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坦克大戰

不論是同盟國一方,還是協約國一方,當他們的坦克或者戰車數量增加到5000輛以上時,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裝甲集團軍、裝甲師等名稱。由於‘交’戰國都沒有大規模裝甲部隊作戰的經驗,因此在編制上面,基本上都參考中華帝國皇家禁衛軍第一裝甲師的編制方式,然後再將各個裝甲師擴大爲裝甲軍,裝甲集團軍,協約國因爲部署了7000輛坦克,甚至出現了裝甲集團軍羣的編制。

本該在二戰時纔出現的裝甲集團軍羣,卻因爲中華帝國的刻意挑唆和暗中‘操’作,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了。

1915年11月3日,英法聯軍在佈雷勒河的布朗日擊退了德軍的一次試探‘性’進攻,取得了布朗日戰鬥的勝利。這場勝利使得英法聯軍司令部又充滿了信心,霞飛希望通過一次‘誘’敵進攻後的防守反擊來殲滅驕橫無比的德軍軍。

他提出在冬季實施1個代號爲“防守反擊”的大膽行動,其目的是通過迂迴到在英吉利海峽法國西北部的維爾通以包圍德軍,但英國統帥部卻選擇比較傳統的陣地突擊行動意在粉碎位於庫雷希昂的突出部。

之所以選擇在初冬,主要是因爲協約國自己生產的坦克無法做到像中華帝國的戰車那樣,在氣動式佈局(空氣流通)和熱量的及時散發方面上的合理佈局,使得英國山寨中華帝國的坦克像是微‘波’爐一樣,士兵很難長時間呆在裡面,因此選擇在初冬投入坦克作戰,可以抵消坦克內部過熱帶來的非戰鬥減員問題。

霞飛爲了顧全英法聯軍大局,只得接受了這個構想。位於協約國的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李飛少校在戰役後稱庫雷希昂戰役並非是來自霞飛的最早策劃,英吉利海峽法國海岸圍殲戰纔是他的最初設想,霞飛其後制訂庫雷希昂戰役計劃並堅持把這個戰役進行到底, 充其量只是初衷未能實現,退而求其次服從英法最高統帥部的構想和意志。因爲之前霞飛曾提醒英法最高統帥部的注意,無論如何,推遲和中止這個戰役將在整個戰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霞飛在戰役過程中異常堅決的要求將這個戰役堅持下去。而這一情況特別容易讓一般人誤解爲霞飛主張計劃並實施了庫雷希昂戰役。而對於這個退求其次的庫雷希昂戰役,霞飛也提出他自己的兩種建議,一是趁德軍立足未穩,先期發動進攻戰役,二是等待德軍先行進攻,待其疲憊和消耗,能量耗盡之後,英法聯軍再行反攻,並抄擊德軍後路。後者霞飛更爲看好。

但英法聯軍統帥部拒絕了後者戰術,認爲讓德軍搶先進攻過於冒險。 可是,英法聯軍統帥部雖然選擇了前者,試圖搶先攻擊,但又一再猶豫和推遲,並期待美軍主力趕到,等到己方力量的增加。 當然,德軍的力量在中華帝國暗中幫助下增加的更快,這是協約國乃至全世界各國軍事家們所盡人皆知的事實。

庫雷希昂突出部猶如一個拳頭從德軍的戰線中延伸出來,其正面長約250英里,而底部卻不到70英里,而且經過嚴密偵察,在該突出部發現了衆多成建制的部隊駐地,霞飛計劃通過一次南北兩翼協調的鉗形攻擊,合圍並殲滅整個突出部內的德軍重兵集團。並且這次戰役的成功將縮短英法聯軍的戰線,使英法聯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不但可以奪回索姆河西線,更可以一舉將德軍趕出法國,甚至取得戰爭的勝利。

霞飛的計劃得到了英法中央集團軍羣司令陸軍元帥亨利?威利?諾曼爵士(1902年獲得元帥銜)和陸軍總部參謀長約翰遜上將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團軍司令彼得上將和裝甲兵總監喬治上將的反對。反對是有理由的,1915年‘春’,英法聯軍在東線坦克損失巨大。而且作爲主力的馬克型2號、3號坦克已被證明不是德軍a7v-1和a7v-2的對手,而英法聯軍新一代的雷諾ft-17式坦克,月產量低,數量上與德軍直接從中華帝國購買現成的戰車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喬治認爲對庫雷希昂的進攻將使協約國坦克軍團遭受很大的損失,他的改編協約國裝甲集團軍的計劃也將破產。協約國統帥部最終決定採納霞飛的計劃,於10月15日發佈第6號作戰命令,決定英法聯軍以中央集團軍羣和南方集團軍羣聯合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摧毀在庫雷希昂突出部的德軍主力。作戰代號爲“盾牌”。

“盾牌”作戰按計劃應於11月4日發動,但由於協約國遭到德軍海上破‘交’戰的重大打擊,冬服遲遲未能送到前線,數百萬英法聯軍拒絕在寒冷的冬天作戰,迫使英法聯軍統帥部不得不將作戰計劃不得不一再延期。

在月中的一次討論“盾牌”計劃的會議上,第9集團軍司令彼得上將帶來了一疊航空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德軍在英法聯軍計劃的進攻路線上,已經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彼得認爲進攻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了,德軍已經恢復了元氣,“盾牌”計劃應該放棄。協約國最高統帥部再次顯示出猶豫,但在英國陸軍元帥亨利?威利?諾曼爵士、英國參謀長約翰遜和法國元帥霞飛等的堅持下,以及對於幾個月前德軍突然在第三次索姆河戰役中採用中華帝國陸軍大學崔明博世提出的“閃電戰”計劃所取得的勝利的自信,“盾牌”作戰最終被確定在12月5日發動。

協約國最終確定了兵力部署,中央集團軍羣所屬的彼得上將的第9集團軍在庫雷希昂突出部南部,該集團軍共有21個法國師和3個英國師,33.5萬人,其中有6個坦克師,共有1790輛坦克,424‘門’火炮。在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協約國中央集團軍羣的第2集團軍,9.6萬人,他們在這個攻勢中,將起輔助作用,主要任務是保持突出部東西的英法美軍之間的聯繫。

在突出部南部是霞飛的南方集團軍羣,包括萊頓將軍的第4裝甲集團軍和湯姆遜集羣。第4裝甲集團軍下轄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第2裝甲軍共22.4萬人,1925輛坦克,704‘門’火炮。右翼的湯姆遜集羣,擁有10個師,12.6萬人,1344輛坦克和125‘門’火炮。

此外,還有約20個師部署在上述各突擊集團的翼側。第4、第6航空隊的航空兵負責支援陸軍。這樣英法聯軍的進攻總兵力達到1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6000輛(另外1000輛在預備隊中),各種作戰飛機3050架。英法聯軍爲這次進攻還投入了大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仿製於中華帝國的白磷彈、毒氣彈等,一旦‘逼’急了,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不受約束的投放到戰場上。

德軍方面,當英國統帥部的將軍們爲“盾牌”計劃爭吵不休的時候,德軍也在計劃下一步的行動。貝蒂娜方面軍司令法爾肯海因大將主張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進攻,以打‘亂’英法聯軍的進攻準備,並奪回在凡爾登戰役中失去的戰略主動權,威廉二世本人也傾向於這一方案,而保羅?馮?興登堡、凱恩斯等則認爲德軍應先保持防禦狀態,以堅強的防禦消耗掉英法聯軍的進攻能量,摧毀其裝甲兵力,然後再發動反攻。

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是此時的德軍內部軍官們都對中華帝國陸軍非常崇拜,不但崇拜中華帝國陸軍的強悍裝備,更是崇拜中華帝國陸軍的戰術思想,中華帝國陸軍給德國陸軍提出的閃電戰戰術,在第三次索姆河戰役中令德軍佔了大便宜,如果不是德軍沒有準備好後勤,最終掉了鏈子,英法聯軍估計已經被德軍趕下大海了。

基於這種勝利爲背景的崇拜,德軍大部分軍官開始研習中華帝國的孫子兵法,研習中華帝國陸軍大學的戰術課程,尤其中華帝國軍在中俄戰爭中多次使用防守反擊戰,而且屢試不爽,都取得了巨大的戰役勝利,因此德軍決定這次也效仿中華帝國軍一次,玩一次防守反擊戰。

此時,根據前線的偵查和間諜情報都預示英法聯軍將對庫雷希昂突出部的德軍展開大規模進攻,在11月12日的一次會議上,威廉二世最終被說服,採納了保羅?馮?興登堡的計劃。於是德軍開始在庫雷希昂轉入了積極的防禦準備。

在前沿陣地上,德軍‘精’心地設計他們的防禦,構築了數道防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整個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戰車火力點和反坦克溝壕以及雷區組成,在英法聯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最終德軍在庫雷希昂突出部北部,正對着英法聯軍中央集團軍羣方向的是威廉皇太子的中央方面軍,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團軍以及第2坦克集團軍,總兵力達71.1萬人,1.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2785輛戰車。

由於德軍認爲強大的英法聯軍中央集團軍羣會擔當此次協約國軍的主攻,德軍在這個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強的,保羅?馮?興登堡元帥也親自在此坐鎮指揮。

在庫雷希昂突出部南部,面對協約國南方集團軍羣的是法爾肯海因的貝蒂娜方面軍,下轄第6、第7近衛集團軍、第40、第38、第69集團軍、第1坦克集團軍以及步兵第35軍,總兵力62.5萬人,8718‘門’大炮和迫擊炮,1704輛戰車。

在中央方面軍和貝蒂娜方面軍的後方是阿特的萊茵草原方面軍,它的任務是當前方兩個方面軍形勢吃緊時,向它們提供增援,而一旦庫雷希昂防線被英法聯軍突破,它將成爲最後一道防線,而當德軍轉入反攻時,它將提供新鮮的兵力。該方面軍轄近衛第4、第5集團軍、第27、第47、第53集團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近衛第3、第5、第7騎兵軍、近衛第4坦克軍、近衛第1、第3機械化軍。總兵力爲57.3萬人,8510‘門’大炮和迫擊炮,1639輛戰車。

一個個被認爲英法聯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過了,三個月來前線顯得十分平靜,時間到了11月魯登道夫上書威廉二世認爲德軍應該率先展開攻勢因爲德軍所做的準備都是爲了冬季的英法聯軍攻勢而準備的。如果到了來年‘春’夏,德軍的工事就將失去作用。

於是德軍統帥部下令抓住一個英法聯軍俘虜,之後在12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德軍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英法聯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供認英法聯軍即將在第二天開始進攻.12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德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英法聯軍第6步兵師的中士皮特,他也供認英法聯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

爲了打‘亂’英法聯軍進攻的步驟,保羅?馮?興登堡於5日凌晨2點20分下達向英法聯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準備的命令,庫雷希昂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在南線: 德軍的炮擊完全出乎英法聯軍的意料,造成協約國軍很大損失。雖然比原計劃推遲了3個小時。而協約國南方集團軍羣的第4裝甲集團軍根據預定計劃發動進攻,在損失36輛坦克後,協約國軍艱難的越過了德軍的反坦克雷區,猛攻德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面對協約國軍3個師的進攻,德第67近衛步兵師難以抵擋被迫後退,法爾肯海因於是把方面軍預備隊調了過來,以期能把英法聯軍擋在第二道防線外。但不幸的是協約國軍還是於6日在德軍第二道防線上打開了一道缺口,並強渡了佈雷納河。

由於協約國軍的進攻比預計的要猛烈的多,法爾肯海因被迫取消了原定於12月6日的反攻,而將計劃用於反攻的第1坦克集團軍的部分戰車佈置在防線後方以支援步兵進行防守,部分戰車佈置在側翼打擊英法聯軍。

這一天,英法空軍出擊了超過11000架次,由於協約國得到了美國的強力支持,他們的飛機數量龐大,完全壓制住了德國空軍。

經過一天‘激’戰,雙方都受到了很大損失。

在6日傍晚,法爾肯海因向凱恩斯請求增援,後者在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後,立即把萊茵草原方面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和第10坦克軍453輛坦克調往貝蒂娜方面軍。同時法爾肯海因接到威廉二世親自打來的電話,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協約國軍在庫雷希昂突出部南部的突破。

在7日的戰鬥中,英法聯軍只向前推進了數公里,未能達成突破德軍防線的任務。第二天,英法聯軍仍然頑強地繼續他們的攻勢,而法爾肯海因也在計劃反攻,爲此他向最高統帥部請求把萊茵草原方面軍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5近衛集團軍調給他指揮。他的請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這些部隊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

在制空權的爭奪上,通過7、8兩日的空戰,德國空軍憑藉從中華帝國獲得的正版原裝的貓妖戰鬥機,也逐漸扭轉了劣勢,完全奪取制空權只是時間問題。

12月9日是庫雷希昂會戰的關鍵的一天,法爾肯海因指揮部隊繼續在正面抵擋英法聯軍向康步龍的推進,同時在兩翼連續發動反擊,雖然這些反擊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敗,但卻使英法聯軍無法全力以赴的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

協約國軍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斯將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康步龍,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裝甲軍轉向東北的阿布維爾。接下來的兩天,英法聯軍的進攻還比較順利,他們攻到了阿布維爾城下,庫雷希昂會戰的高‘潮’於是上演了。

12月12日晨,戰鬥打響,雙方几乎是同時發動了進攻,在戰鬥中德軍的m10式戰車的攻擊優勢明顯,而協約國的雷諾坦克在同樣距離下無法對德軍造成威脅,大量的協約國坦克在‘交’戰距離以外就被德軍戰車擊毀。不過,協約國軍的坦克數量龐大,對德軍戰車的攻勢很快達到了3比1的地步,結果德軍戰車團的質量優勢被抵消。最終,德軍近衛第5戰車集團軍的戰報報告所屬戰車軍已經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已經將餘下的戰車編入步兵部隊。

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了更多的協約國軍坦克,協約國軍最終以坦克數量優勢打敗了德軍戰車兵團,但他們卻沒能攻佔阿布維爾,而隨後源源趕到的德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

該戰役可被評爲在戰術上付出很大代價及德軍被迫撤退,無論德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或英法聯軍第2裝甲軍均不能達到其目的,坦克的損失已經是引起爭論的題目,德軍損失1822輛,其中大部分爲絕對損失。同樣地,英法聯軍的損失達到2300輛。

當雙方的準確損失數字被確定後,戰役的結果很清楚,德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不能達到攻佔有利地形或擊潰協約國第2裝甲軍的目的,雙方部隊均在戰役中被削弱,阿特決定用近衛第5坦克軍團對抗協約國軍的戰術對戰局有很大影響,因爲這裡是協約國軍的主要進攻方向。

事實上,德軍強大預備隊的突然進攻,及在庫雷希昂突出部北面的協約國第9軍團因德軍的梅偉爾行動而被迫中止進攻,並令協約國最高統帥部勒決定停止整個突擊行動。而德軍在福利維爾以南的索姆河發動對協約國第6軍團的攻勢,令協約國統帥部必須將本來用於取得在庫雷希昂突出部南面最後勝利的預備隊調往該處,而英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亦決定將一部份部隊調往地中海戰區以應付英法美聯軍於12月10日在西西里島的登陸。

無論戰術上的成果如何,該戰役的結果轉變爲德軍在心理及實質上的勝利,英法聯軍本來預計德軍需要轉入防禦及沒有更多的反坦克火炮和反坦克步槍。但相反,德軍仍然擁有超過2000輛坦克,這清楚地顯示出,德軍遠未被戰敗及這嚴重地影響協約國的戰略決定。

而這亦顯示出協約國在官兵質素的弱勢,德軍以後更有信心發起大規模攻勢將英法聯軍趕下大海,而戰略主動權更落入德軍手中。

在北線,德軍的炮擊也使英法聯軍的進攻比計劃推遲了2個半小時,在幾十分鐘的炮火準備和空中轟炸之後,協約國第9集團按計劃開始了進攻。

克羅多爲了把德軍的注意力從英法聯軍的主攻方向上引開,先在左翼以3個步兵師實施佯攻,但被德軍阻止住了。

在主攻方向,英法聯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兵力,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突破了德軍第13集團軍的第一道防線,艱難地向前推進了5公里。但在兩翼,德軍頑強地守住了陣地。

在地面‘激’戰的同時,雙方的空軍也在進行‘激’戰,這一天協約國出動了9000架次,德國空軍也出動了8000餘架次。

雙方戰至5日傍晚時分時,協約國軍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卻至少損失了700輛坦克。

第二天,威廉皇太子開始發動反擊,克羅多也把預備隊投入戰場,於是一次大規模坦克戰展開了。經過‘激’戰,德軍的六個戰車師遭到重創,損失了約700輛戰車,但協約國軍也損失了800輛坦克。

英法聯軍一路乘勝前進,殺到德軍第二條防線前,但被德第17近衛步兵軍以及趕來增援的德第17戰車軍阻止住了。

12月7日凌晨,協約國軍再一次發動了進攻,企圖奪取‘交’通樞紐盛利基耶,戰 鬥是異常‘激’烈,英法聯軍數次攻入市區,但都被頑強的德軍趕了出來,而德國空軍經過‘激’戰,奪取了庫雷希昂北部地區的制空權,從此給英法聯軍地面部隊以很大威懾。

戰鬥到12月8日,英法聯軍雖給德軍造成很大損失,但德軍依靠強大的裝備和人員素質上的優勢,堅守住了陣地。

在盛利基耶城內,英法聯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後,佔領了大半個盛利基耶,但德軍仍控制着市內一些重要據點,使用英法聯軍無法繼續推進。

12月9日克羅多以1300輛坦克向德軍陣地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此時協約國第9集團軍的攻擊能量已耗盡,克羅多被迫在10日轉入防禦。

英法聯軍於12月17日開始後撤,到23日,雙方基本恢復了‘交’戰前的態勢。

當協約國軍的攻勢在12月10日被阻止後,德軍決定於12日發動進攻,並以俘虜法皇拿破崙三世,取得‘色’當戰役勝利的德國元帥赫爾穆特?馮?‘毛’奇的名字作爲此次戰役的代號。

12日凌晨,德軍向庫雷希昂突出部的協約國軍陣地實施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擊,隨後小‘毛’奇親臨戰場指揮大反攻作戰。英法聯軍則進行着頑強的抵抗,給德軍造成重大傷亡。

15日威廉皇太子大將指揮德中央方面軍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團軍也加入攻擊。此時德國空軍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權,奧匈帝國匈牙利航空聯隊也在庫雷希昂上空與德國空軍並肩作戰。

地面上,中華帝國總參謀部出現了誤判,以爲德國陸軍將會被協約國7000輛戰車軍團徹底打垮,爲了支持德國陸軍,中華帝國總參謀部派出大西洋艦隊掩護一支20艘大型運輸船組成的商隊,冒着被法國海岸艦隊發現的危險,在德國控制的法國西北部勒克羅土瓦港悄悄給德國陸軍提供了300輛m10式未縮水版戰車。

德軍在該地區損失的戰車迅速得到補充,而且正式版的m10式戰車攻擊力和機動力強大,迅速獲得地面戰優勢。

克羅多的坦克軍無力阻止裝備了300輛最先進的m10戰車的德軍新建第八戰車軍的其進攻,他意識到失去庫雷希昂只是時間問題。

12月16日,克羅多向協約國統帥部請求放棄庫雷希昂將協約國軍後撤至“佈雷日”防線,但被協約國統帥部否決。

到了12月25日,東線的俄國國內政局嚴重不穩定,列寧爲首的蘇維埃正在醞釀推翻沙皇統治的行動。東線的沙俄停止了攻擊行動,使得東線德軍不再受到牽制,因此西線的協約國軍不得不考慮被德軍全線反擊的局面。

與此同時,庫雷希昂突出部的英法聯軍也面臨被德軍合圍的危險。在克羅多的再一次請求後撤後,協約國最高統帥部最終同意放棄庫雷希昂,並調第2裝甲軍斷後,穩定局勢。

12月31日,協約國軍撤回佈雷納河的“佈雷日”防線,撤退途中,協約國軍實行了殘酷的焦土政策。

1916年1月5日,德軍攻克了庫雷希昂,並繼續追擊退卻中的英法聯軍,10日攻陷穆萬娜,15日進入瓦斯‘蒙’,因爲協約國軍的堅壁清野戰術,至16日德軍的進攻基本結束,戰線逐步穩定了下來。

在整個庫雷希昂戰役中,德軍殲敵60萬人,坦克5044輛,火炮12402‘門’,飛機3029架,並向西推進了150公里,拉平了庫雷希昂防線,但卻未能完成戰前制定的合圍並殲滅英法聯軍中央集團軍羣的計劃,同時德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傷亡42人,損失戰車3586輛,火炮3892‘門’,飛機2104架。

在南線,當英法聯軍12月23日和德軍脫離接觸時,威廉二世便要求德軍立刻發動反攻,但保羅?馮?興登堡認爲經過連續的艱苦戰鬥後,在發動攻勢前,德軍應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這樣德軍把進攻的日期最終確定在1916年的1月3日,這次作戰的代號以普法戰爭中德國首相俾斯麥的名字命名。擔當此次進攻任務的是貝蒂娜方面軍和萊茵草原方面軍,總兵力爲90萬人和2800多輛戰車。

1月3日凌晨5點,德軍近萬‘門’大炮齊鳴,大量炮彈傾卸到英法聯軍陣地上,炮擊持續了兩多小時,將協約國軍陣地化爲焦土。

隨後戰車和步兵開始發起攻擊。在炮擊中倖存的英法士兵無力阻擋德軍的前進,德軍很快就突破了英法聯軍的第一道防線,經過一天的戰鬥德軍各突擊集團平均向協約國軍縱深推進了10~15公里。 在隨後幾天的戰鬥中,協約國軍的防守異常地頑強,德軍的坦克雖然繼續向前突破,但步兵卻被協約國軍纏住,進展緩慢。

至1月5日德軍第1坦克集團軍攻佔斯卡博膽切斷了協約國軍第255、第332步兵師和第19裝甲師的退路,等待他們的命運將是被殲滅。

但被圍英法聯軍仍拼死抵抗,正是由於他們的頑強抵抗爲協約國軍主力從阿布維爾撤往佈列日贏得了時間。

在6、7兩日,由於德軍戰車隊前進很快,而步兵忙於清除被包圍的英法聯軍,德軍的坦戰車隊和步兵再次重演第三次索姆河戰役的情況,已開始脫節了。協約國軍希望抓住德軍這個弱點,開始有計劃的撤退以贏得時間來集結兵力,等德軍進攻能量逐漸消耗後,實施反擊。

此時法爾肯海因對形勢十分樂觀,他認爲協約國軍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命令前線戰車部隊繼續進攻,切斷佈列日的鐵路線,阻止英法聯軍逃脫。

1月11日,英法聯軍已經集結完畢,並補充了美國12個‘精’銳補充師,補充了足夠的彈‘藥’和燃料,霞飛於是開始反攻。

而此時德軍的戰車部隊仍處於追擊狀態,各部隊之間分散很廣,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後方,且經過多日‘激’戰,彈‘藥’和燃料都已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德軍對英法聯軍的進攻未有察覺。

11日晚,德軍第1戰車集團軍的第49戰車旅和第17戰車團被英法聯軍圍殲,由於德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的及時趕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團軍的全軍覆滅。

12日在英法聯軍的進攻下,德軍被迫後退,隨後德六近衛集團軍的第六戰車軍在14日被英法聯軍包圍,並遭到慘敗。

戰鬥到1月17日,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英法聯軍的反擊雖然給德軍以重創,但霞飛卻沒有力量進一步擴大戰果,而德軍本來兵力就有限,損失不起,也無力發規模反攻了。

立時近三個月的第四次索姆河大會戰結束,不論是同盟國方面還是協約國方面,都未能達到戰役目的,反而雙方的來回拉鋸戰,造成雙方軍隊傷亡慘重,都筋疲力盡了。

雖然德軍以較小的傷亡取得了個別戰役勝利,但是德國人口少,兵源瀕臨枯竭,損失幾十萬軍隊對德國是個重大的打擊。反而協約國方面,雖然損失的兵力比德軍多了幾十萬,但是好在協約國方面的人口衆多,尤其是美國大量的炮灰及時的拯救了協約國,在長遠的人口消耗戰上,協約國無疑是勝利者。

不過,就總體而言,協約國雖然得到了美國的參戰,獲得了大量兵源和物資補充。但對同盟國牽制力量最大的沙皇俄國此時卻陷入了動‘蕩’的國內危機當中。來自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列寧正在策劃推翻沙俄暴政,因此東線戰場上,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得不暫停攻勢,調集‘精’銳回國,同時節省前線開支,用來穩定俄國國民。

這樣一來,從1916年開始,協約國在東線戰場上基本上沒有戰事了。沙俄和德國幾乎不約而同的停戰,這令同盟國在東線的壓力驟減,可以‘抽’調更多的兵力趕赴西線,這就抵消了美軍加入給西線德奧聯軍的壓力。

同樣,在物資補充上,中華帝國重點向同盟國輸出軍火和戰略物資,也抵消了美國給協約國帶來的巨大戰略物資補充,這使得歐洲戰場上再次陷入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

……

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186章 較量(3)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243章 建威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212章 交涉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547章 希特勒: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核武器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62章 班底(上)第187章 較量(4)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6章 遭遇圍觀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527章 雄起 中國世界盃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10章 前浪後浪第627章 復仇(2)第696章 憤怒的小鳥(上)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26章 世界震驚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185章 較量(2)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724章 核大戰(2)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3章 如此粗暴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167章 大戢洋海戰(下)第59章 陸軍的代差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390章 再殲日本聯合艦隊第235章 風雨京畿第627章 復仇(1)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691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3)第235章 風雨京畿第576章 美德結盟第258章 操勞過度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213章 九日戰爭(下)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180章 王辰浩眼裡的狐假虎威
第665章 決戰大西洋之消失的德軍潛艇第542章 蒙特雷坦克大戰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186章 較量(3)第194章 法國挑釁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55章 籌備新軍(一)第243章 建威第641章 鋼鐵的碰撞(上)第212章 交涉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241章 軍事改革第463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二)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547章 希特勒: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核武器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62章 班底(上)第187章 較量(4)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65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1)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716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第6章 遭遇圍觀第451章 檢查省PK監察省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527章 雄起 中國世界盃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227章 血火加勒比(下)第10章 前浪後浪第627章 復仇(2)第696章 憤怒的小鳥(上)第376章 代號火柴第714章 太空爭霸第732章 單極世界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489章 來自土耳其的求救聲音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509章 黃金大掠奪第26章 世界震驚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556章 英德海軍潛艇競賽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185章 較量(2)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214章 拉幫結夥瞄準西班牙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703章 華約VS北約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654章 決戰大西洋之海空較量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724章 核大戰(2)第410411章 中津大撤退和美國參戰第3章 如此粗暴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第168章 決不讓步第167章 大戢洋海戰(下)第59章 陸軍的代差第294章 攪屎棍 來自黑山的鬧劇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155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417章 斬首行動(中)第702章 中德冷戰時代降臨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390章 再殲日本聯合艦隊第235章 風雨京畿第627章 復仇(1)第106章 來自沙皇的邀請第477章 大洋黑洞第691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3)第235章 風雨京畿第576章 美德結盟第258章 操勞過度第611章 耀武揚威的德國虎式坦克第125章 籌備工業基地第675章 決戰大西洋之境況逆轉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452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一)第213章 九日戰爭(下)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139章 第二生命 情報系統第209章 九日戰爭(中)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176章 黃海大戰(3)第180章 王辰浩眼裡的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