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又一年

歲月匆匆,很快又一年過去了。

這一年來,京城接連發生了幾椿大事。

щщщ •тTk ān •¢O

首先是震驚朝野的私鹽案,緊接着就是福王強買文學報事件,之後又發生了讓人印象深刻的烏香案。

一連幾件大事,着實讓衆多平民百姓看足了熱鬧。

除了壞事以外,也有好事發生。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鎮國公府相繼出嫁了兩位千金小姐,這兩位都是鎮國公的千金嫡女,每一位出嫁的時候,都可謂十里紅妝,羨煞旁人。

國公府大小姐嫁的是慶平長公主的嫡次子裘宇辰,典型的世家子弟,可謂門當戶對,珠聯璧合。

國公府二小姐嫁的人卻並非世家子弟或官家子弟,而是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

那個人竟然是無人不知的當紅作家池非先生,也就是文學報的東家蘇真。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許多人尤其是池非先生的書迷都震驚不已,紛紛來信詢問這個消息是真是假。

池非先生首次在文學報上承認了這個消息,並表示此事並不影響他的寫作,他依然會在文學報上繼續連載故事話本。

只是對於衆多愛慕池非先生的女性讀者來說,這個消息讓她們很是難受,簡直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

當然,大部分書迷還是很理智寬容的,紛紛去信祝賀池非先生娶得美人歸。

池非先生也在文學報上對衆書迷的祝賀表示感謝。

這一來一往,很多讀者都慢慢接受了這件事。畢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池非先生要娶妻也是很正常的嘛。

雖然女方的身份高了一些,但池非先生這樣的大文豪,有什麼女子是他配不上的!

許多後知後覺的中小商家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始動心了。

雖然他們也知道福王與池非先生之間的恩怨,但福王畢竟是個無職無權的閒散王爺。

而池非先生的岳父鎮國公可是位高權重的軍方大將,有他做靠山,文學報簡直穩如泰山。

一時間,有越來越多商家去文學報社洽談,想重新在文學報上刊登商業廣告。另一方面,想在店裡重新寄賣文學報的書店東家也多了起來。

整個京城報業的銷量版圖中,文學報的銷量已經穩定在平均每期三萬份左右;排在第二的新京報平均每期兩萬六千份左右;排在第三位的是後來居上的真知報,平均每期兩萬份左右。

這三家報紙基本上瓜分了全京城九成以上的讀者份額。因爲內容各有不同,有許多人是三份報紙一起訂的。

這還是京城的銷量,三家報紙都開始往外地銷售。

或者應該說,是新京報和真知報看到文學報搞了一份江南版文學報銷往江南一帶各地後,也開始有樣學樣,把自家的報紙銷往外地提高總體銷量。

其中當然是最早這樣做的文學報做得最好,平均每期能銷掉七萬多份,比京城版文學報足足多出了一倍有餘。

不過這也很容易理解,江南一帶地域寬廣,識字的人更多,因此賣得更好也就很正常了。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光憑原來幾臺印刷機已經滿足不了需要,池非只能不斷引進新機器擴大生產。

如今在他的印刷廠裡,足足有十二臺印刷機在工作。負責印刷和挑字的工人全是那些流民孩子,他們基本上已經全部上手了。

池非也不是個小氣的老闆,他按產量給這些孩子發工錢。

做得越多,工錢也越多,多勞多得,十分公平。

以現在的產量來算,平均每個熟手孩子每月能拿到十兩左右的工錢,就算手腳慢一些也能拿到八兩左右。

就連那四個負責排版的女孩子,池非也給到了每人每月固定七兩銀子的工錢。

這樣高的工錢讓這些一年前還在街上流浪乞討、難以維持溫飽的孩子來說,絕對是一筆作夢都想不到的鉅款。

而且最重要的不是一筆過,而是每個月都有,這簡直讓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因此所有人都像打了雞血一般拼了命地幹活,一刻都不想停。

池非不想他們小小年紀就累壞了身體,於是在廠房裡裝了一個銅鑼。叫張小娥每隔一個時辰就敲響這個銅鑼,迫使所有人都停下來休息一柱香時間,然後才能繼續開工。

晚上因爲光線不好,更是儘量減少加班。

因爲手上有了錢,孩子們都變得大方起來,開始給自己買愛吃的東西或買新衣服,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池非怕他們年紀太小容易被外面的歹人盯上,所以不敢讓他們單獨外出,每次都是成羣結隊地出門。

雖然光是所有人的工錢每月就要支出幾百兩銀子,但對於如今日進斗金的池非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像文學報這樣大體量的報紙,每月營收確實可以說是暴利,連香皂這樣的暴利產品都無法相提並論。

何更況,經過這一年時間的市場調整,香皂終於不可避免地跌價了,逐漸跌到現在每塊半兩的價錢,估計再過一兩年就會變成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的常見日用品。

在與寧雅芷成婚後,池非自然要從他那二進的小四合院搬到那幢四進的新家。

雖然房子是不住了,但這小四合院是他買的第一個產業,意義非凡,所以他並不打算賣掉,只讓張小娥和大牛每月定期過來打掃一下衛生和做一些日常維護工作。

池非還計劃好,以後如果張小娥成親的話,就把這小四合院送給她當嫁妝。

對於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實丫頭,池非總會特別關照她。

池非曾經問過張小娥和大牛他們要不要留下來,結果他們都很緊張地表示要跟着他,一副怕他會扔下他們不管的樣子。

看到他們確實想跟着他,池非就把他們帶到新家那邊去。只不過平時他們兩個還是會來報社這邊幫忙,以報社這邊的工作爲主。

最近這段時間,池非明顯感覺到岳父很忙的樣子,經常不在國公府,而且周圍的氣氛也有些緊張,不時能聽到一些有關邊境胡人的異常消息。

或許正如岳父之前所說的那樣,可能不久之後西北那邊又將會有戰事發生。

334 恐婚155 泥坑300 圍府167 高人028 好東西131 新京報247 死敵023 新工386 國庫288 無恙075 烈酒142 捷足先登169 世人384入城242 西南188 書信139 絕筆388勸說326 糧草049 茶館150 改稿171 抗倭302 投誠288 無恙239 私鹽231 盤庫316 叩關043 又撒謊了377拒馬陣361 胡來306 育種182 口罩105 番外篇二090 追逐174 疫症253 處置224 出逃187 接種382掏心103 面談054 試劍228 榮損377拒馬陣168 準備024 這鄰居392隨記353 奔送240 蘇元府218 驚變149 第三卷360 幹陽158 稚子326 糧草223 提議396接受344 被子167 高人235 製鹽070 寧止369 矛盾056 長慶坊014 手稿283 覆沒292 筆記142 捷足先登328 衝鋒008 掉坑165 女主人099 臨江之上369 矛盾166 消息282 伏兵279 收攏138 刑訊120 計劃184 線索120 計劃118 醫緣276 故里145 實錘192 回稟101 閒聊073 鋪位389大戶014 手稿058 正軌150 改稿092 春去秋來341 版圖009 衝動058 正軌172 機緣158 稚子321 肥餌211大婚076 隨緣050 各有歡愁312 祭拜056 長慶坊
334 恐婚155 泥坑300 圍府167 高人028 好東西131 新京報247 死敵023 新工386 國庫288 無恙075 烈酒142 捷足先登169 世人384入城242 西南188 書信139 絕筆388勸說326 糧草049 茶館150 改稿171 抗倭302 投誠288 無恙239 私鹽231 盤庫316 叩關043 又撒謊了377拒馬陣361 胡來306 育種182 口罩105 番外篇二090 追逐174 疫症253 處置224 出逃187 接種382掏心103 面談054 試劍228 榮損377拒馬陣168 準備024 這鄰居392隨記353 奔送240 蘇元府218 驚變149 第三卷360 幹陽158 稚子326 糧草223 提議396接受344 被子167 高人235 製鹽070 寧止369 矛盾056 長慶坊014 手稿283 覆沒292 筆記142 捷足先登328 衝鋒008 掉坑165 女主人099 臨江之上369 矛盾166 消息282 伏兵279 收攏138 刑訊120 計劃184 線索120 計劃118 醫緣276 故里145 實錘192 回稟101 閒聊073 鋪位389大戶014 手稿058 正軌150 改稿092 春去秋來341 版圖009 衝動058 正軌172 機緣158 稚子321 肥餌211大婚076 隨緣050 各有歡愁312 祭拜056 長慶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