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這裡莫不是天堂

bookmark

羅幼度即位之後,頭幾件事就是推行華夏數字,以發展數學理論。

這科學的核心理論就是數學。

數學一道衍生的邏輯性思維是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

華夏文化的短板便是邏輯性的理論知識不足,很難有效地傳承下去。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祖沖之的《綴術》。

祖沖之是何許人也?

中國數學界的招牌人物,“祖率”那是世界數學史上的創舉。

但是他所作的《綴術》卻給後人同樣身爲數學大家的王孝通批爲全錯不通。

《綴術》在後世是失傳的,但後人根據一些殘篇分析,祖沖之是《綴術》已經涉及到三次方程求解正根。

故而羅幼度覺得《隋書》中對於《綴術》的評價很是中肯,“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

並非是祖沖之的《綴術》全錯不通,而是理論十分深奧,計算相當精密,即便是擅於此道的學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內容。

畢竟在阿拉伯數字未盛行的華夏,所有的數學計量,全靠文字描述的。

說白了祖沖之的祖父祖昌任劉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親祖朔之是奉朝請,學識淵博。

生在這種家庭背景之下,祖沖之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奮,又酷愛術數,還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總明觀任職。

總明觀類似於古代的中國科學院,這裡祖沖之接觸了大量國家藏書,包括天文、曆法、術算方面的書籍。

有了這種先決條件,祖沖之自身累積了龐大的知識儲備以及術數經驗。

《綴術》一書是集結了祖沖之、祖𣈶之父子兩代人的知識心得。

換而言之,知識儲備不到一定境界,經驗不到一定水平,拿什麼來理解《綴術》?

又有幾人有祖沖之這樣的學習環境以及術數天賦?

這就是基礎理論缺失衍生的必然情況。

如果有豐富的基礎理論,後人學習數學將事半功倍,相比摸石頭過河的前人來說,會少走許多的路。

那麼也不至於因爲知識儲備不足,從而無法理解前人留下來的知識。

羅幼度在繼位的時候,就讓算曆博士楚衍用華夏數字,編撰《算經十書》,讓他總結術數的理論知識,在科舉中他還特地加了術數一科,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終究因爲起步緩慢,成效並不顯着。

羅幼度因故想到了西方的《幾何原本》。

這玩意在後世有一定的爭議,羅幼度也不知真假,但若真要存在的話,毫無疑問就是數學邏輯體系的標杆,引入中原,對於中原的術數邏輯基礎將會大有利處。

羅幼度纔不管東方西方,只要能用好用,學到的就是自己的。

只不過他派人問了不少西方的商人都不知道《幾何原本》,許是翻譯問題,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毫無進展。

摩尼教源於波斯,波斯、希臘這兩對冤家在西方打了幾百年,保不準這個金髮碧眼的寶樹王知道《幾何原本》。

李從德對胡拉斯德看管得很嚴,深怕他亂說話。

但在中原汴京,李從德哪有自主的權力。

胡拉斯德作爲摩尼教的寶樹王,理所當然地遵守教義:每日齋食。

而李從德身爲于闐王子,少不了酒局應酬。

只是禮部的一個宴請,兩人就不得不分開了。

“大師!”

宋琪微微行禮一禮。

胡拉斯德則生硬地叫了一聲:“宋相公。”

于闐上流人士保留着學習漢話用漢字的傳統,但西方的摩尼教並非如此。

胡拉斯德的漢話說得很生硬,是在得知要前往中原以後特地學的,

身爲摩尼教的寶樹王,胡拉斯德本就是西方的着名學者,有着非凡的天賦,能夠作正常地交流。

宋琪並沒有多做寒暄,而是開門見山地說道:“陛下對摩尼教的情況,深表同情。作爲天下之主,陛下向來有海納百川的胸襟,並不排斥摩尼教,更加不反對在國內建設廟宇,弘揚教義。”

胡拉斯德聽到這裡,登時滿臉激動,如打了雞血一般,高呼道:“偉大聖明的皇帝陛下,偉大之父會庇佑他。”

宋琪見狀,瞬間明白鬍拉斯德的態度,繼續說道:“陛下不排斥摩尼教,並不意味着你們就能在我中原弘揚教義。陛下不在乎細節,我等做臣子的,卻不能不爲陛下考慮。西方之事,不清不楚,摩尼教到底如何,是否會威脅朝廷,誰也說不準。朝廷憑什麼要冒此風險?”

胡拉斯德聽出了弦外之意,說道:“西方之事,其實于闐王子並未說明實情。喀喇汗國大體上的情況于闐王子並未說謊,只是動機上做了掩飾。當初喀喇汗國新王包圍了我們的寺廟,發生了慘烈的戰鬥。我摩尼教一教主,一聖女,五慕厙,一十二薩波塞皆慘死於其中。我等在教主的庇佑下,從密道逃往了于闐。”

“喀喇汗新王得知以後,派人向于闐王討要我等,言語間起了衝突。喀喇汗新王的使者留下了狠話就走了。其實喀喇汗新王沒功夫攻打于闐,他們要處理自己內部的問題。是于闐王一直挑唆喀喇汗內部的各方信徒,好趁機出兵。”

果然如此。

雖細節有些偏差,大體上並沒有跳出他們的分析。

宋琪一副並不意外,反而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表情,讓胡拉斯德心中凜然,不敢存有其他的心思。

正如宋琪洞察的一般,胡拉斯德故意說了一年,留下一點點的破綻。

胡拉斯德跟于闐王李聖天並不是一條心。

李聖天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利用摩尼教的影響力顛覆喀喇汗國,他好坐擁漁人之利。

而胡拉斯德的目的宗旨是延續弘揚摩尼教。

李聖天是一個佛教信徒,于闐國以佛教爲國教。

摩尼教、印度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西州回鶻原本是信奉摩尼教的,可自從搬遷到高昌之後,給高昌濃郁的佛教氛圍同化了,也是以佛教爲主。

摩尼教在西方給大食法壓迫,在西域也被佛教打得體無完膚,委實悽慘。

中原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在中原以道教爲主不假,可相比西方信徒之間的敵視,東方的教派卻和諧得多。

尤其是東方的信徒,那是見菩薩拜菩薩,見老君跪老君,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兼之這裡人口衆多,在這裡宣揚教義,遠勝于闐、西州。

利益相同,胡拉斯德賣李聖天、李從德是沒有半點的負罪感。

宋琪略一沉吟,說道:“大師能否詳細地與某說一說西方的情況,尤其是喀喇汗國的實力經濟文化,還有西方各國與喀喇汗國的關係。”

胡拉斯德已經將自己視爲東方人了,很配合地說起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消息。

他還特地介紹了摩尼教的結構。

摩尼教以教主爲首,信奉偉大之父,也就是明尊,教主之下是三聖女,十二慕厙,七十二薩波塞,三百六十默奚悉德,然後是阿羅緩、耨沙焉。

翻譯過來就是十二寶樹王,七十二持法者,三百六十法堂主,最後是僧尼、信徒。

寶樹王皆是擁有大智慧的學者擔任,胡拉斯德在西方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將西方的情況細細說明。

很多地方無法用漢語翻譯就說波斯語。

宋琪帶來了翻譯,也能聽得懂說些什麼。

一番深入交談,宋琪瞭解了不少新奇的知識。

宋琪用了一個晚上,整理了自己探得的消息,第二天向羅幼度彙報情況。

羅幼度瞧着一臉不可思議的宋琪,說道:“如何,有沒有大長見識的感覺?”

宋琪作揖道:“臣此次是大開眼界,世間之大,無奇不有。”

羅幼度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不只要培養官員的民族自豪感,也想讓自己的臣子開放一些遠見。

華夏是天下之中不假,但在這地球的邊邊角還是有一些文明值得關注學習的。

羅幼度讓宋琪入座。

宋琪先將李聖天的用意實情細說。

羅幼度不屑一顧的撇了撇嘴,跳樑小醜,卻不甘寂寞。早晚收拾了……

宋琪繼續道:“陛下,于闐國的情況,在我等掌控之中。臣昨日特地瞭解了喀喇汗國的實力,喀喇汗國以突厥人、回鶻人與葛邏祿人爲主,在西域實力並不遜色于闐,甚至有過之。只是喀喇汗國在西方與一個叫薩曼的國家交惡,給鉗制了一部分兵馬。又因清算異教徒的事情,境內的佛教、摩尼教的信徒造反內亂。也因這種情況,李聖天動了心思。”

羅幼度問道:“薩曼王國信什麼教?”

宋琪作揖歎服道:“陛下英明,一眼就看出了關鍵所在。如喀喇汗國一樣,薩曼王國也信大食法。臣以爲李聖天不安分,那就由他來。臣並不覺得於闐有吞併喀喇汗國的力量,同樣的喀喇汗國現在也不具備滅于闐的實力。只要西州回鶻不參戰,商路不斷絕,與我們並無傷害。至於歸義軍曹家,正好看一看他們的選擇。”

此言正對羅幼度的意思,他是有心和平解決歸義軍的問題,但是曹家分不清誰是主子,那就不用客氣了,點頭道:“朕也想借此看一看曹家向着何處。”

他說着,再度問起了《幾何原本》的事情。

宋琪道:“胡拉斯德並未聽過什麼《幾何原本》,他說古希臘的書很多翻譯的解釋不對,叫法不一樣。他願意爲陛下蒐集西方的書,獻給陛下。”

羅幼度略感失望,還是利索地道:“好,告訴他,只要關於學識文化這方面的書,都可以帶來中原。越多越好,朕算他一功。”

這個時代華夏是世界的中心,毫無疑問。

不過西方的個別文化,還是有可取的地方的。

羅幼度並不介意吸取其中精髓,就算沒有可以借鑑的地方,也能瞭解一些關於西方的情況,對於未來西征或者他們的海船開到地中海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好處。

**********

汴京御街。

人流涌動,行人遍佈長街。

李從德、胡拉斯德走在大街上。

李從德臉色有些陰騭,他總覺得胡拉斯德漸漸脫離了他的控制,卻又無法拒絕禮部的宴請,只能再一次的說道:“慕厙,可別望了貴教聖女與其他慕厙皆在家父手上。”

胡拉斯德恭敬地道:“殿下放心,胡拉斯德永記大王大恩。”

他說着忽然看到街上有一書攤,想着自己即將在中原常駐,得好好了解一下這裡的文化風情,來到書攤前,問道:“請問,哪類書最爲暢銷?”

買書的小二見問話的是一金髮碧眼的波斯人,說話還很生硬,見怪不怪地指着右邊的一衆書籍道:“這些,關於科舉的,很是深奧,你未必看的懂。不如買這些簡單的……”

胡拉斯德也不生氣,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是一本《三字經》。

最早的《三字經》是南宋時期傑出的學者王應麟編寫的,羅幼度重視啓蒙教學,命國子監編寫一本作孩童啓蒙之用。

這書對於真正的大儒來說,沒有任何難度,幾個月就編撰成功了,早早地推行於世。

胡拉斯德認得不少字,《三字經》字是簡單,卻對照着古人雅事,不瞭解內幕的人,看得是一頭抓瞎。

胡拉斯德將書收下,然後又拿起了一本《術數》,看着裡面橫七豎八的華夏數字,眼前一亮,他識得其中的1、2、3,他在天竺的書上看過。

只有123,不免暗思,莫不是天朝傳過去的?

他拿着書,對着買書的小二問道:“這怎麼讀?”他又指着“+、=”符號,問:“這又是什麼?”

買書的小二見沒什麼生意,如胡拉斯德這樣的胡人也最爲闊綽,耐着性子解釋道:“1加1等於2,這是加號,這是等號。”

胡拉斯德一臉震撼興奮驚恐,指着書上的一到九,然後零說道,“這些呢?”

買書的小二見他這神奇,心底涌現出一股自豪感,心底罵了一句“土老帽”,臉上卻帶着笑:“一、貳、三、肆”地念了一遍……

然後指着0說道:“這叫零,零就是什麼都沒有了。這1和0湊在一起就是拾。”

買書的小二說着最簡單的常識,可在胡拉斯德的心底卻如晴天霹靂,激動的甚至哭泣:“偉大的明尊,這裡莫不是天堂。”

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三十六章 自導自演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五十八章 老天送的大禮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三十八章 宰相肚量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三章 朱元反 總攻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六十七章 全線潰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家之犬第五十章 殲中原水軍,揚李唐雄風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三十九章 製造戰機第四十五章 挑事第十三章 不可輕易效死第五十章 定難軍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處耘的底氣第四十四章 殺手鐗第五章 耶律賢第705章 聖戰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705章 聖戰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668章 萬全大陣第687章 契丹滅 東北歸附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第三十五章 備棺斷案第三十二章 瞬間奔潰第十八章 肉袒牽羊 楊業來歸第四十章 勞模石守信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八章 破局第四十一章 贈馬第七章 結交第四十八章 真義士!第三十一章 謀取舒州 金陵夜話第八章 破局第二十九章 櫛風沐雨第二十四章 召見士紳第703章 愁嫁的周小妹第三十七章 徒勞無功的蕭胡輦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八十五章 演戲的羅幼度 豁出去的趙匡胤第七十六章 垂拱而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個冬天,難熬哦!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一百二十二章 騰位子第十九章 張雄起義第二十八章 利益捆綁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一百六十一章 萬千感慨第五十章 定難軍事第四十六章 欠人情 贈劍第四十八章 深謀遠慮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無人?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陣第三十一章 陛下,真神人也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六十一章 碾壓的力量第五章 耶律賢第二十三章 送上門的石守信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三十七章 諸事順暢,莫名高興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696章 遠謀不如實利第二十六章 不敢賭第九章 夜談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七十章 發機飛火第九章 幽州招討使第八章 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第四十四章 望風而降第二章 亂其軍隊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二十九章 三思而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狀元、探花第五章 耶律賢第672章 全軍潰敗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八十三章 醜醜、阿貔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五十九章 進擊的陳覺第六章 曹彬掛帥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第十五章 爲我大漢,死而無憾第六十三章 牛頭不對馬嘴
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三十六章 自導自演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五十八章 老天送的大禮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三十八章 宰相肚量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三章 朱元反 總攻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六十七章 全線潰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家之犬第五十章 殲中原水軍,揚李唐雄風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三十九章 製造戰機第四十五章 挑事第十三章 不可輕易效死第五十章 定難軍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李處耘的底氣第四十四章 殺手鐗第五章 耶律賢第705章 聖戰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705章 聖戰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668章 萬全大陣第687章 契丹滅 東北歸附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第三十五章 備棺斷案第三十二章 瞬間奔潰第十八章 肉袒牽羊 楊業來歸第四十章 勞模石守信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八章 破局第四十一章 贈馬第七章 結交第四十八章 真義士!第三十一章 謀取舒州 金陵夜話第八章 破局第二十九章 櫛風沐雨第二十四章 召見士紳第703章 愁嫁的周小妹第三十七章 徒勞無功的蕭胡輦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八十五章 演戲的羅幼度 豁出去的趙匡胤第七十六章 垂拱而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個冬天,難熬哦!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一百二十二章 騰位子第十九章 張雄起義第二十八章 利益捆綁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一百六十一章 萬千感慨第五十章 定難軍事第四十六章 欠人情 贈劍第四十八章 深謀遠慮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無人?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陣第三十一章 陛下,真神人也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六十一章 碾壓的力量第五章 耶律賢第二十三章 送上門的石守信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三十七章 諸事順暢,莫名高興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696章 遠謀不如實利第二十六章 不敢賭第九章 夜談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七十章 發機飛火第九章 幽州招討使第八章 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第四十四章 望風而降第二章 亂其軍隊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名字第二十九章 三思而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狀元、探花第五章 耶律賢第672章 全軍潰敗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八十三章 醜醜、阿貔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五十九章 進擊的陳覺第六章 曹彬掛帥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第十五章 爲我大漢,死而無憾第六十三章 牛頭不對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