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

大明朝快亡了。

這事,朱翊鈞自然知道,不僅知道,還知道是哪一年亡的,對他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新聞。

但,從張居正口中說出,意味就大不一樣。

這話犯忌諱嗎?當然不。

事實上在經歷過他那位祖父嘉靖皇帝折騰後,朝野內外多的是這種聲音。

甚至,這就是變法派的土壤!

徐階、李春芳爲什麼會相繼倒臺?爲什麼如今內閣首輔、次輔都是變法派?

就是因爲大明朝迫切的內外部壓力,已經不可忽視了——裱糊匠,已經無法順應有識之士的潮流了。

在這種背景下,變法派上奏,都是動輒大明要完。

隆慶元年,內閣輔臣趙貞吉上疏進言時就說“今雖有治安之名,而無其實;無危亂之事,而有其理。”

高拱上奏也不乏有“天下已值危亡之時”之詞。

張居正更是早有前科,在《陳六事疏》中就說“天下有積重難反之幾”。

大明要完這種話,比海瑞直接罵天下看陛下不爽已經很久了,還是要悅耳一些的。

不過,這話說是說得,問題是,你張居正跟自己一個沒掌權的十歲毛孩子說幹嘛?

是能給你張居正站臺,還是讓你接替高拱首輔之位啊?

朱翊鈞弄不明白張居正鬧的哪一齣,只能小心遮掩。

他適當地露出驚訝之色:“閣老何出此言!?”

張居正告罪一禮。

乾淨利落地從袖中掏出三卷書稿,雙手捧上:“這是臣整理一夜後所寫的,殿下一看便知。”

朱翊鈞帶着疑惑,輕輕接過:“這是?”

張居正沒賣關子,躬身答道:“殿下,洪武年間至今,歷年丁口、田畝、賦稅,都粗粗列在捲上,請殿下閱覽。”

朱翊鈞將其展開,大致看了一眼。

確實是開國至今,各個時段的人口數量,田畝數量以及財政收入。

他沒有細看,反而乾脆合上,羞赧道:“閣老,本宮德涼幼衝,看不太懂。”

張居正頓了一下,緩了緩纔開口道:“殿下且看,我朝立國之初,田畝數幾何?”

朱翊鈞再度翻開,循着張居正的指引,翻看了起來。

找到洪武初年,他哦了一聲:“閣老,是370餘百萬畝。”

張居正循循善誘:“如今呢?”

朱翊鈞疑惑道:“460餘百萬畝,閣老,有何不妥嗎?”

他不知道張居正是不是試探他,只能明知故問。

張居正喟然一嘆:“殿下,立國之初,山河殘破,如今承平日久,二者卻變動不大,殿下,這便是問題所在。”

朱翊鈞奇道:“這不是多了90百萬畝?閣老怎麼說變動不大?”

他眼睛水靈地盯着張居正,充滿了求知慾。

張居正默了片刻,出聲道:“殿下,弘治年間,田畝數量是800百萬畝。”

弘治年間,也就是1488年到1505年,立國百年。

朱翊鈞後知後覺,向書卷上對應的時間看去,而後驚聲道:“弘治至今,承平七十二年,田畝不多反少!?”

張居正點了點頭。

朱翊鈞追問道:“閣老,這是什麼道理?難道土地都荒廢了?”

他揣着明白裝糊塗。

張居正搖了搖頭,答道:“殿下,非是土地荒蕪,是兼併!是隱匿田畝!”

他幾乎咬牙切齒,重重吐出。

“百姓到了災年,無法繳納賦稅之時,便會將土地典當給高門大戶,一旦無法還上,土地便會被大戶兼併,自己也要淪爲佃戶。”

“而大戶兼併了田畝,便會隱匿田畝,從而私逃賦稅。”

朱翊鈞大驚失色:“兼併田畝,私逃賦稅?有司爲何不緝拿!?”

話是這樣問的,他自己都差點沒忍住笑了出來。

這事他心如明鏡。

田畝兼併,他當然知道。

人生在世,有兩件事無法逃避,死亡,和繳稅。

但對於這些大資產實體而言,是另外兩件,叫做兼併,和逃稅。

地方有司緝拿?聽了都得笑掉大牙。

這些事就是地方官府包庇的,歷來三七分成。

別說緝拿,中樞的人敢去度田,溫和點的,檔案不慎遺失,激烈一些的,欽差住處走水。

光武帝能再造炎漢,能度田嗎?度田之事,更難於打天下!

不然爲何中樞置若罔聞?

這不是一鎮一府,是全天下都在這樣做!

天下事難就難在這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髮而動全身,誰敢管?誰管誰就是與天下百姓爲敵!

至於誰是天下百姓?解釋權在天下百姓手裡。

張居正沒有直接解釋有司怎麼不緝拿的問題。

反而嘆了一口氣,指着另一卷:“殿下,這一卷是歷代人口之數。”

朱翊鈞識趣地略過了方纔的話題,翻開另一卷。

張居正說道:“殿下不妨看看洪武年間,戶數,口數。”

朱翊鈞找到地方,念道:“洪武年間,戶數一千萬,口數,五千八百萬。”

這些他還真不知道。

倒是滿清時期,那句四萬萬同胞的臺詞比較熟悉。

不過這五千多萬跟四億差的也太多了吧。

心中想着,朱翊鈞沒等張居正開口,又識趣地找到如今的:“隆慶六年,戶數一千萬,口數六千二百萬。”

他愕然擡頭:“丁口比之開國之初,增長這般微末!?”

他適時地展現了一下自己的智力,舉一反三。

“殿下聰慧過人。”張居正誇讚一番,又補充道:“西漢元始二年,便有五千九百萬之丁口。”

元始二年,也就是西漢末年,一千多年前了。

朱翊鈞不恥下問:“閣老,是因爲百姓淪爲佃戶後,大戶會藏匿丁口?”

大明如今是收人頭稅的。

小老百姓沒有逃稅的能力,但大戶就不一樣了。

勾結地方,十成人口,報上去三成就夠良心了。

張居正躬身下拜:“聖明無過殿下。”

朱翊鈞連忙將他扶起,口中嘆道:“我明白閣老的意思了。”

他故意裝蠢問了一句,地方官府怎麼不抓逃稅的大戶,張居正用丁口來回答了他。

因爲地方大戶,不僅有地!還有人!

官府敢追究嗎?

好,就算你是個硬骨頭,敢破家滅門,那別的隱匿田畝丁口的大戶呢?

會不會兔死狐悲,有沒有愣頭青高呼什麼官逼民反?

即便不敢做到自己出面舉旗的地步,暗中相互勾連,扶持些山賊水匪流寇,出人出錢,立刻就要震動一方。

東南倭寇都是扶桑之人嗎?當然不是。

其中道理便是相通的。

若是兩京一十三省的士紳大戶,都牴觸中樞政令,天下糜爛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張居正躬身答道:“昨日殿上,湖廣稅事,宣大邊事,皆有難言之隱,臣斗膽以此爲殿下解惑。”

朱翊鈞定定地看着張居正。

天下英雄何其之多?

這便是青史有名的一時人傑,對於國情世事,可謂洞若觀火。

從嘉靖至今,恐怕對着這些案卷冥思苦想了無數個日日夜夜了,如今大明朝的積弊,或許再沒有人比他了解得更深。

張居正不是不知道革新之難,他只是迎難而上罷了。

朱翊鈞輕輕握住張居正的手,寬慰道:“辛苦張閣老相忍爲國了。”

張居正身形一滯,後背下意識弓起,好一會才慢慢放鬆。

“殿下言重了。”

“還有賦稅一卷,請殿下觀之。”

朱翊鈞點了點頭,收回手掌,翻閱起最後一卷。

這一卷其實都沒有看的必要。

在田畝丁口逐年下降的情況下,稅賦是個什麼情況根本不用多看。

更何況,大明朝的稅制本來就先天不足。

張居正適時開口道:“殿下,去年,戶部收上來的田賦,折銀有1475萬兩。”

“七十二年前,也就是弘治年間,田賦折銀卻有1614萬兩。”

“去歲糧食收上來24百萬石,甚至不如開國時的31百萬石。”

“殿下,邊軍的軍餉,已經數年沒發了,百官俸祿,也欠了好幾年了。”

“再收不上稅款……中樞真的快山窮水盡了!”

朱翊鈞靜靜地聽他說完,對這薄薄的一卷一掃而過。

嘆道:“難怪閣老說大明朝要亡了。”

沒錢的中樞,與政令無法下達的地方。

虎視眈眈的倭寇韃靼,與發不出軍餉的邊軍。

結黨營私的文官,與有人有錢有地的士紳豪族。

大明朝啊……

張居正直起身,答道:“殿下,如此下去,大明朝焉能久安?此誠天下危急存亡之秋矣!”

朱翊鈞默然,他突然擡起頭。

定定地看着張居正,面無表情道:“如之奈何?”

是啊,怎麼辦呢?

天下要亡了,如之奈何?

你張居正是內閣輔臣,自己可只是個十歲的孩子。

就算我聰明,聽懂就不錯了,還要我怎麼辦呢?

大權可不在我手中,說給我聽做什麼呢?有諫言怎麼不去上奏給兩宮聽呢?

朱翊鈞一直沒有放鬆警惕。

張居正授意高儀日講的一篇《太甲》,他還歷歷在目。

現在又給他說這些,究竟是什麼想法呢?

張居正突然擡起頭,放低了聲音:“殿下,唯有一人可救大明朝!”

這話出口,朱翊鈞彷彿被澆了一盆冷水,冷馬回過神。

他猛然驚覺氣氛不對。

擡起頭,放眼四下看了看,周圍竟然空無一人,連當值的太監都不見了蹤影!

朱翊鈞心中一凜,這是要攤牌了嗎?

唯有一人?就是你張居正是吧!?

勸自己別再攬權,放權給他,好讓他做個伊尹秉政,操持完新法再歸政?

朱翊鈞心中莫名起了些脾氣。

你張居正是一時人傑,我難道就不是嗎!

誰不是一路從白身殺到中樞的風流人物!?

你張居正不過是能給大明朝續命,而我,能救天下!

朱翊鈞胸中鬱氣,多少有些客氣不起來。

他不免語氣生硬,開口道:“哦?是何人?不妨說與本宮,讓本宮好生請教。”

哪怕是張居正想壓他一頭,他也必不會相讓。

想救天下者多矣,能大政在手者,唯有一人!

這是路線之爭!道統之爭!

張居正宏聲以對:“救大明朝者,自然唯有殿下一人!”

朱翊鈞身形一滯,而後悚然一驚!

壞了!

中招了!

這傢伙,在試探自己!

張居正或許是在懷疑昨日自己打壓馮保,提拔張宏,是有意爲之。

乃至於疑心自己又是個蟄伏待機,機心攬權的英宗,所以有心試探自己。

但自己方纔的反應,完全被他坐實了。

他藉由日講《太甲》爲引,又藉着剖析政事,陳述天下大弊,循循善誘。

最後佯裝攤牌,就是爲了試探自己的情緒變化。

自己方纔的反應,定然被張居正覺察到了,看他這模樣,顯然是對他這兩日的作爲有了定論。

而自己這才後知後覺!

好好好!好個老謀深算!

自己穿越不久,帶着以前的行爲習慣,以至於前世的領導心態沒控制住,一時不慎,竟然被張居正探了些底。

這下這個機心早慧,暗藏城府的人設,怕是要被坐實了。

想到這裡,朱翊鈞暗自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情緒。

事情既然發生了,多想也無益。

他不露聲色地把話接住:“閣老如何在私下奏對時勸進?不合禮數。”

張居正臉上看不出情緒,答道:“天下繫於殿下一人之身,臣斗膽期許殿下。”

“修身養德,親禮文儒,諮諏政事。”

“存祖宗之基業,拯天下之危亡。”

朱翊鈞點了點頭:“閣老今日之言,本宮記下了。”

一番奏對,到此就算是結束了。

二人再度說了些場面話,張居正便躬身告退。

朱翊鈞靜靜看着張居正離開的身影。

面無表情。

張居正這一去,怕是立刻要提防自己了。

這一局,他與張居正幾乎明牌,而高拱,則拿住首輔高位,卻並不將二人放在眼中。

還有馮保在其中攪擾。

加之晉黨、清流、邊鎮、地方,局勢紛亂,自己想攬權,還真是難啊。

但……

張居正快到轉角時,朱翊鈞突然開口:“張閣老!”

張居正立馬停住,疑惑回過頭來,就要下拜。

朱翊鈞伸手虛虛阻止他拜下,只是展顏一笑:“天下興亡,閣老且看本宮作爲!”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更是無窮!

說罷,頭也不回,在太監的伺候下,轉身進了裡間。

張居正看着朱翊鈞留下的背影,眼中劃過一絲驚訝。

躬身退了出去。

……

果真是好聖君。

張居正步履從容,從東偏殿走了出來,心中卻不平靜。

這位皇太子,果然如他所料,有參政攬權之心,昨日之事,也都是有意爲之。

這才十歲啊,就有這份心智,操持權柄,城府深藏,了不得!

比起這位皇太子,他張居正十歲的時候還在……哦,好像都能寫策論鍼砭天下了,連巡撫看了都賞識有加,那看來還是差一點。

不過,更顯了不得啊,能跟他張某人相提並論,這位皇太子,怕是國朝二百年以降,僅晚於英宗的早慧之君了吧。

若是這位新君,哪怕有一半心思放在正經路數上,那真是天下之幸。

至於現在……

他看向身旁的小太監,開口道:“去告訴馮大璫,讓他提防點張宏。”

話說得隱晦,馮保卻必然能懂。

沒錯,馮保的盟友,就是他張居正!

否則,他怎麼敢在文華殿這種耳目衆多的地方,試探皇太子。

否則,馮保又怎麼能得到高拱彈劾上奏的消息?

結交豎閹,閣臣大忌,文臣之恥。

但他不在乎!

要做大事,焉能惜身?

高拱都知道推行新政必須大權在握,不惜打壓閣僚,排斥異己,他張居正還能不知道?

什麼好人壞人,清流濁流,愚人之見!

他張居正不是隻會空談的清流裱糊匠,他是循吏!

能做事,挽天傾的循吏!

爲此,他不惜結交豎閹,背刺金石之交,他知道,高拱救不了大明朝!

爲此,他不惜窺探聖心,孩視天子,他害怕,他怕這最後的機會,又遇到一個不顧天下的聖君!

他已經不再年輕了,斑白的兩鬢告訴他,這是他最後的機會。

身後事,身後名?大明朝危在旦夕,他想不到這麼遠了。

要讓大明朝在新法的祭祀中浴火重生,君上的權柄,閣僚的野望,士紳的貪婪,乃至於他自己的性命,統統都可以作爲擺上檯面的祭品!

大明朝,必須要在他手裡起死回生!

張居正就這樣背對着朱翊鈞,步伐堅定地,一步步,走出了文華殿,走回了內閣。

-----------------

注1:“邇來法紀漸弛、習俗日渝、此正久安之患。雖有治安之名而無其實,無危亂之事而有其理,所謂遺大投艱於此者也。”——《皇明經世文編·卷二百五十四·三幾九弊三勢疏》

注2:賴建誠.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注3:周伯棣.中國財政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注4:劉孝誠.中國財稅史[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注5:楊慧.17-19世紀中英財政收入和支出結構比較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3(02).

注6:需要說明的是,張居正口中的人口數是明朝官方統計,按照現代人口學大模型計算的話,隆慶六年的人口,應在一億五千零九十一萬左右。

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第7章 孝事兩宮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7章 孝事兩宮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7章 孝事兩宮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
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3章 權柄操弄,大局爲重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19章 俯首稱臣,孤家寡人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第53章 布帆無恙,萬人空巷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58章 應然歸聖,實然歸朕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第7章 孝事兩宮第20章 坊間傳聞,異薹同岑第7章 孝事兩宮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52章 南來北往,詐以邀賞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32章 擦拳磨掌,你來我往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第7章 孝事兩宮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4章 崢嶸初現,太子升殿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18章 愁思意冗,有恃無恐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第42章 追根究底,殺心自起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46章 殺人試鋒,白虹貫空第8章 蟄伏待機,涓流以蓄第33章 抱蔓摘瓜,靡花正發第50章 截鐙留鞭,如日中天第54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5章 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第1章 天狗食日,穿越萬曆第5章 文華殿上,再行辭讓第26章 借題發揮,克愛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