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

現場整片的寂靜。

遠征吐蕃之戰,戰死的大唐將士數量並不多,也包括了遠征吐谷渾之戰,兩戰共計出兵二十二萬三千七百六十人,傷亡六萬九千一百一十二人。

其中戰死一萬六千八百九十九人,重傷九千四百三十一人,其餘皆爲輕傷,因傷無法繼續服役者,共計一萬零七百七十八人。

也就是說,此戰大唐一共損失兩萬七千六百七十七名精銳士兵。

在總出兵二十二萬餘人的規模中,損失兩萬七千餘人這個比例並不算高,甚至比起大唐以往的戰例,這個比例甚至不足以往的一半。

如果在考慮上吐蕃那特殊的地形,以及近乎五分之一的非戰鬥減員,這個數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冷兵器時代,一場大戰死傷無數那基本屬於家常便飯。

甚至更多的將士,是死於戰後的傷口感染,而造成這一原因的,主要還是現在的醫療條件不足等問題。

從全局來說,通過此戰證明了唐軍的改制是成功的,是史無前例的成功。

以往無論是前隋還是其他的朝代,在對吐蕃戰事的時候,也從未取得過這樣的戰果。

但是在李元吉看來,這個戰損,其實還可以降低不少。

可是,李元吉卻覺得有些有心無力。

吐蕃,必須要儘快滅掉,因爲時機問題。

一但讓松贊干布成長起來,完全的掌控了整個吐蕃,大唐是否還能夠以這樣的戰損去滅掉他,那可就不一定了。

雖然那時候大唐的實力可能會更強,可同樣的,敵人的實力也在增強。

在整個朝廷中,幾乎無人去對那兩萬多的戰損而感到惋惜,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一片,舉杯歡慶的氣氛,大書特寫的姿態。

“朕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不知道何時,來自宮廷的傳話筒的聲音出現在了這延綿數十里的酒宴之中。

所謂的傳話筒,其實就是以人力的方式去完成內容的傳遞。

每年只用一次,多由禮部或者內侍進行兼任,這種場面只在每年正旦時的滿朝大會的時候纔會用到。

因爲那個時候滿長安所有有品級的官員都要來參加朝會,這麼多人是不可能全部進入大殿的,最遠的時候,甚至排到了太極宮的宮門口處。

這些人雖然插不上嘴,但既然讓人來了,總是要讓人知道殿中都說了些什麼。

於是,這種形式的傳話筒就出現了。

有一定的延時,但經過特殊訓練過後,他們卻能夠一字不漏的將內容逐漸的傳遞下去。

“有挫折,有轉折,又驚恐,也有勝利的喜悅,諸將士能夠在一年之內連破吐谷渾吐蕃二國,朕心甚慰,社稷甚慰。可是一萬多人的陣亡,一萬多人的退出,這兩萬多人的直接戰損,讓朕不得不埋頭苦思了好大一陣。

朕在思索這一戰的得與失,此戰到底該不該打?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一戰該打,不僅該打,哪怕損失個兩萬人,三萬人,甚至是五萬人,朕也要打下去。

吐蕃的環境,沒有人比你們這些身臨其境的將士們更清楚,而吐蕃的現狀,也同樣沒人比你們更加清楚,一但讓吐蕃完成了整合,到了那時,大唐必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他們可以通過漫長的邊境線,永遠出現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對大唐的百姓,對朕的子民,對你們的親人進行肆意的屠殺。

朕不能忍,不能坐視那種情況的發生,所以只能防範於未然,在吐蕃尚未徹底的整合完成之前,就幹掉他。

朕是一位帝王,無論是從大唐的角度,亦或者從朕自己的角度去出發,這個決定做的都很對,這個損失也是值得的。

可朕是皇帝,是天子,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你們是朕的子民,朕是你們的父母。

朕無法接受這麼大的傷亡,朕無法接受如此多的家庭失去兒子,失去父親,失去丈夫。

所以朕又在思考,是統兵的將領無能?還是訓練你們的教官不行?亦或者你們自身的問題?

朕想了很久,都不是,你們已經做的足夠好了,沒有做好的是朕,此事錯在於朕,朕沒有能夠爲你們提供更先進的裝備,更全面的醫療,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東西。

一萬六千八百九十九人的陣亡將士中,有一半以上是死於戰後,他們的死,錯在於朕。

可人死不能復生,朕便是痛心疾首,也無能爲力,而現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更多的辦法,爲諸將士們提供更多的保障,等將來以後在上戰場的時候,能不受傷最好,受了傷的,也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牢騷的話朕也就不再多說了,你們這些還坐在這裡的將士,必定會被歷史所銘記,朕也不希望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會被歷史所忘記。

所以朕讓人打造了他們的靈位,並且在背後寫上了生平,可僅僅只是一個靈位,這還遠遠不夠。

他們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爲了大唐的黎民百姓,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大唐也應該傾盡一切,竭盡全力的去保住他們最後的東西。

朕會命人在太極宮前修建一座宮殿,用於供奉祭祀這些戰死的將士,他們,將與大唐同在,與萬民同在,萬世永存……”

李元吉的話被一句句的傳了過來,老實講,作爲一個後世人,在聽到這一番話的時候,最多也就是微微激動一下。

因爲這種客套話,政治話聽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的百姓,也並不覺得這話有多麼的令人激動。

可這是在唐朝,說出這話的是皇帝。

君權神授,皇帝即爲神,皇帝的任何一句話,都代表着一切的絕對。

還是那句話,遠征軍的傷亡到底大不大?

他們都不是第一次當兵,很多人就是從老府兵轉過來的,以前也打了不少的仗,哪一次的戰爭能比這次更順利的?死人更少的?

他們爲什麼會打的這麼順利?死人這麼少?

是敵人太弱了嗎?還是自己佔盡了優勢?當然是後者。

火箭炮,投彈車,手雷的大量應用,不僅僅擊垮了吐蕃軍的士氣,更是徹底的擊垮了他們抵抗的信念。

在大兵團的戰鬥中,唐軍的損失反而是最小的。

而這些傷亡中,大多數來自於後勤,來自於執行偵查,掃蕩任務的小股部隊。

換句話說,大兵團作戰唐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是足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而小股部隊的作戰,在手雷的幫助下,戰鬥力也比之前強了不少。

平心而論,這個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他們的悲傷,只是因爲戰友的離去,而不是因爲損失太過慘重。

可皇帝卻將所有的罪名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可這是罪名嗎?根本不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如果說會繼續加大對武器裝備的研發,增強唐軍的戰鬥力,盡最大可能保證他們生命的決定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話。

那麼後面的那個決定,修建一座宮殿用來祭祀這些戰死的將士,這句話可是徹底的說到他們心裡去了。

在以前,死了的也就死了,很少會有人記起,除了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戰友以外。

但是修建了宮殿就不同了,雖然他們在裡面僅僅只佔據着一個排位那麼大的位置,可終究可以在這裡找到關於他們的痕跡。

而修建在太極宮前,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只要大唐還在,未來大唐的皇帝,每年都要前去祭祀一番。

這又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無上的榮耀,即便死了,那也是榮耀。

酒宴隨着李元吉話音的落下而緩緩的開幕。

啤酒,白酒,供應不斷。

人前一杯,靈牌前的酒杯也被倒滿,甚至一碗啤酒一碗白酒,兩個碗,一雙筷子工工整整的放在那裡。

人雖然死了,可很多人卻覺得他們並沒有死,依舊一個勁兒的往他們面前的碗中夾着菜,跟那些冷冰冰的靈牌聊着天,說着戰場上的那些事情。

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在這裡,到了最後,每一桌都是哭的稀里嘩啦的。

‘秦王敗的不虧,李元吉也的確比他更適合當這個皇帝,只是不知道,假如當年李世民沒有咄咄逼人,要將其置之於死地的話,結果又會怎樣?’房玄齡搖了搖頭,心中暗歎道。

在李世民決定出手之前,至少表面上李元吉是沒有任何反意的,但是之後的事情,卻似乎證實了李元吉早就在準備着造反,所以房玄齡也不敢保證,自己的猜想到底是不是對的。

但是經過了今天這麼一件事情之後,至少百年之內,李唐江山將會穩如泰山般的堅固,任何人膽敢生出造反的念頭,必然會被數之不盡的軍隊無情的剿滅。

而只要皇帝不昏庸,不胡搞,軍隊永遠都會是李唐江山最得力的支持者。

不在於一位將領的影響,因爲李元吉這一招實在是太狠了,可謂是直搗黃龍,直接將天下軍人的心給收了過來。

當然,這也不是一件事情就能決定的,在此之前,李元吉也做了很多很多的鋪墊。

可以說,在這個鋪墊面前,只要後續接任的皇帝還有點腦子,大唐的江山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這纔是讓房玄齡感嘆李世民敗的不虧的真正原因。

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第九章:俺齊王又回來啦第二四二章:那是天子門生第一零六章:你行你上,本王不幹了第六九五章:還是安南人會玩第一三八章:令人崩潰的效率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三六九章:上官儀的選擇第三六四章:變了的觀音婢第三九二章:求穩的李靖第四一四章:陛下說的可是拋物線?第二零二章:卿不負孤,孤必不負卿!第二八五章:安逸與離別第三三九章:聲東擊西第二五三章:沒什麼是不能吃的第三六三章:絞肉機已部署第二八四章:野心與選擇第六八八章:你可以幻想一下第五三六章:後遺症第四十二章:本王是來納稅的第五零九章:強悍入變態般的禁軍第九十九章:送你一套‘房’第九章:俺齊王又回來啦第二一八章:與兵同慶第四二七章:你作死的能力俺服第二六六章:三司推事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六六四章:大軍團?第五四六章:心事第一一七章:鐵證如山(求訂閱!!!)第一六三章:奴婢會暖牀第二二九章:老奴絕逼不依第四五五章:青禾姑娘第九十章:關本王屁事?第六三七章:確定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三六五章:從被動到主動第六八五章:那就來場演習吧第七零八章:遠洋艦隊第二八五章:安逸與離別第六零八章:機動部隊的問題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一五八章:三個月內,蕩平突厥!第二八九章:民心第二一一章:是誰走漏了風聲?第三零九章:是時候閃現一波了第六一九章:恩威並施第二七六章:大唐還是很有骨氣滴第三六六章:吸金巨獸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四零五章:人人避之第四二四:我可以拒絕嗎?第一零五章:侯君集的挑釁第四三七章:敲山震虎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七十三章:刺蝟陣第六九九章:罵聲一片第五二零章:海島一號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六四五章:大唐流水線的強大第五六六章:嚇一嚇,炸一炸第八十七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四七六章:內閣的反省第二二七章:喪家之犬第六九五章:還是安南人會玩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四一零章:這槍厲害不?朕看不上!第三九九章:內部瓦解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八十一章:殿下才該登上皇位第五九七章:狐狸尾巴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四五一章:晚了第五九六章:一網打盡第二二六章:陛下快跑!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十七章:最佳導演第三二零章:一箭數雕之貨幣改革第二六七章:驚人的結果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四四二章:話癆李淵第三九三章:兵臨邏些第五八六章:尾巴第五零八章:禁軍的攻擊方式第一八一章:這就有毒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第一一六章:臣願作證第四七六章:內閣的反省第二七六章:大唐還是很有骨氣滴第六九四章:痛並快樂着第三八零章:花樣作死侯君集第四三零:名單第三八六章:解圍、反擊第一二九章:自以爲是的造反派第一三四章:厚顏無恥的程咬金第三五五章:甕中捉鱉
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第九章:俺齊王又回來啦第二四二章:那是天子門生第一零六章:你行你上,本王不幹了第六九五章:還是安南人會玩第一三八章:令人崩潰的效率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三六九章:上官儀的選擇第三六四章:變了的觀音婢第三九二章:求穩的李靖第四一四章:陛下說的可是拋物線?第二零二章:卿不負孤,孤必不負卿!第二八五章:安逸與離別第三三九章:聲東擊西第二五三章:沒什麼是不能吃的第三六三章:絞肉機已部署第二八四章:野心與選擇第六八八章:你可以幻想一下第五三六章:後遺症第四十二章:本王是來納稅的第五零九章:強悍入變態般的禁軍第九十九章:送你一套‘房’第九章:俺齊王又回來啦第二一八章:與兵同慶第四二七章:你作死的能力俺服第二六六章:三司推事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六六四章:大軍團?第五四六章:心事第一一七章:鐵證如山(求訂閱!!!)第一六三章:奴婢會暖牀第二二九章:老奴絕逼不依第四五五章:青禾姑娘第九十章:關本王屁事?第六三七章:確定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三六五章:從被動到主動第六八五章:那就來場演習吧第七零八章:遠洋艦隊第二八五章:安逸與離別第六零八章:機動部隊的問題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一五八章:三個月內,蕩平突厥!第二八九章:民心第二一一章:是誰走漏了風聲?第三零九章:是時候閃現一波了第六一九章:恩威並施第二七六章:大唐還是很有骨氣滴第三六六章:吸金巨獸第四九七章:菜籃子工程第四零五章:人人避之第四二四:我可以拒絕嗎?第一零五章:侯君集的挑釁第四三七章:敲山震虎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七十三章:刺蝟陣第六九九章:罵聲一片第五二零章:海島一號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六四五章:大唐流水線的強大第五六六章:嚇一嚇,炸一炸第八十七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四七六章:內閣的反省第二二七章:喪家之犬第六九五章:還是安南人會玩第一八五章:活字印刷術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四一零章:這槍厲害不?朕看不上!第三九九章:內部瓦解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八十一章:殿下才該登上皇位第五九七章:狐狸尾巴第一零七章:本王又有一個想法第四五一章:晚了第五九六章:一網打盡第二二六章:陛下快跑!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十七章:最佳導演第三二零章:一箭數雕之貨幣改革第二六七章:驚人的結果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四四二章:話癆李淵第三九三章:兵臨邏些第五八六章:尾巴第五零八章:禁軍的攻擊方式第一八一章:這就有毒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第一一六章:臣願作證第四七六章:內閣的反省第二七六章:大唐還是很有骨氣滴第六九四章:痛並快樂着第三八零章:花樣作死侯君集第四三零:名單第三八六章:解圍、反擊第一二九章:自以爲是的造反派第一三四章:厚顏無恥的程咬金第三五五章:甕中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