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零章:爲太子保駕護航

這樣的大事面前,誰敢去反對?

況且現在還是大朝會,雖說外面那些低級別的官員聽不到,但也只是暫時的聽不到,外面不是有傳話筒呢嗎?

大殿內發生的對話,那些傳話筒正一句句的往外傳着呢。

當然,也不會傳的那麼詳細,就比如說現在,大臣們說了一大通,到了外面,就只有八個字,太子仁義,諸臣無異。

通過幾年的執政,李元吉在大唐的聲望幾乎已經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在古代,皇帝想要收割人心,其實並不需要做的太多,只需要做到輕徭薄賦就可以了。

而在李元吉這裡,做的就更徹底了,徭役已經被徹底的廢除了,在幹活,那就是有償勞動,全憑自願的,這就很了不得了,讓你幹活義務幹活不給錢,和讓你幹活給你錢,你選哪個?

薄賦,現在的確是薄賦。

唐朝的課賦本身就不高,但是在李元吉登基之後,卻發佈了十年無課賦的計劃,並且每年降低一成,現如今已經降了七次,再有三年的時間,大唐百姓就可以不再繳納課賦了。

這又意味着什麼?

僅僅只是這兩項,李元吉就獲得了大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支持率,況且在加上一些其他的,李元吉在大唐的整體支持率,雖然沒有經過細膩的調查,況且調查了也未必能得到真實的數據,但平胸而論,這個支持率至少也會在九十五以上。

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百,甚至很少有人會做到九十,所以,李元吉在大唐完全就是被看做聖人一樣的人物。

甚至不少百姓家中,在大堂中都擺着李元吉的長生牌,拍馬屁什麼的就不要去想了,這些百姓只是希望李元吉可以活的更久一些,讓這些仁政可以持續的時間更久一些。

雖然是抱着某些目的的,但大唐的百姓還是衷心的希望李元吉能夠長生不老的,雖然他才三十歲出頭,還有大把的時光。

皇帝做到這一步,李元吉已經證明了他的成功之處。

即便他現在什麼也不做,天下百姓依舊會對他感恩戴德。

對於李元吉來說,繼續收割人心,穩固自己的地位,其實已經沒什麼必要了。

人固有一死,現在自己已經成‘神’了,就算做的再好,就算超神了又能如何?這大唐的江山,將來不依舊要交到子孫後代的手中?

所以,便有了今日的這一幕。

剛剛被冊立爲太子不到一刻鐘的時間,新任太子李承光便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奏疏,而這個奏疏,不是那些緊要的政事,也不是什麼軍事,而是一個看似不輕不重的禮待老人問題。

大臣們的迴應,其實已經說明了李元吉希望李承光將來走什麼樣的路子。

但也有一點說錯了,仁義,不代表不會鐵血,過份的仁義,未必就是最佳的選擇。

沒錯,初爲太子的李承光,在李元吉的保駕護航之下,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他打響的第一炮,便是施展自己的仁義,同時也算是昭告天下,太子對於百姓的態度,不會比李元吉差多少。

這只是一個奏疏,但這又是一個政治決定,同時還是一個收割人心的重要決定。

以前,前朝,古代,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做到這一點,即便是歷練,他們也不會讓太子這麼早的就去做這些事情,更不會讓他們過早的去提出這種想法,甚至,就連他們自己,都未必敢提出這樣的想法。

“允!”李元吉大聲的迴應着,雖然這是他的決定,通過這個提議並不是什麼問題,但是樣子還是要做做的。

況且這不是小事,儘管李承光和內閣大臣們已經準備了兩個月的時間,但李元吉依舊不想看到某些漏洞。

而問題的重點,在於這件事情的本身。

它屬於一個國家福利政策,而國家若想通過這種福利來收貨人心,那麼持之已久就很有必要了。

但是如此一來,時間久了又會讓百姓形成依賴,或許現在沒什麼關係,可一百年後,兩百年後呢?誰又能保證大唐永遠都是這麼的強盛?誰又敢保證,大唐不會出現任何的危機?

如果再來個三五年的災荒,大部分區域絕產的話,常平倉內沒有存糧的話,又該怎麼辦?

一但百姓形成了這種意識,當某一年突然不發了,他們就會覺得朝廷變了。

怨恨不至於,但對於朝廷而言,這絕不是一件好事,平時還好說,一但災年,問題會一下子全部出來的。

“此事年後朝會再議,三月前拿出個方案來!”李元吉繼續說着。

這不是一個內閣的事情,也不是他的,不是太子一個人的事情,這需要整個朝廷參與進來,對整個計劃進行更詳細的探討,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平衡的機制,以避免讓百姓形成依賴,從而對朝廷形成怨恨。

日常的點點滴滴,到了關鍵時刻,就會顯出他的重要性了。

玄武門事件,就是最好的寫照。

李世民雖然登基了,可他很不得人心,如果可以但說無妨的話,恐怕李世民在大唐的支持率,甚至不到百分之十,或者更低。

因爲他的身份,因爲他的行爲。

同理,因爲李世民做了這件事情,引起了百姓的不滿,所以李元吉因禍得福。

太子李建成死後,更多的百姓希望李元吉可以站起來,推倒李世民,從而當上太子,當上皇帝。

不但百姓們如此,其實朝中大多數官員也是如此的想法。

不然的話,李世民爲什麼要搞精簡朝廷?難道朝廷真的窮到養不起這些官員了嗎?還是因爲這些官員都是昏庸之輩?

都不是,事情的真相是,這些官員並不是真心支持李世民的,因爲李元吉沒死,因爲李元吉在外做出了成績,讓他們有了對比,所以除了李世民的嫡系以外,朝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大臣,都在心中期盼着李元吉的迴歸。

百姓,大臣,都是如此。

這也就是爲什麼李元吉可以如此順利的接管朝廷的原因,有百姓的支持,有大臣的支持。

天策府的老將,爲何會反戈一擊?

其中不乏一些忠義之士,但在生死麪前,在大義面前,他們有一部分選擇了支持李元吉,因爲當年的鎮北,各種方面都超越了朝廷。

加上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軍方內部,也並不是完全支持李世民的。

所以就有了這個結果。

李元吉不是一個權力慾望特別強烈的人,如果可以,他希望現在就退位,然後好好的去享受人生,這也是他這麼早培養李承光的原因。

另一個,則是李元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給後代樹立一個榜樣,或者說是立下一個規矩。

在古代歷史上,每當權力的更迭,這一時期總是很混亂的,可以說權力每更迭一次,朝廷就要大傷元氣一次,十幾次,幾十次的元氣大傷,國家最終還能存在嗎?

有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

不知道。

至少在李元吉穿越之前,是不存在的,沒有一個朝代可以逃脫這一定律,儘管每個朝代滅亡的原因都不一樣,但在李元吉看來,其實根本原因都一樣。

現在,他也想改變。

李承光的這個提議,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李元吉的計劃中,到他成年之前,還會再有兩到三次類似的提議。

也就是說,李元吉希望在李承光登基之前,就能有足夠的威望和百姓去支持他登基,這很重要。

朝會散了,在祭拜天地之後散了。

今年的朝會,發生了幾件大事情。

五子現存長子李承光被冊立爲太子,這是大事之一。

七位皇子被冊封爲親王、郡王,這是大事之二。

太子提議朝廷善待老者,這是大事之三。

祭拜天地的環節,以往是皇帝一個人參與的,但這一次卻是皇帝與太子一同參與的,這是大事之四。

四件大事總結在一起,就對外透漏了一個重要的意思。

大唐有太子了,太子參政了,皇帝對太子的支持力度,異常的大。

這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在民間,其實是個可有可無的事情,有太子,大家固然可以更安心一些,至少儲君已經明確了,大家也可以通過時間去觀察儲君的爲人,對未來多少有點期盼。

但這事跟他們又沒什麼關係,因爲儲君是誰,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但是儲君剛一上位,就提出了關乎天下百姓的仁政,這就使得儲君與百姓緊緊的站在了一起。

儘管儲君只是個還不到九歲的孩子,可是在這一提議之下,朝廷官員暫且不說,反正他們知道這個決意絕不是李承光自己提出來的,肯定是李元吉幫他收割人心的舉措,但平日裡李承光所表現出來的聰慧好學,謙虛的態度,還是贏得了不少大臣的認可。

而在民間,這個影響可就太大了。

隨着朝會的散去,隨着官員的離去,消息,也傳遍了整個長安,傳遍了整個大唐。

第五八零章:假戲真做第一零一章:都是假的第四零五章:人人避之第三七六章:朕又不吃人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三八一章:跟我比無賴?第四六四章:未來戰爭?第六十二章:當頭一棒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四二七章:你作死的能力俺服第六五六:三年第一六二章:欺人太甚第三五四章:狡兔三窟第三一六章:開疆擴土?第七零一章:李承光的堅定第四九一章:試探第四八六章:令人頭疼的案件第二五六章:終得觀音婢第一五五章:黑火藥第一五一章:給他三天跑路第三八九章:我會回來的第四五七章:薛仁貴第六一五章:三箭定天山不是吹的第五五三章:匆匆第六六二章:看不明白第一二零章:臣妾願入獄以正法第三八五章:陰毒之心第一九五章:飛來橫財第一二七章:‘招供了’(第三更,求訂閱!)第六四一章:反應第六十六章:齊王領軍第六四一章:反應第三四三章:這年是過不好了第四一三章:給你們個作業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三三五章:與衆不同就是特色第五三四章:亂世禍根第四六七章:問題第三三一章:我有一個發現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第二八七章:皇甫無逸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四六四章:未來戰爭?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五零九章:強悍入變態般的禁軍第一九一章:閉眼找麻煩第四七七章:改變第四九零章:不幸中的幸事第五四六章:心事第二十九章:主考官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三六六章:吸金巨獸第二八三章:一羣沒卵子的傢伙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七十四章:正面對抗突厥騎兵第三九二章:求穩的李靖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六零五章:哪來的自信?第四八八章:官司第二十七章:太子駕到第六一四章:複雜的戰場第二三零章:朕欲讓位於齊王第四九六章:想要科研的御醫們第六九八章:太子親臨第五五六章:事故?第八十八章:說吧!你想要啥獎勵?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一七零章:臨陣反戈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來了第五零五章:科學就是意外接着意外第三二八章:魏徵開炮第六零五章:哪來的自信?第四八八章:官司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六八二章:讓他查第二七九章:本官需要一個解釋第六七七:調查第五五一章:朕很失望第六一三章:混亂的朝鮮半島第六二九章:你歪樓的本事朕服第一九六章:馬周算卦第四九零章:不幸中的幸事第六三零章:要人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四四二章:話癆李淵第六二三章:腦洞大開的卡車第三七一章:涇陽初夜第九十一章:開科納士第二六一章:唐代的生態循環第一九八章:揮師北上第三十三章:蘇定方第六八八章:你可以幻想一下第六六九章:瘋狂的設計第六七八章:操之過急了第六七四章:腹黑李元吉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
第五八零章:假戲真做第一零一章:都是假的第四零五章:人人避之第三七六章:朕又不吃人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三八一章:跟我比無賴?第四六四章:未來戰爭?第六十二章:當頭一棒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四二七章:你作死的能力俺服第六五六:三年第一六二章:欺人太甚第三五四章:狡兔三窟第三一六章:開疆擴土?第七零一章:李承光的堅定第四九一章:試探第四八六章:令人頭疼的案件第二五六章:終得觀音婢第一五五章:黑火藥第一五一章:給他三天跑路第三八九章:我會回來的第四五七章:薛仁貴第六一五章:三箭定天山不是吹的第五五三章:匆匆第六六二章:看不明白第一二零章:臣妾願入獄以正法第三八五章:陰毒之心第一九五章:飛來橫財第一二七章:‘招供了’(第三更,求訂閱!)第六四一章:反應第六十六章:齊王領軍第六四一章:反應第三四三章:這年是過不好了第四一三章:給你們個作業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三三五章:與衆不同就是特色第五三四章:亂世禍根第四六七章:問題第三三一章:我有一個發現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第二八七章:皇甫無逸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四六四章:未來戰爭?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五零九章:強悍入變態般的禁軍第一九一章:閉眼找麻煩第四七七章:改變第四九零章:不幸中的幸事第五四六章:心事第二十九章:主考官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三六六章:吸金巨獸第二八三章:一羣沒卵子的傢伙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七十四章:正面對抗突厥騎兵第三九二章:求穩的李靖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六零五章:哪來的自信?第四八八章:官司第二十七章:太子駕到第六一四章:複雜的戰場第二三零章:朕欲讓位於齊王第四九六章:想要科研的御醫們第六九八章:太子親臨第五五六章:事故?第八十八章:說吧!你想要啥獎勵?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一七零章:臨陣反戈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來了第五零五章:科學就是意外接着意外第三二八章:魏徵開炮第六零五章:哪來的自信?第四八八章:官司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六八二章:讓他查第二七九章:本官需要一個解釋第六七七:調查第五五一章:朕很失望第六一三章:混亂的朝鮮半島第六二九章:你歪樓的本事朕服第一九六章:馬周算卦第四九零章:不幸中的幸事第六三零章:要人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四四二章:話癆李淵第六二三章:腦洞大開的卡車第三七一章:涇陽初夜第九十一章:開科納士第二六一章:唐代的生態循環第一九八章:揮師北上第三十三章:蘇定方第六八八章:你可以幻想一下第六六九章:瘋狂的設計第六七八章:操之過急了第六七四章:腹黑李元吉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