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中

鄧州,南陽城附近的丁平莊。

已經是太平軍精銳序列——投火隊一員的王審知,看着面前高聳的院牆和塢壁上的木質箭樓,卻有一種似曾相識

的感觸。因爲在他相距數百里外的河南光州老家,同樣也見過這麼一處類似的塢堡所在。

而就是這麼一座塢壁,卻是成爲了當年鄉里人苦苦求之不得,不惜投獻妻女乃至自身,也想要削尖腦門營鑽進去

的所在。因爲他們這些生活的河南平原上的人們,過得實在是太苦了。

大河與淮水之間流經的沿岸,所帶來的富饒田土和充沛的灌溉水源,並沒有能夠給他們這些底層人等帶來多少福

澤和豐饒;卻成了他們苦難深重的直接或是間接根源。正所謂是河南三大苦:“東都、水泛,淮西賊”。

因爲河南之地的富饒和豐產,這裡成爲了東都就近羅索和窮括的重災區,更兼是各種公卿貴胄及其家眷扎堆的所

在地,世代繁衍生息下來下來形成了偌大基數,在地方上仗勢強取豪奪的肆意兼併之事,更是世代深以爲患。

因此,時有《王法曹歌》唱到:

“前得尹佛子,後得王癩獺。

判事驢咬瓜,喚人牛嚼沫。

見錢滿面喜,無鏹從頭喝。

常逢餓夜叉,百姓不可活。”

再者是乾元以來的戰亂頻發而水利日漸失修頹壞,造成黃淮之水的年年大小氾濫不斷;動輒破州過縣而淹斃無數

,大片鄉野村莊盡成魚鱉澤國。

更兼以河南境內尊奉朝廷的節帥,與河朔諸多長期時叛時附的藩鎮之間,時斷時續的連綿戰火更是動不動就決堤

淹水以爲攻戰手段;最終承受苦果的還是地方百姓。

因此,曾有《永淳中童謠》唱到:“新禾不入箱,新麥不入場。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牆。”描寫的就是這種災

後慘絕人寰的情形。

而這前兩者的因素加在一起,卻又催生了一個更令人咬牙切齒的存在“淮西賊”。嚴格意義上說不僅是指中晚唐

割據一時的淮西軍閥集團,也包括綿連於申、光、蔡各州之間的這片土地上,所世代盛產的盜賊和亂軍團夥。

相對於大部分屬於魚米之鄉的淮南之地,或是羣山遮蔽的河洛平原。淮西之地因爲水患頻繁和遍佈滷澤的土地,

貧瘠田土的產出有限卻朝廷盤剝倚重;

再加上,在水患後往往爲了爭奪新出現的地界,而好以鄉里爭鬥的彪悍民風;此間鄉土的青壯年想要在成年苟活

下去,往往要麼成羣結隊去投軍賣命,要麼去嘯聚與**之間以爲盜賊。

而在這兩者之間,通常又可以通過朝廷的招安授官和官軍潰亂爲賊,來進行一體兩面式的相互轉換,於是苦難深

重而飽受荼毒的,自然就是臨近地方上的河南百姓了。

曾有歌子唱到:“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苦”,

因爲在大平原上幾乎沒有什麼險阻,普通的鄉邑、村落是無法抵擋這些賊寇和亂軍肆的虐;也只有那些家大業大

得以建造起塢堡、土壘的豪族、大姓,纔有相應支持下去的能耐。

因此,哪怕是進入塢堡之後,只有做牛做馬受人壓迫和驅策的份,但是相比在外間朝不保夕隨時可能破家出亡的

日常,或是被裹挾從賊不知何時就填了壑的結局,還是更有一些吸引力的。

曾幾何時,王氏兄弟們的憧憬和夢想,也不過是在蹲守在類似的塢壁外,看着不斷運送進去的糧食和布匹,期待

着能夠找到有口飯吃,有所庇護的一席之地而已;

當然了,他們所期望的不是那種被役使如牛馬,卻待遇連豬狗都不如的佃客;而是具有一定人身自主權和地位的

部曲、門客、莊丁之類的主家附庸;這樣不但可以吃個囫圇飽,還可以拿着棍棒和鞭子在鄉親面前耍耍威風。

然而一場赤地千里的大旱,以及隨之而來遍地蜂起的草賊之亂,讓他們這麼一點指望和期許都已然成爲了泡影。

要知道當年的兵火和災荒之下,作爲太原王氏不知道出五服多少代的遠宗,光州境內的固始王氏可是連本家大宗

,都被餓死和逃亡的七七八八。而他們這些旁支小姓死剩種,也是就此踏上了從賊/投軍的老路。

隨後在那位同樣是草賊出身,卻被招安成官軍的李罕之、李刺史手下一干就是好幾年;直到遇上了太平賊戰敗被

俘之後,他們兄弟才知道原來生爲人子,竟還有另一種的全新活法和人生。

然而,既然可以有所尊嚴和體面的活着,那誰又願意去繼續遵循那些官軍之中,看似習以爲常的凌剝百姓以爲衣

食用度的慣例,或是做那些爲虎作倀的糟心事呢,

只是當初想過更好日子的決心依舊沒有多少變化,而且還變得更加強烈而已。而且相比已經獲得提攜作了旗頭的

堂弟王彥復,或又是正在重新撿起早年讀過的文字,努力學習各種操條訓令向着一名軍吏謀求的兄長王審潮。

乃至是一心想要到跳蕩隊裡去拿生死博前程的弟弟王審珪;王審知卻是在丹徒之戰後被太平軍火器的力量所震懾

和打動,就此決意自請投報到投火隊中做了一名(候補)輔卒。

雖然是候補性質的輔助序列,但是相應的要求和標準可是一點兒都不輕鬆。每天要拿着幾種不同分量和形制的模

擬重物,往復投擲鍛鍊了無數次,以掌握和熟悉相應的手感和分量;

待到手掌磨出相應的老繭,也有足夠的熟斂和身體條件反射之後,纔會進入到下一一個選拔和淘汰階段,開始訓

練相應的準頭和距離。而在這時,他才得正式以獲得一名投火輔卒的身份和憑牌。

他們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投手,先是從五步之外的大木框子開始,然後變成十步外的中木框子,十五步外的小木框

子,最後纔是二十步爲基準的藤筐子。

然而,據說其中最出色的老手,甚至可以在二三十步內把東西直接丟中具體的人靶頭上,因此也有資格凌駕於諸

多擲彈手、擲彈兵之上,而領取額外津貼被給稱之爲“老擲彈兵”。

然後,纔是輪到相應投擲距離的加強訓練。所用的器械也從木頭和石質的模型,開始變成了填塞鐵渣和沙子的真

實彈體,而接觸到了模擬戰場環境的騷擾式訓練。

其實作爲投火隊的一員,投擲遠近的優先度尚且還在準頭之前。畢竟,作爲一種相當危險的成片殺傷火器,失手

丟的近了還是有相當概率誤傷到自己人的。

每天幾乎把人練的手臂都彷彿腫脹起來,而需要在事後挺着疲憊至極的甚至,相互用藥油順着經絡搓揉着才能消

退下去。當然了,也有人忍不住私下懈怠和偷懶的結果,就是就此消失在投火隊的序列之中;

因爲他們的膀子有很大概率就此廢掉了,不得不強行退出了現役的序列。而當練完一個階段之後,許多人會發現

自己的臂膀真變得粗壯起來了。以至於他在兄弟間的藉此私下聚會中,很是揚眉吐氣式的掰贏了幾次腕子。

到了這個階段尚且沒有被汰選下去,他們就是一名可拿比普通正卒略高基本薪餉的投擲手;可以緊跟在那些擲彈兵,老擲彈兵的身後,而隨即準備接替和補充他們位置。而不用再輕裝揹着裝彈的筐子亦步亦趨其中。

因此,作爲模擬實戰的騷擾訓練,也比原來適應性的強度更上了一層樓。

需要他們在相對整齊的列隊行進之間,同時接受沒有尖頭的箭矢散射和刻意迎面揚起的沙塵,土塊投擲,木棍敲擊;甚至是小隊騎兵虛張聲勢的騷擾;而依舊可以把自己手中的彈體相對穩定的投出去,而不是失手掉在地上。

只有以將近八成的成功投擲率,熬過了這個階段之後,纔可以被稱得上是一名標準投火隊的擲彈兵了。作爲每營都尉所親自掌握的骨幹序列,他們要不但能夠站在前排頂箭冒矢的投彈擊敵,也要能夠近身之後操起傢伙衝陣殺敵。

至於更進一步的老擲彈兵,那是一種日常狀態下無法企及的特殊榮譽和身份;只有在戰場中多次臨危不亂的傑出表現之後,纔有可能得以冠名。

因此,這一次也是王審知在太平軍投火隊序列中的初陣;以隊和火爲單位加強到山南地方的武裝工作隊中去,以便在相對低強度的鎮反工作和地方衝突當中,完成基本的實戰試煉。

相應的表現和成果,也將決定他們此後被挑選前往的軍序所在;比如擁有“常從”稱號的第一軍或是被稱爲“叱飛”的第二軍,都是讓人希翼的首選對象。然後,纔是水軍爲主的第五軍。。。

只是,這山南東道境內的具體情形;又與遍佈高山大峽與江河交匯的荊南,丘陵水澤綿延的湖南、江西,或是山地起伏唯以大江富聚的兩嶺,乃至是地肥水豐富饒多產,卻民風、軍伍相對孱弱的江東兩浙、宣歙,有所不同。

更多帶上北地彪悍、兇竣、保守的色彩。更兼比起開化較晚而相對地寡民疏的南方各地,這裡人類開發和聚集歷史,甚至可以上溯到傳說中的夏禹時代。

而到了祖龍統一六合之後,這裡就是天下最大的冶鐵中心了;在兩漢交替之際,南陽郡更是成爲漢光武崛起的帝鄉所在。南陽著名的水利工程楚堰,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並稱全國三大古老農業灌區。

詩仙李白在遊歷過程所做的《南都行》中贊到:“清歌遏流雲,豔舞有餘閒,邀遊盛宛洛,冠蓋隨風還。”

因此,在這裡世代生聚下來的世家大族,累世門第的天然基數和影響力,也遠不是南方那些州縣可以相提並論的。雖然,歷經中唐以來的動盪患難,已經消亡和敗落了不少,但是剩下來的也無不是保守頑固派中的硬骨頭。

他們也比東南、兩嶺沿海或是沿江那些商旅成風的州縣更加保守。雖然對於更替無常定數的藩帥和地方官府的支持力度有限,但是一旦太平軍觸及到他們世代把持鄉里的根本利益,反彈和抵抗起來也是格外的激烈。

所以,在這裡所進行相應鎮反和清理工作,隨着越往北推移,越是靠近傳統南陽盆地的腹心所在;遭遇的阻撓和反抗力度,也是隨着敵我傷亡比率與之俱增的;

以至於常常要零敲碎打的出動投火隊,甚至是樣子隊的編制來加強到相應的序列中去,才能敲開相應死拒堅守的固壘/塢堡。這處丁平莊就是其中之一,莊子的主人可上溯道乾元定難第一功臣郭子儀。

出自其第七支郭曙一脈,曾任司農少卿,後在朱泚之亂中立有戰功,擢升爲左金吾衛大將軍,封祁國公。因爲監臨五朝的(郭璦與昇平公主之女)郭太后失勢,而遷居到南陽之後的聚居地,也被歷代修繕的特別堅固。

不但有模仿北方城塞的箭樓和城壕,也有足以掩人奔走其上的土石塢牆和預留的垛口、水槽,來對付四方蜂起的寇盜、流民。只可惜他們遇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太平軍。

王審知正在努力回味着,之前地方敵情通報中各種具體事項和注意細節;同時觀看着負責壓制牆頭的射生隊,遊刃有餘的將那些從高牆上冒頭,挺身出來的莊丁,給一一的射殺的毫無反手之力。

突然一聲震響在塢壁僅有的兩個入口之一炸開。隨着在滾滾燒灼的煙火中轟倒的塢壁大門;王審知卻是心中愈發認真和驚醒起來;這些被打破圍子的頑抗據點一般只有兩個結果。

要麼是就是士氣大沮而開始爭相逃亡或是喪失鬥志就此跪地求饒,要麼是在絕望中困獸猶鬥式的最後死拚上一把。而這也是他們這些投火隊員,開始發揮專長的主場所在了。

對大家解釋一下,本貓家的老二前幾天就開始生病了,前天早上更是因爲咽喉重大的呼吸困難而住進了醫院;因此貓一直在留院陪牀和奔走到昨天半晚纔回家,其間總共就睡了四個小時,實在困的不行,還有點胸悶氣喘。所在堅持輔導完老大的作業之後,就躺下了沒有更新了;直到現在才爬起來構思和更新了這一章。然後,在後臺再度查了一眼準備支付的那點稿費,以及抵扣稅率掉可能拿到手的數目,再想想剛花掉數倍於此的孩子醫療費之後,卻又忍不住情緒低落而不能自己了;我是不是因爲寫作忽略掉太多東西了。或者是說,我一直在堅持一個性價比不高的結果呢。

第1050章 魚貫度飛樑(續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恐2第九十四章 清鄉下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四十章 優待(下)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1041章 使者遙相望(續二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或聞通鬼魅(下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造4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戰尤翻飛(下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五百三十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五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一百五十四章新氣4第1019章 分兵救朔方(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四百六十章 鳴鼓興士卒(續)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五百二十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中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還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四百二十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續第四百二十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續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703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二百四十章 亂投2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二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一百五十三章新氣3第980章 彎弓射賢王(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
第1050章 魚貫度飛樑(續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恐2第九十四章 清鄉下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四十章 優待(下)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續)第1041章 使者遙相望(續二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一百七十九章 土蠻上第714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或聞通鬼魅(下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690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續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造4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戰尤翻飛(下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五百三十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五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一百五十章 漸變五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一百五十四章新氣4第1019章 分兵救朔方(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五十七章 驟然(下)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四百六十章 鳴鼓興士卒(續)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四百四十七章 書中竟何如(下)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825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727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四)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動3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五百二十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中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還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四百二十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續第四百二十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續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782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下第703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第六百零四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924章 推轂出猛將(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三第800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第二百四十章 亂投2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二第746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中)第一百五十三章新氣3第980章 彎弓射賢王(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698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