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元吉的統治之下,官員們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度,不再像以前那樣有着太多太多的束縛。
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去放手一做,如果沒有把握,也可以向上級提交報告,然後再去做。
在這樣的高度自由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也會出現另外一些問題,比如說大量的浪費時間以及資金,換取那些誰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的失敗經驗。
關於這一點,許多大臣都曾向李元吉建議應該禁止。
而爲了迎合李元吉的想法,大臣們又建議應由朝廷先行測試,然後逐步開放某一個區域內的授權,讓百官可以在這些區域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而這個建議則被李元吉給接受了,不過也增加了一條,百官可以提出任何區域內的測試申請。
這件事說明了當下政治環境的寬鬆,同樣也無法擺脫作爲封建社會的帝王專治權力,李元吉也從未想過要擺脫這種模式。
因爲不現實,因爲沒有人會甘願捨棄掉已經到手的權力。
即便是李元吉自己,也不願意這麼幹。
“陛下,修建宮殿的事情朝廷沒有進行預算,若是規模太大的話,就只能壓縮其他地方的預算,以朝廷當下的能力,無法支撐這種大規模的建設工程。”皇甫無逸連忙上前提醒道。
修建宮殿用於祭祀戰死的將士,而這肯定不會是隻有這一批,搞不好的話,以前戰死的將士也會被請進裡面,加上以後的,其規模甚至不用多想就可以確定,絕對超過太極宮裡的任何一座宮殿。
雖然新式的建築方式可以將成本降到最低,可那麼大一座宮殿,成本再低,也得數千上萬貫的預算。
在宣佈這個決定之前,或者說在各部彙總下一年度計劃預算之前,戶部就接到了李元吉的命令,下一年度的預算,要多劃一萬五千貫給科學院,主要用於戰場急救藥品的研發,武器裝備的研發等項目。
在這一前提下,各部的下一年度預算本就被縮減了不少,這若是再來個縮減,很多項目甚至都要無法進行,只能放到下一個計劃期。
戶部的日子這些年來好過了不少,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爲有錢了,可這也不是絕對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一切的事情都有了計劃,有多少錢就幹多少事,每一貫錢,在上一年末的時候都被劃分了去除,戶部要做的就是嚴格看管,監督使用。
而李元吉沒有在年中胡亂的去指揮,增添新的項目什麼的,這樣即便是預算有些偏差,偏差的數額也不會太多,戶部留下的備用資金足夠填補這個窟窿。
但是現在,計劃已經做出來了,也已經分配到了各衙門,再去進行更改的話,砍誰的項目?砍什麼項目?這成了最大的問題。
“若以興道坊爲大小,將其一半建成宮殿,預算多少?”李元吉沒有迴應皇甫無逸的提醒,而是看向工部尚書。
工部尚書愣了下,暗道這個預算自己沒法去做。
有偏差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以興道坊爲大小,而先前李元吉也說了,要在太極宮前建造這麼一座宮殿。
那麼問題來了,建在哪裡?是西內苑北邊?還是朱雀門面前,亦或者就是李元吉問起的興道坊?
現如今的興道坊可不是以前的興道坊,雖說商業化氣息還達不到太平坊那樣,可在太平坊的帶領下,加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那裡的地價也是不斷的上升的。
特別是李元吉爲了推行商業化,所以改動的一些政策。
不過如果需要用地的是朝廷的話,那也是有一個特權的,天下萬物,皆爲皇帝的東西,他若想用,可隨時徵召之。
但李元吉並不願意這麼幹,所以替代的辦法是,同等規模置換,也就是說,如果選在興道坊,那就需要在類似差不多的位置上,將興道坊內的居住民給安頓好,否則就只能進行商業運作,直接買下整個地皮,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財大氣粗的商業集團,現在也不敢說就能拿下整個興道坊。
“陛下,若以興道坊爲例,按照陛下先前提出的條件,大約需要三四萬貫左右,若是有更高的要求,預算則會繼續增加,現在臣對於此事並不瞭解,所以無法給出具體的預算情況。”工部尚書有些頭疼的給了個粗略的數據,雖然沒有上限,但卻給了個下限,沒有三四萬貫,這事是想也不用想的。
三四萬貫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去年一整年,大唐朝廷總收入的六分之一。
宮殿越大,造價也就越大,比起單一的宮殿,這種超大型宮殿需要用到的材料更多,要求更高,技術也更難。
“內府還有多少錢?”李元吉問向宋忠。
錢的問題,他還真沒看在眼裡,錢多與錢少,這些都無所謂,就像之前房玄齡想的那樣,這是一種政治態度,絕對要趁熱打鐵的幹起來,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皇帝的信念,從而更加對皇帝產生一種崇拜。
他要大唐江山的穩固,長久不衰,這僅僅只不過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已,雖然並不知道這種方法是否可行,但不可否認的是,李元吉的心中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有自己思考出來的,也有參考後世的一些制度,還有對以往的那種制度的改進。
反正在李元吉看來,這種方式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是可以保證大唐長久不衰的。
“陛下,內府還有十萬貫左右,但皇室每月的固定開銷爲四千貫,以及陛下規定的預留三萬貫的備用資金,實際上內府現在可動用的資金大約只有兩萬兩千貫左右。”宋忠麻利的迴應着。
宋忠是太監,同樣也是內府的一名內侍官員,而且還是級別比較高的哪一種。
雖然在內府沒有什麼實權,但處於職位因素,他卻能夠查閱內府所有的資料,包括那些保密資料。
所以對於內府的資金情況也是比較清楚,同時爲了防止皇帝問起情況,宋忠每個月都要去內府查看一番最新的資料,特別是資金的使用情況,剩餘等問題。所以,這個數額即便是有偏差,但最多也就是四千貫左右的偏差。
內府是在李元吉決定皇室開銷由自己承擔之後才建立起來的,專門負責皇室的一切私人事務,包括資金,賞罰等。
而按照李元吉的要求,內府必須要留足一年的開銷,以及三萬貫的備用資金,其餘的纔是當年可動用的資金,而這筆資金多用於皇帝的賞賜,皇宮的意外修葺等。
“就以興道坊爲藍圖,工部要儘快拿出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除了佔地面積爲一半的宮殿以外,宮殿前還要樹立一座不低於宮殿最高處的石碑,其餘地方……就以園林設計爲標準吧!”李元吉想了下,這麼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即便採用了新式的建築方式,從開建到投入使用,最快也得兩三年的時間。
這還是人力物力都可以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其中更是涉及到搬遷,安置,拆出,清運等一系列的工作。
也就是說,即便是從現在開始,等到真正的開建,最快也得是三個月以後。
而內府只需要拿出兩萬貫,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今年的建造需求,至於園林什麼的,設計好了也可以暫時拖一拖,等到明年,或者後年再去做,因爲這些並不是緊要的。
“陛下,即便錢的問題能夠解決,可那麼大的石碑……”工部尚書一臉的鬱悶。
比宮殿最高處還要高的石碑,這上哪找去?就算找到了,又要花費多大的代價才能運過來?
運輸石頭最大的問題在哪裡?車輛問題?
不,那些都是小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沿途各處,大多數地方的橋樑,都無法支撐這種重量的通行。
即便是走航運,這麼大的石碑,途中也要拆掉很多橋樑纔可以確保通過。
即便是一路上都熬了過來,可那麼大的石碑又怎麼進入長安城?難道爲了一塊石碑,就把城門給拆掉嗎?
這得有多敗家才能幹出來啊?
李元吉滿額頭的黑線,心中暗道這這幫人咋就這麼耿直呢?
腦子咋就不知道轉個圈呢?
“石碑可用混凝土澆築,在其外部貼上一層薄片石碑,儘可能減小縫隙,用同色的材料進行填補即可……”李元吉無奈的說着。
混凝土澆築的石碑,實際上要遠比一塊正兒八經的石碑還要結識。
而造這麼個石碑的代價,其實就跟造一根大殿的承重樑差不多,而單獨的一座,在其速度上甚至要快於宮殿的建造。
不少人都猛的鬆了口氣,還真怕皇帝執拗的要去搞那麼大一塊石碑過來,如果只是混凝土澆築,然後貼上一層薄薄的石碑的話,這已經可以用簡單來形容了,而造價也並不高,就算用上鋼筋,幾十貫也就差不多了。
“陛下,錢呢?”解決了工部的大難題,皇甫無逸卻又站出來問道。
“錢從內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