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一位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的文官站了起來。他面無懼色地看了眼面目猙獰的胡賊頭領,緊接着將目光轉向太守,朗聲說道:
“方今天下大亂,唐國公舉義兵討亂賊,匡扶隋室,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此實爲高、光之聖舉,天下響者雲集。今義軍兵臨城下,且兵強將猛,又敦煌公李世民熟知兵法,驍勇善戰。若與正義之師戰,其必敗也。爲數萬將士和城中百姓計,在下房玄齡跪地請求將軍棄暗投明,出城納降!”說時撲通一聲跪倒於地。
劉鷂子一聽房玄齡的話,就不覺火冒三丈,大吼一聲令韋仁則斬了他。韋仁則雖恨房玄齡出言不遜,然則向來愛其文才,不想殺他。於是,他只聲色俱厲地喝斥了房玄齡一番,然後令人將他攆出公堂。
房玄齡回到府中,正一邊飲茶,一邊思索着如何勸說太守韋仁則投靠義軍,以使全城百姓免於塗炭。正在這時,守城副將王德成慌慌張張地跑進廳堂,告訴房玄齡劉鷂子將要謀害他。房玄齡聽罷,不覺大驚,隨即仰天長嘆道:
“房玄齡死不足惜,只可惜了全城的將士和百姓哪!”
“房大人顧念百姓,心繫天下,的確令王某敬佩!”王德成拱手道,“房大人,請走吧,在下送你出城。”
“這……”房玄齡遲疑着說,“王將軍,你的好意房某心領了。不是房某有違將軍美意,是怕連累了將軍呀!”
“在下死不足惜,房大人若有閃失,將失一國之棟樑,此乃在下之罪也!”
說着,王德成一把拽住房玄齡的手臂,不由分說地將他拉出廳堂。接着王德成又將房玄齡扶上自己的坐騎。於是,兩人乘連夜逃出城去。
王德成心念韋仁則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不忍棄之而去。因此不論房玄齡怎麼苦苦相勸,他就是不肯同他一道投奔李世民。房玄齡清楚王德成此去凶多吉少,不禁緊握住他的手,傷心落淚。王德成也深知自己回去就是死路一條,然爲義氣,他還是決定回城。真的,王德成剛踏進城門,就被劉鷂子截住殺害了,連見韋仁則一面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向他申訴了。不過,韋仁則得知王德成被殺,情不自禁地痛哭了一場,然後將他厚葬於涇陽之東。
房玄齡別過王德成後,便抄條小路,腳步慌亂地朝李世民的營寨飛也似的跑去。快到營門前時,他給侍衛厲聲喝住。那小個子侍衛懷疑房玄齡是奸細,細細盤問了一番之後,將他押送到大都督李世民的帳中。
此時李世民正與長孫順德謀劃攻城之事,見兩士兵進帳,頗爲不悅,怨他們打擾了自己的思路。然當李世民擡眼瞅見一身青袍、拱手施禮的房玄齡時,不禁兩眼放光,興奮不已。他立即起身上前,緊握住房玄齡的手熱情寒暄,親自爲他拂凳請坐,態度相當恭敬。李世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素聞房玄齡的賢名,十分敬重他的人品和才識。今見自己所慕之士連夜而來,哪能不以厚禮待他呢?
房玄齡也心慕李世民已久,現又親眼見他如此禮賢下士,不覺感動不已。他又對李世民深深施了個禮,方在身邊的團凳上落座。之前李世民雖與房玄齡從未謀面,然心中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就像他是自己多年的摯友一樣。他敞開心扉,與房玄齡暢談,大加讚賞對方智謀過人,有王佐之才,若能得到他,如同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李世民的賞識和器重使房玄齡慶幸自己終於遇到了知音,他內心不由感激萬分。房玄齡投桃報李,稱讚李世民年少志高,英明神武,有湯、武、高、光之才。接着,他便語氣極爲誠懇地表達了自己願爲李世民效犬馬之勞。
李世民聽後,喜不自禁,當下就任命房玄齡爲行軍記室參軍,籌劃並參決軍務,成爲自己的謀士。房玄齡感激涕零,想自己半生飄零,懷才不遇,今終遇明主,必能大展雄才,實現平生之志。他霍地從凳子上站起來,面對着敦煌公撲通一聲跪拜於地,行大叩禮。
李世民連忙起身,上前將房玄齡扶起,坐在自己身邊。接着,他便向房玄齡問起攻佔涇陽之策,言語相當謙卑。房玄齡久在涇陽,對守軍和胡賊的虛實瞭如指掌,加上自己善謀多計,因此略加思索後,他就開口對李世民說:
“大都督,依在下對涇陽的瞭解,強攻乃是下策,智取方爲上上策。若能智取涇陽,不僅不會損兵折將,而且還能保全城中百姓,這實爲兩全齊美!”
“玄齡所言甚是,與我不謀而合。”李世民點頭笑道,“只是我與長孫將軍商議多時,也未曾思得良策呀。今大賢人在,請你教我吧!”
“不敢當,不敢當!”房玄齡謙然一笑說,“在下知大都督深知兵法,謀略超羣。玄齡所言,不過是拋磚引玉,僅供大都督參考而已。”
“玄齡,你過謙了。”李世民朗聲笑道,“我知道你腹有良謀,請快快說出來,以解我燃眉之急呀。”
“是呀,房大人,這幾天韋仁則堅守不出,讓大都督愁得都快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了。”長孫順德催促道,“怎麼個智取法,請快說吧!”
“引蛇出洞。”房玄齡簡短地答了聲,緊接着又說,“韋仁則知大都督遠道而來,糧草不足,欲求速戰,故而閉門自守,欲困義軍於城下,然後趁大都督兵乏糧缺而自退之時,出城乘勢追殺。因此,大都督想攻取涇陽,那就必須想方設法將城中守軍引出來才行哪。”
“玄齡分析得精闢,倘若韋仁則、劉鷂子他們遲遲不肯出城迎戰,那對我軍極爲不利,且會影響攻打長安的計劃。”李世民沉思着說,“爲今之計,正如房玄齡你所說的這樣,務必引敵出城,然後我軍方能出戰,將他們擊敗在城牆之下,啃下涇陽這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