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推轂出猛將

然而正所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隨着南鄭城中這場血流成河的血色婚禮中,從官軍來不及控制的其他城門給相繼逃出來的潰兵;相應的連鎖反應也迅速擴散到了興元府所屬的褒城,金牛,三泉,城固、西縣,乃至是周邊的鳳州、利州、興州、集州等地方上去。

那些曾經隸屬於如今已經轉任爲東川節度使宋浩麾下,屬於荊南軍舊部所駐留的小部分城池,倒也還好;直接就接受了這個並不怎麼意外的結果。但是那些尚氏舊部所佔據的城邑,就相繼出現各種狀況。

有的當即點集兵馬勢要爲尚讓報仇,有的擁部坐而觀望,或又是派人主動聯繫官軍祈求招降;還有的乾脆在六神無主和譁然驚懼當中,就這麼原地四散逃亡而去了。因此,無論何種反應和態度,興元府境內都不可避免的大亂了起來。

而在比鄰興元府的鳳州和興州交境處停駐,隴南經略使黃皓聞訊之後卻是斬殺了監軍使,而親率的兵馬襲擊了位於河池、長舉等地的官軍糧臺和沿途據點。又順勢吞併和招納了許多地方上的尚氏殘部,裹挾着大量的人口物資,就此向西浩浩蕩蕩退回往了自己地盤的成州境內去。

然而正值寒冬臘月最後的尾聲,道路上依舊是遍地積雪而跋涉難行,因此被裹挾的士民百姓哭聲震天,而在沿途被凍斃、累死者棄屍累累累累;當地駐防的官軍自覺勢單力孤而甚至不敢追擊也不敢阻止,只能任其從容而去。

而在新打下來的城固縣城內,正在當地主持鞏固城防,以待後援和敵軍來攻的太平軍偏師主將郭言,也得到了相應的消息卻是有些懵逼了。說好了這一路偏師側擊以擾亂蜀軍後方的;怎麼自己這邊還沒有多少用力,興元府那頭就先自行亂起來了

下一刻,接二連三跑過來投奔到潰兵,還有分別來自距離最近的褒城和南鄭,代表了起兵反抗的尚氏舊部和朝廷方面招撫的使者,幾乎是一前一後的自投羅網在了他的手中,更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卻也讓他有些患得患失起來。

郭言雖然也是老義軍出身,但在太平軍的體系內其實算不上什麼字號和來頭。在資歷對比上,他比不過柴平、蘇無名、呂方、吳星辰、劉六茅這些伴隨大都督一路打過來的(怒風)老營兄弟;甚至連成大咬和關嚮應這兩位親衛出身的,都有所不如。

而在後來投奔的義軍“新兄弟”當中,他也沒法與半路帶兵投奔的實力派曹師雄、朱存、張居言王崇隱等人相提並論;甚至連更晚投奔或是官軍降人,卻有專業擅長的王崇霸、高季昌、鍾毅、趙引弓;或是與資序更低的葛從周(霍存、張歸霸)結義三兄弟等人相比,都差了一籌。

而他唯一的淵源和背景,大概就是來自如今的督府首席軍事訾議楊師古。因爲當初他就是在楊師古的指示下,帶領着被黃王本陣給作爲誘餌和變相拋棄掉的數萬老弱婦孺,及其大批舟船物資就近投奔了太平軍以求庇護的結果。

然後,再加上他還拐帶了與之有染的尚讓姬妾之一,就更加也沒法回頭去。因此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德行有愧。因此在日常表現上,他也比其他更加低調內斂而與人爲善的多。

就像是那位大都督說過的:此乃是千古大變之世,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向前發展,若不能順應時勢而不斷的學習和充實自己,終究還是免不了被時代的滾滾大潮所淹沒;而成爲諸多後浪的墊腳石而已。

所以,他雖然學識不高卻是在日常裡學得相當努力;自知本身不足的所在也願意放低身段來,接受別人看起來可能有所益處的進言和建議;但是在關鍵時候和基本是非上,他又能把得住立場也做得出決斷,而放手讓人竭力表現和作爲。

是以在那場長安城中的亂戰當中,作爲與王彥章搭檔一攻一守的他,雖然取得的戰果並沒有負責進攻的王彥章那麼耀眼,只能算得上是中規中矩而沒什麼差池,但是他所負責城南陣線興化門處,相應戰損和消耗也是最少的。

因此,這一次以偏師輕兵跋涉潛襲山西道腹心的任務交給他之後;他也是憋了一口氣想要做出一番功績來。然而,在按部就班的用兵習慣了之後,面對興元府內突發的這種亂局,他就有些力有未逮的感覺或者說心中沒底了。

好在他還有一個敢打敢拼也敢於冒險的隨軍高參——客將李罕之;除了例行派出追加兵力的求援信使之外,很快他們就重新降下來了太平軍的青旗,而在城頭上升起了原來的城固團練的旗號。

然後又有李罕之帶領兩團精悍之士帶上野營裝備,分別蹲守和埋伏在了南門和西門附近的野地裡,不斷的捉捕和攔截那些跑過來的散兵遊勇,讓城固縣附近變成一個只進不出的消息盲區,以爲爭取一些時間上的緩衝。

因此,他們在城固城內一直守候到了第二天正午,才迎來了第一支討伐/接管的官軍隊伍。然而這隻千餘人的額官軍是如此的懈怠和缺乏警惕似的,就這麼長驅直入到城固西門下叫門;在分兵在外的李罕之所部裡應外合之下,一個照面就被打的大潰崩陣。

但是這一次的勝利之後,就再也沒法拖延和封鎖得住消息了。隨着源源不斷來自南鄭方面的人馬,被團團包圍起來的城固縣內着五千多太平軍將士,也將迎來了真正意義上艱苦卓絕的激烈戰鬥了。

而在山南西道的南方,一支來自渝州境內軍馬,也在沿着涪江上游向北進發。這是一條被歷代文人墨客稱之爲荔枝道的古道,也是翻越巴山去巴蜀主要有三條道路之一(西爲金牛道,中爲米倉道,東爲荔枝道)。

最早可以上溯到三國時的司馬懿伐蜀,而自西城斫山開道而形成的一條東線道路。後來因爲從巴中當地北運楊貴妃所嗜荔枝而極具盛名,並在這一時期達到鼎盛的改名爲荔枝道。但也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盛轉衰、全面走向下坡路中倏忽之間而衰落下去。

其中又分爲南北兩段,北段就是關中入蜀三道之一子午谷爲主的子午道;南端則是由洋州的西鄉城至涪州(今重慶涪陵區)涪陵城,故南段亦稱“洋巴道”,又因穿越巴山山脈,也叫“小巴間道””“巴山中道”。

荔枝道是巴蜀入關的最短一條路線,但是因爲其中沿着山脈褶皺裂隙,而需要多段穿過大巴山羣嶺的緣故;其中的道路尤爲艱險、狹窄。這一路上不是居於山中鑿石而出的盤腸山路,就是沿江高壁深峽之間蜿蜒而行的險峻棧道。

作爲太平大都督府如今兩個半重兵集羣之一,位於最西端的渝州境內堪稱半個重兵集羣(日常後勤輸送維持的上限如此),其實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集聚了好些人力物力,並且做好了相應的局部戰爭準備;

只是爲了避免西川高仁厚麾下相對善戰的蜀軍,陷入某種無意義的拉鋸泥潭而一直引而不發;重點放在清剿、驅逐和分化瓦解瀘州境內的土蠻勢力,同時打通前往黔中道的茶馬道,以免將來入川用兵之際在後方受到這些本土勢力的威脅。

現如今,黔中道的局面已經打開了,茶馬古道也恢復了有一段時間了。因此隨着來自江陵一聲令下,相應的渝州集羣也終於能夠抽出手來,以西守北攻的模式另闢蹊徑的開拓新戰線。以貫徹正所謂是”不管敵往幾路來,我只管一路去“的基本戰略部署。

因而,在多次往來其間完成基本摸底和測繪的商旅(探子)帶路之下。由五嶺地區的連、桂、郴等地山民礦工所組成的七個山地營和若干工程團,在經過大半年過渡性的環境適應之後,也帶着全套器械踏上了這條閒棄日久,而多處有所崩毀淤塞的古道;而負責領軍的則是昔日官軍降將中的第一人,第一軍第三郎將鍾毅。

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章 兵戰尤翻飛(續第692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三章 活着(下)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下)第641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二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一百零八章 白日第971章 征衣卷天霜(續二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630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迥戍危烽火第721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九十章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或聞通鬼魅第三百七十章 人心苦未平(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九十章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定4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二百章 雨覆5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834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續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輾轉不相見(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嶺(上)第九十一章 場面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1005章 收功報天子(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1021章 分兵救朔方(續二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990章 種落自奔亡(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行路雨紛紛(中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
第862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下)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章 兵戰尤翻飛(續第692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三章 活着(下)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下)第641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二第660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續第一百零八章 白日第971章 征衣卷天霜(續二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630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第四百六十五章 迥戍危烽火(續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迥戍危烽火第721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九十章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或聞通鬼魅第三百七十章 人心苦未平(中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十六章 還是活着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九十章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定4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二百章 雨覆5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834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續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輾轉不相見(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嶺(上)第九十一章 場面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七十六章 迴歸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第三十七章,迴歸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五百零八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第822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下第693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中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738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續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第741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中)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第五十九章 兩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1005章 收功報天子(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1021章 分兵救朔方(續二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867章 駑馬徘徊鳴(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鳴鼓興士卒(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990章 種落自奔亡(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行路雨紛紛(中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