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南頃3

這裡是江(南)西道連州的隸下,也是江西道最南端的所在,在地理上屬於楔入嶺南地區的行政區劃,屬於某種傳統分而化之的規劃手段。

而桂陽城就剛好簇立在南嶺山脈通往嶺外荊湖地區的管道,騎田嶺南端緩緩折衝而降的山隘隘口之下。又伴隨着奔流而下湘江支流的舂水,在這處北高南低的不規則形狀谷地中,分作東南和西向兩條的官道大路。

而在北面名爲九嶷山的羣山之中,就掩藏着秦時所建的軍塞——陽山關,以及通往桂陽的都龐嶺道、騎田嶺道在內,天然山勢曲折裂隙所構成的兩條過嶺山道;

秦時的始皇帝對南越用兵發五路南征之師,而在大興土木、民力疏通著名的靈渠之外,亦在武陵羣山之間順山川之勢,修築了始安的越城嶺、臨賀的萌渚嶺、桂陽的都龐和騎田嶺在內四條新道,而自此一直沿用至今。

越城嶺道系由湖廣南下兩廣最便利的路線,也是翻越南嶺山脈最主要的水路,也是當初黃巢大軍順勢北上的路線;不過若由此路去廣州,尚嫌迂遠。

萌渚嶺道(又稱桂嶺道、謝沐關道),此道沿湘江上溯至湖南永州(零陵)後,與越城嶺道分途,再沿瀟水上溯;經湖南道縣、江永,越過萌渚嶺隘口,到達廣西的賀縣。

漢高祖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說趙佗,即從桂嶺取道。漢武帝平定南越以後,在蔭渚嶺與都龐嶺之間設置謝沐縣(今湖南江永縣西南),目的就是控制這條通道,後稱“謝沐關”。

北宋時的潘美伐南漢,岳飛鎮壓廣西少數民族起義,均經謝沐關由此道入嶺南,所以,一向被視爲“嶺口要路”。

這條道路的優點也是有兩條源頭很近而南北分流的河:瀟水與賀江。由此沿賀江順流而下,至廣東省西江沿岸的封開縣江口鎮,便可以順西江而至廣州。而從這裡前往長安也有明確勘探的里程,全程約四千多裡。

在這條路線上又有一條分叉,既湘江支流瀟水上游分叉出來的零陵、桂陽嶠道;爲東漢鄭弘奏事所開。

唐以前這條路使用最多,因爲嶺南可以憑藉北江、連江水途,嶺北也可利用瀟水、湘江、洞庭、長江、漢水水路而與荊襄之間的南北通道相連,然後經武關、商山、蘭田路直入關中。

然後是同樣經過貴陽境內的騎田嶺道(又稱新道、湟溪關、陽山關道)。此道自湖南衡陽沿耒水上溯,經秦耒陽縣,至郴縣(今湖南省郴州);由郴縣轉旱路,西南行,經蘭山縣,南至漢桂陽縣(今廣東連州市);

或南下坪石,再西南行,經星子也可至廣東連縣。這段陸路沒有崇山峻嶺,進入廣東連州後,可利用洭水(今連江)、北江水路直下廣州。這也是這次周淮安此次發兵赴援,所藉助水運輜重的主要路線。

此外就是最東端的大庾嶺道(又稱橫浦關、梅嶺關道)了;此道由南昌、吉安、贛州,越大庾嶺至南雄、韶關,再從陸路南下廣州境內,是維繫贛粵的常用通道。

古稱“塞上”,漢武帝時,南越人擊敗韓千秋“使人函封漢使節,置塞上”,即將漢使的頭顱裝在盒子裡,放置在嶺口分界處。秦末有梅氏築城扼嶺口,稱“梅將軍城”,秦代改稱爲“橫浦關”。

開元名臣張九齡任廣州都督時進行過山道的重修,將山石中開闢出來的五尺道變成了兩車並軌而行的寬道。因此也是如今江南諸道入嶺外的最主要路線。

而五嶺孔道中至少有兩條都在桂陽縣境內,但在行政區劃上卻是隸屬於江南西道,以及現今的湖南觀察使麾下,這無疑是一種防止嶺南地區發生叛亂之後,四閉城塞的一種基本防範措施。

現在這處嶺內勝要已經落入自己的手中,如果再奪取了羣山之中的關要之後,那自己麾下的義軍就可對於嶺外的江西、湖南等地構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勝形之地了。

據說當初漢末三國的趙子龍計取桂陽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嗯就是那個自稱趙雲本家的桂陽太守趙範,先是置酒欲以結拜兄弟,然後又把寡嫂喚出奉酒想要親上加親,結果觸怒趙雲先送城人頭後送的故事所在。

連州雖然只是個下州,但最盛時有戶三萬二千二百一十,口十四萬三千五百三十三。雖然丘陵遍佈的田地產出亦不算豐饒,但是當地三縣境內亦有金、銀、銅、鉛、鐵等相對豐富的礦產。因此,這是一個以礦冶爲主要經濟活動的州郡。

再加上附近郴州平陽的銅礦坑羣落,和懷州盛產的鉛錫礦;因此朝廷沿襲西漢“金官“之制,在桂陽郡(今桂陽)設“桂陽監“,置爐場五所就地採銅鑄錢,並管理相應銀坑、鉛坑開採的專營事物。

自唐代開始,桂陽監“掌二十八銅礦以錢監”著稱於世。全國鑄造錢爐九十餘座,桂陽就立有五座。最近一次是在在十年前開始鑄造的鹹通年鑄造“鹹通玄寶”。

約每爐役丁匠三十人。每年除六月七月停作,餘十月作十番。每鑄約用銅二萬一千二百一十斤,白鑞三千七百九斤,黑錫五百四十斤。約每貫錢用銅鑞錫價約七百五十文,丁匠所費在外。每爐計鑄錢三千三百貫,約一歲計鑄錢三十二萬七千餘貫文。

此外,根據《元和郡縣圖志》載:桂陽“所出銀至精好,別處莫及”。而本地年產出銀萬九千九十五兩,幾乎佔據了江西道產出的三分之一。

當然更關鍵的是從這裡獲得的銅料不僅可用來鑄錢,這也是一個逐漸成熟地方政權的基本標誌;還是鑄炮的重要原料之一。不過這些地方的勞工、伕役和工匠,因爲戰亂而逃散了七七八八,所以要想重新招募人手而恢復起來,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開工。

目前的廣府方面,正在嘗試用水力衝壓機構來鍛造鐵皮,然後在滾軸上捲起來的早期短火銃;下一步周淮安還打算在機械傳動比較穩定而具有一頂精密度後,在利用水力鑽牀在包鋼的熟鐵棍打孔。

在擊敗了一地敵人之後,周淮安帶來的探報隊、普查隊和工作隊,就會以就近出身士卒爲嚮導出馬和展開行動。一方面搜尋可能潛藏的敵對勢力和躲到民間的敗兵殘餘;另一方面也是收集證據和線索,清算那些城中的豪門大戶;

在這裡,則主要是那些以世代礦主爲業的地方豪強大族,因此民風彪悍而不乏私造的兵甲爲利;又有山夷“莫徭”等雜處其間屢有械鬥與爭攻之事,因此在組織度和日常爭鬥經驗上,卻不是其他對方的那些農民出身的土團可以比擬的。

如果有足夠手段和威望的人,將他們的力量串聯和組織起來,再加上當地的山夷莫徭的呼應;那無怪會柴平在其他地方無往不利的掃蕩部隊,在這裡冷不防吃上一個大虧的。根據周淮安在當地所收集的消息。

這次作爲對手的那位桂陽本地大豪陳彥謙,就曾是這麼一個雖然沒有任何官身和頭銜,卻在山內、山外的坐擁土地連片,礦坑、工場十數處;豢養着許多護礦的家丁和部曲,還有衆多打手、監工、礦頭聽命其行事,手眼通天而極有威望的地方頭望人物。

不但手下人命累累而小兒聞之止啼,上下打點和經營各種盤根錯節關係,號稱就連歷代刺史上任也要請他過去平坐論事,才能考慮打開局面,收的到錢糧賦稅徵得了丁役。

因此當黃巢的義軍南下之後,相比珠江流域那些主動跳出來反抗和作亂的地方土團;暫時無人顧及的連州一帶就成了他爲所欲爲,打着守土保境旗號而大肆兼併地方勢力,侵吞佔據官府產業的一番樂土了。

後來嶺外的局勢逐步穩定下來之後,他也是相當識時務的奉納了許多錢糧和財貨,給當時的沖天大將軍府以厚結之;所以並沒有被具列在大軍攻伐目標當中。反而又贏得得更多蟄伏起來和生聚實力的時間和緩衝。

而到了義軍大部北上之時,他甚至從副總管尚讓麾下謀到了一面旗幟,堂而皇之的自稱起義軍一份子來。甚至得以將一個子侄安插到了留守司的孟楷麾下去聽令。不過因爲位階不高,也沒有引起當時的周淮安的任何注意。

然後,大抵就是在周淮安遠征安南期間,他亦得以掃平連州三縣境內的大多數異己勢力,而開始生出自居一方的野心和念頭來;後來發生的事情就自然而然了。

隨着孟楷在廣府的奪權失敗,那些駐留地方的其餘義軍並不是都甘願,歸附於三江軍的旗號下;其中一隻倉促匯聚起來人馬攜帶着許多輜重和家眷,在借道出奔桂州的時候被他派人所假意誘騙;在接受招待灌醉解除了武裝之後,又被殺害了許多人,餘下的人等全部送進礦井裡去奴役了。

於是得了許多甲械輜重的陳彥謙開始信心膨脹起來。決定越過騎田嶺的山道,而去襲擊位於湖南觀察使麾下依舊在據守的郴州州城平陽;以將這一代的礦產全部控制在自己的麾下。

因此他的盤算幾乎都成功了大半;打着來援的旗號他成功騙入了平陽城,並殺死了堅守的刺史董嶽而兼併所部。卻未料到柴平率領的掃蕩部隊會殺到他的老巢桂陽城下;一邊令族人牽牛擔酒相迎而虛以委蛇騙入城中,一邊卻是帶領精幹人馬翻山越嶺的奔赴回來。

所以在柴平城中遭到伏擊四起的同時,城外負責接應的留守營地也遭到了裡應外合的襲擊;就是他在留守司任事的那個子侄陳令軒,假借前留守使孟楷的名號而混入其中,襲擊殺死了柴平留下來的副都尉王桂,而大呼“孟留守殺回來了”“只殺賊和尚一黨”導致營中大亂,而許多老義軍不知所措就被外來的敵人所擊破;

只是他顯然沒有料到資深少年義軍出身的柴平,可要比他所見大多數義軍將領更爲難纏的多;更沒料到來自廣府方面的援軍會如此反應迅速;最終功虧一簣的城內城外兩頭皆失,不得不重新退出桂陽城,進而率部逃過騎田嶺去了。

然而作爲此戰的代價也是不小,城外最終陸陸續續收攏回來的也只有千餘人,再加上柴平在城中帶出來的殘餘部隊;這次的掃蕩部隊可謂是折損過半了,更要命的是王桂以下的軍將也死了十幾個,要是傳統的義軍早就是士氣潰散而不可收拾了。

因此,此君可謂是個典型在亂世當中乘勢崛起的一方梟雄人物模板了;只是如若是這號存在擋在自己的道路上就不是那麼令人愉快了。所以爲長治久安之計,只能發動百姓的模式來斬草除根式的,剷除其家族和黨羽在地方深植的根基了。

比如在將其成員公審之後沒收他們土地和礦山。然後將沒收物資中可以利用的部分取走後,剩下部分庫存、傢什和不動產,則作爲發動貧民幫運輸送的做事報償,變相的散發出去變成流通物品。

由於陳彥謙在當地大肆剪除異己和兼併其他大戶、豪族的緣故,剩下來的工作要相對簡單的多;只要有足夠的武力作爲威懾和憑仗,民間也有的是形形色色的苦主和當事人,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苦大仇深、一心想要報仇,曾經同爲的豪強大戶倖存者。

最後,是將城外抄沒的土地、礦場統一清賬和測量之後,就地圈佔起來設置新的屯田所和公辦工場,再招募無地赤貧者來耕作和做工。再將分兵掃蕩境內從礦洞、工場裡,逐一解救出來的那些義軍倖存士卒,還有許多被從外地虜獲過來奴役的人口,也被安置在其中修養。

下一步發兵攻打那些爲虎作倀的莫徭村寨,懲戒性俘獲和抓捕其青壯男女,進一步的充實期間;這樣從城內到城外,一羣潛在的受益者階層和日後具有一定執行力的基層組織,就此初步奠定成型了;

後世史稱“師所至,開倉放糧,賑饑苦,釋奴婢,清隱戶,滿城皆做蒼色(包頭)。。”

陳彥謙此人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曾經利用晚唐的混亂長期佔據平陽、桂陽兩地二十多年;直到楚王馬氏證券接力後,纔將其兼併掉。這也是亂世當中大多數因勢而起的地方豪姓的寫照。

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七十七章 行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禪林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異心第914章 明主不安席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六百零九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或聞通鬼魅第794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二)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一章 活着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誰肯相爲言(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一百七十七章 波譎3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949章 開營紫塞傍(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874章 野死諒不葬(續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池未覺喧(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二十三章 升職?(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一百四十二章 遭遇上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三十章 突現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一百九十一章 雲翻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扶搖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十七章 還是活着(中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857章 戰城南,死郭北(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1000章 烽火入洛陽(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六百零一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平3第二百二十八章 驚雷5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1014章 徵師屯廣武(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碰撞第654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下第一百一十外章 仇寇第七十二章 破入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
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七十七章 行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禪林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鐵騎擁塵紅(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異心第914章 明主不安席第三百九十五章 鐵騎擁塵紅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六百零九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或聞通鬼魅第794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二)第844章 梟騎戰鬥死(續二)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737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下第一章 活着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978章 彎弓射賢王(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誰肯相爲言(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一百七十七章 波譎3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五百一十九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第918章 按劍心飛揚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949章 開營紫塞傍(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945章 列卒赤山下(下)第874章 野死諒不葬(續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二百九十六章 城池未覺喧(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二十三章 升職?(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灑陣雲飛(續第一百四十二章 遭遇上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三十章 突現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一百九十一章 雲翻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1055章 簫鼓流漢思(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一百七十章 饋禮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扶搖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十七章 還是活着(中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嘯旅乘明發(中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884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二)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857章 戰城南,死郭北(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1000章 烽火入洛陽(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六百零一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平3第二百二十八章 驚雷5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1014章 徵師屯廣武(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碰撞第654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下第一百一十外章 仇寇第七十二章 破入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