笑道:“這件事情上頭,四通商號倒是出了大力,從去年揭發耶律伊遜倒賣遼朝禁物,私備金甲開始,到今年說動耶律伊遜外逃,最後在遼國蘇州被捕獲,在東海島上配合西事,竟然嚴絲合縫。”

孫固懷疑地看着趙頊:“莫非耶律伊遜叛逃一事,竟有我朝人士插手其中?陛下,鼓勵臣下叛國悖上,不是仁厚之道啊……”

“呃?沒有沒有……”趙頊是個超級愛顯擺的人,現在心裡頭那個憋屈啊……

如此完美的外交諜報行動,真可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但是蘇油一再告誡過他,這叫隱秘戰線,是不能宣之於口的,尤其不能出於皇帝之口。

蔡京趕緊打哈哈:“這個事情我知道,就是河北幾個商賈跟竇舜卿建議,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讓遼國衰亂,減少對我河北的威脅,好像竇舜卿同意了,不過我猜他也沒想到這事兒真能給辦成。”

“卻正好碰到秉常被母黨囚禁,孫公,你說這是不是也太巧了?只能說,連上天都是站在我大宋一邊的啊。”

“對對對就是這樣的。”趙頊內心裡又給蔡京加了一分:“還真是巧合,不過這巧合對我大宋來說,端是天賜啊。”

蔡京轉移話題,跟兩人扯起了閒篇:“夏國圖窮,乃遣西南都統嵬名濟致書國公雲:

昨於兵興之際,提戈相軋,今以書問贄,信非變化曲折之不同,蓋各忠於所事,不得不然耳。

夫中國者,禮樂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動止猷爲,必適於正。

若乃聽誣受間,肆詐窮兵,侵人土疆,殘人黎庶,是乖中國之體,爲外邦羞。

昨日朝廷暴興兵甲,大窮侵討,蓋天子與邊臣議,謂夏國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進兵,故有靈州之役。

然較其勝負,非爲必得。

夏國提封萬里,帶甲猶數十萬,西有于闐作我歡鄰,北有大遼爲我強援,若乘間伺便,角力競鬥,雖十年豈得休哉?

即念天民無辜,受此塗炭,故國主見伐之後,夙夜思念,謂自祖宗之世八十餘年,臣事中國,貢禮無或虧,朝賀未嘗怠。

而邊吏幸功,上聰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載省厥由,悵然何已!

濟遂探主意,敢移音翰,伏維國公,以謀略幹西事,凡生民利病,宗社安危,皆得別白言之。

蓋魯國之憂,不在顓臾;隋室之變,生於楊感。此皆明公得於胸中,不待言而後喻。

今天下倒懸之望,正在英才,國公何不進讜言,辟邪議,使朝廷與夏國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夏國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孫固讚道:“不意夏國竟有如此文才!這文章寫得極好啊!國公是如何作答的?”

蔡京樂了:“國公有空搭理他?只將信轉給了李文釗,讓他代答。”

“李文釗什麼人?夏國富平侯之後,早年間文采風流,作過諒祚侍講的人物,他給陛下的謝表大家都見過,不輸國朝學士。”

“於是李文釗動筆,回信將嵬名濟罵了個狗血淋頭,其中有兩句‘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暴佷跋扈,壅君樹黨;祿爵而不任,忠悌而不聞,色仁行違,忘國圖身。’”

孫固都忘了在皇帝跟前,一拍桌子,激賞道:“妙極!這兩句足讓奸相佞臣摧心變色!”

上句是東漢名臣張綱對外戚跋扈將軍樑翼的評語,將夏國樑氏,比作弒君的東漢梁氏。

下句是白居易對東漢和帝時期大臣張禹的評價,說他爲了保命不敢得罪當時的後黨竇氏集團,空有大名。藉此諷刺嵬名濟。

忠悌二字,還指明他忘了祖宗本姓。

這兩個典故選得都很精妙,而且那個給後世留下“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成語的名臣張綱,好巧哦,剛好是眉山人。

這就還偷偷摸摸地順便捧了蘇油一把,足見李文釗潛竄草野數十年,文學底子還是沒有丟的。

孫固算是趙頊的諸多老師之一,趙頊也知道他的脾氣,一點都不計較:“國公這倒是應對得輕巧,以夏人之矛,攻夏人之盾,一點多餘力氣都不想花。”

蔡京說道:“國公可能也是怕了。”

趙頊有些奇怪:“什麼怕了?”

蔡京微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國公不是聽聞蘭州收復,一時興起,寫了一首詩給李太尉嗎?現在士林中倒是頗有些議論,認爲國公此舉,有些失了士大夫的體面。”

趙頊有些生氣:“立下大戰功的中官都不行?”

孫固心底裡其實也覺得有些不妥,但趙頊這個態度,反而會將蘇油此舉坐得更實,趕緊迴護道:“他蘇家人從來都是這樣,大蘇提贈詩歌,從來都不拘人物。”

“在杭州時,大蘇曾在西湖偶遇一婦人,本是妓人,已爲民婦,自敘仰慕大蘇已久,無由得見,不憚呈身,獻一曲而去。大蘇乃作《江神子》。”

“遊多景樓,遇官妓‘胡琴’聲姿俱妙,乃作《採桑子》。”

“雲龍山張天驥,無知村夫耳,大蘇爲作《放鶴亭記》,以比古之隱者。人以爲過,大蘇笑曰‘裝鋪席耳。’”

“思聰,畫僧之流,大蘇爲作《送錢塘聰詩聞復敘》。”

“蜜殊,因爲能吃蜜糖,大蘇爲作《安州老人食蜜歌》。”

“所以依我看啊,作詩對他們蘇家人來說,一點不難,好多都是‘裝鋪席’耳。”

蔡京笑道:“要說起國公給李太尉這詩,有‘泉冷清棲月,山深靜落花’句,渾然不似在戎機倥傯之間,頗見雲淡風輕之氣。”

孫固對這一聯也是非常欣賞,對趙頊說道:“西事大起,老臣忝爲樞相,也常憂心忡忡,就怕邊臣失計,糜爛國事。直到見到這一聯,方纔稍感放心。”

“兩句一得清,一得靜。檄羽交馳之際,尚能有如此平和清淨的心態,這一仗讓蘇油做帥臣,的確是最佳的選擇。”

趙頊嘆了口氣:“要這樣說能耐可就大了,除了軍事,民事他還有閒心建議,大理變故還要上條陳,還在密奏裡邊給我推薦西北的吃食和藥材……對了,髮菜跟雪蓮,你們聽說過沒有?”

孫固蔡京面面相覷:“這個……恕臣等孤陋寡聞……”

就在這時,章惇拿着一封電報單子大踏步走了進來:“六路都經略司奏報,迷惑夏人的戰術已然成功,夏人兩路大軍俱在數百里外,大軍突發水師,只用了一日,便已經奪了靜、懷、定三州,圍死了興慶府!”

廳中數人都是大喜過望,趙頊興奮地站起身來:“太好了!叫郭都統和种師道來,研讀奏報,給我們講解一番!”

……

興慶府,景仁宮。

樑太后臉色焦急而瘋狂,虛弱地坐在椅上,樑乙埋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在殿內慌亂地來回亂竄,才週歲的乾順嚇得哇哇大哭。

“景思誤國!如今大軍俱在數百里外,城中俱是老弱,怎麼來得及?”

歷史記錄樑太后晚年“善病,喜服藥”,不過對自己孫子卻是格外的愛惜,“晚年始得孫乾順,鍾愛之,常躬自提抱。”

即便在病中,樑太后依舊將乾順帶在身邊,一刻不離。

命宮人哄着乾順,樑太后釘子般的目光看着殿內羣臣:“說說,事到如今,該當如何?”

西南都統,禮部尚書嵬名濟輕咳了一聲:“也不知宋人如何能在一夜之間,變出兩百巨舶,之前所有的佈置,盡皆落空。”

樑乙埋不耐煩地道:“如今再說那些又有何用?只說如何應對。”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聽介紹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五章 血旺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兩百章 賀禮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十四章 好菜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聽介紹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五章 血旺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兩百章 賀禮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十四章 好菜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咽不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