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內定

昨天十連更了,兄弟們看的過癮吧,能不能給幾張票啊?求幾個打賞也好啊!

清晨。

李帶着太子和他的一衆其它學生們一起回了長安。

今天是講武堂的招生考試第一場初選,李世民很重視,特意把講武堂招生考試定爲大唐武舉考試。

李是主考官,秦瓊也趕回就來,他與尉遲恭擔任了副主考。兵部尚書長孫無忌與兵部侍郎等兵部和十二衛官員,皆到場。

不過雖說是武舉考試,但畢竟第一屆,因此規則等都相對簡單些,沒有什麼各地的考試,而是先由各衛各道舉薦軍官,以及地方青壯自己報名,然後在地方各道一次簡單的篩選後就能來京考試。

前來考試的人還是很多的。

畢竟一旦考中武舉,那就成爲武貢生。在送入地方軍隊中受訓一年之後,合格的就能入講武堂成爲天子門生了。而在軍隊中受訓一年的淘汰率,基本不會很高。因此最關鍵的,還是武貢舉考試這一關。

考試的內容,是李擬列的。

主要就是騎、射、槍、力和智五個科目考試。騎,有騎術和騎槍、騎射三大項,射,則分爲平射和筒射,同時又有固定靶和移動靶,以及步射和騎射之分。

其中固定靶,稱爲長垛,是一面三丈直徑的巨型布制靶子。靶子有五圈,中間一圈直徑六尺,第二圈直徑一丈二,第三圈直徑一丈八,第四圈直徑兩丈四,第五圈直徑三丈。

射距則是一百零五步。

固定靶,也分爲平射和筒射。平射的要求是箭的彈道平直,拋物線不能太大。

筒射比較特殊,是這個時代射箭考試的一種常用方法,所有的箭不過一尺長,這樣的箭無法拉滿弓,因此要用到筒。

筒就是一條縱向劈開的半片竹子,用繩子綁在右手手腕上,做爲短箭射時的軌道。這種筒射,其實與弩的射方式類似。

固定靶外,有移動靶。

同時步射之外,還有騎射,也一樣是分爲固定靶和移動靶,每個靶也都分爲平射和筒射兩種,因此射箭考試,其實一個是有八個小項。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射箭項考試,也是因爲唐軍的弓箭裝備率是極高的,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若加上裝備弩的,那麼實際弓弩裝備率達到百分之一百二以上。

弓弩,就是唐軍極強的作戰手段。因此,第一次武舉考試,纔會如此的重視弓射。

而騎科考試,則分爲騎術、騎槍、騎射三項,其中騎射項與弓箭中的騎射項是重合的。另外兩項騎術和騎槍,騎術自然是考的騎馬的技術。

騎槍考試,築兩道土牆,每邊放兩個木頭人偶,每個人偶頭頂邊長兩寸多長的木片一根。

要求考生用一支一丈八的馬槊,騎馬從兩道土牆中間衝過,然後不得減,準確打落兩邊人偶頭頂的木片。還要求人偶不能倒,打落三塊以上爲上等,兩塊爲中等,一塊或沒有爲次等。

力量則考臂力和負重。

臂力考試要用一根一丈七長,直徑三寸五粗的杆子,舉十次,舉完以後要能手握離杆底不過一尺的位置,把杆子端起來。

這是非常考驗臂力的。

能做到的,那都能是臂力非常好的人,這是做不到假的,尤其是後面那一步。

負重,則是身上負重四百斤,走二十步。

最後一項,考智。智,就是智力。

智力就是面試,考生得口齒清楚思路清晰,若是能夠識字會算賬懂畫圖,當然更是上等。

最後,還有一條沒有寫出來,但卻是最基本的一條要求,就是身高必須五尺五以上。五尺五,就是一米六五,如果連這個身高都沒有,那麼直接在各道就會被打落下來,根本沒資格入京考試。

能來的,基本上都是五尺五以上身高的。

“射、騎、槍、力、智五科,都能過的不多吧?”

大理寺卿鄭國公鄭善果坐在李的邊上,看着那一項項考覈要求,忍不住問李。

“五科全優當然難,我們這次考覈標準,是力和智是基礎項,每個考生這兩項必須要合格以上才行,而騎、射、槍三項,只要有一項成績是優,也可以過初選的。”

這次的武舉考試,其實不是說成績多好就能入選,而還是跟文科制舉一樣,是有一個最終錄取的名額的。

因此比賽採取的是淘汰制。

初賽,先把成績合格的留下。

然後再進行復試,再淘汰掉一批人,只留下預期錄取的名額數,從合格者中選擇額定數量的最優秀者。

如果五項都優,當然肯定是優先錄取,如果三項特長項中,有兩項優的肯定也勝過一項優的。

單項極優秀的,則又過三項都普通的。

總之,這是擇優錄取的考試。

鄭善果點頭。

“名額多少個?”

“一千二百個。”

“有內定的嗎?”

李笑笑。

內定這個東西,正常當然是沒有的,但是,總有例外的。就算是如今的文科制舉,也都不完全是憑成績來的。要真憑成績來,就不會有投獎,不會有舉薦,不會有不糊名了。

因此這次的武科舉,其實也一樣是有內定的。

能內定的,當然是那些特權階層,貴族子弟。而且這次跟李打招呼,要內定的,還不是一般的宰相公侯。要只是他們來打招呼,李也可以拒絕的。

但這次來打招呼的,是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給了李一張單子,上面密密麻麻一堆人名,全是那些勳貴子弟們,多還是已經有官職在身的,多數是在親勳翊三衛五府中任職的。這些人的父親想讓自己的兒子進講武堂鍍個金,李世民也不好拒絕。

不過李並不想讓自己的第一屆武舉,弄的那樣烏煙障氣。因此雖然不能直接拒絕,但李還是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他向李世民提議,武舉考試分兩榜。一榜就是正常的榜,一榜叫恩榜,就是那些內定的公侯子弟們。

反正不讓他們一起考,免得破壞了考試的平衡。

那些人想鍍金,讓他們進來鍍就是,直接開個恩榜,到時這些人都內定錄取上榜的。等進了講武堂,給他們再單獨辦幾個班就是了,不要影響到正常考生就好。

李世民倒也從諫如流,同意了這個方案。

щшш• тTk án• ¢O

“恩榜三百個名額。”

“哦,倒也不少,貢榜一千二,恩榜三百,總數一千五。”鄭善果笑着點頭。

“這貢榜一千二百人,真的全憑實力嗎?”

“當然,我雖爲主考,但也不能隨意錄選,而是有一個陪考團。看到沒,由一百零八位將軍組成的陪考團,他們會對每個考生的各項成績進行打分,最終得出總分數,然後再加上我們幾位考官的分數,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最後以成績來淘汰。”

陪考團分數和主考官評分,並不是一樣的,主考官的評份比重要高些,但陪考官的評分也非常重要的,最後是要綜合得分的,因此並不能考官隨意的舞弊的。

況且,李還請了大理寺、兵部、御史臺三個衙門過來監考,如對考生評分有疑議,是要複覈的。

武舉考試的項目,都是比較硬的。不像文科制舉,文章的優劣不是那麼好評判,武生的成績那卻是實打實的,射中了多少環,打落了多少個人偶頭上竹片,這都是明擺着的,今天還有這麼多人來觀看比賽呢。

“你這個方法真不錯。”鄭善果真心讚歎。“若是文科制舉,也能夠更加公正一些,以成績取勝,而不是以家世、名聲來錄取的話,相信文制舉肯定還能錄取更多優秀的人才。”

李對於鄭善果的這種敏銳目光也很讚賞,其實這種有識之士很多。只不過沒有人願意來提出改革,就如李,他更是早就知道,但他也不提。

爲什麼?

因爲如今的科舉主要還只是一種選拔人才的輔助方法。朝廷雖不用九品中正制,但隋唐之時,選仕取人,主要還是憑家世。

特別是門蔭制下,那些貴族和官僚子弟更是憑父親的官蔭直接出仕。不論是進三衛五府做侍衛,還是做品子,或者是去做親事、帳內等,這都是入仕之途。

尤其是唐初的官員文武不分,可以相互轉換的,貴族子弟以武職入仕,慢慢的就能再轉換,限制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佔據着朝堂位置的諸公,那都是現在這種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爲何要大力推動科舉呢?科舉那不過是個輔助手段,甚至可以說是給那些關東士族、江南士族,給那些不在朝的大族們一個也分杯羹的機會而已。

真正期待依靠科舉入仕的是哪些人?

寒門?不是,真正想靠科舉進入仕途,也進入大唐政治舞臺的,是那些關東士族和江南士族,他們想要打破關隴軍事貴族們對政治的壟斷。他們不像關隴軍事貴族們那樣,在軍界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他們掌握的是學術權,如果擴大科舉,那麼他們當然是最大的受益羣體。

至於寒門階層,甚至是那些小地主、自耕農階層,他們在這方面的資源遠遠不如那些掌握經學的士族們,科舉,當然是遠遠不如士族們利益大的。

就連李,他現在都是既得利益一員,靠着現有的門蔭制度,他幾個兒子剛出生,就有了爵位,將來長大點,自然更不愁入仕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連李都沒去觸碰文制舉,因爲真去碰了,那絕對是得罪了整個當權的利益集團,而且還是跟自己過不去。

何必呢!

鄭善果雖然如今也是既得利益中的一員,但他出生關東士族,五姓七宗中的滎陽鄭氏,他們這種千年士族門閥,是真正掌握經學,掌握學術權的學術寡頭之一。

如果把科舉制度深化擴大,滎陽鄭家絕對是得利者。

可惜他提了個開頭,李卻只是笑笑,而絲毫沒有接茬的意思!(未完待續。)

第1581章 飲血劍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901章第1169章 骯髒的py交易第686章 貴婦們的賑災彩票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720章 降唐第617章 三把火第1504章 雙頭鷹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276章 危險期第1566章 罷了第1185章 崩逝第1018章 李世民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1028章 越國王第1426章 選秀第1571章 武氏垂簾聽政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81章 殺豬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267章 吸金第853章 造李超的反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870章 王牌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587章 長孫無忌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013章 李世民第967章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472章 女皇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692章 太子墜馬第1589章 蠻子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777章 玫瑰花的葬禮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97章 現在反悔還來的及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1373章 這也是個腦殘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1354章 天子血詔第332章 挖牆腳第685章 福利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142章 硬仗第1074章 寶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鷹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967章第1166章 白送的領地第1418章 離婚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1434章 抗稅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845章 搞事情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171章 你儂我儂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524章 腐儒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1222章 清君側第426章 有功必賞第357章 戰利品第221章 武德九年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768章 火候第1129章 月黑殺人夜第972章 石馬津第440章 銷量破萬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648章 我咽不下這口氣第1027章 火力全開第812章 匹夫之勇,勇而無謀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471章 剪羊毛第616章 老王第871章 李超不過如此也第575章 啪啪啪啪啪!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489章 叔父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377章 發難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1422章 先機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1239章 衆叛親離
第1581章 飲血劍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901章第1169章 骯髒的py交易第686章 貴婦們的賑災彩票第1540章 一人滅一國第720章 降唐第617章 三把火第1504章 雙頭鷹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276章 危險期第1566章 罷了第1185章 崩逝第1018章 李世民第249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第1028章 越國王第1426章 選秀第1571章 武氏垂簾聽政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81章 殺豬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267章 吸金第853章 造李超的反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870章 王牌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587章 長孫無忌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013章 李世民第967章第833章 大索貌閱第1472章 女皇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692章 太子墜馬第1589章 蠻子第544章 吃李大戶去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777章 玫瑰花的葬禮第1055章 繪像凌煙閣第600章 蝗災來了第97章 現在反悔還來的及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1081章 給李世民加戲第1373章 這也是個腦殘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問出身第1354章 天子血詔第332章 挖牆腳第685章 福利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425章 功列第一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142章 硬仗第1074章 寶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鷹第279章 皇帝夜訪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967章第1166章 白送的領地第1418章 離婚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1434章 抗稅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845章 搞事情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171章 你儂我儂第556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1524章 腐儒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1222章 清君側第426章 有功必賞第357章 戰利品第221章 武德九年第851章 你沒開玩笑?第768章 火候第1129章 月黑殺人夜第972章 石馬津第440章 銷量破萬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648章 我咽不下這口氣第1027章 火力全開第812章 匹夫之勇,勇而無謀第1170章 李超憑什麼第615章 槍打出頭鳥第1471章 剪羊毛第616章 老王第871章 李超不過如此也第575章 啪啪啪啪啪!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489章 叔父第665章 水泥行宮第1377章 發難第598章 飛蝗騰達第1422章 先機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1239章 衆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