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婚

這天京城內城喜氣洋洋一片熱鬧,因今天正是公主大婚的日子。

身爲公主,自然不會像平常女子那樣叫出嫁,而應該叫出降或釐降。

其出降過程,也自有一套嚴謹的規矩,主要由宗人府全程負責。

首先會由欽天監選好出降的日子,然後發榜文在全京城公告,明令這天京城內所有人不許婚嫁,以免跟公主的婚期相沖。

定好日子後,在婚禮舉行前一個月,聖上會令宗人府去檢查公主的陪嫁物品,以免遺漏。

婚禮當天,駙馬爺着便服,佩玉帶,騎馬到和寧門。

然後在那裡換上官服,到東華門,用大雁、幣帛等作爲聘禮,親自到公主的住處迎娶新娘。

這時,公主須頭戴九翬四鳳冠,身穿繡長尾山雞、淺紅色袖子的嫁衣,坐上沒有屏障的轎子,在駙馬的引導下,向着公主府出發。

迎送新娘的隊伍到了公主府後,公主首次拜見公婆,並侍奉公婆行盥洗進膳之禮,然後公主與駙馬再行新婚夫婦同食之禮。

禮畢,所有賓客會在公主府內參加皇帝賞賜的九盞宴會。

宴會由宗人府官員及駙馬共同主持,結束後駙馬迎公主進洞房,婚禮正式結束。

婚後第三天,公主、駙馬一同進宮謝恩。皇帝在對新人賞賜之餘,會在內廷安排宴會。

宴會結束後,公主會跟駙馬回駙馬府,向公婆請安,然後再回公主府。

整個婚禮的流程大概就是這樣。

由於焞芳公主是宮裡唯一的公主,也是備受聖上寵愛的獨女,因此在她大婚的這天,幾乎全京城的勳貴和官員都來到公主府爲她祝賀。

畢竟是皇家辦喜事,哪個敢不給面子。

至於有多少人是真心實意來祝賀的那就難說了。

因爲焞芳公主下降的駙馬是安國公的嫡次孫,這對於衆多擁護大皇子的文官來說,這並不是一椿有利於他們的好婚事。

作爲聖上新封的靖文伯,池非也有幸參加這次的婚宴。

池非怕自己不清楚規矩落人口舌,原本是打算跟岳父一起去的。

但很快就被告之,岳父寧志遠要作爲正賓提前去現場觀禮。

這正賓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只有身份足夠高,又或者是公主的孃家人才擔得起。

大姐寧雅珊因爲嫁的是慶平長公主的嫡次子裘宇辰,也算是公主的孃家人,所以也以正賓的身份觀禮去了。

至於池非這種打醬油的局外人,只要參加晚上舉辦的九盞宴即可。

原本岳母姚氏也應該去觀禮的,但她這兩天染上了風寒有些不舒服,所以就沒有去。

既然岳父和大姐都不在,池非只好在傍晚時分帶着阿芷單獨去赴宴。

由於去祝賀的人太多,通往公主府的大街上到處都擠滿了馬車,堵得一塌糊塗。

池非他們在馬車上等了將近半個多時辰,等到阿芷都快有些不耐煩了,才終於輪到他們進入府內。

在下人的引導下,池非從前院正門進入,而阿芷則被帶到了招待女眷的後院。

臨走前,阿芷小聲說:“哥哥,走的時候叫人去後院通知我。”

池非知道她的意思,她是想早點結束早點回去。

這丫頭一向對於這種人多的交際場合沒什麼興趣,通常是能避則避,雖然他也是如此。

“知道了。你不是跟曹家小姐很熟嗎,到時就跟她待在一起。”

“嗯,我走了。”阿芷這才依依不捨地跟着帶路的僕婦離開。

雖然早就聽說聖上爲了籌建公主府大費周章,但池非還是第一次來到這裡。

只見公主府確實如傳言一般佔地非常寬闊,絲毫不遜色於鎮國公府。

府中裝飾並沒有過於奢華,反而走的是園林路線。

在長長的走廊兩邊,到處都可見假山奇石、小橋流水,顯得十分清雅。

前院和後院之間,有一個很大的人工湖作爲分隔。

湖邊各有一個很大的花園,那片傳聞中的楓樹林就在人工湖的南邊。

林中的楓樹自然是從別處移植過來的,此時正是秋季,楓葉已經變紅,遠遠望去,猶如一團烈火,非常壯麗。

懂行的都知道,要移植這麼一大片楓林,花的銀子可不比建這府邸要少多少。

這公主府耗資之巨,可想而知。

相比於這片楓林,那些豪華的雕粱畫棟、瓊樓玉宇反而顯得有些平常。

畢竟能來這裡的勳貴和官員早就過了爆發戶的審美期,雖然府裡各處建築都裝修得極其精美豪華,但也並非沒在其他地方見過,都有些見怪不怪了。

因爲池非是一個人來的,見過他的人並不多,所以在場沒多少人知道他就是聖上新封的靖文伯。再加上人又太過年輕,大部分人都以爲他是某個世家子弟或新上任的小官。

對於這種無人認識的狀況,如果是一個有心想融入上流社會的人或許會覺得很尷尬苦惱,但對於池非來說卻是一件好事,省得他還要費神去應酬別人。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他骨子裡還是那個不喜歡應酬討好別人的宅男,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到處看了一下後,他找個沒人的角落坐了下來,等着宴會的開始。

關於這九盞宴,池非問過府裡的章媽媽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盞,古意爲大碗的意思。九盞者,表示每桌會上九個正菜,故名九盞宴。

古代九乃尊數,故只有皇帝纔會被稱爲九五至尊,因此這九盞宴也只有皇家的人才能舉辦。

此時府裡的下人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負責招待客人,另一部分負責擺放整理準備舉行宴會的桌椅。

池非眼尖地發現,有許多小廝打扮的下人面白無須、說話陰柔,跟普通小廝有明顯的區別。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這些應該都是宮裡的太監,被暫時調撥過來幫忙的。

由於來的客人實在太多,不僅正廳坐滿了人,就連花園外面也擺滿了桌椅。

還好這公主府夠大,不然還真接納不下這麼多客人。

不過想想也是,這場婚宴幾乎把全京城的勳貴和官員都請來了,人數自然少不了。

因爲世家勳貴和靠科舉做官的文人歷來相互看不順眼,所以這宴會的位置安排上,也隱隱分成了兩半。

一邊是世家勳貴,另一邊是科舉官員,兩者涇渭分明。

池非身爲新封的靖文伯,自然被劃到了勳貴那邊。

他被男僕帶到正廳東面靠近門口的那一桌,與他坐在一起的,還有另一家人。

池非驚喜地發現,那一家主人竟然是他的老相識:聚雅齋的東家曹先生。

“曹當家晚上好,想不到會在這裡見到您。”池非恭敬地行禮道。

“老夫早就知道你會來,只是沒想到剛好跟你坐在同一席,的確很巧。”曹當家頗爲高興地笑道。

接下來,曹當家把其他人介紹給池非認識。

那位跟曹當家年紀相仿的老者是他的弟弟曹德林,另外一箇中年男子和兩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分別是曹德林的兒子和孫子。

坐在曹當家身邊的儒雅文士是曹當家的獨生子曹寅生,坐在曹寅旁邊的是曹當家的孫子曹宛華,也就是阿芷的閨蜜曹宛兒的親哥哥。

在得知池非就是聖上新封的靖文伯後,其他都顯得十分驚訝。

他們想不到這個外表平常的年輕人竟然是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發明了抗散瘡神方的靖文伯蘇真。

相比於父輩們的驚訝,幾個孫輩倒是顯得更加的激動和驚喜。

因爲這些年輕人都是池非的書迷,如今看到活生生的池非先生就在眼前,這怎能不讓他們感到激動萬分。

曹德林的長孫曹寅文忍不住脫口而出:“池非先生,我一直是您的書迷,能在這裡見到您真是太好了!”

“我也是,我也是,池非先生,我也是您的書迷。”曹寅武也非常激動地說道。

“多謝兩位的支持,在下感到很榮幸。”池非向兩人拱手回道。

“池非先生您太客氣了。請問先生您的新書什麼時候開始連載?”

“等文學報上的《重生》連載完後,就會開始連載新書,大概從下個月開始。至於成書還是會交由聚雅齋出版,到時又要麻煩曹當家了。”

“太好了,我們一直都盼着您的新書。請問新書是什麼類型?另外我想問一下,您還打算寫《仙俠》的續集嗎?”

“對啊,我也最喜歡《仙俠》了,真希望可以看到《仙俠》出續作。”

看到兩個孫子對第一次見面的客人問個不停,曹當家的弟弟曹德林覺得太失禮了,於是乾咳一聲阻止了兩個孫子的繼續發問,然後帶着歉意說:“請蘇先生原諒我這兩個孫子年少不懂事,回去我好會好好教訓他們的。”

“曹老先生言重了,身爲一個作者,作品能得到讀者的喜愛是一種榮幸,我又怎麼會見怪呢。”

看到池非這麼好說話,曹德林這才鬆了口氣。

現在誰不知道,這蘇真的岳父是大名鼎鼎的鎮國公寧志遠,而且他本人據說也很受聖上的重視,再加上人又這麼年輕,可謂前途無量。

這樣的人,萬萬不可得罪。

229 新帝047 來選吧113 重生284 徵兵313 死守232 改良299 通報123 百花齊放221 檄文106 爭論168 準備060 死戰166 消息216 選擇198 臣子141 另一條路013 慢工出細活241 貢鹽265 清廉118 醫緣024 這鄰居167 高人055 江南313 死守187 接種098 大戰265 清廉089 秘寶040 親疏遠近281 殺心236 鹽田025 要不要試試381仇人367 撤離001 新來報道089 秘寶285 和安093 第八卷145 實錘271 御駕親征195 審查381仇人369 矛盾274 分工057 上門030 戲班196 組閣181 防疫154 結果043 又撒謊了157 真知報297 故人392隨記107 準備121 參觀216 選擇337 遷都172 機緣373 佔領126 佈局015 銀票239 私鹽041 置業381仇人090 追逐364 逃亡326 糧草349 大瘟171 抗倭039 畫作090 追逐151 連載228 榮損012 往事如煙256 重聚137 該不該賣293 官差042 張小娥307 江東106 爭論006 學帳156 現世報371 反水378 衣裳342 先手337 遷都207 傳話085 街上105 番外篇二063 成品180 恩威261 鑽孔151 連載128 紅影216 選擇265 清廉074 大夫332 生育334 恐婚352 共濟
229 新帝047 來選吧113 重生284 徵兵313 死守232 改良299 通報123 百花齊放221 檄文106 爭論168 準備060 死戰166 消息216 選擇198 臣子141 另一條路013 慢工出細活241 貢鹽265 清廉118 醫緣024 這鄰居167 高人055 江南313 死守187 接種098 大戰265 清廉089 秘寶040 親疏遠近281 殺心236 鹽田025 要不要試試381仇人367 撤離001 新來報道089 秘寶285 和安093 第八卷145 實錘271 御駕親征195 審查381仇人369 矛盾274 分工057 上門030 戲班196 組閣181 防疫154 結果043 又撒謊了157 真知報297 故人392隨記107 準備121 參觀216 選擇337 遷都172 機緣373 佔領126 佈局015 銀票239 私鹽041 置業381仇人090 追逐364 逃亡326 糧草349 大瘟171 抗倭039 畫作090 追逐151 連載228 榮損012 往事如煙256 重聚137 該不該賣293 官差042 張小娥307 江東106 爭論006 學帳156 現世報371 反水378 衣裳342 先手337 遷都207 傳話085 街上105 番外篇二063 成品180 恩威261 鑽孔151 連載128 紅影216 選擇265 清廉074 大夫332 生育334 恐婚352 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