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他們連續通過了三個城鎮,陸陸續續對武器上做了補給。一路上走來,白映寒一行人斷斷續續看見一些拖兒帶女揹着行囊上路的百姓,起初他們也沒有多想什麼,爲了甩開後面的追兵,給自己留一點喘息的時間,所過之地都沒怎麼停留過,自然也沒有聽到什麼不好的事情。
不過在第五天他們經過一個集鎮歇腳的時候,他們之中的一人跑來對他們說了一件事情,就是前面還有兩日路程的一處地方正鬧水災,大水沖塌了一處堤壩淹沒了十幾個村莊和幾處集鎮,能逃出來的都逃出來了,近段時間有很多災民陸陸續續地往這邊涌了過來,一些人擔心那些災民會羣起鬧事,所以很是擔心。
李光遠一聽這話趕緊對白映寒道:“大人,前面既然發生了水患,咱們就不能繼續往前走了,王爺走的是北邊,咱們就只有繼續往南走,直到王爺那邊順利到達邊關之後,咱們再另作他想。”
“嗯,好吧......不過......”白映寒突然想到了一個事情,馬上改口道:“咱們還必須往前一段路程,趁着沒人發現咱們,咱們到前面看看,既然發生了水患就一定會有很多災民,咱們到前面看看,看官府有沒有采取一些安民措施......”
白映寒的話還沒有說完,李光遠就想到了他的用意,於是笑着點了點頭道:“好吧!一切按大人的意思辦吧!”
一行人又繼續往前走着,只走了半日的路程他們就到了惠安城外了,他們看見了很多涌向這裡的難民正三三兩兩的進了城。當白映寒一行人全部進城之後沒多久,一隊官兵就來到了城門口,他們開始盤查所有進城的人,只要是前面水患之地來的人就被攔下,並下令不準進城。因爲現在惠安城內大街小巷裡已經滿是難民了,爲了防範於未然,惠安城的知縣就下令攔截災民,不讓更多的人進城了,再說城裡也快了容不下這麼多人了。
“爲什麼不讓我們進去?”
“我們是來投靠親戚的。”
“就讓我們進去吧!在城中我們也能找一份事情做,用以餬口啊!”
“......”
城門口的災民們開始躁動不安起來。
帶隊的一名軍官解釋道:“知縣大人有令,不準災民繼續進城,城中已經人滿爲患了,爲了維持城中治安,讓你們去別的地方。”
“別的地方還要走很遠啊!我們已經走了很久了,沒有力氣再繼續往下走了,軍爺,您就行行好,放我們進去吧!”
“是啊,是啊!既然已經有很多人了也不在乎我們這些人吧!就讓我們進去歇歇腳也行啊!我們都一天沒有吃東西了,要是衙門這個時候設粥棚,咱們還能趕上呢!”
“......”
災民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着,對那位領隊的軍官求懇着。
領隊的軍官皺着眉頭板着臉說道:“朝廷沒有旨意下來,衙門裡是不會輕易開倉放糧的,到時候搞不好會被追責的,知縣大人也不會爲了你們去擔這個責任的。”
......
先不說城門口的事情,單說白映寒一行進城後,李光遠就帶着二十餘名護衛人員簇擁着白映寒進了一家酒樓,原本李光遠是想讓白映寒上二樓的,可是白映寒看了看門口坐着的一些難民後就在一樓大廳隨便找了張桌子坐了下來。李光遠招呼那些護衛人員散在四周小心戒備着,自己就去櫃檯去點菜了,樂蘭也去後面找夥計借了一個面盆,打了水來伺候白映寒洗臉。
酒樓的掌櫃和夥計一看這些人的氣勢就知道白映寒來頭不小,也小心地侯在一旁隨時等着伺候。
白映寒洗完臉,看見掌櫃的守在一旁候着,面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伸手對那掌櫃的招了招:“掌櫃的,你過來一下。”
“是,大爺有何吩咐?”掌櫃的趕緊上前兩步弓着腰小心應對的着。
白映寒指着門外那些難民問道:“門口那些人來了多長時間呢?”
“已經有三天了。”
“三天?衙門裡對這些人沒有什麼安排嗎?他們平日裡在哪裡吃飯?”
“沒有,這些人太多了,若是人少咱們還能接濟一點,如今滿城大街小巷都擠滿了難民,咱們這是有心無力呀!”
聽了這掌櫃的話,白映寒想想也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於是對掌櫃的說:“你去吩咐廚房用大鍋多熬一點粥分給那些難民吃吧!所有的費用算在我身上。”
掌櫃的聽了這話,點着頭正準備轉身時又想到了什麼,趕緊迴轉身來小心翼翼地對白映寒說道:“這位爺,不是小的小氣,而是這城中的難民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僅我一家店舍粥怕供應不上啊!”
白映寒笑道:“這點就不勞您費心了,我會安排人多找幾家酒樓的。”
“是是是,是小的多慮了。”
那掌櫃的退下後,白映寒把李光遠叫來身前,對李光遠吩咐了幾句之後,李光遠就出去對門口的幾名護衛小聲吩咐了幾句,並將幾張銀票遞給了這幾人看着他們離開後就進了店裡。
酒菜很快就端了上來,店裡的護衛們也都分幾桌坐了,大家互不謙讓的端了飯碗就吃了起來,因爲他們要快些填飽肚子之後做好應對措施,隨時應對突發事件。
店門口一個五六歲大的男孩子,伸着頭看着白映寒他們,一條小舌頭在嘴邊來回吮舔着,一副很是嘴饞的樣子。樂蘭正好對着門坐着,一眼就看見了孩子嘴饞的樣子,於是對白映寒努了努嘴。
白映寒回頭朝門口看去,見那孩子一臉飢色,孩子身上穿的衣裳已經很髒了,一雙小手黑黑的,看來這幾天都沒有換洗過了。一位的婦人從旁過來伸手想把孩子拉走,孩子卻伸出一雙小手使勁地抓着店門哭着對他娘說道:“阿孃,東兒餓,阿孃,東兒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