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混沌之源

在朝魯、哈達二將緊鑼密鼓調兵遣將的時候,寧軒也指揮曲蠻部衆軍士就地暫留、略作休整。

《孫子兵法·軍爭篇》中曾說道:“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士氣可分爲三種: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而惰歸,就是指士氣疲憊衰落之師。

此時曲蠻部步軍全軍上下已疲憊不堪,他們急行軍一天,又連續打了兩場惡戰,此時還能保持完整陣型,全憑一口氣撐着。

寧軒也感到略微口渴,不過令他稱奇的是,領兵作戰一天,又事事身先士卒、勞心費力,可他的身體並沒有感到過於疲憊。自從玉尺化作的古樸玉書鑽入了他的身體後,他就感到體內有一股巨大的能量猛地炸開,如洪水一般狂野地衝刷着他的身體,滲透進肌肉骨骼裡面。

那時他以爲這些能量都消失了,不過循着心靈中一絲微弱的指引,最終他發現還有一縷頭髮絲細小的能量留在身體深處。這絲能量集中了所有能量的精華,在隨後的行軍作戰中,寧軒一直不斷地操縱它,初時甚覺艱難,但漸漸便覺容易起來,這絲輕盈的能量和身體緩慢融合,玄妙不可形容!

此時寧軒操縱着這能量,在身體中如明珠一般流轉,反覆數遍,就覺得雙頰生津百骸充盈,飢餓疲憊之感逐漸消失。

“這能量來自於三星堆青銅樹頂的玉尺,和伏羲、黃帝等衆帝有關,又溝通了天地人神的橋樑,將我送往這一方世界。前路漫漫,必定坎坷挫折紛紛,我就稱你爲‘混沌之源’吧!”寧軒心中這般想着,不自覺地將這絲輕盈的‘混沌之源’運至雙臂,源力所至,雙臂陡然有千斤巨力!

他雙腿分開站立,腰部挺直,看着遠方蒼狼部大軍陣營片刻,忽然心有感應:蒼狼部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他殺了蒼狼部步軍指揮官“巨人殺手”赤阿魯,又擊潰了蒼狼部最強大的騎兵‘狼騎兵’,更關鍵的是,他還是整支曲蠻部步軍援軍的指揮官,他現在絕對已經成爲衆矢之的。蒼狼部現在還沒有動靜,或許是在調兵遣將。不,不是或許,而是一定!敵人一定在暗地裡召集大軍。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敵人馬上就會以雷霆之勢,給曲蠻部步軍以致命的打擊。

接下來將是最危險的時刻!

寧軒心急如焚,舉目四望觀測地勢。

曲蠻部步軍現在所處之地是一塊平地,周圍沒有任何可以遮攔的石頭或樹木,也沒有可以居高臨下的高坡。不過在離他們五百米外倒是有一條小河,河不寬,大概十多米,值得幸慶的是,河水很深,蒼狼人騎馬無法涉河而過。

寧軒須臾便有決斷,長吸一口氣,徐徐吐聲道:“曲蠻部衆軍聽令,所有人速速趕往小河,背河佈陣!”

他自統帥三軍以來,身先士卒,才能服衆。此時衆人一聽軍令,皆凜然而行,很快衆人就在河邊重新背河佈陣。

刀盾手的首領布和小聲道:“怎麼背河佈陣啊?這不違背了通常兵法嗎?一會連逃跑的地方都沒有啦!”

寧軒笑道:“你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用兵應審時度勢,靈活機動地制訂計劃,不可死搬教條,墨守成規。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布和搔頭道:“什麼敵變化謂之神?”

寧軒糾正道:“是‘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這句話意思是說,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不能拘泥於某種作戰的形式,正像水本無固定的形態一樣,放在圓的水桶中它就是圓的,放在方的水桶中它就是方的。能夠根據雙方軍力的強弱,士氣的高低,兵種的樣式,裝備的好壞,軍需供應怎樣等而機動靈活地採取對策,才能奪取勝利。”

布和奇道:“這也能算出來?”

寧軒笑道:“能的。你瞧,首先說軍力的強弱和士氣的高低,狼騎兵雖然被我們擊潰,但主力尚在,士氣未散。而且蒼狼部人騎兵衆多,隨時可能會有另外的騎兵軍隊加入夾擊我們。反觀我方,人數雖然不少,但是幾乎全是步兵,而且急行軍一天,又連續打了兩場惡戰,此時我軍上下已疲憊不堪。再說兵種的樣式和裝備的好壞,狼騎兵勝在機動靈活,我曲蠻部步軍勝在長弓犀利,且長槍手、刀盾手、弓箭手配合無間。”

布日古德也靠了過來聆聽。

寧軒繼續說道:“這是出奇致勝的一種方法。背水列陣這個戰法的奧妙在於,一是抑制了狼騎兵的長處,又恰好增加了我曲蠻部步軍的優點。二是激發我軍的精神力量,使我軍發揮出成倍的威力。先說第一點,背河列陣,河流成了我們的屏障,狼騎兵就無法從河流這一側衝擊我們。如此一來,我軍就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防禦其他側。此消彼長,無形中我軍就處於極其有利的戰勢。”

“再說背水陣何能增強我方的精神力量,進而發揮成倍的威力。我軍軍力既弱,又疲憊不堪,在強大的騎兵衝擊面前容易崩潰,只有置於沒有退路的背水陣中,才能死裡求生去拼命奮戰,使疲憊怯弱之兵變成了勇敢之士。”

布和嘆道:“聽你這麼說,我只知打仗威猛,卻不知其中竟有這麼多的門道。”

布日古德也道:“難怪大夥跟隨你後,連戰連勝,原來是因爲這個。”

寧軒道:“蒼狼部人這次的攻擊將會異常猛烈,情況危急,我軍已到無退路的險要關頭,必須背水一戰,拼死搏鬥,纔有一線生機!望衆軍跟隨我後,團結一起,以殊死之心,以一當十。”一支大軍中各人的能力雖有高下,但如果沒有將衆人的力量調動起來,單靠匹夫之勇,始終無濟於事。

此時衆人皆呼道:“團結一起,以殊死之心,以一當十,戰!”

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六章 搏克競技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
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六章 搏克競技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一章 竭澤而漁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二十一章 論功大會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八章 兵家取勢第十章 混沌之源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十七章 熊戲煉皮第四章 決戰前夕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九章 重返古寨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二十八章 毅然應戰第二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章 攔路惡人第六章 援兵到來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二章 伏久必高第二十七章 蓄意挑釁第二十五章 大開盛會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二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九章 天啓之人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二十四章 步軍統領第十五章 五禽古戲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十四章 逍遙古樓第二章 戰火之亂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七章 狼騎勢猛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五章 肥水大戰第三章 與子同袍第十八章 盛意邀請第一章 初入仙靈第十六章 初現妖怪第十二章 落下帷幕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第十三章 初入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