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兩國來使

從大雲寺歸來,李慶安便接到了親兵的稟報,渤海國和新羅國的使臣到了,正在等待他接見。

這個消息讓李慶安有些意外,他立刻吩咐道:“請兩位使者在大都督府等候,我馬上就到。”

大都督府是指揚州大都督府,位於揚州蜀岡,名義上是揚州地區最高軍事統帥,一般由親王遙領,原來的揚州大都督是慶王李琮,李琮死後,由永王李璘接任,年初李璘被掃平,現在揚州大都督就由李慶安接任,但也只是名義上軍事統帥。

揚州實際上的軍隊指揮官是江都團練使,由李抱真出任,揚州大都督基本上只是一種象徵,儘管如此,揚州大都督府依然存在,是這次李慶安東巡的行宮。

當李慶安帶着明珠乘馬車回到大都督府時,兩位使臣已經等待多時了。

“明珠,你先去休息一會兒,等會兒我們一起用午餐。”

李慶安見明珠的精神不太好,一路上都沉默不語,他知道她的心事,又想起了她在菩薩面前的許願,心中不由對她愛憐異常,便疼愛地將她摟進懷中,在她額頭輕輕吻了一下,在她耳邊柔聲道:“好好去休息,大哥不會辜負你。”

明珠渾身一震,眼睛驀地亮了,她慢慢擡起頭,望着李慶安柔情無限的目光,她的眼睛漸漸有些溼潤了,她不相信自己聽到的話,難道真是菩薩顯靈了嗎?

“大哥!”

“傻丫頭,可千萬別哭,親兵們都聽着呢!”李慶安低聲對她笑道,“還以爲我在欺負你。”

明珠伏在李慶安胸前,她死命咬着嘴脣,點點頭,“大哥,我不哭!”

聲音卻已經哽咽了,李慶安替她擦去眼角淚水,嘆道:“傻丫頭啊!這麼多年了,大哥還不明白你的心嗎?我今天不是沒有否認那個老和尚的稱呼嗎?”

想起道雲禪師居然稱自己爲夫人,明珠只覺臉上一陣滾燙,嬌羞無限地轉過身去,心中卻彷彿抹了蜜糖,“大哥,你快去見客人,正事要緊。”

“好的,我去了,你自己先回房休息。”

李慶安先下了馬車,待李慶安一走,明珠一下子無力地躺在地毯上,她緊緊抱住靠墊,臉埋進軟墊之中,拼命咬着嘴脣,她想大哭,可是又想放聲大笑,她眼中淚水盈盈,可臉上卻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盪漾着可愛小酒窩,儼如一朵剛剛盛開的芬芳百合。

李慶安快步向大廳走去,暫時不想明珠之事,心中卻在考慮渤海國爲何派使臣來?他已經決定兵發渤海國,並且大軍已經出發了,這時候,渤海國和新羅國的使臣突然到來,令他感到很困惑,難道是渤海郡王大欽茂又反悔,不再歡迎他了嗎?

李慶安之所以出兵渤海國,是根據上次在長安時他和渤海郡王大欽茂達成的協議,大唐同意在危機時出兵支援渤海國,但兵力和出兵時間由唐朝來決定,並且渤海國將全部負擔唐軍的糧草物資,如果有必要,唐朝還可以在渤海國租借港口駐軍,這些,大欽茂都完全同意,雙方還簽署了正式備忘書。

李慶安心念一轉,他便立刻意識到,並不是不歡迎唐軍,而應該是渤海國的形勢異常危急了,還有新羅,它與渤海國是脣亡齒寒的關係,也應是同樣遭遇到了危機。

大都督府主廳裡坐着三個人,一個是漢人,此人便是護送王子大英俊逃回渤海國的魏汝羣,他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爲幾貫錢出售草藥的軍醫了,他現在是渤海國的戶部侍郎,渤海國是以漢語爲官方語言,魏汝羣出任高官絲毫不受影響,他現在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把妻兒接到渤海國去享福。

魏汝羣只是副使,主使是渤海國國王之弟大成慶,他同時也是渤海國的右相中書令,渤海國完全仿照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它既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同時也是附庸於唐王朝的羈縻州,渤海國在唐朝被稱爲忽論州,國王同時也是忽論州都督,在國王登基後,必須要得到唐朝的冊封才能正式稱王,否則只能稱爲權知國務,而且每年必須向唐朝進貢,和西域諸國實際上是一樣。

去年,渤海國王大欽茂秘密赴長安,和李慶安達成了出兵協議,但在這個協議卻遭到了渤海國上下的強烈反對,關鍵是其中一條,渤海國將允許唐朝無限期租借港口並准許唐軍在港口駐軍,這無疑是侵犯了渤海國的獨立,將使渤海國受制於唐朝,包括國王大欽茂也有些懊悔了。

右相大成慶反對最爲激烈,這就使得這份協議遲遲在渤海國內得不到正式通過,不能稱爲渤海國的國家協議。

但形勢的危急卻改變了這份協議的命運,渤海國已經得到了確切消息,安祿山、契丹、奚將三家聯合,進攻渤海國,這使渤海國上下一片驚惶失措,向宗主國唐朝求援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與其國家滅亡,還不如讓唐軍駐兵,原本最反對唐軍駐兵的右相大成慶,卻變成了這份協議的極力支持者,在他的推動下,渤海國上下達成了共識,正式通過了這份協議。

主廳內還有一個人便是新羅國的特使金良相,他也是新羅貴族,官拜上大等,也就是相國,新羅國和渤海國一直是世仇,兩家征戰多年,尤其是上一輩,渤海國王大武藝和新羅景德王之間仇恨極深,幾乎沒有和解的可能。

但大武藝死後,其子大欽茂繼位,渤海和新羅的關係便開始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雖然沒有友好往來,但至少沒有戰爭了,而就在今年年初,新羅景德王也去世了,他的八歲的兒子惠恭王登位,由太后攝政,正是在新羅太后不遺餘力地推動下,渤海和新羅出現了和解,雙方開始貿易往來,允許民間自由過境。

而這次安祿山、契丹和奚將的三家聯合,也同樣使新羅遭受到了極大威脅,他們三家滅掉渤海國後,下一步必然就是新羅了,共同的敵人和共同的命運使渤海和新羅走到一起,他們決定聯合兩國軍隊抵禦安祿山和契丹的入侵,但實力還是不夠,兩國便同時派特使前往大唐求援。

他們是乘船在揚州上岸,非常巧,李慶安就在揚州,簡直就是上天對他們的眷顧。

三人坐在大堂內忐忑不安地等待李慶安的到來,他們並不知道,李慶安已經派大軍乘船北上了,這是唐軍的絕對機密,就連揚州官府都不知道。

“趙王殿下駕到!”

隨着守衛士兵的一聲高喝,三人都同時站了起來,只見一個三十出頭的軍官大步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們都不認識李慶安,但從來人的氣勢,和他頭戴的金盔,他們便知道,這就是唐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趙王李慶安了。

三人同時跪下行禮,“渤海國特使大成慶、副使魏汝羣參見趙王殿下!”

“新羅國特使金良相參見趙王殿下!”

李慶安笑呵呵將他們扶起,“三位特使一路辛苦,快快請起!”

李慶安已經看了使者名冊,來使居然都是渤海和新羅的高官,他的目光迅速瞥一眼魏汝羣,他在季勝的情報中看到過這個名字,此人護送大英俊回渤海,沒想到居然成了渤海過的戶部侍郎,此人倒是一個老天送給大唐的關鍵人物。

“三位特使請坐!”

李慶安請他們坐下,親兵們又給衆人上了茶,李慶安端起茶杯,微微一笑問大成慶:“渤海郡王現在可好?”

“回稟殿下,郡王很好,我臨行時,郡王特地給殿下準備了禮物,王妃和世子也給趙王妃及小王爺準備了禮物。”

禮物親兵已經收下了,大成慶將一份禮單放在桌上,李慶安看了看,都是金玉寶貝一類,他笑道:“多謝你們郡王和王妃世子,禮物我收下!”

李慶安又對新羅國特使金良相淡淡道:“聽說新王登基,爲何不遣使來大唐?”

新羅和渤海一樣,也是大唐的屬國,新羅國同時也是大唐的雞林州都督府,新羅王出任雞林州都督,向唐朝進貢,接受唐王朝冊封,舊王去世,新王登基,新羅沒有及時向唐王朝遣使,這讓唐廷和李慶安都有些不滿。

金良相慌忙解釋道:“新王年幼,由太后攝政,國中有貴族不服氣,在南方叛亂,我們剛剛平息了叛亂,所以太后便派我來出使大唐,一是向大唐求救,同時也是正式向大唐請求冊封新王。”

李慶安點點頭,國內叛亂,這個理由他勉強可以接受,他又轉頭問大成慶,“安祿山的境況如何了?”

說到了正事,大成慶的表情有些緊張起來,他挺直身子,從隨身攜帶的行李中取出一幅地圖,攤開在桌上,“殿下,目前安祿山的軍隊集結在營州柳城,從我們瞭解的情況,安祿山尚有七萬殘軍,但他又在營州和安東都護府進行招兵買馬,據說他要招足十萬軍隊,契丹出兵七萬,奚出兵三萬,一共二十萬大軍,最遲秋天,他們就將對渤海發動全面進攻,我們渤海國只有八萬軍隊,加上新羅七萬,也一共只有十五萬軍隊,而且論武器裝備,我們比不過安祿山的燕軍,論騎兵兇猛,我們也遠不如契丹和奚,這場戰役,我們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我們失敗,就將是渤海滅國,所以渤海上下懇求大唐出兵,支援我們。”

旁邊新羅使者金良相也懇求道:“新羅自百年前便依附於大唐,是大唐的屬國,百年來恭敬宗主,進貢不斷,望大唐能在新羅生死存亡之際,援手相助,新羅必將感銘肺腑,永爲臣服!”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便對大成慶道:“在去年,渤海王大欽茂曾秘密來長安,我和他簽署了一份互助備忘錄,當時渤海王也簽字了,但他說需要本國朝廷通過後,才形成正式國之契約,我不知道這份備忘錄他考慮得怎麼樣了,有沒有成爲國書?”

大成慶要說話,李慶安又擺擺手打斷了他,“假如這份備忘錄通過,你們就沒必要懇求,你們便可以根據條約直接要求大唐出兵,怎麼樣,這份國書你帶來了嗎?”

“帶來了!”

大成慶連忙取出一卷黃綢卷軸,這一份是給唐朝的國書,雙手恭恭敬敬奉給李慶安,“請殿下收下!”

李慶安接過卷軸展開,仔細看了一遍,果然是當初他和大欽茂簽訂的備忘錄,現在已經成爲了正式旨意,蓋有國王的印璽和中書門下大印,也就是以國書形式確定下來了。

李慶安更關心的是第三條,大唐可以無限期租借渤海國港口,准許唐朝築城,並同時駐軍,當時他和大欽茂的口頭約定是不高於三萬,所需糧草由渤海國供給,國書上果然有這一條,而且渤海國把軍隊人數明確下來了,不高於三萬。

但李慶安卻沒有找到渤海國願意將哪個港口租借給大唐,國書上沒說,李慶安便笑道:“我記得當時和渤海王談過租借地一事,我們商談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渤海國的南京府沃州港,他准許唐軍築城,這是一個簡單方案:另一個方案是土地調換方案,同樣是在沃州港築城,但在剿滅契丹軍隊後,唐朝可以把契丹土地交給渤海國,作爲交換,渤海國另外將北部的理州、華州和安州劃給大唐,作爲唐朝在渤海國的一塊飛地,這兩個方案不知渤海國準備選擇哪一個?”

沃州就是今天的朝鮮咸興港,現在是渤海國的南京府,李慶安希望得到這個港口,爲唐軍的中轉補給,但他真正想要的是渤海國的華州和理州,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中國從前的海參崴。

他知道渤海國一直垂涎契丹的土地,可以用作渤海國的牧場,所以他便以契丹的土地爲誘餌,來換取這個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雖然此時渤海國也和日本進行大量貿易,但他們對海洋的意識卻並不高,更重要是他們沒有明白李慶安的真正目的,渤海國幾乎是一致同意第二個方案,以土地換土地。

“殿下,渤海國選擇第二個方案,因爲契丹未滅,所以沒有寫在國書,待契丹滅亡後,我們再做一份補充。”

“好!”李慶安欣然道:“既然正式國書已有,那我們就按約定,我即刻出兵,支援渤海國!”

兩名使者下去了,李慶安回到臨時書房,他揹着手站在渤海國地圖前久久沉思不語。

事實上唐王朝滅亡高句麗後,便立刻着手剿滅契丹和粟末靺鞨,但因後勤和地形等條件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天門嶺之戰,唐軍被粟末靺鞨擊敗,從此渤海國得以建立,唐王朝見已經無法剿滅渤海國後,只得採取安撫的手段,接納渤海國爲屬國,但如果有條件,唐王朝是絕對不會放棄滅亡勃海國的計劃,唐高宗、武則天都先後失敗了,唐玄宗李隆基時代,吐蕃成爲大唐最大的威脅,唐庭只好放棄對東北用兵,先後建立安東都護府和盧龍節度府對東北進行控制。

現在,該輪到他李慶安來考慮對東北的戰略了,在後來的歷史上,契丹、女真和滿族都是出自東北,其根源就是唐高宗在滅亡高句麗後,沒有能夠成功剿滅契丹和粟末靺鞨,以至於安史之亂後,契丹逐漸坐大。後來耶律阿保機滅亡了渤海國,建立遼國,一躍成爲了東北強國,永遠成爲中原的心腹大患。

這一點,李慶安非常清楚,他不會讓歷史重演,也不會將問題遺留給自己的子孫,他準備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滅亡渤海國和新羅,徹底統一東北,所以先在渤海國內部建立海港軍事基地,在理州和華州遷移漢民,保障兵源,就是他東北戰略中的重中之重了。

海參崴和咸興兩大港口,可使南北呼應,再加上營州的軍隊,他有信心,五年內可以讓渤海國成爲大唐的渤海道。

這時,一名侍衛走到門口稟報:“上將軍,他來了!”

“帶他進來!”

很快,幾名親衛帶着魏汝羣走了進來,魏汝羣雖被封爲渤海國的戶部侍郎,但時間不長,他內心依然是大唐的子民。

他跪了下來,“臣叩見趙王殿下!”

“魏軍醫請起!”李慶安微微笑道。

‘魏軍醫’三個字使魏汝羣渾身一震,他這才意識到,李慶安其實對他了如指掌,他又想起了留在幽州的季勝,安祿山軍大敗,幽州也被史思明佔領了,不知他生死如何?他心中充滿了對季勝的內疚,羞慚道:“是季將軍給了我機會,也不知他生死如何了?”

“季將軍早已經離開了幽州,他現在在莫州,你不用擔心,他會保護好自己。”

魏汝羣一顆心放下,他又問道:“不知臣有什麼可以向殿下效勞!”

李慶安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魏先生,我看過季將軍的情報,好像你想加入安西軍爲軍醫,是嗎?”

魏汝羣心又懸了起來,他似乎已經隱隱明白李慶安的意思了,李慶安卻沒有再說下去,他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彷彿在想着什麼,過了片刻,李慶安停住腳步問他:“你爲何能當上渤海國的戶部侍郎?”

“回稟殿下,這是大英俊的極力要求,他要報答我的救命之恩,其實這都是季將軍的功勞。”

李慶安擺擺手,又問道:“那大英俊此人如何?”

“他身子很弱,路上差點死掉,全仗我保住了他,或許是當人質久了。此人性格非常懦弱,完全沒有他父兄的英雄氣概。”

李慶安點點頭,這種性格正是他所需要的,“那這個大英俊繼承王位的可能有多大?”

“幾乎沒有!”

魏汝羣嘆了口氣,“大英俊也想繼承王位,但事實上他沒有勢力,他父親大欽茂才四十歲出頭,身體很好,他的兩個兄長,世子大宏臨和二哥大貞斡都是很強悍的人物,而且相國大成慶支持士子,掌軍權的左武衛大將軍大勖進卻和老二關係很好,沒有人支持大英俊,他就是想繼承王位也沒有可能。”

“假如這些人統統死掉呢!”

李慶安注視着魏汝羣,“國王、世子、此子、相國、大將軍之類,全部都死掉呢?大英俊繼承王位可行嗎?”

魏汝羣嚇得心驚膽顫,但又不敢不回答,“假如...假如他們都死掉,那隻能是大英俊繼承王位。”

“很好!”

李慶安笑了起來,“魏先生應該明白我意思了吧!”

“臣....明白了!”他覺得自己一陣陣兩腿發軟,幾乎要站不住了。

“明白就好,你立刻返回渤海國,去好好輔佐大英俊,我會安排大成慶去長安,過幾年再回去,魏先生,我希望你能做到渤海國相國。”

魏汝羣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低聲道:“微臣儘量努力.....”

“不是儘量,而是你一定能做到,我會讓你做到!”

說到這裡,李慶安忽然壓低了聲音,對他徐徐道:“好好替大唐效力,我會保你後半生的富貴,會讓你妻子和兒子在長安過得很好,假如你有了異心,那你可明白後果是什麼?”

魏汝羣低下頭,半晌才道:“殿下的意思,我永遠不能再見妻兒了嗎?”

“不是永遠,最遲五年,你替我做五年事情,我封你爲渤海縣公,如果你想做官,我封你爲鴻臚寺卿,讓你全家團聚,永享天倫之樂。”

李慶安見魏汝羣還是有些猶豫,知道他不肯信自己,李慶安心中微微有些動怒了,自己是趙王,天策上將,他竟然敢不信自己的話?

但現在魏汝羣是他東北戰略的關鍵角色,若沒有他,李慶安就準備直接強攻了,但那樣對渤海國幾十年積累的繁盛傷害太大,李慶安希望能完完整整將渤海國接收過來,而魏汝羣就是這麼一個關鍵的角色。

李慶安也只好先放下身份安撫好這個渤海國的漢人高官了,他取出一支令箭,一折兩斷,“我李慶安若有欺騙,如同此箭!”

魏汝羣跪倒在地,悲聲泣道:“以殿下之九五尊,竟爲卑臣折箭,卑臣肝腦塗地,死不足惜,卑臣願爲大唐效命,爲殿下效命,把渤海國版圖併入大唐。”

———————————————————————————————

第62章 安楊之交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章 安西小娘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631章 商人牽線(上)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24章 老兵遺孤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369章 攔截河東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711章 大結局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461章 以彼之道(中)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542章 入城洛陽第32章 婆水之謎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3章 寶石現蹤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328章 神秘商隊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182章 月亮之河九十一章 除夕之夜上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596章 將計就計
第62章 安楊之交第365章 祿山送牛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192章 楊釗入相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453章 明珠來請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5章 安西小娘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624章 嶺南之軍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60章 別院聽琴(下)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631章 商人牽線(上)第107章 連夜追殺第24章 老兵遺孤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435章 皇莊驚魂(下)第369章 攔截河東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692章 渤海計劃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711章 大結局第352章 太真蒙難第461章 以彼之道(中)第140章 我兒何在第526章 驚弓之鳥第535章 子儀進京第563章 軟硬兼施(上)第694章 南洋築城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542章 入城洛陽第32章 婆水之謎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37章 各有對策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276章 雙管齊下第480章 九曲之戰(上)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340章 再立規矩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3章 寶石現蹤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328章 神秘商隊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463章 朝會之爭(上)第555章 顏氏兄弟第522章 母女生隙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182章 月亮之河九十一章 除夕之夜上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143章 慶王之邀第596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