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戰爭來臨

世界大戰爆發,讓各國的神經都緊繃了起來。

華東自治政府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上,夏鈞制定了中立計劃。8月5日,夏鈞公開宣佈:華東自治政府中立。

同時夏鈞警告各報紙,必須嚴守中立原則,不得偏倚任何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爆發,並非是因爲政治上的原因,而是商業與工業上的原因。

首先是美國崛起;中歐出現第二帝國;遠東日本帝國的興起:英德三個海外帝國的擴張(從一八七。年到這個世紀末,英國獲得了土地四百七十五萬四千平方英里,國三百五十八萬三千五百八十平方英里,德國一百零二萬六千二百二十平方英里,比利時四十四萬七千平方英里、而美國則吞食了殘餘的舊西班牙帝國)和南非黃金的大量涌出(從一八五。到一八五三,世界黃金年產量從一百八十一萬九千六百盎司,增到六百三十五萬零一百零八盎司,以後一直穩定到一二年,然後在一九。八年又迅速增加到二千一百五十二萬九千三百盎司),使世界進入了戰亂時代。德英俄之間的合縱連橫使世界性的衝突迫在眉睫了。

在布爾戰爭中,德國對英國表示了敵意,加上其海軍的擴張和德皇的“大吹螺”,使英國也掀起了強烈的反德宣傳,德國方面當然也不甘示弱。

這種宣傳卻使兩國間的真正爭執原因反而被遮住了:德國其實無意向英國挑戰,更不必說侵入英國~~但這卻是普通英國人的想MMMP可是德國海外貿易的巨大擴張和其商業船隊的不斷擴大,卻使英國商業受到了極大威脅。

從一四年到一九。四年,德國的貿易總額從三億六千五百萬經增加到了六億一千萬鎊;商船噸位也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三十四。這種貿易鬥爭到一九。七年已經達到十分尖銳的程度,當時美國駐意大利大使亨孫懷特由美國國務院指派,到倫敦去探詢英國政府對第一次海牙會議的意見。以下爲他與英國外長巴福爾的談話記錄:

巴福爾(低聲的說):“我們真是呆子,因爲在德國建造了許多船隻和搶奪了我們的商業之後,我們竟找不到一個理由向德國宣戰。”

懷特:“在私生活中你是個心靈非常高尚的人。你爲什麼會想到這種政治上不合道義的事情,向一個完全無害的國家挑戰?德國不是和英國一樣有理由可以發展海軍嗎?如果想與德國在貿易上競爭,你們就應該更加努力工作。”

巴福爾:“那就是說要降低我們的生活水準。或許對我們而言,還是發動戰爭比較簡單。

懷特:“你居然會有這樣的思想,真使我大吃一驚!”

巴福爾:“這是一個,是非,的問題嗎?也許只是如何保持我們優勢的問散……

夏鈞並不偏袒德國,他與德國的交流也好,往德國儲備物資也好,都是處於利益上的考慮。

但夏鈞更不喜歡英國佬,所以在這場大戰中更偏向德國一些,最起碼德國不會對中國照成什麼威脅。但理智一點想,偏袒誰都無關緊要,只要能賺到錢就可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際市場並未出現空白。

因爲德國還未進行潛艇站,英國的商船依舊可以進行正常的貿易往來,只是資金抽調了一些回去,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商業。

華東自治政府在等待機會,夏鈞正在嚴密關注着歐洲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能否長久,在於馬恩河戰役中英聯軍能否遏制德國的進攻。

舊口年7月飛日,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爲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8月1日,德國以俄國進行戰爭動員爲由,對俄宣戰。8月3日,德國又以國不接受它所提出的“中立”的條件爲藉口,向國宣戰。

德國的戰爭計劃是前總參謀長施利芬在,臨年制定的,其核心是:集中強大兵力於西線,通過防務空虛的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從側翼包圍軍,速戰速決打敗國。然後揮師東進,再去對付俄國。戰爭爆發後,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遵循其前任的計劃,僅用9個師的兵力監視俄國,而在西線則集中了7個集團軍,共飛個師,以梅斯爲軸心分爲左右兩翼。左翼2個集團軍,共23個師,守衛梅斯以南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的陣地;右翼5個集團軍,共B個師,借道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突破國北部邊境。

自普戰爭結束後,軍爲報失敗之仇,從,奶年起開始就制定了一個又一個的對德作戰計劃了,到開戰前已有口個之多。最新的計劃是由軍總參謀長的霞飛將軍制定的,即“第口號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認爲德軍將集結在設防鞏固的德邊境線上,因此軍要在這裡展開積極主動的攻勢,並一舉收復在普戰爭中失去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

舊口年8月4日,右翼德軍侵入比利時,遭到比利時軍隊的頑強抵抗,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力日才佔領布魯塞爾。

烈日要塞被修得十分堅固,最後德國人動用了一種大型向炮,名字叫“大貝爾塔”。“大貝爾塔”長數十米,重達幾百噸,口徑足有叨毫米,光是每顆炮彈也要,噸重,能夠穿透堅硬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威力極其巨大。

“大貝爾塔……行駛中把路而壓得直髮顫,一炮下去就像是打雷一般,地面前在劇烈的震顫,就如同地震了一樣,周圍的玻璃悉數被震碎。

比利時人的烈日要塞根本無抵擋這種巨型怪物,最後口座炮塔悉數被摧毀。

馬恩和戰役很快就打響了!

這是一場運動戰,如果國支撐不住,那麼德國將贏取整個大戰的勝利而稱霸歐洲大陸。如果國能支撐住,那麼整場戰爭將從運動戰演變成艱苦殘酷且漫長的塹壕戰。

此時軍的幾個主力集團軍卻在按照“第口號計劃”發起對德軍左翼的進攻。然而初期的戰鬥表明,“第口號計劃”糟糕得很。在格林,國第,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在進攻薩爾堡和莫朗日兩地德軍的防線中,被打得焦頭爛額。

右翼德軍在佔領了比利時後,其5個集團軍的近百萬人馬像一把揮舞的鐮刀,從比利時斜國。走在最右面的是克盧克指揮的第,集團軍,約爲萬人,被視爲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進軍的主攻部隊。該集團軍於8月24日由比利時進入境。朗萬日,德軍攻佔那慕爾。霞飛爲阻滯這支德軍右翼部隊的前進,從格林戰場調集兵力,組建了國第6集團軍由毛老裡任司令。

9月3日晚,克盧克抵達馬恩河,而他所追趕的第5集團軍和其外側的英國遠征軍已在當天早些時候渡過了馬恩河。

這兩支倉促退年、陷入疲憊和混亂之中的部隊雖曾一再接到炸燬橋樑的電令,但都未去炸燬。克盧克佔領了這些橋頭堡之後,不顧拍林最高統帥部要他與比羅的第2集團軍保持齊頭並進的命令,準備立即於次日清晨渡河,繼續他追逐第5集團軍的行動。

德牟上下爲一連竄而來的勝利歡呼不已,他們距離國巴黎很快就只有三十英里了。

然而德國在勝利過程中,並沒有消滅國的有生力量,就算是俘虜也只是俘虜了一兩萬人而已,大炮也沒有見到多少。

同時因爲德國的前進導致後勤無跟上,軍隊裡能正常行走的馬匹已經所剩不多,總得來說補給線已經拉得太長了。

果然,在9月6日,國發起了反攻。與德國在馬恩河一帶展開激烈交火。

機槍和大炮的迅猛發展,使得士兵在運動戰中幾乎沒有藏身之地雙方的傷亡直線上升。

同時在戰爭中,出現了轟炸機。

國把從中國買到的五十架重錘四轟炸機推上了戰場而德國則把從中國買到的兩百架重錘……和五十架重錘Ⅱ轟炸機都派上了錢場。

雙方你來我往,航彈從天而降。

士兵們舉手無措,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竹天上的飛機,他們缺乏有效手段,根本沒辦把飛機打下來。

國人在轟炸中吃了虧,德國人的轟炸機實在太多,而且還有更先進的重錘口轟炸機,就相較載彈量來說,德國的轟炸機載彈量總數是國轟炸機載彈量總數的七倍。

不過德國雖然佔據上風,但因爲補給跟不上,導致後力不足。

戰牛持續了三天,三天中雙方死傷慘重,德國不得不向後撤退。

大炮、機槍、轟炸機輪番上陣,士兵們就像是螻蟻一般被宰割着生命,截止9月9日,英聯軍傷亡總數達到了三十六萬人,而德國的傷亡總數也達到了二十五萬人。

雙方傷亡總數達到了驚人的七十多萬。

自大戰爆發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德軍遵循施裡芬定下的基本方針,迅速穿越比利時領土向國本土挺進。那時整個德國,甚至幾乎全世界,都深信德軍會很快勝利,巴黎即將被佔領。然而,當德國人的勝利似乎唾手可得,國人的災難迫在眉鍵時,協約卻在馬恩河畔轉敗爲勝,因而被人們稱爲“馬恩河畔的奇蹟”。

歐洲打得轟轟烈烈,而在中國,日本和英國也已對青島發動進攻!

華東軍上下都明白,戰爭離中國不遠了。

這幾天更新太快了,小菜得查查資料……不然寫亂了

第47章 刺刀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356章 朝鮮戰爭結束第五是七章 零關稅政策第139章 軍艦改裝與設計第7章 重申軍法第184章 捷報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387章 負債累累的帝國政府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402章 養豬,崩潰前奏第32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30章 訂單增加第73章 光復會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39章 殺向縣城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217章 收復西藏第64章 張自忠、衛立煌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138章 協約國的雄鷹災難第207章 練津化炁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371章 重啓協議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93章 張作霖的不合作第3章 通電第397章 走向帝制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18章 抗議遊行第126章 有利的局面第84章 華東自治政府的強權政治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7章 重申軍法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36章 民族與信仰第36章 海關談判(一)第56章 洋妞第414章 被拋棄的日本第67章 增發紙幣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253章 戰略資源儲備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311章 華人黑手黨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176章 穿插、包圍、殲滅!第92章 收回中國海關第240章 政治突變,北洋官員撲街事件第83章 配備軍犬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371章 重啓協議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258章 秋收結束,農業衝擊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91章 工業狀況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18章 自治議會第45章 激戰大洋山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58章 基礎投資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108章 中日宣戰第320章 民族資本家的行爲規範第45章 激戰大洋山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259章 果敢王國,衝突起第221章 吞併西南第50章 援助拉希德阿拉伯第21章 二線部隊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101章 火藥桶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6章 五色復興旗第74章 震撼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26章 造紙廠第41章 夏收到來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88章 擊沉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55章 民心歸附第354章 空降斬首,包圍殲滅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7章 重申軍法
第47章 刺刀第16章 漢陽爭奪戰第356章 朝鮮戰爭結束第五是七章 零關稅政策第139章 軍艦改裝與設計第7章 重申軍法第184章 捷報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411章 中日大空戰第387章 負債累累的帝國政府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351章 國家氣運第402章 養豬,崩潰前奏第32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30章 訂單增加第73章 光復會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一兩百一十九章 沙俄退讓第39章 殺向縣城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217章 收復西藏第64章 張自忠、衛立煌第34章 南北議和之主動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138章 協約國的雄鷹災難第207章 練津化炁第307章 無比效率的干涉第371章 重啓協議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93章 張作霖的不合作第3章 通電第397章 走向帝制第336章 交趾漢化進程第18章 抗議遊行第126章 有利的局面第84章 華東自治政府的強權政治第100章 柏林博覽會第7章 重申軍法第342章 操縱農產品價格第149章 遠洋作戰計劃第36章 民族與信仰第36章 海關談判(一)第56章 洋妞第414章 被拋棄的日本第67章 增發紙幣第359章 轟炸蘇聯第202章 民國第二任大總統第253章 戰略資源儲備第48章 轟炸機試飛第311章 華人黑手黨第279章 醫學博覽會開幕前奏第176章 穿插、包圍、殲滅!第92章 收回中國海關第240章 政治突變,北洋官員撲街事件第83章 配備軍犬第188章 恐怖的蠶食政策第371章 重啓協議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258章 秋收結束,農業衝擊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91章 工業狀況第285章 俄國內戰爆發第18章 自治議會第45章 激戰大洋山第306章 出兵干涉,婚禮第58章 基礎投資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393章 英美日海權級戰列艦第226章 等待橫財第108章 中日宣戰第320章 民族資本家的行爲規範第45章 激戰大洋山第326章 二十年發展綱領第259章 果敢王國,衝突起第221章 吞併西南第50章 援助拉希德阿拉伯第21章 二線部隊第55章 12式迫擊炮第101章 火藥桶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69章 民營工業(一)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6章 五色復興旗第74章 震撼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26章 造紙廠第41章 夏收到來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88章 擊沉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55章 民心歸附第354章 空降斬首,包圍殲滅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7章 重申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