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一章 官家的風傳

不管是西夏人的探詢,還是黃頭回紇的首次登門,都沒有改變國朝在謀劃西夏上的進度。

經過幾次探詢而得不到具體信息,然後派遣了細作,想從當金山越過,或者從青塘西進,都沒了迴音。

整一年也沒見着大宋有什麼動靜,都不明白宋國到底要做什麼。這時候,市井突然有了傳言,說是宋國皇帝爲求長生不老,方士建議在孔雀海營造祭壇······

趙曦真的無語了。不管這是不是事實,在將來的野史記載裡,真說不定有自己尋求長生不老的故事。

“官家,要不要查一查?”

王中正若不是知道官家在謀劃什麼,都要相信了。

“你個憨貨!查什麼?查誰造謠?還是查是不是營造祭壇?閒的!該幹嘛幹嘛。”

趙曦是有點哭笑不得,但還不至於因此而大動干戈。不就是流言嘛,自己的這一次流言,若是能讓西夏放鬆了警惕,他還真無所謂。

越是太多的人相信,越能發揮作用。

這不,就連臣工都開始相信了。要說是謀劃西夏,爲什麼近一年朝廷沒有派遣軍伍呢?既然有一條可以直達沙洲的路,爲什麼國朝一直不派兵遣將?

“官家,撰寫這些文章的士人,臣已經遣人監視了!”

才讓王中正息了查人的心思,結果高家的孃舅又上勁了,估計不止是他一人,很可能還有曹家的意思。

“不必,人家是矯正君王得失,《時論》本來就是一個非官方針砭朝政的平臺。該怎樣就怎樣。”

“官家,那是刊登還是留中不發?”

“刊登吧,不助長,也不限制。”

也不知誰出的這鬼點子。既然有了這個勢頭,趙曦沒必要強令壓下去,就這樣順其自然吧。再說了,也正好藉此機會,讓大家看明白,《時論》真不是他趙曦控制的······嘿嘿,這話說的。

“曦兒,長生之術,自秦皇開始,凡沉迷於此的君王,無一善終者。不僅僅是對於皇宮內苑,即便是對整個國朝,都將會是災難!”

這股風傳的相當猛烈,連長居深宮不聞世事的太后娘娘也驚動了,硬等在延慶宮(趙曦新營造的內苑宮殿),等着趙曦下朝,專門爲規勸官家死了求長生的心。

也是,從史書記載,凡追求長生的帝王,多數會六親不認,殘忍暴虐,殺子弒父,讓內苑血流滿地。曹皇太后很擔心。

本以爲,有這樣一個君王那是大宋之福,這麼多年也一直證明了這一點,耳邊聽到的都是曦兒讓國朝日新月異的傳聞,曦兒幾乎做到了萬家生佛的地步。

好好的,怎麼就生了這樣的心思?這將是國朝的災難!曹皇太后忍不住了,她也知道,如今的曦兒,在朝廷的權勢,直追太祖,根本不是先皇能比的,朝堂的臣工,怕是連勸都不敢勸吧?

更何況,就現在國朝的各項制度,曹太后看過,表面上是在分散官家的權利,實際上,確實在收攏朝廷之權於君王。她這麼多年居宮中,從劉太后掌權,到後來先帝,有些事她看的比朝臣更明白。

以前,若是君王有不當之爲,朝堂恐怕早吵成漿糊了,可現在呢?曦兒直接讓御史言官換了天。雖然給了另外一個陣地,可被君王控制的必然。

曹太后真的很擔心,擔心曦兒剛愎自用,擔心他唯我獨尊,擔心了獨斷專行,擔心他從此被長生矇蔽心竅而導致大宋的災難!

所以曹太后來了,就是滔娘不找她,她也需要勸諫曦兒了。

不過曹太后一直有些懷疑,兒子怎樣,她很清楚,覺得不該這樣昏聵的。可在《時論》也刊登那些勸諫的文章後,她就不冷靜了。

老六家跟曦兒那是怎樣的關係?非常事不可能決裂。而現在,由高家主導的《時論》居然也開始勸諫了,也就是說,曦兒求長生的念頭,讓他最堅固的同盟都開始分裂了。很嚴重!

還有,曹太后更擔心,因爲高家的《時論》這樣做,會導致內苑不穩······滔娘會很尷尬。這也是滔娘急匆匆的求到她那裡的原因。

這事鬧的!

趙曦遵照自己的習慣,不把工作帶到生活中來。雖然有點難,但是他還是儘量這樣去做了。所以,內苑的不管是嬪妃,還是宮女,包括內監,知道朝廷大事的很少,即便是皇城司,也是各司其職,嚴格執行保密法令。

只是,趙曦沒想到這一次居然引起這樣大的動靜。

“中正,將人遣出去,看好殿門。”

在趙曦這,是絕對杜絕內苑摻和政事的。可是今天這情況,他需要讓自己人知道。但是那些下人,還是必須迴避。想當年,濮王能讓整個宮內千瘡百孔,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內苑就萬無一失。

“娘娘,朝廷在謀劃西夏。去歲,孩兒召集講武堂的近衛,在河西走廊另外打通一條通道,今年欲在這條通道營造十二所兵站。爲這條通道運送偏師準備。”

“現在,這條通道已經探明,可以直達西夏之沙洲、肅州一帶。待來年,國朝出一偏師,直取沙洲,便可以形成整體上對西夏的包夾大勢。孩兒想一舉收回整個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商道。”

“去歲西進之人數不多,尚未引起党項人的注意。而今年,不管是調集軍伍,還是工程兵的數量,不太好瞞的過西夏。所以,纔有了孩兒求長生之術的傳言。”

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六八五章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六四章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六九三章第四六三章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三二章 推進第六八八章 等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三九六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七七四章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
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動第四八二章 老王 你得多招人恨呀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七九四章 微服私訪(八)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三七六章 交換的籌碼第五一九章 總則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五一五章 這算屁的大捷(下)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六五三章 還是貿然行事嗎第二六七章 想撇開單幹了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十一章 翻船的小溝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三七五章 司馬光也想瘋掉第二二七章 不留隱患第四三二章 亂局第一三三章 征途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一八零章 又來這套(第四更)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八七六章 嚴重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五六三章 大宋很生氣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第六八五章第四一九章 想不到第三四四章 不被理解的軍令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一六四章第二六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五一三章 看熱鬧的朝堂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六九三章第四六三章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七二九章 執行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五四章 有意無意的營生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三二章 推進第六八八章 等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八四三章 太子成長了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二六五章 經不起繆贊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三九六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六三一章 役兵之議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六四二章 佔地增稅第九九章 選兵詔令第四五九章 吳充的無妄之災第六五五章 讓他們死的明白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三六六章 接管汴梁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二六四章 相國寺的因果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五八四章 他們有了信念第二三八章 明日再議?第七七四章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八三二章 安魂處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五八七章 倒黴孩子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三零九章 趙曦失態了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五一七章 借聖人手打臉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八一一章 新舊內閣第八九四章 嘗試性作戰的結果第二七四章 最後的問題第五五零章 會有活着的西夏人嗎第二五章 童英宴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