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重武輕文

bookmark

郭榮如此糾結不是沒有原因的。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會遇到很多的掣肘。尤其是五代十國的皇帝更多的是塊招牌,驕兵悍將說你不鳥你就不鳥你,說造反就造反。

忠誠,在這個時代不值錢。

換作五代十國以前,如諸葛亮、房玄齡、王猛這樣的子房,歷代雄主那都是直接錄用的,而且是帶在身旁,委以重任,以爲心腹,就算強悍如關羽、張飛這樣與劉備共患難的老人不服,也得憋着。

在那個時代,智謀之士是受人推崇敬仰的。

而現在?

五代十國的混亂動盪已經讓社會往畸形發展,重武輕文到達了極致。

這就是一個武夫治國的時代,武將的權力到達了頂峰,擁有兵權的武將造反當皇帝是家常便飯之事。

武夫受人崇敬,文人反而給世人小覷。

華夏五千年曆史,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文人地位如此的不堪。

後世就有人分析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便是對五代十國這畸形的重武輕文的一種矯枉過正。

也許給壓抑了太久,宋朝的文官對於武將的排斥那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

郭榮自己登基不久,根基本就不夠穩固,本想着憑藉北漢入侵這了特例打出自己的威勢,震懾住驕兵悍將。

結果將不用命、士不能戰,侍衛士兵,老少相半,強弱不分,氣得他一口氣殺了七十多名將官,臨陣逃跑的小卒更是斬殺了大幾百人。

郭榮這一舉動固然震懾住了驕兵悍將,卻也如一般雙刃劍懸在他們的頭上。

郭榮殺性太重,讓諸多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大將莫不擔心頭上的刀向他們砍來。

郭榮對此亦頗爲無奈,他若不開殺,怎麼重整軍務?不提升軍士戰鬥力,大周拿什麼征伐天下?

這回到京師,郭榮也開始安撫一個個將官,緩解他們的不安。

武將勢大,郭榮想要坐穩江山只能重武輕文,這個時候假若重用起一個“張子房”,這個“張子房”絕對會成爲衆矢之的。

羅幼度的出身,郭榮已經瞭解了。

他現在手上的力量除了他自己就只有一個老人管家,如果算上所有活物,也不過是多加一頭毛驢。

就這力量怎麼跟整個武將集團鬥?

何況魏仁浦、趙匡胤之爭,羅幼度已經得罪了一部分的武將。只是他地位太低,向他出手掉價。

羅幼度這個時候崛起,對他自己百害而無一利。

可郭榮又擔心羅幼度不得重用,心懷不滿,轉投江南。

江南是當今天下唯一一個重視文人的地方,中原已經有很多文人幹吏不堪受辱,南下投唐去了。

羅幼度真要投唐,豈非等同諸葛亮投靠劉玄德?

是故郭榮一味用膳不語,便是在思考如何安置羅幼度。

不想羅幼度竟能體會自己的難處,郭榮擔憂盡去,豪氣說道:“給朕一年時間,必定給先生相應地位。”

一年,足夠自己坐穩這個天下。

羅幼度壓根不在意這些虛的。

職場心得,身爲打工仔,不需要讓所有人知道你的實力,但是你必需要讓你的老闆上司知道你的能力。

羅幼度知自己全無根基,過於出風頭,反而不利發展。只要郭榮這個皇帝認可自己,就不怕沒有崛起的機會,遂然道:“天下動盪百年,唯陛下有望蕩平四夷,一統天下。能追隨明主共創大業,於願足矣,不求其他。”

郭榮也有此抱負,更相信普天之下,無人能於自己相比,豪情萬丈的說道:“那你我便效仿漢高祖與張留侯故事,終結這亂世!”

他說着高舉了酒杯!

羅幼度舉杯迴應,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郭榮放下手中酒杯,說道:“跟先生透個底,朕對開封府上下極不滿意。崔衍通刑法有才氣,卻無擔當,優柔寡斷。張嶽、呂斌各有心思,爲了爭奪判官之位幾敗國事。崔衍並無合適繼任之選,朕不準備動他。張嶽、呂斌二人,朕打算調他們出京,掌管地方民生。呂斌的法曹之位,朕給先生留着。至於張嶽的府院的位子,你可有好的推薦?”

羅幼度幾乎不加思索的說道:“臣之同僚,法曹從事尹一德精於律法,在開封府任職多年,熟悉事物,可當此任。”

郭榮想也不想,說道:“那就他了。”

羅幼度當然不會忘記尹一德在背後捅刀子的事情,恰恰是因爲尹一德捅了他一刀,他纔會在此時舉薦尹一德。

原因無他,尹一德政治手段並不高明。

羅幼度有絕對的把握將那他拿捏在手中,與其讓另一個有幹略有權謀的,或者直接來一個身家背景厚實的二代當這開封府府院,不如讓尹一德來當。

他可不想一輩子屈居法曹一職位,競爭對手實力越弱,自己得到表現晉升的機會越大。

一點小小的摩擦,在自己的前途前面又算得了什麼?

郭榮一直拉着羅幼度聊到皇宮封城之前,這才戀戀不捨的放羅幼度離去,臨走還不忘表示自己有時間會去開封府與之暢談天下大事,並且安排了幾名禁軍護衛護送他回府。

離開了皇城,羅幼度騎上了自己的小毛驢,在宮中侍衛的護送下徐徐而行。

看着強健的禁軍護衛,羅幼度心底暗暗羨慕,選擇在這個時代當文官,真的是迫不得已的決定。

但凡自己這具身體擁有超凡的氣力體魄,但凡自己後世學過幾招,怎麼樣也不會當一文官。

何況軍權纔是亂世中最實在的力量,在這吃人的亂世,手上沒有點兵,羅幼度總覺得心底不踏實。

擡頭看着天上的繁星,羅幼度腦子忽得響起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的一句話,爲將者,不通天文,不懂地理,不曉陰陽,不知奇門遁甲及陣圖兵勢乃庸才也。

他盯着滿天星星,便如聽琴的老牛,默唸道:自己這個張子房,怕不是個庸才。

星星一閃一閃的,映照着羅幼度那漆黑的雙眼。

雙眸越來越亮,不會,難道不能學嘛?

誰說帶兵就是武將的事情?誰說文官不能掌兵?

諸葛亮、司馬懿、陸遜不都是文官?

自己不通兵事,一輩子都別想掌兵,只要有這能力,就有這個可能。

重武輕文如何?

難道不能以文官的身份殺出一條路來?

第十三章 蕭家長女第三十二章 南唐諸將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九十一章 符皇后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富二代第五十三章 不留一人一地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五十章 荒唐 建言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三十五章 見李重進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九十六章 喜得小棉襖 北方之事第三十三章 陋室第三十三章 治將第十九章 張雄起義第四十七章 出兵河湟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六十九章 羅幼度的決心第654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四十九章 張瓊戰將 決戰之始第八十五章 用人之法第七十三章 王溥來信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第一百十一章 就這???第七十六章 殊死一擊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無人?第三十八章 條件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九章 莫名的從君從父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一百七十一章 目光焦距之處第七十五章 陌刀 大斧第655章 追擊第三十五章 孤身一人足矣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三章 情報網第三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十三章 四方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二十六章 小閻羅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場軍事會議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二十三章 亞歷山大的魏仁浦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三十二章 大雨傾盆第二十五章 利益交纏第三章 破敗國都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十五章 輿論爆發第七十一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一百五十章 這裡莫不是天堂第一百三十五章 又懷了……第四十章 社死現場第五十八章 周小妹跟蕭小妹第三十章 黑火藥第六十五章 李謙溥出兵第六十九章 樸實無華的攻擊第四十八章 此乃賊人之計也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八十三章 醜醜、阿貔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五十章 定難軍事第五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七十七章 過於順利第三十七章 進與退第657章 十面埋伏第二十四章 短視?遠見?第一章 嫡長子名“醜醜”第九章 知己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七十六章 吳越納土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三十五章 見李重進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677章 送上門來的肉第六十三章 朱元反 總攻第三十七章 “滾”第701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二十九章 櫛風沐雨第十章 折服韓令坤第五十七章 無爲縣火第四十八章 石守信闖開封府第五十七章 三個月內踏平嶺南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690章 替你做到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二十章 帶汁諸葛亮第十八章 肉袒牽羊 楊業來歸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二十八章 進擊的符清兒第八十八章 魂斷陳橋驛
第十三章 蕭家長女第三十二章 南唐諸將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九十一章 符皇后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富二代第五十三章 不留一人一地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五十章 荒唐 建言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三十五章 見李重進第九十二章 政令不通第九十六章 喜得小棉襖 北方之事第三十三章 陋室第三十三章 治將第十九章 張雄起義第四十七章 出兵河湟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六十九章 羅幼度的決心第654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四十九章 張瓊戰將 決戰之始第八十五章 用人之法第七十三章 王溥來信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第一百十一章 就這???第七十六章 殊死一擊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無人?第三十八章 條件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九章 莫名的從君從父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一百七十一章 目光焦距之處第七十五章 陌刀 大斧第655章 追擊第三十五章 孤身一人足矣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三章 情報網第三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十三章 四方亂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二十六章 小閻羅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場軍事會議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二十三章 亞歷山大的魏仁浦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三十二章 大雨傾盆第二十五章 利益交纏第三章 破敗國都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十五章 輿論爆發第七十一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一百五十章 這裡莫不是天堂第一百三十五章 又懷了……第四十章 社死現場第五十八章 周小妹跟蕭小妹第三十章 黑火藥第六十五章 李謙溥出兵第六十九章 樸實無華的攻擊第四十八章 此乃賊人之計也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八十三章 醜醜、阿貔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五十章 定難軍事第五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七十八章 心寒第七十七章 過於順利第三十七章 進與退第657章 十面埋伏第二十四章 短視?遠見?第一章 嫡長子名“醜醜”第九章 知己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七十六章 吳越納土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三十五章 見李重進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677章 送上門來的肉第六十三章 朱元反 總攻第三十七章 “滾”第701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二十九章 櫛風沐雨第十章 折服韓令坤第五十七章 無爲縣火第四十八章 石守信闖開封府第五十七章 三個月內踏平嶺南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690章 替你做到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二十章 帶汁諸葛亮第十八章 肉袒牽羊 楊業來歸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二十八章 進擊的符清兒第八十八章 魂斷陳橋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