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秘約(二)

南黎境內江河湖泊縱橫,大量的湖澤灘地溪河江流構成一道道屏障,曾一度是南黎與雍京溝通往來的障礙,但魔劫暴發以來,也限制住魔劫往南黎肆無忌憚的漫延,早初時,烈王秦冉率南路軍主力,會同南黎防衛軍,與三四百萬魔族,就在洞庭山附近地區對峙、戰鬥,庇護南黎十萬裡疆土,沒有怎麼遭受蹂躪。

建興三十九年,塔山防線崩潰,五百萬人族精銳滅亡,繼而太上天尊所率的北路軍四百萬精銳大部在燕州被滅,僅太上天尊率殘兵退入雍京城,繼而雍京城又被上千萬魔兵死死圍困住,整個崇國就彷彿是狂風的一抹燭火,隨時都會被卷滅掉。

這時候往同面聚攏過來的魔兵魔將越來越多,未開智的魔物更是鋪天蓋地,而同時南黎境內的宗閥世族最後一點抵抗意志崩潰,紛紛舉族往南撤退,意圖越過雲嶺,逃到天南國境內避禍。

沒有南黎宗族世族的支持,沒有後勤補給,烈王秦冉也沒有洞庭山附近立足,被迫南撤,最終以雲嶺北麓的安澤城爲核心,重新構築防線。

同時也好在天南國高層大部分人還勉強算是清醒的,知道要是放南黎宗閥全部逃進來,令千萬魔兵佔據雲嶺,天南國北部地區就會頓時陷入滔滔魔劫之中,除了迅速出兵關閉從雲嶺逃入天南國的大小隘道不說,還對未曾允許入境的南黎宗閥毫不猶豫的舉起屠刀,迫使他們退回到雲嶺之中,進立防線,作爲天南國北面的屏障。

這也令烈王秦冉所率的南路軍在背後,還勉強算是有所支撐。

時間一晃就是建興四十四年。

在這四年時間裡,在北陵軍及西北域的強力支持下,陳海、秦虎山等人在室韋山西麓拼死將玄陰谷魔兵拖住,還連斬大捷,最終使得北廷的凡民,大多數都成功撤到紫柏山脈附近,還沉重打擊了玄陰谷魔兵的囂張氣焰,但是南路軍、南黎護衛軍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宗門、宗族,在四年前就第一時間倉惶南下,二三百萬魔兵隨着大踏步的跟進過來,以致南黎境內、安澤城以北的近二十億凡民,絕大多數都沒能逃出來。

魔兵吞噬凡民血肉,越來越強、越來越多,新的魔將魔侯迅速成長起來,但也好在天南國直接出兵進入雲嶺北麓,與南路軍、南黎護衛軍在雲嶺北麓一字排開,互爲支撐,以千餘萬精銳兵馬,總算是令魔兵暫時沒能將觸毛伸入八九萬里綿延、南北縱深最寬處逾萬里、最窄處也有上千裡的雲嶺深處,也庇護逃入雲嶺深處的四五億凡民,沒有都遭受罹難。

這時候雍京陷落的消息已然傳來,城池裡的守軍也再次滋生不安的情緒,當更多更精銳的魔兵涌來,誰也不清楚雲嶺北麓的這道防線能支撐多少?誰也不清楚,就算這道防線能一直支撐下去,他們這些將卒又能幾個人能活下去。

南路軍大多數將卒的親族家屬都在雍京城,或者經雍京城疏散到雲州之中,但魔族佔領雍京之後,必然會對雲州用兵,將滔天魔劫漫延到雲州天域之中,這對將卒的士氣打擊更爲慘烈。

何況魔奸的說法,也悄然在軍中流傳開來,只是在烈王秦冉嚴令禁止下,沒有人敢公開宣揚此事而已。

雖說姬江野三個月前也符書傳信到安澤城,提及姬嘉年、鳩山河、季無雙、朱溫等人乃魔種、魔奸之事,但事情太過匪夷所思,沒有實足證據之前,烈王秦冉、嵇無烹等人實難以相信。

更何況太上天尊率殘兵,正在南下會合途中,已經將雍京陷落的詳細情形都在先行傳來的符書中寫明。

要不是姬嘉年、鳩山河、季無雙率嫡系親衛,拼死搏殺,不惜身受重創,最終在雍京城南的牯龍嶺撕開缺口,雍京最後十數萬殘餘精銳,包括太上天尊秦世民在內的十二名天位真君,根本沒有可能殺出上百魔君統領千萬魔兵組成的重圍。

隨秦世民南逃的十數萬殘兵,可以說是玄元上殿最後的精銳,幾乎個個都有闢靈境的修爲,趕過來跟南路軍會合,使得玄元上殿猶能保存最後一分元氣,這叫秦冉、嵇元烹怎麼相信姬嘉年、鳩山河、季元雙三人有問題。

然而回想三國裂海東而治,悠忽萬年,崇國先崩於魔劫,叫烈王秦冉也情難以堪,也不知道之後出路到底在哪裡,不要說魔劫難渡了,就算熬過魔劫,流陽宮殘孽又在西北域崛起,到時候雙方必然又將有一番血戰……

心思遊離之間,烈王秦冉心神一悸,覺察到千里之外有兩道氣息正飛速向安澤城接近,其中一人竟然是從雍京城突圍時跟南下殘兵主力殺散的思恣?

而另一道氣息,竟然是一頭青鱗魔,烈王秦冉只當思恣正受魔族強者的追殺,當即也是霍然而起,飛出大帳帶着百餘親扈,往北飛去——這時候嵇元烹也覺察到秦思恣與青鱗魔一前一後往安澤城而來,也是從宅中飛出,帶着親衛與烈王秦冉會合北上,以免魔族有什麼陰謀。

一炷香後,烈王秦冉與嵇元烹飛過一座山嶺,已經能看到秦思恣與一頭青鱗魔正一前一後從一座小湖的東岸南下,這時候左右數隊魔族前哨兵馬也被驚動,正從後方包抄過來,想要與那頭青鱗魔會合,將秦思恣截下。

“小小米粒這珠也敢放光華!”雍京城陷落,烈王秦冉心鬱被壓抑到極點,這時候也是殺氣畢露,不等扈衛去救思恣,當下華髮怒張,青虛斬龍劍便化作一道青虹,往那頭青鱗魔橫空斬去。

“殿下是這麼歡迎老朋友的嗎?”陳海的聲音直接在烈王秦冉的識海中響起。

烈王秦冉一驚,當下凝住青虛斬龍劍,定晴朝那頭青鱗魔看去,怎麼都沒有想到這頭青鱗魔竟然是陳海所化變,他朝嵇元烹看去,見他這時候也是又驚又疑,想必陳海也通過神念跟他打招呼了。

烈王秦冉當即吩咐左右扈衛,說道:“你們去攔截那些魔族前哨,這邊交給我與嵇大人處置便好。”

左右扈衛去攔截魔族前哨兵馬,烈王秦冉、嵇元烹“擒下”青鱗魔,帶着千辛萬苦逃到安澤城的秦思恣,先回行宮後宅,將無關人等都遣開,纔將“青鱗魔”放開來,目光炯炯的盯着變回人身的陳海,喝問道:“你真是好大膽,難道不知流陽宮餘孽,乃帝國必誅的大逆之黨嗎?”

“殿下不想知道陳海手裡到底有什麼能證實鳩山河、姬嘉年等人,確實是魔奸無虞嗎?”陳海哂然一笑,徑直走到烈王秦冉對面的長案後坐下,也不忘朝嵇元烹當年這個自己的老上司揖禮問安。

烈王秦冉、嵇元烹之前是不相信鳩、姬等人有問題的,但陳海都孤身護送秦思恣趕來安澤城見他們,他們又能說什麼,只是盯着陳海等他將“鐵證”拿出來。

陳海將都天魔印取出,計都從都天魔印裡出來站到陳海身後,陳海再將鳩真元胎抓攝出來,送到秦冉、嵇元烹身前解開禁制。

鳩真的元胎在碎星峽,不知道被陳海取走多少滴仙靈胎血,這時候修爲已經被削弱到天位三重,根本無力掙脫陳海對他所下的禁制,沒想到此時竟然已經在安澤城、在烈王秦冉及嵇元烹面前。

嵇元烹跟鳩真以及鳩山河他們在一起修煉數千年,然後才隨太上天尊造商秋陽的反,鳩真即便是化成灰,他也認識,只是沒想到鳩真竟然還活着,震驚了半天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陳海這纔將他與龍帝蒼禹、謝覺源、苗鳳山等人在天狼山以東設局伏殺虞安老魔,繳獲都天魔印等邪寶、擒獲鳩真以及從鳩真那裡所獲知的一切秘密,都徐徐說來。

烈王秦冉、嵇元烹作爲天位第五、第六境的絕世強者,又經歷當年的亂事以及太多的剿魔戰事或平叛、征討戰事,自然不會像不諳世事、在溫室裡修行的秦思恣那般,會追問陳海爲什麼拖到這一刻纔將這些證據送過來。

他們知道陳海不這麼說,根本不可能還能有十數萬精英子弟逃出來。

“多謝陳侯出手傳信,還請陳侯即時回西北域,免得與帝君相見,兩相爲難——我們會安排好剷除鳩、姬等人,令他們絕無可能掀風作浪!”秦冉說道。

雖說父皇殺姜寅有些倉促,也導致後續一系列的慘敗,但姜寅乃流陽宮餘孽,站在他們立場,殺之又沒有什麼大問題,目前的局面已經混亂成這樣子,魔劫未消之前,烈王秦冉也不想在這種新仇舊恨上糾纏,想着陳海趕緊離開。

“倘若僅僅是將物證呈於殿下之前,何苦我親自跑這一趟。”陳立坐在長案後巋然不動,說道。

“陳侯還要意欲何爲?”嵇元烹傾過身子,問陳海道。

看到嵇元烹有躍躍欲試之意,陳海便知說服秦冉不難,徑直問道:“剷除魔奸後,殿下當真以爲南路兵馬及南黎護衛軍在帝君的率領下,有可能消彌這場滔天魔劫嗎?”

“此事絕無可能,陳侯休要再說,要不然的話,不要怪本王翻臉無情。”烈王秦冉勃然色變,截住陳海的話頭,不讓他繼續說下去。

陳海朝嵇元烹看過去。

“我等修爲,皆是帝君傳授;我等權柄,也皆是帝君所賜,我們怎麼可能做這不忠不義之事?”嵇元烹慢騰騰的說道。

“帝君原本就傳位給建興帝,只是魔劫暴發後,建興帝難當重任,帝君才親理軍政之事,”陳海一字一句的說道,“而此時帝君殺出雍京重圍,又身負重創,殿下不將御魔大任接到自己肩上,不讓帝君能潛心安渡晚年,還要帝君勞心勞神……陳海在這裡說句冒昧的話,殿下似乎不能算是太孝順啊!”

秦思恣坐在下首是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一場篡位奪權的圖謀,竟能讓陳海說得如此冠冕堂皇,似乎大父他不篡位就真成不孝、不忠、不義了。

烈王秦冉還是繃緊臉,沒有給陳海好顏色看,但也沒有像他剛纔所說的,陳海再說下去他就翻臉無情。

“只是希望帝君繼續勉強其難,領導御魔的人太多了,驟生變故,以後不要說約束安西、南黎、南詔三路兵馬了,怕安澤城中,軍心也會破滅掉。”嵇元烹說出他們最大的擔憂。

此時安澤城中人心惶惶,怎麼可能還經得起篡位廢帝這麼大的變故,這跟帝君不分時機逼死姜寅,又有什麼區別?

即便秦冉真有篡位之心,也要等局勢稍稍安穩之後再說。

“倘若流陽宮與七宗都擁立新帝呢。”陳海問道。

“怎麼可能,你不在魔獐嶺自立爲帝?”聽了陳海這話,這一刻秦冉再也坐住,難以置信的問道。

嵇元熟也難以相信陳海的話,盯着陳海的眼瞳,想要從中找出一絲僞善的陰影。

據可靠消息,西北域都着手組建天樞院、太尉府、太宰府這三個掌管宗門、軍政、民事的機構,擺明了北陵軍及七宗要在西北域重新立國,也是這一點,才叫姬江野之前的符書傳信更不可信。

陳立以爲特殊的地位跟功績,極可能會被北陵軍及七宗推爲新帝,誰能想象他孤身跑到安澤城,說要一起擁立秦冉爲帝?

“即便是洞察一切的神明,在歲月長河中都難逃腐朽的命運,商秋陽就是前車之鑑,我要當這個皇帝幹甚?”陳海哂然一笑,說道,“而倘若能僥倖渡過魔劫,我意在探尋破解生死之謎,對這個帝位實在是沒有什麼興趣,要不然我早就在燕州稱帝了……”

焰湖神塔、太虛龍魂鼎都表明在星衡域之外,還有着層次更高的天地存在,有生之年,他要麼想辦法回一趟地球,要麼到這些天地去長長見識,都比留在海東大陸稱王稱帝要強。

再說他真要稱帝,在生命快走到盡頭時,面臨生死大考時,未能會比商秋陽、魏伯陽能英明。

而且崇國已經支離破碎了,倘若不能將最後殘剩的力量凝聚起來,憑什麼去扛過魔劫?

倘若能渡過魔劫,陳海對崇國未來的期許是能實行藩國制,也就是說秦冉表面上是諸藩國共主,但藩國內部實行自治,也是防備事後秦氏皇族恢復實力了,會對北陵軍動手。

當然,到時候西北域、燕州成立藩國,陳海也沒有興趣去當什麼藩王。

對這些打算,陳海也是不加掩飾的直接跟秦冉、嵇元烹說清楚,也是要他們這時候就答應這樣的條件。

第九百五十章 劫第四百六十二章 胸有成竹第七百一十四章 軍令不授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部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伏兵(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龍驤都尉第三百零二章 撕裂前鋒線第七百三十五章 出關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冬季初戰第三十八章 疑慮第八十五章 寇奴兵(一)第五百零八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插一腳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役魔第八百零七章 萬華虛境第四百零二章 殺囚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一百六十三章 潰敵第七百一十章 火鴉戰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借道(三)第二十六章 荒地異變第三百九十章 調停第八百二十六章 鎮壓(二)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血霧魔淵(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迷情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聚(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匯合(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天武臺(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仙元靈血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習會第四百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七十五章 藏經閣第五百六十五章 潛龍第六百一十四章 星衡上域第五百二十五章 威逼(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對峙第七百零五章 天地山河第五百八十八章 死局第九百零五章 西行大漠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戰將至(四)第七百八十四章 渚碧洞府第九百四十二章 噩耗(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遇敵第六百七十五章 奇特震顫第六百五十二章 真君謀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小目標第六百五十六章 秘相呈威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逝第七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九章 擅自行動第七百七十五章 失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謀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諫君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三十五章 北陵谷(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擁立第七百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大殿二層第一百四十一章 規訓第八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六百七十三章 地宮第五百二十章 秘議第九百七十二章 第三次血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秘圖第九百九十六章 伏殺(二)第四十三章 穩住陣腳第一百六十三章 潰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師鞏樑第一百七十五章 練兵實錄第九百七十二章 第三次血戰第九百六十五章 血肉漿河第七百二十六章 真假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謀主第九百九十八章 伏殺(四)第一百零九章 赤眉邪徒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漠之王第一百零三章 擇木而棲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子第九百六十一章 進城(一)第四章 殘碎的記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去留(一)第二百五十章 國使之名第三百二十七章 割裂第四百六十章 異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美人計第八百六十七章 血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捷報第二百三十六章 黑山聯軍第九百零六章 太上天尊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零六章 鬼雄關(三)第九百一十一章 牽聯第八百六十三章 新法築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役魔第四百四十六章 妖獸(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伏殺
第九百五十章 劫第四百六十二章 胸有成竹第七百一十四章 軍令不授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部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九百一十六章 伏兵(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龍驤都尉第三百零二章 撕裂前鋒線第七百三十五章 出關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冬季初戰第三十八章 疑慮第八十五章 寇奴兵(一)第五百零八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插一腳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役魔第八百零七章 萬華虛境第四百零二章 殺囚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一百六十三章 潰敵第七百一十章 火鴉戰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借道(三)第二十六章 荒地異變第三百九十章 調停第八百二十六章 鎮壓(二)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血霧魔淵(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迷情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聚(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匯合(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天武臺(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仙元靈血第三百一十六章 修習會第四百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七十五章 藏經閣第五百六十五章 潛龍第六百一十四章 星衡上域第五百二十五章 威逼(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對峙第七百零五章 天地山河第五百八十八章 死局第九百零五章 西行大漠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戰將至(四)第七百八十四章 渚碧洞府第九百四十二章 噩耗(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遇敵第六百七十五章 奇特震顫第六百五十二章 真君謀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小目標第六百五十六章 秘相呈威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逝第七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九章 擅自行動第七百七十五章 失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謀主第三百九十九章 諫君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六百三十五章 北陵谷(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擁立第七百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六十一章 將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大殿二層第一百四十一章 規訓第八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六百七十三章 地宮第五百二十章 秘議第九百七十二章 第三次血戰第六百四十九章 秘圖第九百九十六章 伏殺(二)第四十三章 穩住陣腳第一百六十三章 潰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師鞏樑第一百七十五章 練兵實錄第九百七十二章 第三次血戰第九百六十五章 血肉漿河第七百二十六章 真假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謀主第九百九十八章 伏殺(四)第一百零九章 赤眉邪徒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漠之王第一百零三章 擇木而棲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子第九百六十一章 進城(一)第四章 殘碎的記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去留(一)第二百五十章 國使之名第三百二十七章 割裂第四百六十章 異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美人計第八百六十七章 血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捷報第二百三十六章 黑山聯軍第九百零六章 太上天尊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零六章 鬼雄關(三)第九百一十一章 牽聯第八百六十三章 新法築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役魔第四百四十六章 妖獸(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