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臣默然無聲地目送着王世充踏着玉階一步步走向皇帝寶座,待他在龍椅上坐定,他們一個個伏地叩拜,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裡透出幾絲淒涼與悲傷。王世充靠在椅背上,聽着階下一聲聲的山呼萬歲,心像被一根根針刺痛。默然良久,他纔有氣無力地揮揮手,低聲道句平身。
朝拜完畢,衆臣又齊聲勸皇上更衣出城。王世充好像沒聽見似的,呆呆地坐在龍椅上不吭一聲,眼神顯得憂傷而空洞。直到羣臣再次齊聲請求,他方回過神,緩緩站起身,腳步有些踉蹌地轉入後殿。
將近半個時辰過後,王世充方一身素服出了宮,在侍從的攙扶下登入停靠在階前的馬車。隨着車伕的一聲吆喝,馬車就朝着東門方向緩緩駛去。緊跟在其後的,是太子、百官等二千餘人。此時天空中突然飄起陣陣細雨,灑在人臉上有種清涼的感覺,卻沒有給這羣亡國之臣帶來一絲愉悅。
不多時,王世充率領衆臣抵達了唐營門前,跪地向秦王請降。李世民按禮節接受了王世充的投降,然後命部下將他們拘押起來。隨後,他又令尉遲敬德引兵前往洛陽城,把守市場商店,禁止城中不法之徒趁機騷亂搶掠,維持社會秩序。
次日,李世民便率軍進入了洛陽宮城。他一面命宇文士及、屈突通等人封存府庫,沒收金銀布帛,一面又令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將領引兵緝拿城內鄭將,拘押了段達、楊汪、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等十幾位罪大惡極的同黨,準備將他們統統斬掉。
李世勣聽說秦王要殺單雄信,大驚,連夜趕往其住處。此時,李世民正伏在几案上握筆習字。他聽到聲響,擡眼一望,見是李世勣,不免又驚又喜,連忙請他就坐。李世勣沒有入座,而是立在秦王跟前拱手行了個禮,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
“聽說秦王要殺單雄信,在下特前來進諫!”
“哦,是這麼回事,難怪你表情這麼嚴肅!”李世民放下手中那管玉製狼毫,兩眼含笑地望着李世勣說道,“懋功,有什麼話,你就直說吧!”
“秦王,單雄信不可殺!”李世勣急切地說道,“今秦王雖已平定竇建德、王世充,然八方尚未肅清,天下也未一統,正是用人之際。而單雄信武功蓋世,驍健絕倫,馳騁沙場無人能敵。如此勇將,秦王若殺他,豈不可惜!故而,在下斗膽前來勸秦王重用單雄信!”
“懋功,你只說對了一半!”李世民一針見血地說道,“單雄信的確驍勇善戰,天下無幾人可及。然此人陰險詭詐,心懷野心,留之必爲後患。”
“在下知秦王之意,秦王是怨單雄信昔日殺了我軍幾員大將。”李世勣直言道,“然兩軍對壘,各爲其主,單雄信並無過錯。今若秦王能用單雄信,遠勝那幾位將軍。秦王,你又何必爲此而失一員勇冠三軍的猛將呢?請秦王三思!”
“單雄信雖勇,然難爲本王所用!昔日投靠瓦崗,後見李密勢窮力薄又率軍歸降王世充。”李世民搖着頭說,“如此反覆小人,怎能死心塌地效忠我大唐?到時說不定因故又降於他人,給我大唐引來禍患。懋功,說心裡話。此人本王實在不敢留下重用!”
“雄信實乃忠義之人,前番降鄭之舉實出無奈!”李世勣替單雄信辯解道,“昔日在下曾相邀雄信一起投秦王,然雄信深念王世充之恩,不敢背棄他前來投奔秦王您。由此可知,雄信爲人忠義,非他人所誣不講信義的小人哪。請秦王明察!”
“若真如你所說,那本王就更不敢留他性命了!”李世民脫口而出,“單雄信既然如此忠心於王世充,到時必將伺機謀反,替昔日之主報仇雪恨!”
“這……”李世勣沒想到秦王會這麼反將自己,一時間竟語塞。沉思片刻,他信誓旦旦地作保道,“秦王,在下敢以人頭擔保!若有朝一日單雄信真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請秦王取我頸上之頭!”
“懋功乃本王之肱股,我怎能殺你呢?”李世民動容地說道,“本王知道你爲何要以頸上之頭擔保單雄信,那是因爲你與有他結義之情。是呀,世勣你是個重情重義之人,面對自己的結義兄弟,怎能不出手相救呢?按理本王應當成全你,然事關社稷之安危,我實不敢徇私,請理解我的難處!”
“既然秦王已把話說到這個分上,在下也就不敢再爲難您了!”默然半晌,李世勣滿臉失望地答了句,一邊起身說道,“夜已深了,請秦王歇息,在下就此告退了!”
說完,李世勣一轉身,走出了雅緻的書房。李世民望着李世勣離去的背影出神,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兩天後,單雄信、段達、楊汪、孟孝義、楊公卿等鄭將被囚禁牢車押送至洛水岸邊。李世勣騎着馬,緊跟隨着行刑車隊來到了刑場,他懷着無比悲痛的心情爲自己的結義兄弟送行。他是個堅強的人,然而此時面對單雄信,也忍不住落淚。單雄信倒是視死如歸,面無懼色,哈哈大笑道:
“懋功賢弟,你何故作女子狀耶!大丈夫當慷慨赴義,視死如歸,何懼刀斧?賢弟快把眼淚擦乾,含笑送愚兄最後一程!”
“愚弟非爲死,實爲不能救兄長而愧疚呀!”李世勣擦了把溼漉漉的面頰,慚愧地說道,“弟曾以頸上之頭保兄長,然秦王不許,奈何奈何!”
“賢弟不必內疚,你有這份心,愚兄十分感激!”說罷,單雄信又冷笑一聲道,“李世民乃有仇必報之小人,他豈肯放過我?愚兄臨死之時,贈賢弟一句話,以賢弟之才必當爲李世民所重用,然此人心狠手辣,賢弟當小心事之,以免引火燒身哪,切記切記!”
“仁兄之言,愚弟當銘刻於心!”說完,李世勣感嘆句,“弟與仁兄結義之情景歷歷在目,猶如昨日,然今兄長卻要離我而去,實乃心痛如刀割呀!弟未曾忘記當初你我結義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故而,今日弟當與兄共赴黃泉,以履行當初的誓言。然弟已以身許國,實難兩全。況且我死之後,兄長的妻兒將由誰來撫養?”
“賢弟所言甚是!”單雄信理解道,“愚兄知賢弟之心,不會責怪賢弟負盟之事。且賢弟文韜武略,智勇雙全,當建不世之功,取榮華富貴也!”稍頓,又懇切地說,“雄信上有高堂,下有妻兒,皆需人撫養。今雄信不幸而亡,懇請賢弟能念及往昔之情誼,代我照看妻兒老少,愚兄將不勝感激!”
“兄之父母即弟之父母,兄之妻兒即弟之嫂侄,弟當盡心供奉與撫養,兄儘可放心!”李世勣誠懇地答道,言詞切切,不容置疑。
“有賢弟這句話,愚兄便可安心上路了!”單雄信堅毅的臉龐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接着他又拱手拜謝道,“賢弟,愚兄謝謝你了!”
“你我兄弟,何言謝,此非羞煞我也!”李世勣回了個禮,隨即又取刀在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塞進單雄信的嘴巴里,動情地說道,“請仁兄吞下這塊肉,讓它隨兄一起入土,以表達弟不負盟誓之心!”
“何言負盟,有賢弟這份心就夠了!”單雄信一邊咀嚼着那塊帶血的肉,一邊感動萬分地說,“賢弟待愚兄情深義重,實令愚兄感激涕零。賢弟,愚兄先走一步,來世你我再作兄弟吧!”
說着,他就輕輕地合上了眼睛,等待着那一刻的到來。
“兄長,請一路走好!”李世勣心如刀絞地訣別道。說完,他翻身上馬,朝洛陽城跑去,幾行清淚隨風飄灑在衣襟之上。
斬了單雄信、段達、楊公卿等人之後,李世民又將韋節、楊續、蘇威、桓法嗣等鄭國舊臣拘押起來,準備同王世充、竇建德一道押送長安,由父皇處治。這事處理完畢之後,李世民便開始賞賜功臣,犒勞三軍,同時又好生安撫城中百姓,招降王世充的殘部。由於李世民的招安政策深得人心,城中百姓皆誠心歸附於大唐,那些擁兵據守城池的鄭將也紛紛前來請降。最後,隨着王世辯、王弘烈以徐、襄等三十九州之地歸降大唐,原屬王世充的地盤就全部平定了,鄭國也就徹底被大唐滅亡了。
接着,先前逃往洺州的齊善行、裴矩、曹旦等夏臣率領百官奉竇建德的妻子及傳國八璽和珍寶前往長安請降。如此一來,夏國也隨之滅亡了。
待一切事情安排妥當後,秦王李世民命李道宗、郭孝恪等領兵鎮守洛陽,自己率大軍班師回朝。十餘天后,唐將達到了長安城。李世民身披金甲,頭戴金盔,腿跨馬駿,威風凜凜,意氣揚揚。他身後緊跟着齊王李元吉、謀士杜如晦,以及秦叔寶、李世勣、屈突通、尉遲敬德等二十五員大將,有鐵騎萬匹,甲士三萬,前後吹奏凱樂。伴隨着激越的軍樂,將士一個個雄糾糾氣昂昂地進入長安街道。兩旁百姓夾道觀看,人人喝彩,個個山呼,皆贊大唐將士威武雄壯,實爲天下無敵之師。衆將士聽了,臉上都洋溢着得意之色,欣慰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