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

bookmark

第二百二十二章大遊江

老管勾用的算籌,但是速度也很快,只是慢在擺佈上。

其實算盤的原理與算籌類似,算盤是上五下一,算籌是橫五豎一,沒兩天老管勾就敲算盤如飛了,還不用死記口訣。

算盤對他老人家,不是計算工具,只是記錄工具,這一點蘇油也是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張方平每日裡都會抽時間來看看,還要溫言撫慰劉嗣一幫娃子們幾句,一點都沒有僱傭童工的內疚。

老狐狸賊壞,跟娃子們許諾,四月浣花大遊江,讓娃子們坐官府的大畫舫,沿江遊覽,就贏得了娃子們的集體歡呼,劉嗣這傻缺連突擊加夜班的心都有了。

轉運司的統計過程中,蘇油對宋代四川的經濟發達程度大爲震驚,簡直刷新了三觀。

人口,合計一百五十萬戶,佔全國十分之一。

糧食,“地狹而腴,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歲三四收。”僅僅低於農業最發達的兩浙地區,每年光軍糧每年供應一百五十萬石。

茶葉,“蜀茶歲約三千萬斤”,佔全國產量一半。

商稅,排名全國前二十名的州中,佔了六個。

紡織,“日輸月積,以衣被天下”。

朝廷每年徵收絹四十萬匹,佔全國總數百分之十五;

絲綿一千五百萬兩,佔全國總數百分之十七;

錦綺等高端貨近兩千匹,佔全國總數百分之二十;

綾四萬匹,佔全國總數百分之二十六。

麻布更可怕,總計朝廷每年在成都府路徵收和購買的麻布即達一百二十餘萬匹。爲河東、陝西、京師等地軍需布帛的主要來源。佔全國總數的百分之十七。

此外還有糖,紙,書,藥,酒……

光酒課收入就高達兩百萬貫!

蘇油都快瘋了,他知道四川發展不錯,不過被中央小報帶了節奏,哪裡知道這麼不錯。

早知道經濟體量這麼大,我還擔心鹽井太多,還擔心繅絲機紡機過度衝擊市場個屁啊!

統計結果一出來,蘇油就對張方平說道:“如此重要的寶地,朝廷還不加強控制?這是多看不起我們四川?”

張方平難得老臉微紅:“呵呵呵……其實,數字沒有出來前,我們也不太清楚……”

言外之意——更別說朝廷了!

張方平顧左右而言它,翻了翻賬冊以緩解尷尬:“有沒有發現什麼大問題?”

管勾說道:“舊賬一入新冊,毛病那是多得說不過來了。按照明公的意思,提綱挈領,不及瑣碎。因此能入呆壞帳的,大體都入賬覈銷了。不過,孩子們發現了一處大數目……”

說完拿眼瞟蘇油。

張方平笑着對蘇油道:“怎麼?昨日晚間滔滔不絕,光天化日下翻倒成悶葫蘆了?”

蘇油遞上一個冊子:“積年統計,四路清理出個大概,其中有不少橫賦。”

張方平大驚:“啥?”

管勾說道:“在設立會計科目的時候,孩子們發現了一些……呃重疊之處,也就是說,有不少重複繳納賦稅的項目。”

“比如這個,化榷爲稅之後,水路直達新南門,在這裡繳納行稅,而陸路……則在華陽繳納一次,在進城時,又繳納了一次。

“還有這裡……去年倒春寒,這些州縣發放了補貼款項,按理說,秋稅的時候也該酌情減免,然而只有少數州縣執行了,大多數州縣……還是按原款繳納……”

“還有這裡……筋膠本非川中特產,爲當年戰時臨時徵調的課目,然其後一直沒有取消,已經二十多年了……”

“還有這裡……朝廷行榷那段日子,百姓要繳納鹽茶錢,由官府發鹽和茶葉,然而改榷爲稅後,官府不再發鹽茶,而由百姓自購,可這鹽茶錢,還一直交着……”

“還有這裡……”

張方平擡手打斷:“就說合計多少?”

老管勾拱手道:“合計……四十萬貫。”

“這麼多?!”張方平手扶腦門,苦笑道:“沒想到還能牽扯出這樣一攤子事情來……這下麻煩了……”

蘇油拱手道:“明公,這是好事情啊。”

張方平覺得莫名其妙:“說得輕巧,這是轉運司的失職,正是老夫之過,如何能是好事?”

蘇油拱手道:“這些橫賦,有些已經徵了很久了,最遠的,都能到二十年前,這固然是轉運司的失職,但是卻不能說是明公的過錯。”

“這個過錯不能避免的原因,是因爲舊事記賬法過於繁瑣,而轉運司人力有限,監督乏力造成的。如今新法一用,立刻一目瞭然。”

“因此這四十萬橫賦的暴露,乃是明公舉會計新法所得,所以這是好事兒。”

“明公只需上奏朝廷,請免我四路這四十萬橫賦的時候,將新法一併獻上,這過錯,就變成功勞了。”

蘇洵也在坐,張方平與他面面相覷。

兩人都是端方君子,出事後首先想的是怎麼承受板子,一時半會楞沒有想到這一茬上來。

張方平就苦笑:“混跡官場幾十年,今天卻被令弟教了一回如何做官……早有這手段,何至於被一庸官連累,遠離朝堂……”

蘇洵也轉憂爲喜:“這事情拖不得,明公當立刻奏報朝廷,看中樞如何定奪,我蜀中百姓負擔,能早清一絲一刻,那也好上一絲一刻。”

……

《宋史?張方平傳》:“方西鄙用兵,兩蜀多所調發,方平爲奏免橫賦四十萬。又建言上策。帝稱善,悉如其說行之。”

……

四月初八,大遊江。

一大早,轉運司,州府,士紳,各色大小遨牀直接把街巷都堵上了。

見到這情形,蘇油突然想起了成都城建造的傳說。

當年張儀領軍來到錦江邊,見到一隻大烏龜帶着一羣小烏龜游泳,認爲是大吉之兆,於是紮下營盤,一年成邑,三年成都。

大烏龜帶小烏龜,跟現在的情形一比較,真的好像哦……

老張還想邀請蘇油體驗遨牀,蘇油搖着腦袋躲得遠遠的,我就騎驢!

歡歌笑語,就好像後世的花車遊街,人羣簇擁在周圍,一路向着江邊行去。

蘇油騎在驢子上,繮繩掛在石薇的馬鞍後邊,都不用操控,驢子就在自覺地朝前走。

蘇油甚至覺得,驢子的動力不是來自它的四肢,而是來自屁股後面人羣產生的推力……

太擠了……

江邊密密麻麻都是人頭,今天這裡碼頭上,起碼是十萬人的規模。

今天不但是大遊江,還是錦市。

江中密密麻麻都是花船畫舫,爭奇鬥豔。

張方平說話算話,邀請三蘇,成都名宿士紳,重要官員,一起上了……轉運司的畫舫。

州府的畫舫,留給了孩子們。

士紳們當然很開心,沒想到今年的接待等級提升了。

畫舫撥動船櫓,沿着清波柳岸浣花溪,緩緩向前行去。

從城西出來,順着浣花溪沿江而下,畫舫裡奏起了絲樂,張方平舉起酒杯:“去歲眉州人口大增,賦稅一躍而入全國十首;四路欠逋,大爲減少;流民逃戶,日益安定;陵井所開新田,可活數千戶;今歲轉運司行新法,清理出橫賦四十萬貫,官家仁德,應允免了。”

“四路如今喜事連連,這都是衆官員,衆江卿士紳們的功勞,老夫欣喜不勝。藉此遊江之節,感答諸位努力,來,共飲此杯。”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一陣叫好。鼓吹與馬屁齊飛,諂笑共媚顏一色。畫舫之上,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十章 講究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章 眉山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八百章 內奸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大戰的腳步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
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十章 講究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金殿捉婿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將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五百五十三章 講解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四百七十一章 議論第一章 眉山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八百章 內奸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大戰的腳步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