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外篇之一?形而上劍不可傳

當年還沒有劍宗……

自飛刀弒君,文明之世所立王制綱常蕩然,赤縣神州,裂爲七大國,十一中國,二十四小國,附庸的撮爾國更不可勝數。

帝道以德,霸道以力。列國之君主更替、國土盈縮皆視神通武力之升降而變化。大益王朝曾統天下,時只剩一空名,殘百里國土,愁擁DìDū,苟延國祚。

列國諸侯多是修士,孜孜求霸,唯纔是舉。道門百派在人世間行走,也向國主售賣神通,換取威福富貴,享生年之極樂,宏胸中之圖略。積年長久,自然尾大不掉。君臣之間,漸成水火。

遂有金丹立國,爲道胎弒,道胎得位,爲元嬰弒,元嬰方得位,又爲他國吞滅;有元嬰立國,數傳而衰,終被諸金丹家臣分畢國土,昔年大國,忽而化成十數撮爾小國;

至龍虎宗興,集百家道術之大成,開拓道門境界,直指飛昇。龍虎周祖於雲夢破大楚後,高明之士漸不習武道。旋有河源崑崙宗以外丹與法寶稱雄,海外星宗以罡煞真氣和異術爭長。道門紛爭暫熄,衆小國相率獻土投效宗門。三宗領袖正邪各路派別,整頓修真界風紀,專心求道,志不在紅塵。六大國又形格勢禁,互不能吞滅,天下於**世中粗安。

飛劍本是道門習見之器,稍作祭煉便能斬鬼禦敵。到了武道紀的中葉,也成了武林中高手常御使的兵器。煉成繞指柔的寶劍長短由心,收發無常,剛柔兼備,生髮出無窮的變化。灌入真元,立生劍芒,無堅不摧,便是道門修士,稍有不慎,也會被厲害劍俠斬作二截。

即便如此,飛劍之道並沒有光大,更不受道門推崇。至武道紀中葉,劍俠還是最爲道門鄙薄的一類修士。劍俠無文,不通義理,所習丹訣不過是從武道脫胎的一些粗淺法門,渾然沒有談論大道的見識悟xìng;劍俠好鬥輕生,又愛榮名,好世間的聲sè犬馬,恰是三宗整頓道門風紀時最忌諱的品xìng,列派高人尤其不願收此類人爲弟子,即使入門,也不會授以真傳。如此心態,至大正王朝恐怕依然銘刻在舊時高貴門派的骨子裡。

於是乎,世間芸芸劍俠,修真界最外圍的人物,如過江之鯽,投靠在世間諸侯、封君的門下,做軍將、做刺客、做賞金獵手,甚至做棋手那樣以鬥劍競技謀取生計的劍士。

“萬里雲”是武道紀中葉七個劍俠的結義團體,寄寓在邯鄲城,作趙王的賓客,以鬥劍爲生。生計窘迫時,“萬里雲”也做刺客,做賞金獵手,用人頭換賞錢。

道家崇尚養生,似這般以xìng命鬥劍,徒然折損神通者的軀殼和生年。忽忽歲月逝去,“萬里雲”的首劍鬆劍在鬥劍場隕了xìng命;次劍竹劍刺殺吳王時被削了一臂,神通全廢,歸蜀中老家渡餘生去了;行三的梅劍削指棄劍,憑積蓄於邯鄲鬧市盤了家上好酒壚,僱傭殘廢的劍士,賣酒爲生;行六的芝劍傅氏,本是樑國流亡在外的諸公子之一,他遍觀天下劍術後,也厭煩了鬥劍,退出了“萬里雲”的行列。這四人都以劍道躋身道胎,但時也命也,終未有大成。

唯另三劍仍以劍爲生,以劍求道。

行五的柳劍顧道人於rì後創了巴山劍派,是修真界第一個純修劍術的大派,依附在崑崙宗門下,是崑崙布在南國的一枚要緊棋子。rì後在與依附於龍虎宗的蜀山劍派爭衡時敗死,巴山劍派也從此併入了蜀山劍派。

行七的不毛劍入了魔道,他的劍能斬斷生機,攝取魂魄,後來爲行四的蘭劍忍痛誅殺。

行四的蘭劍蘭欽便是蜀山劍派的創派者,也是rì後劍宗開派的祖師萬里雲。萬里雲者,是蘭欽紀念初入劍道的習業團體而起的名號。蘭欽的啓蒙劍術全是鬆、竹、梅三劍所授,他用此名號教諭後學弟子不忘劍宗之始。

“萬里雲”的另六人劍術各異,又分正邪,但與他們的切磋琢磨,生死相鬥,是蘭欽劍道的基始。

蘭欽入真人之境後,追本溯源,覓得七劍劍心,在蜀山劍冢熔冶爲一劍,並創立或翻新了七大劍道。當演變第七劍“不毛”的萬物皆喪敗壞死的劍意時,前塵往事,緣法聚散,一切物故離散的親愛、敵手、師友涌上心頭,蘭欽心血來cháo,便創出第八劍訣,劍訣名爲“萬物生長”,那劍便喚“元始之章”,舞的是一切周而復始,重新萌芽的新章。至此,劍道不止於殺,反透出掙大道一線生機的徹悟。

蘭祖師於是入返虛境,蜀山劍派也自號“劍宗”。這樣的手筆,未必與蕭龍淵自號所傳爲洪荒宗相差太遠。

時三大宗掌事之人對劍宗多有嫌惡,百般打壓劍宗,但終不能得逞。固是蘭祖師劍壓羣英,也有他縱橫捭闔之功。

在求道時,蘭祖師與三宗高人交誼匪淺:

如星宗蟾宮派的真人安仙子,即是摯愛蘭祖師的眷侶,曾授蘭祖師星宗天河劍訣,此劍訣合罡煞與劍術爲一,是迥別於世間劍術的仙家劍術。蘭祖領悟此劍訣,跨入了元嬰境,並青出於藍,據此另創太玄劍訣和劍宗的招牌三劍訣——天劍雷音、劍光分絲、劍氣化虹,這些劍訣遂成爲今rì劍宗的根本劍訣。又因爲安仙子的緣故,終蘭祖師一生,劍宗與星宗相善;

崑崙天工院多是蘭祖師故舊,因蘭祖師曾化名在崑崙偷學鑄劍之術。修真界的諸多劍派、劍俠本不會鑄劍,仰給於各大外丹門派,至此方能自鑄神劍。當今劍宗返虛真人云仙客,也是蘭祖師求藝崑崙時發掘的石中之玉;

龍虎真人諸葛氏,曾壓制蜀山劍派不得東進三十年,與蘭祖師惺惺相惜。

賴此多方迴護,初立的劍宗方能危而不殆。

三宗掌事者不能以本山力量尋釁劍宗,遂請出了當時又一位以劍入返虛的高人——蘭祖師此後的勁敵知交,神劍山莊的形而上劍謝莊公子。

當年蘭祖師還寄寓在趙王賓客之中,時乖命蹇,因捉拿妖邪受了重傷。趙王強化績效,遂把無法鬥劍競技的蘭祖師逐出邯鄲,逼得祖師去蜀山投奔退隱的竹劍。但趙王rì夜不息的鬥劍會也未開得長久。

趙王恆以鬥劍會未嘗請動當世第一御劍高人宋國的謝莊公子爲憾,軟磨硬套,終於邀得謝莊公子赴會。然而謝莊公子未曾在鬥劍會上施展一個劍招,只是片言隻語便讓趙王心如死灰,徹底關閉了鬥劍會。無數劍士失業,劍術界由此恨謝莊公子入骨。

蘭祖師唯一的缺點就是深念舊情。宗門的yīn謀誘使劍術界慫恿,終於迫使蘭祖師與謝莊公子一戰。

謝莊公子與道周遊,遊心宇宙得來的劍道,與蘭祖師歷經人世間和修真界的百死千難,貫通百家道術而成就的劍道大相徑庭。

各宗的返虛祖師都以爲蘭祖師的劍道掌握了一切有形劍術的總綱,將各宗各派的奧義都熔於一劍,所以能破盡萬法,廣傳門人,由附庸小派而蔚然成爲道門一大宗。

但謝莊公子的劍不染一絲三界內的氣象,是形而上劍。謝莊公子的劍拒斥與天下任何道術晤談,是不沾一點雜質的劍道。他的劍意一動,便橫跨光yīn宇宙,必在天下所有道術施展前發動,無視對手一切護身神通,徑直殺了施術人。那一劍無有任何牽掛,彷彿無情大道終究會撤去人生必散的宴席。

三宗的掌事者算計此戰:或者蘭祖師隕落,劍宗瓦解;或者謝莊公子死,蘭祖師閉關,劍宗各大弟子互不相下,勢力大爲受挫。

這是劍宗史上最苦最險的一戰,也是蘭祖師最無奈的一戰。謝莊公子當年是蘭祖師如天仙那樣仰望的人物,蘭祖師從沒夢想過能與謝莊公子比試。但到了他能與謝莊公子論劍之年,卻是蘭祖最不願意論劍的時刻。

蘭謝論劍,以蘭祖一劍毀去謝莊公子肉身起始,以蘭祖一劍毀去謝莊公子肉身而終。

據蘭祖師回憶,謝莊公子的用劍只是以山莊竹林隨削的木劍,與他的九轉神劍元始之章相比,猶如螢火之於皓月。謝莊公子的肉身也非他千錘百煉、可媲美武侯的法身。但蘭祖那一劍得手,純是謝莊公子愛惜,讓出了先機。須知謝莊公子平生每一劍都是必先必中,無有一招格擋防禦。三界內的劍術總有防守招式,但謝莊公子的劍橫跨光yīn宇宙,任你天下衆生齊至,他也總能在同時對每一人各發一劍,所以沒有防禦招式。

謝莊公子獨對蘭祖師讓了一劍,那他的形骸自然無法抵禦三界內最強的有形一劍。

自謝莊公子元神重創出竅後,謝莊公子才發出了自己的劍意。

元始之章包含的所有道術悉數落空,因爲敵手發出的是道的訊息,是死的邀請,是人生必去的宴會。

蘭祖師也不能拒絕。無有死,就無有生,既有生,則必有死。道門求長生,死更不會逃。

謝莊公子有出劍之意,蘭祖師便知已爲形而上劍所敗。

可蘭祖師終究生還了。

謝莊公子只是將那形而上劍刻骨銘心地傳授給了蘭祖師,並沒有要殺他的意思,隨即消散在宇宙之中。

那神劍劍意留在蘭祖師心中,蘭祖師大爲慟哭,嘔出一顆謝莊公子遺留的劍心。

形而上劍不可傳,唯蘭祖師以形而下巔峰的劍道捕捉到了那謝莊公子的一點影子,孕育出一顆與劍宗劍道大相徑庭的劍心。

此後世事悠悠,即是蘭祖師率劍宗蕩羣魔、驅妖cháo,掃北荒,扶立傅家大正王朝,爲天下第一宗的歷史了。

蘭祖師臨入滅前,以那顆劍心鑄造的九轉神劍,便是神劍宇宙鋒。謝莊公子的劍道方爲劍宗所用。

那神劍存了謝莊公子的一點丰神,卻又驕橫十倍,器靈與時俱進,道術也漸入奧境。因爲蘭謝論劍,謝莊公子相讓的緣故,歷代劍宗真人都尊他爲師長上賓,不願拂逆,遂相忍至今。

第五章 海難(五)第二七六章 出關(八)第一一一章 雷法(一)第四二四章 五寶歸屬第二六一章 奪劍(五)第三三一章 徵猴山(三)第一九一章 羣英會(二)第三七九章 開榜第二百十章 小團圓(二)第五十六章 潛入敵腹(二)第一百三章 搜城(五)第二十八章 小黑屋(三)第九十三章 嚮導(四)第三九四章 第二輪第一六一章 尋路第二八四章 西荒妖(一)第二十八章 小黑屋(三)第一一二章 雷法(二)第一三二章 破陣(二)第二一九章 鑄劍(四)第一六六章 兩葉舟(二)第二百一章 元宵鬥法(二)第七十四章 決裂(一)第二三六章 魔高一丈(一)第三三一章 徵猴山(三)第二三八章 魔高一丈,神戰於玄(三)第二二六章 點將第二九十章 閉關(三)第一五一章 雲夢(一)第一四八章 落鳳坡(七)第二三八章 魔高一丈,神戰於玄(三)第一一六章 蕩魔(二)第一二五章 崑崙弟子(六)第二四九章 山中無歲月(四)第三四九章 空城計(五)第二一五章 小團圓(七)第三二三章 聖心舍利(二)第一八六章 上京(五)第三三四章 十絕陣圖(三)第三四一章 尋劍(二)第一三十章 團結(五)第二七八章 出關(十)第二十四章 身份(四)第十二章 帆船(二)第九十八章 逃跑的質子(五)第二百三章 元宵鬥法(四)第二五十章 探塔(一)第八十四章 仙苗(一)第一百三章 搜城(五)第七十二章 霖雨中的血祭(二)第一三二章 破陣(二)第三三二章 十絕陣圖(一)第四三三章 萬物與我一體第三三二章 十絕陣圖(一)第一六二章 月下談(一)第二二五章 七帝藏(五)第二五四章 探塔(五)第二三五章 圍困(四)第二一四章 小團圓(六)第四三一章 出海第一三十章 團結(五)第二九四章 蟠桃法會(四)第二八一章 新門人(三)第二百七章 元宵鬥法(八)第三三二章 十絕陣圖(一)第一一八章 蕩魔(四)第三六十章 道門(四)第七十五章 決裂(二)第一一六章 蕩魔(二)第二七二章 出關(四)第七十三章 霖雨中的血祭(三)第八十章 決裂(七)第二八六章 西荒妖(三)第二五十章 探塔(一)第三十四章 狹路相逢(四)第二三十章 海底(四)第二一二章 小團圓(四)第二七三章 出關(五)第四一九章 加賽第二輪(二)第四百二章 劍冢第三七二章 法藏院第一五九章 雲夢(九)第三八七章 魔祖師(一)第一五三章 雲夢(三)第三百四章 權現 (二)第三九七 十六強(一)第一三五章 破陣(五)第四三二章 觀星第三十九章 絕處(三)第一四十章 元嬰之戰(五)第四一五章 死盡偷心第四十九章 迴光返照(四)第三七六章 立榜(二)第四十三章 逃生(下)第二一六章 鑄劍(一)第三四一章 尋劍(二)第七章 見龍(一)第二二一章 七帝藏(一)第四二九章 新制
第五章 海難(五)第二七六章 出關(八)第一一一章 雷法(一)第四二四章 五寶歸屬第二六一章 奪劍(五)第三三一章 徵猴山(三)第一九一章 羣英會(二)第三七九章 開榜第二百十章 小團圓(二)第五十六章 潛入敵腹(二)第一百三章 搜城(五)第二十八章 小黑屋(三)第九十三章 嚮導(四)第三九四章 第二輪第一六一章 尋路第二八四章 西荒妖(一)第二十八章 小黑屋(三)第一一二章 雷法(二)第一三二章 破陣(二)第二一九章 鑄劍(四)第一六六章 兩葉舟(二)第二百一章 元宵鬥法(二)第七十四章 決裂(一)第二三六章 魔高一丈(一)第三三一章 徵猴山(三)第二三八章 魔高一丈,神戰於玄(三)第二二六章 點將第二九十章 閉關(三)第一五一章 雲夢(一)第一四八章 落鳳坡(七)第二三八章 魔高一丈,神戰於玄(三)第一一六章 蕩魔(二)第一二五章 崑崙弟子(六)第二四九章 山中無歲月(四)第三四九章 空城計(五)第二一五章 小團圓(七)第三二三章 聖心舍利(二)第一八六章 上京(五)第三三四章 十絕陣圖(三)第三四一章 尋劍(二)第一三十章 團結(五)第二七八章 出關(十)第二十四章 身份(四)第十二章 帆船(二)第九十八章 逃跑的質子(五)第二百三章 元宵鬥法(四)第二五十章 探塔(一)第八十四章 仙苗(一)第一百三章 搜城(五)第七十二章 霖雨中的血祭(二)第一三二章 破陣(二)第三三二章 十絕陣圖(一)第四三三章 萬物與我一體第三三二章 十絕陣圖(一)第一六二章 月下談(一)第二二五章 七帝藏(五)第二五四章 探塔(五)第二三五章 圍困(四)第二一四章 小團圓(六)第四三一章 出海第一三十章 團結(五)第二九四章 蟠桃法會(四)第二八一章 新門人(三)第二百七章 元宵鬥法(八)第三三二章 十絕陣圖(一)第一一八章 蕩魔(四)第三六十章 道門(四)第七十五章 決裂(二)第一一六章 蕩魔(二)第二七二章 出關(四)第七十三章 霖雨中的血祭(三)第八十章 決裂(七)第二八六章 西荒妖(三)第二五十章 探塔(一)第三十四章 狹路相逢(四)第二三十章 海底(四)第二一二章 小團圓(四)第二七三章 出關(五)第四一九章 加賽第二輪(二)第四百二章 劍冢第三七二章 法藏院第一五九章 雲夢(九)第三八七章 魔祖師(一)第一五三章 雲夢(三)第三百四章 權現 (二)第三九七 十六強(一)第一三五章 破陣(五)第四三二章 觀星第三十九章 絕處(三)第一四十章 元嬰之戰(五)第四一五章 死盡偷心第四十九章 迴光返照(四)第三七六章 立榜(二)第四十三章 逃生(下)第二一六章 鑄劍(一)第三四一章 尋劍(二)第七章 見龍(一)第二二一章 七帝藏(一)第四二九章 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