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林輝選擇了一款和上古5中銀龍盔甲(MOD)很像的一款造型,儘管系統說什麼兩邊尖角容易掛住東西毫無價值等等問題,但是這些都可以改嘛,而且不改還有版權問題不好操作。
“尖角去掉,沒問題,這樣有點圓了看着單調,中間弄條稍微凸起的,什麼!結構不合理?那就圓的,但是我們可以迂迴一下嘛,中間加上額外的裝飾,咦,怎麼有點像奧特曼。那弄低點扁一點,別那麼尖,再短一點起始線從髮際線往後一點……好就這樣。”
“我再想想啊。”林輝看着面前的頭盔,之前的既視感讓他決定再多做點改動,奧特曼的頭配個盔甲太齣戲。而且只有這一點變化,頭上還是顯得光溜溜的。
“既然是加裝飾那就索性多裝點,剛纔那個去掉,頭盔上面改成個半圓,我們重新開始。”
“戴一個王冠上去固定住,黑色的,弄成一樣的顏色,前面的尖加寬加高兩邊也稍微加點,剩下的縮小點。”
“尖上不要其他形狀,就單純的尖兒,正中間來個眼睛大的藍寶石,水滴形狀的,寶石下面來一圈綠豆大的。兩邊對稱的尖兒上也是,中間加個綠寶石比額頭的稍微小點。沒有寶石?那就裝玻璃,顏色更到位。”
“頭頂像光頭,我這塊真寶石放上去,這防禦力總該足夠了吧。”
“面甲是個問題,眼睛不能留下空檔,嘴也是。趙寇,有什麼解決方案嗎?”改到面甲這塊,林輝有些犯難了,只能求助於系統。
“擬真視覺系統,將外部畫面投射到視網膜上,和親眼看到一模一樣。還可以自動調節亮度,不管多昏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特殊模式還可以看到背後,完全無光源可以使用微波雷達或者熱成像。至於呼吸我建議使用半開合的護甲,內部一層過濾系統可以直接呼吸,合上面甲可以防水排水,內置一個小型的製氧機,面甲放下算是護頸固定在胸甲上。”
“厲害啊,這方案不錯,就這麼辦。這外面沒有眼睛也不行,看着彆扭,裝兩個玻璃吧,紅色…暗紅色,晚上不反光的。”
……
折騰了一整天,林輝終於敲定了盔甲的樣式,中間還又把自己先前過濾掉的造型重新拿回來參考了好幾趟,連女式的盔甲都沒放過。防禦力不行我們可以抄花紋啊,漏風我們可以抄主體結構啊,雖然主體結構沒啥好抄的就是了。
盔甲造起來很快,歇了十幾天的建設機械剛好充滿電,最適合幹這種活了。只要沒有版權問題,製造的東西在許可範圍之內,這些微型機器乾的活又快又好。
不過尷尬的是,盔甲雖然造好了,但是這個由林輝主導的盔甲設計,沒有考慮過使用者怎麼穿的問題,只能拆開再補救。
因爲護甲過於厚實,所以傳統的穿戴方式無法使用,系統又專門設計了一套專門用來穿脫盔甲的立櫃,這盔甲與其說是穿不如說是拼接的。
完工後,林輝便迫不及待鑽進立櫃進行試穿,片刻後一個身穿亮黑色盔甲的身影走了出來。
因爲瘋狂地減少護甲厚度,這副盔甲最厚的地方僅有五六公分,薄的更是隻有一公分,加上使用材料比較輕巧,整副盔甲看着挺沉其實只有64kg。
當然,64Kg對於盔甲來說還是太沉了,現在還是個普通少年的林輝只能勉強進行移動,並在系統拍了一組照片之後趕緊脫了下來。
“這個盔甲防禦力嚴重不足,抗衝擊能力也很差,我是不會讓你出去的。”系統在林輝試穿盔甲後發出了嚴肅警告。
“我知道。”林輝何嘗不知道這麼做盔甲不行,在看到系統那個水桶一樣的方案後他就死心了,晚出去就晚出去吧,自己遲早有一天能肉身硬抗。
之所以他還是選擇造盔甲這完全是爲了滿足自己的興趣,這副盔甲就是現實和理想的中間狀態,不能用但是看着還算實用,最重要的是穿着帥。
在滿足了自己的興趣之後,林輝開始和系統認真討論起建造酒店的前期準備計劃,規劃中圍牆的內側,所有有威脅的動物都被查找出來進行了標記。在計算了它們的行動軌跡之後,找到了幾處還算安全的地區,趁着一次雷雨天氣,趕工建造起三個地下發電站,這發電站個頭不大發電量卻十分驚人,只靠其中一個建設機器就可以全天滿負荷運行。
只可惜建設機器的材料要求太高,而且系統僅有的權限只允許維持原有的數量,要不然幾何數暴增一個月,區區幾百平方里的酒店一天就能完工。
現在只能折中一下,建造一些小型工具車進行輔助,不過這效率還是快了很多倍,一開始的那個計劃只用半個月就完工了。
現在的山腹變成了一個擁有52層面積的龐大種植園區,每層高3米,隔層3到5米不等。因爲建設機器的精密度,這些空間雖然使用的還是原始的石塊做支撐,但是都打磨得光滑平整,並且包上了一層保護膜防止侵蝕。每層數百米的直徑加上先進的種植技術這個種植園的產量十分驚人,所以它們大部分都是種上了準備用來釀酒的植物,畢竟現在這裡只有林輝他一個活人。
種植園區這52層裡面只有5層是用來播種澱粉類的主食,2層正在篩選培育這個星球上的蔬菜,有3層備用擴大培育成功的蔬菜種植面積。再往下的5層,是留給一些知名的蔬菜種類的,酒店會從其他地方運來種子。在這之後又分出了25層用來種植培育本土的各種果樹,釀酒或者送人,準備打造出本土的特產品牌。果樹的種植區往下就是2層釀酒產區,多達38套釀酒設備各自隔絕以保證口味多樣的同時無污染混雜。考慮到等待救援的時間可能十分漫長,所以剩下的10層全部都是存酒的倉庫,高達9億升的容量不知道多久才能填滿。
至於存糧的倉庫,計劃裡沒有這一項,這是建酒店又不是避難所,存糧食做什麼,用陳糧待客這不是把客人往外趕嘛,現在的客人啊,拿個隨身的儀器一測就知道食物品質如何,這名聲一差到時候哪裡賠的起。所以這糧食啊,剛收穫就會加工完畢,然後送到廚房旁邊的臨時倉庫,這5層的種植面積剛好是足夠一千人循環的量。這一千人的量絕對不小了,雖然相對於酒店設計的3萬套客房來說不值一提,但是這主要也就是嚐個新鮮,沒有多少人會專門吃這些本土培育時間不算長的糧食的,酒店會有專門的供應渠道,這事就不是他該操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