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誠意

李隆基就寫了一篇奏摺,將劉幽求的計劃上報了李旦。

李旦立即命人將劉幽求等人抓捕,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上奏道:“劉幽求他們挑撥陛下骨肉關係,以臣謀誅君上,應當判處死刑。”

不用說,這又是一個太平公主的死黨。

李隆基一聽就傻了眼,雖然爲了自保,準備斬去自己的胳膊肘兒,但這個胳膊肘兒還得放在冰箱裡凍着,看有沒有機會重新接上,不能放到焚燒爐裡燒掉。

如果自己真這樣乾的話,以後也沒有任何一個大臣爲自己效勞。

因此苦苦求情,說劉幽求立過大功,不能判處死刑。

看到兒子被自己『逼』成這個樣子,李旦也放了一馬,將劉幽求流放到了封州,張暐流放到了峰州,鄧光賓流放到了繡州。

崔湜於是秘密寫了一封信給他的表兄廣州都督周利貞,暗示周利貞將劉幽求擊殺。這件事被去年到桂州擔任大都督的王晙知道後,將劉幽求扣留起來,不發。實際上名爲扣留,暗中保護。崔湜一聽有些急,於是多次催促王晙放人。可是王晙拿他的話當作耳邊風。

劉幽求很感動,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人需要那一個?但這個人也有骨氣,對王晙說道:“你違抗當權宰相的命令,保護一個流放的人,勢必無法保全,反而會讓你受到牽連。”

王晙不是在血營,回到了朝廷,就得按朝廷的規矩辦。

就象烏可利明知道孫佺出兵不利,可怎麼辦?

王晙答道:“你所犯的罪,還不至於讓你的朋友與你拒交。我爲國家即使獲罪,也沒什麼。”

王晙這樣做出於什麼心理,沒有人知道。也許他在投機,也許他是真賞識劉幽求,也許認爲李隆基立太原王家的女子爲皇后,應當站在他這條線上。就是王畫也逐磨不透。

不過因爲他這次保護,劉幽求得以保全。

另兩個人可就沒有這個好運遇到一個貴人相助了,先後橫遭殘死。其中鄧光賓死得是最冤的。

這也是現在的形式造成的,看看當朝宰相,李隆基的四個心腹宰相,姚宋下放,劉幽求躲在王晙懷中,苟且偷生。張說被太平公主弄到東都洛陽,做了一個尚書左丞。

朝中六位宰相,竇懷貞、岑羲、蕭至忠與崔湜全是太平公主的人。就是陸象先還是太平公主親自提撥的。只有郭元振是李隆基的人,然而這個人選李隆基還不是十分滿意。

但這中間也很有意思,因爲李隆基的幫助,將崔湜從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假相變成了檢校中書令這個實相,李隆基一直在對崔湜進行拉攏。示圖樹恩讓他倒戈。崔湜也似乎爲李隆基所動,實際不然,他試圖做出一副投靠李隆基的樣子,而從李隆基嘴中得到更多的消息。

而陸象先呢,太平公主一直在向他試好,可他卻若即若離,讓太平公主發作不得。還有一個人,太平公主讓魏知古從右散騎常侍升爲左散騎常侍,大多數人以爲他是太平公主的人,連太平公主自己都這樣認爲。實際上魏知古一直在暗中與李隆基眉來眼去,將太平公主的消息源源不斷地送給李隆基。

所以這出大戲,不要說外人,就是身在局中,也如同霧裡看花,怎麼也看不清楚。

但總的來說,看到形式如此,倒向太平公主的大臣更多了。

因此,在事後,李隆基處罰這些大臣,經年未休。一年時間都沒有處理完,可見上到朝堂,下到各地官員,多少人投靠了太平公主。

到了八月底,這件事總算告一段落。

從月初的即位,到月底再斷一臂,李隆基無疑從天堂再次墜入地獄,悽悽慘慘慼戚,躲在暗處低聲哭泣。

朝廷也開始從這場紛爭中,騰出視線,就聽到王畫轉移百姓的消息。

想瞞也不瞞不住,這麼大規模的轉移,朝廷也不是瞎子,況且現在也不是戰時,王畫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樣,將全境封鎖。

李旦得知後,讓李隆基立即寫出敕文,斥責王畫,你爲什麼將百姓轉移?凡事總得有一個止境,先前你轉移了數百萬百姓,朕沒有過問。轉移了四十多萬教民,朕也允許了。但朕什麼時候允許你轉移西北的百姓?、

不過對王畫還是有些忌憚,因此李旦讓李隆基寫信時,要注意語氣,不要將他『逼』得太急。

信送到王畫手中。

王畫也回了一封信,說了,我這樣做亦是無奈。

我也不想讓百姓離開,不相信可以派人前來西北詢問,爲了讓他們留下來,我派人做了多少工作。然而這些人不肯留下,他們爲我出生入死,我怎能丟下他們不管呢?

但爲了朝廷顏面,只好威『逼』吐蕃,從吐蕃借道南下。

很客氣地說法,但接下來語氣變得強硬起來,王畫又說道,而且陛下也應當知道。

雖然我轉移了許多百姓,可是也爲朝廷將疆域拓寬到了積石山,就是大非川臣也有一半功勞。這四州之境,而且是地域廣大的四州之境,百姓多達數十萬,並且有了吐谷渾這一馬源,澆河更是豐饒耕地。

再說功績,北擊突厥數萬最精銳的士兵,南滅吐蕃前後多達二十多萬的軍隊,這將爲朝廷以後減少多少邊患。然後是欽州這一行,廣開了一種財路,朝廷數大港口,僅市舶司關稅,一年爲朝廷帶來多少收入。這些收入能使多少貧困百姓有工可做,有飯可吃。

也許眼下看不出來,但將來不久後,僅憑這一項,又爲朝廷增加多少人口。

還有,我說過將西北交給朝廷,不久後九鼎之器就能全工,全工之日,西北與血營就是交付朝廷之時。這都是我苦心經營的心血。

在這裡,我不想表功,但是我只想說一句,功過相抵。我在這邊再派人說服一下百姓留下來,如何?

最後還有一件事,我也要說一下,他們到的地方是大洋洲,或者是其他地方。這些地區還是我暫時經營,將來依然會大一統。如果漢人比例不達到一半以上,如何大一統?難道我用大洋洲的土著人、倭人與崑崙奴,以後與中原百姓稱兄道弟,血濃於水?

寫完了信,讓使者前去長安時儘量將時間放慢一點。

從靈州到長安總共一千兩百里路,而且不是積石山到墨脫城的道路,全是大道,如果用快馬,兩天時間就到了。不過讓這個使者慢騰騰地,過了大半個月纔到了長安。

同時另一邊加快遷移的速度。

第一批遷移的百姓還是很順利的,正是秋高氣爽之季,天氣不冷不熱,除了少數特殊的地形外,趕路速度很快。

當然,這也得虧吐蕃人現在窮盡了,也想王畫這個災星早點離開西北,所以十分配合。將所有道路一一甄別出來,那一條道路又好走又抄近,就選擇那一條道路。

這是吐蕃人自己在找路,如果是王畫派人找路,十有八九,根本沒有辦法順直線,直到走到墨脫城。這批人在路上速度不但很快,也沒有出多少事故,只是在翻過唐古拉山東側的一個冰雪道口時,因爲冰雪凝滑,幾個百姓摔下了懸崖,犧牲了。其他的人都平安到達。

但王畫聽到這個消息,是過了五十天後,第二批百姓都撤離走了。

這條消息讓他十分擔心,這纔是九月份,如果到了冬月臘月怎麼辦?

但現在不知道,於是聽到遷移的速度,在九月十八,第二批百姓再次出發。而且也如數地將俘獲的百姓發還。因爲冬天就要來臨了,因此,提前將答應的棉布先送給了吐蕃人。

這讓大家皆大歡喜。

王畫的信到了長安時,李隆基不在長安。

他這個皇帝做得很鬱悶,連漢獻帝都不如,因此,想了一想,將皇子李嗣升立爲陝王,因爲他的正牌王妃,也就是現在的王皇后沒有兒子,於是將李嗣升收養下來,也等於是王氏的養子。

王氏看到丈夫鬱鬱不樂,說道:“三郎,真不行,出外散散心,要等候機會。當年韋氏勢焰滔天,最後還不是讓你誅滅了嗎?”

李隆基沒有答話。

誅滅韋氏,是血營一手遮天,所以迅速將皇宮拿下來。如果沒有血營一千五百名勇士相助,根本就沒有辦法成功。

可現在王畫與太平公主曖昧不清,不是與太平公主曖昧不清,而是那個一點大的小表妹曖昧不清,還好,自己的九妹嫁給了他,否則李隆基都能懷疑,王畫是不是最後能倒向太平公主。

因此,沒有辦法誅殺太平。

氣苦之下,將政事一丟,跑到新豐驪山下打獵了。

李旦接到王畫的信後,啼笑皆非,他不顧朝廷制度,動輒將無數百遷移離開中原,還變成有道理了。

於是將太平公主等人,召進內殿商議。

然而沒有一個大臣開口,現在三方大臣,太平公主一方一枝獨大,還有中間派,與李隆基一派。現在卻沒有辦法開口,贊成吧,肯定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贊成吧,馬上會惹王畫生氣。

如果將王畫『逼』到對手一方,那就不妙了,現在無論是太平公主,或者是李隆基,想調動一千五百名血營戰士進入長安,比去年春天更容易得多。到時候災難將會降臨。

李旦不是李顯,立即嗅到其中的味道。

這時候他想到了兒子。雖然這個兒子讓他忌憚,可決斷能力過人,於是下旨召李隆基回京。

李隆基不敢不回,到了京城後聽說了此事,於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將王畫派來的使者喊進內殿,詢問了事情的經過。然後又向李旦詢問:“父皇,王畫有沒有派人撫慰百姓,勸百姓留下來這件事?”

實際上他從新豐回來之前,消息就源源不斷地送到他手中,怎能不知道此事?

他心中早有了主張,這是故意發問的。

使者走得又很慢,朝廷早將西北的消息完善了。這也是事實,朱仝派了許多原來管理西北的王畫手下,勸導百姓,有意將這次遷移的艱難,比他寫的《蜀道難》那條道路還要困難十倍。

但是百姓非得要走,聽到這個消息,李旦也很是無語。

只要王畫在西北,李旦就不敢處執,不過李隆基這句話讓他提了一個醒,阻上不了,不如就此讓自己下個臺階,於是當着官員的面,將此事說了出來。

李隆基聽後想了好一會兒,才說道:“父皇,兒臣都有一項建議。”

“你說說看。”

“王畫這樣做,是很不合乎法度的。”先貶後揚,否則就會讓李旦起疑心,又說道:“其實主要不合制度的是在韋庶人時期,那些百姓皆是良民,讓王畫遷移走了,甚是可惜。至於去年到今年這批百姓,父皇不要惋惜。這些都是刁民,王畫的死忠,有了他們在,王畫始終有不臣之心。就是王畫沒有不臣之心,這些刁民心中也只有王畫,沒有朝廷,很難管理。依孩兒的建議,不如讓王畫將他們遷移離開中原。還有,冬天將要來臨,這些稱民走的不是吐蕃境內大道,盡是崎嶇之途,冰雪充塞,大多又是山道,艱險萬分。不如讓他們從中原借道,到達偏夷之地。一是物資。爲了轉移百姓,王畫給了吐蕃人大量物資,這是助敵長,除己優。”

“但這些物資放在西北呢?西北是四戰之地,雖然王畫鼓勵耕種,使得靈夏等州縣不缺糧食,可是更遠的西域百姓依然缺少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囤積在靈蘭各州,西域數年可以不爲糧食犯愁。就是布料,也可以做爲獎勵品,獎勵給戰士,或者給他們做爲禦寒的衣服。爲什麼要送給吐蕃人呢?這是其一。第二呢,當年姜子牙封於齊,齊有華士者,不臣服天子,也不臣服於諸候,百姓稱他爲賢人。太公使人召其三,不至,命誅之。周公責怪齊太公,此乃賢人也,爲何誅殺。太公說道,失不臣天子,不友諸候,望猶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撫以恩寵,不至,是逆民也。使一國之人效仿他,那麼誰能爲國家服務,誰人能成爲正人君子?爲什麼太公召之三,撫恩也!昔日,韋庶人所『逼』,王畫情有所願。後來幡然悔悟,然助父皇得張正義,身臨險境,平叛諸韋。所以朝廷先撫以恩,以示天下,朝廷厚遇,感化王畫。如果王畫不授,失去道義所在,無人所助,他自己也失去存身之所,爲朝廷滅一害。況且這些刁民皆一一到了偏夷海外之所,王畫自己都滅了自己的羽翼呢?”

不但默認王畫移民,反而再進一步,讓王畫從中原借道,減少百姓的死亡率。

可經李隆基這一說,不是朝廷軟弱,而是大義凜然,有理有節。

李旦聽了十分歡喜,看着諸人問道:“諸位愛卿,陛下之意,各位看如何?”

李隆基的人自然開口稱好,其他的人也不敢說什麼,怕激怒王畫。

於是通過。

王畫正在爲冬天到來,第三批百姓如何撤離擔心時,就接到朝廷這個詔書。

王畫與朱仝先是愕然,然後相視了好一會兒,猶在夢中,不大相信。

這個詔書來得太及時了,就象到了開飯的時候,發現家中沒有米下鍋,正好有人送來一袋子大米一樣。

但聽到手下將事情前後說了一遍,兩個人都明白,這是李隆基有意送來一份橄欖枝的。現在李隆基十分困窘,更需要王畫的幫助。而且這小子做事越來越成熟,明是幫助王畫,可是在言語處處貶低王畫,責難王畫,讓太平公主等人都抓不倒話柄。

不管李隆基打的什麼主意,反正現在真的很需要,於是立即安排。但這個消息封鎖起來,不能讓吐蕃人知道,還有七八萬百姓正在吐蕃境內行走,如果知道了怕吐蕃人不安好心。不過開始準備船隻,讓百姓從西傾山的北端進入疊州,然後入蜀,從長江入海。

可到了十月,果如王畫與朱仝所料,李隆基秘密寫來了一封信。

王畫看了信後對朱仝說道:“朱先生,你看象不象《賜尉佗書》?”

漢文帝寫了一篇《賜尉佗書》,派陸賈到南越,再賜尉佗金印。尉佗看了這篇文章後,十分感動,於是寫了《上漢文皇帝去帝號書》,向漢朝稱臣。

這兩篇對答的文章寫得聲情並茂,感人淚下。雖沒有入選《古文觀止》,但金聖嘆在他所著的《天下才子必讀書》將兩篇全部入選,連用了幾十個妙字讚歎佩服,並且將它們與諸葛亮的《前出師表》與韓愈的《祭十二郎》兩篇感人淚下的文章相提並論。

李隆基這封信,不但文筆相似,連語氣內容都十分相似,在信中說了,你命運多粲,我的命運也不好,咱倆同病相憐。雖然你的遭遇,使你很難相信朝廷,九州之鼎一成,十有八九,一走了之。可我想國家強盛,百姓安寧。你同樣也有這個想法,對不對?但你一走了之,到了海外,過着世外桃園的生活,可我呢,國家呢,百姓呢?

難道在你臨走之前,就忍着看朝廷,國家又要象韋庶人那時候樣子嗎?爲什麼不能幫助我,幫助國家百姓,將國家安定下來,創造一個繁榮盛世?

如果總管助我,到大洋洲我會再送一百萬人口嘈擠地區百姓給君。但我心中依然很希望你能留下來,爲國家爲百姓效力,我不惜朝廷再多一個尉佗。

後面落尾處又寫了一行字,住筆之時,零涕淚下。

都擔憂得哭起來了。

不但信寫得很感人,開出的條件也非常好。你走,我還送你一百萬百姓,讓大洋洲百姓人數增加。你留,除了拋去帝號外,我讓你在西北,依然象尉佗那樣,逍遙爲王。

連朱仝看完信後,也是一臉的古怪。

第8章 祖師爺第153章 送刀來第61章 幾人不動心第138章 又嫁第122章 悲情皇后第92章 打仗親兄弟第9章 尋夫記第62章 佳麗(三)第1章 山村第82章 世界的盡頭(下)第6章 艱難的選擇第96章 暗流第72章 慘烈的開始第43章 酸(上)第52章 誤會第48章 真愛(下)第43章 活靶子第52章 誤會第63章 浮屍第23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六)第87章 人心散了第141章 鼎第125章 答案第58章 善士周永第54章 三戰第82章 青崗嶺之戰第54章 難纏第15章 暗敵第100章 新起點第60章 佳麗(一)第4章 責問第88章 上官小婉的抗議(上)第32章 敲山第46章 風雲之戰第37章 用心第34章 上天與天上(上)第28章 長大的老虎第1章 太原王家的邀請第65章 麻花第30章 梁祝第52章 擔子第51章 要出大事第21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四)第99章 拉網式戰術第45章 煙消第23章 三疊第37章 滾!第20章 恐懼第82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04章 炮與炮第67章 兩頭豬第59章 李代桃僵第60章 鳳求凰(上)第20章 鳴第60章 鳳求凰(上)第3章 退親第75章 決戰白馬寺(四)第35章 烈音第14章 六朵鮮花第74章 進來、出去第98章 白駱駝第158章 我去也第28章 還擊第39章 風雲之戰第118章 平地起驚雷第4章 責問第51章 商婦第62章 勸第19章 天津橋上一張紙(二)第29章 發威(五)第46章 最後的太陽月亮第12章 新紙第1章 太原王家的邀請第133章 字畫第12章 朋友第42章 咬吧第6章 水也渾第72章 大派送第44章 風雲之戰第22章 偶像第47章 真愛(上)第2章 紗衣(下)第7章 壓力第30章 發威(六)第1章 紗衣(上)第132章 殺韋(下)第12章 少年第61章 夢想國度第36章 人性的弱點第31章 立誓第34章 借刀第5章 請教第132章 殺韋(下)第17章 錯了第85章 決戰白馬寺(十四)第31章 立誓第52章 站住第51章 託(下)第42章 咬吧第20章 換硬的
第8章 祖師爺第153章 送刀來第61章 幾人不動心第138章 又嫁第122章 悲情皇后第92章 打仗親兄弟第9章 尋夫記第62章 佳麗(三)第1章 山村第82章 世界的盡頭(下)第6章 艱難的選擇第96章 暗流第72章 慘烈的開始第43章 酸(上)第52章 誤會第48章 真愛(下)第43章 活靶子第52章 誤會第63章 浮屍第23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六)第87章 人心散了第141章 鼎第125章 答案第58章 善士周永第54章 三戰第82章 青崗嶺之戰第54章 難纏第15章 暗敵第100章 新起點第60章 佳麗(一)第4章 責問第88章 上官小婉的抗議(上)第32章 敲山第46章 風雲之戰第37章 用心第34章 上天與天上(上)第28章 長大的老虎第1章 太原王家的邀請第65章 麻花第30章 梁祝第52章 擔子第51章 要出大事第21章 天津橋外一張紙(四)第99章 拉網式戰術第45章 煙消第23章 三疊第37章 滾!第20章 恐懼第82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04章 炮與炮第67章 兩頭豬第59章 李代桃僵第60章 鳳求凰(上)第20章 鳴第60章 鳳求凰(上)第3章 退親第75章 決戰白馬寺(四)第35章 烈音第14章 六朵鮮花第74章 進來、出去第98章 白駱駝第158章 我去也第28章 還擊第39章 風雲之戰第118章 平地起驚雷第4章 責問第51章 商婦第62章 勸第19章 天津橋上一張紙(二)第29章 發威(五)第46章 最後的太陽月亮第12章 新紙第1章 太原王家的邀請第133章 字畫第12章 朋友第42章 咬吧第6章 水也渾第72章 大派送第44章 風雲之戰第22章 偶像第47章 真愛(上)第2章 紗衣(下)第7章 壓力第30章 發威(六)第1章 紗衣(上)第132章 殺韋(下)第12章 少年第61章 夢想國度第36章 人性的弱點第31章 立誓第34章 借刀第5章 請教第132章 殺韋(下)第17章 錯了第85章 決戰白馬寺(十四)第31章 立誓第52章 站住第51章 託(下)第42章 咬吧第20章 換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