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

bookmark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戰端再啓

永興軍路,環州。

如果說橫山一線,陝西路部分現在已經被大宋捏得死死的,在永興軍路一線,實力便相對弱了不少。

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這一帶漢人少,蕃人多,環州蕃人和西夏通消息當間諜,夏人進攻時踊躍帶路,是他們以往的傳統。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慶曆四年,種世衡經營好了清澗城,改任環州知州,對蕃人善加撫卹之後,才得以改善。

當年種世衡在境內巡視,深入羌族撫諭。

環州蕃族大首領奴訛倔強自負,種世衡與他聯繫,說次日會去他的部落慰問。

是夜大雪,奴訛以爲種世衡一定不會去,結果種世衡信守了自己的諾言,頂着大風雪來到了奴訛帳中。

奴訛感動驚服,急聚族人聽命。

從那以後,環州周邊蕃部纔開始歸順宋朝,漸漸成爲了保衛永興軍路的決定性力量。

結果到了趙頊時期,情況又出現了變化。

當年蘇油和韓縝分權,各自鎮守一方,韓縝在永興軍路信任了夏人的間諜,用錯了方略,製造漢蕃矛盾,歧視蕃人,造成環慶精銳蕃騎廣銳軍叛亂,給永興軍路的軍事帶來了嚴重的挫折。

事後蘇油雖然進行了積極補救,但是永興軍路,總體和一直蓬勃發展的陝西相比,還是落了後手。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利。

如今的陝西路,宋軍完全佔領了所有分水嶺,取得了居高臨下的優勢。

而環州這裡,地勢已經開始變得低平,總體還是北高南低。

環州地處白馬河和歸德川交匯處的下游河口,夏人出擊時,可以自由選擇兩條河谷,居高臨下而來,從地利上講,對防守方其實是有些不利的。

這裡是永興軍路面對西夏的最前線,環州的北面,就是居住在白馬歸德之間的熟蕃和部分漢人義勇,弓手。

狄詠到任之後,這裡的軍隊一共不過兩千人。

於是狄詠首先便是招募蕃部,在兩川間屯田,然後在屯田更北部的河谷險要,設立了洪德砦和廣恩砦,以鞏固邊防。

接到趙頊的旨意後,狄詠將環州周圍的下蕃勇敢編爲數部,按時操練,從中提拔勇武之人,終於得到了一支蕃漢相雜,騎步相雜的部隊,總計五千。

趙頊很高興,命狄詠好生慰勞部屬,給了他們舊式禁軍的待遇。

四月的麥苗剛剛開始抽苗,進入長勢旺盛時期,狄詠就接到斥候來報,夏國大將罔萌訛帶着兩萬人,前來攻打環州。

環州熟蕃頭領令訛捨不得地裡的麥子,加上剛剛抄掠成功頗爲驕狂,於是出兵與罔萌訛前軍邀戰,被罔萌訛誘入包圍圈打了埋伏,五百蕃騎全軍覆沒。

初戰獲勝,罔萌訛飛兵突破無兵鎮守的洪德砦,立即帶領大軍沿着白馬河南下。

另一邊鎮守歸德川廣恩砦的小將賈嵓驚聞洪德砦被攻下,害怕自己後路被抄,反應也是極快,率領守軍五百人從歸德川撤退,搶在罔萌訛之前渡過白馬河,在罔萌訛的進軍路線上不斷遊擊騷擾,以阻滯罔萌訛的進軍速度,爲兩川蕃部退入環州爭取時間。

宋夏戰事,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在環州突然爆發!

大宋從朝臣到邊臣,包括蘇油在內,誰都沒有想到樑永能還敢在這時候突然挑釁,趙頊將還在中牟帶着孩子在瓜田裡抓刺蝟的蘇油緊急召回,商議對策。

偏殿裡孫固一臉的剛強倔強:“戰端易起,禍患難休!環州狄詠,去年秋後興兵之時,便當預料到夏人今日的報復!”

孫固是趙頊蕃邸的老人了,趙頊還是穎王的時候,孫固就是他的侍講,後來做了皇太子,又是侍讀,幼年以立志聞名,九歲讀《論語》,就曾曰:“吾能行此。”

入仕之後,站的是頑固保守派的隊,但是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對他的人品都是欽佩的,所謂“宅心誠粹,不喜矯亢,與人居久而益信。故更歷夷險,而不爲人所疾害。”

屬於“人不忍欺”的品種。

因此他跟趙頊說話,比較隨便,也敢於放言切諫。

趙頊說道:“當年種諤取綏州,孫翁便勸我以先事以戒,對我說待遠人宜示之信,無名舉兵,非計之得。又告訴我兵者乃兇器也,動不可妄,妄動將有悔。”

“然如今西夏亂象已呈,前日苗授回奏,說禹藏花麻所言大體屬實,夏主已然被太后囚禁,此正是進取良機,先祖之志,豈可或忘?”

孫固說道:“苗授之言,尚在兩可之間,西夏有亂,無人得見,也無從證明。”

“然而洪德、廣恩兩砦,先後失守,環州危在旦夕,大宋有傾城覆將之禍,這卻已經是實實在在已經在發生的災難。”

“陛下,如若西軍有備,有豈能有此失?既然有此失,那就說明我們還沒有做足準備,防守尚且不足,卻又何談進取?”

“還有,高遵裕他乃是環慶守臣,如今到底在哪裡?口口聲聲爲國家調製精銳,敵軍大犯,到現在未有奏聞,臣參劾其失職之罪。”

趙頊裝傻:“樞相,現在是說解決辦法的時候,就算你剛剛說的那些有道理,是不是也得先急而後緩?將眼前的問題解決了再說?”

孫固怒道:“臣恐不先議緩,急事將接踵而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趙頊很無奈:“那以樞相之見如何?”

孫固說道:“如今之計,當堅守環州,命陝西路範純粹、永興軍路李稷遣將相救,然後派遣使臣入夏,候測虛實,待其歸返,方可示秉常之書於天下,遣王師征討之!”

趙頊忍不住笑了:“樞相當真是老誠人,須知兵事詭道也,設若蘇明潤在此,必不贊同此說。”

孫固急得臉都紅了:“陛下你還笑得出來?臣固然深知幹能不若蘇油,屢次推薦他代馮京之位,結果陛下雖然去了馮京,卻命臣相繼。”

“當年包拯彈劾張方平去職,自己卻繼而任之,爲歐陽文忠所譏,陛下……陛下這是陷臣於不義!”

說完取下襆頭:“臣今日再請外放,陛下如一定要西進的話,請命蘇油爲樞相,臣惟幸陛下得人,絕無怨尤!”

“哎喲!孫公這是幹什麼?”門口響起一個聲音:“陛下,孫公乃潛邸之臣,陛下要多念孫公淳德,曲意優容,怎麼能逼他摘下襆頭呢?”

趙頊就跟見到救星一般,站起身來說道:“涪國公可算是來了,你與孫公商議環州戰局,議定之後再報與我知曉,我這裡還有他事……”

孫固一把拉住趙頊的袖子:“陛下不能走,什麼事還能大過敵國入侵?”

趙頊也不好跟老頭拉扯,只好說道:“好好,那孫翁你先放手,我不走行了吧?”

蘇油從皮包裡翻出一疊文書和地圖:“孫公,陛下,這只是夏人的小襲擾而已,無關大局,儘管放心。”

這下趙頊真不走了:“夏人來勢洶洶,連奪兩寨,狄詠折損了五百精騎,涪國公何出此言?”

蘇油說道:“臣剛剛在軍機處整理了奏章文案,狄詠的奏報裡,並沒有請求援兵之意,說明他對守住環州,還是很有把握的。”

孫固卻不認同:“邊將怕朝廷追究,往往恃強狠傲,當年任福還不是以爲李元昊易與?”

嘿這老頭說話可真不忌諱,蘇油只好說道:“當然情報不僅僅只有這一點。”

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三章 程家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計較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
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騙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三章 程家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計較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