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這個兒子的封地放在美洲如何?
看着面前依舊摟着羊駝的朱常洵,萬曆突發奇想到。
不知道歷史上的萬曆到底對鄭貴妃寵愛到什麼地步,連帶着對萬貴妃所剩下的這個兒子也寵愛有加,甚至有把皇位交給他手中的意思,鬧出了沸沸揚揚的國本案,並且最後以文官集團獲得最後的勝利爲結束。
不管歷史上如何,現在的萬曆倒是沒有寵愛哪個妃子到歷史上的那種程度,自然也不會考慮把皇位傳給自己長子以外的任何人,即使自己將來的某個兒子可能比自己的長子更顯得像個皇帝。
國家不需要一個像自己孫子崇禎那樣日夜爲國操勞的國君,大明皇帝沒有幾個從前任那裡得到的治國經驗的教育,負責給皇子進行教育的大儒說白了也都是德高望重的學者而已,當然,偶爾有一些像張居正這樣的政治高手,但是看看歷史上的結果,即使是張居正這樣的人,在對萬曆的教育中也出現某些不小的問題,這點從張居正死後萬曆的表現能夠看出,或許作爲一個維持國家穩定的皇帝,原本的萬曆還有可圈可點之處,但這些依舊不能掩蓋對方身上的一些性格缺點
。
太把帝王心術以及權術等東西當回事了,認爲只要憑藉這些東西就能維持朝廷以及整個國家,姑且不問張居正到底在擔任萬曆老師的這段時間裡究竟教給對方了什麼,畢竟這輩子的張居正沒有教給萬曆太多的東西,除了一些作爲皇帝的必修課程之外,萬曆的思想從一開始就是成熟的。
自己在接受這個時代的教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了,但自己的兒子可不是,無論那些大儒到底是隻會之乎之也還是擅長權謀之術,教出來的皇子萬曆都保持悲觀的態度。
性格軟弱的皇帝或者一個雄才大略的主到底會把國家帶到什麼地方去,這誰也說不準,仁義和軟弱只有一線之差,秦皇漢武和隋煬帝也只有一步之遙,把希望國家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遠遠不如寄託在一個集體上更爲牢靠。
按照制度,嫡長子肯定擁有優先繼承權,只要不是哪一代的皇子腦袋有問題實在不可能當皇帝之外,這個制度肯定不會有所改變。
並且按照歷史來看,自己的這個福王兒子也並不是什麼有特殊才能的主,自己給了對方許多的封地,造成的結果就是加深了土地矛盾,使得王朝末期更多的農民揭竿而起罷了,並且得到封地的福王最終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原本的歷史上福王的封地有多大,萬曆沒有看過具體的資料,至於現在嘛,萬曆也並不打算讓它比歷史上的小了,只是不能再如同歷史上的那樣,把河南和山東等地的土地給對方了,所以這些土地,只能從新佔據的土地上找。
“你以後將會有許多這樣的‘馬’。”看着還在歡喜的抱着小羊駝的兒子,萬曆說道。
小孩子自然不知道自己父親說這樣的話是什麼意思,只會自顧地高興爲將來會擁有的寵物而歡喜,全然不知道,自己的皇帝老爹要在自己長大之後,把自己送到大明人士眼中的蠻荒之地去了。不過等到對方長大之後,或許情況會有所不同。
………
“皇上玩的可開心?”
慈寧宮內,萬曆尷尬地撓了撓頭,陪自己兒子玩耍的時候或許有考慮過要怎麼面對那些文人言官,但是倒沒有料到第一個責問自己的竟然是已經好久沒有干預過自己處事的生母李太后
。
“母后說笑了,朕只是陪一陪常洛和常洵。”萬曆說道,隨機又補充道:“沒有動火銃。”
“哀家知道。”
由於是低着頭,萬曆只能看到自己的這個母親現在正不停地捻動佛珠,至於臉上什麼表情,猜猜看估計也不會太過好看。
“哀家只想問,皇上打算要幹什麼?”
自己想要幹什麼?萬曆奇怪太后爲什麼問這樣的問題,疑惑地擡起頭來,不明白太后爲什麼這麼問。
“皇上欲殺我兒乎?”太后接下來的問法更讓萬曆奇怪了,這是哪跟哪啊?“翊做了什麼,皇上想要制他於死地?”
潞王的事情,萬曆心中恍然,太后的說法讓萬曆明白了對方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他要進幼官舍人營的事情?”看着太后的神色,萬曆就明白自己的母親到底擔心的是事情。
“母親以爲朕要制他於死地?”無奈地笑了笑,萬曆問道。
“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這可是老四自己選的。”搖了搖頭,萬曆否定道。
“他自己選的?”這些輪到太后疑惑了。
“不錯。”萬曆點了點頭,隨即解釋道,“朕問他,是要當閒散的王爺,還是願意另尋出路,他自己樂意進入軍中的。”
“按照我大明的制度……”
“按照制度藩王不能掌兵?成祖之前各地藩王都是有自己的軍隊的。”萬曆打斷了李太后的話。
就是因爲成祖是藩王打下天下的,才防備藩王掌兵的,李太后心中想到,爲了防止後世藩王造反,大明的藩王可都是當豬養的一樣,現在潞王被跑到軍營裡去,讓李太后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皇帝想要用這種方式害死自己的這個兒子。
“朕不打算繼續養着我大明的衆多宗室了。”看着李太后擔憂的樣子,萬曆只好解釋道:“同樣不會限制他們去幹什麼。”
不養宗室了?然後任由他們自生自滅?聽到萬曆的話,李太后此刻唯一的念頭就是制止,中原傳統的宗族社會,整個皇室就是一個大家庭,萬曆的話等於是把所有人都逐出去一樣,並且被逐出的人中還有一個沒有就番的兒子,即使不在意宗法,李太后也要在意自己的兒子,絕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受苦的。
“內閣……”
“申時行覺得可行,內廷也沒有意見。”知道太后想要說外朝的大臣不會同意的,萬曆搶先一步打斷說道。
當然,這裡倒是偷換了概念,因爲李太后問的是內閣,而萬曆的回答卻是說申時行,因爲除去能夠替自己擋槍的申時行之外,覺到多數人對於自己提出的宗室改革,都是持反對意見的,至於內廷,那是皇帝的家臣,張鯨這個司禮監掌印肯定不會不同意皇帝的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