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四章 大理接管原則

廣南、安南與大理邊境線的封鎖,導致高氏無法得到廣南那邊的任何信息。

也曾猶豫過,可事到臨頭,又不能停下來。

高氏現在顧不得把廣南那邊作爲重點,他在得到段氏部分的承認後,還需要進一步把王位穩定了。

重心還是放在大理內部的清剿上,不管是段氏王室的餘孽,還是段氏王室的支持者,甚至楊家和董家的不平,都需要高氏儘快平息了。

至於礦城,那是逃不掉的。雖然牽扯了一部分精力,至今還沒有像樣的突圍和反擊。

“宋軍自廣南入境,先後佔領了惠麼部和羅雄部,似乎有進一步西進意圖……”

不是應該從成都府過來嗎?已經封鎖了宋軍入境的通道。

不是有安南牽制嗎?怎麼沒一點音信就已經入境了!

不是宋國還在守孝期間嗎?不是段氏只留在礦城嗎?不是隻要尊宋國爲上國就行嗎?

太多的疑問了,一時間整個高氏都有點亂。

“放棄礦城,迅速回防,部署重兵阻止宋軍西行……”

若大宋這次像上次那樣,僅僅是從廣南入境,高氏的應對是絕對正確的。

集中優勢兵力,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將宋軍阻擋在廣南與大理的邊境。

繼續扼守成都府自大理的通道,確保成都府路的宋軍不得入境。

只要能做到這兩點,那怕是段氏王室還活着,那怕是境內有個礦城,高氏也不用太擔心。

可惜,他錯誤的估計了礦城守衛兵的作戰能力。

圍困,象徵性的攻城,並沒有讓高氏真實的瞭解礦城守衛兵的實力。

在高氏隊伍放鬆礦城圍困的第一時間,礦城守衛兵就全力出擊了,並且迅速打通了與成都府的通道。

這時候,大批的國朝隊伍開進了大理……

“大理段氏王室想到汴梁來?”

這樣的奏報讓趙曦也一時轉不過彎來。

如今,國朝的南征軍已經將大理的東北大部連成一片。從礦城向東部進發的高氏隊伍,已經被兩面夾擊。

按說,這時候段氏應該是站出來,借國朝的隊伍,把大理境內支持自己的力量拉起來,配合國朝南征軍開始反擊高氏。

這時候要求進入國朝境內,還是要直接到汴梁。難不成看明白朝廷的意圖了?還是說已經無意管大理的亂象?

“諸位相公如何看待此事?”

說真的,這情況就是趙曦也沒料到。

“官家,大理王位,從開始就是一種共主的形式。之所以段氏稱王,只不過是大理各部落認同段氏而已,從本質上,段氏並沒有形成真正的王位權威。”

“大理段氏稱王百年,王位的幾次更迭,更是受高氏楊氏的制約,甚至到了皇令難出皇城的境地。”

“多年來,段氏執政,並沒有照顧到當初支持段氏即位的部落,甚至連段氏本來的領地,也逐漸式微。”

“這樣的結果,讓段氏對於大理的掌控越來越弱。如今,段氏留在大理,不忍看國朝大軍對大理的碾壓,又很難說服大理各部落對國朝臣服。”

“如其這樣,倒是逃避到國朝最恰當。無論最終是國朝直接佔據大理,還是最終需要段氏這個牌位,儘早來朝廷交涉,或許是他最恰當的做法。”

明白了,富弼這樣一分析,趙曦就徹底明白了。

這確實是最聰明的選擇。

段氏王室未滅,國朝出兵有一定的藉口是平息藩屬國內亂。

只要國朝還承認段氏大理王的一天,那段氏這個名頭就有一天的作用。

在大理如今戰亂的狀況下,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若有必要,讓整個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別說是臨戰的將帥,就是趙曦也不是沒有過這念頭。

若不是因爲大理那地方勢力太複雜,要不要段氏,還真無所謂。

如今,大軍入境,目標是讓大理無軍,也就是說,大軍這次征戰,不會考慮大理各部落的立場,只考慮不得有軍伍這個結果。

還真說不定那天就讓大理段氏王室消失了。

在事件還沒有完全展開之前,直接來汴梁……不得不說這一步搶到了先機。

拒絕?不可能,畢竟大軍入大理還需要這麼個藉口。

殺掉?更不可能。國朝最不缺標榜聖賢王道的臣工。

“接進來?”

“官家,還是接進來吧。需要有個道義上的理由,也得給朝臣一個解釋,更需要留給大理各部落一個說法。”

韓琦這話,還真是體現了君臣一心,厚黑的一心。

“可以,接進來後,我見一見。但具體政事堂負責談。”

“有幾點原則我強調一下。第一,大理仍然以段氏爲王。二,大理除王室衛隊外,不再存在軍伍,國朝負責其防衛事務。”

“第三,大理有一定的自治權,大理的官員,由朝廷派遣和大理自主任命相結合。派遣官員和駐軍,均由大理供養,不得低於國朝對應的俸祿待遇,並實現三年輪換制度。”

“第四,針對大理的賦稅,實行結餘提溜制。也就是說,大理境內的稅收仍然由大理負責,每年根據開支結餘情況,國朝提溜部分納入朝廷稅入。”

“第五,放開大理子民參加國朝科考,容許大理士子入朝爲官,容許大理子民參加國朝軍伍,大理商賈在國朝一視同仁。”

“另外,也算是贈送項,朝廷可承諾不定期安排一些大儒,前往大理講學……”

說是對大理的處理原則,趙曦更是把大理作爲一個實驗田,嘗試軍政兩條線的模式。

如果直接在國朝推行,反對是肯定的,而在大理施行,慢慢讓朝廷接受這種模式,或許在將來施行時,就不會有太大的抗拒了。

政事堂也曾討論過處理大理的方式方法,基本集中在全面接管大理,讓段氏在汴梁做王,按照國朝封王的形式,封地與王位不相干的做法。

對待外族的分封,一直就是這樣的。

同樣,富弼等人也清楚,那樣做的結果,肯定會在很長時間裡,不能把隊伍撤回來,很可能還需要鎮壓,還是血腥的鎮壓。

可聽官家這麼一說……這纔是現階段,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接管大理辦法。

時間久了,隨着國朝的教化深入,大理對國朝的認同會越來越深,最終即便大理還是段氏爲王,而大理的子民會逐漸認同朝廷。

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四八七章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二六二章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六六七章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
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五四二章 詭異的軍情第三章 不算太傻的老爹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七二八章 絞肉機的誘餌第三零八章 這纔是侮辱第三七章 錢財算什麼第九五三章 意外的判斷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四八七章第七零八章 此計可用第四一零章 段思廉的悲情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四六七章 很失望第七一六章 有克敵之法方能制勝第一二九章 演習之外的事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六零九章 人事(下)第五四一章 不該狂喜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九零三章 我的大宋第八零八章 君王需要腹黑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五五二章 兵員第八二三章 爲難的事第一三五章 連敗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七章 成爲懸案的繩禍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六五二章 決斷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五五五章 暗戰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六章 繩之錯非人之過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三一三章 出征和十殺令第九二四章 沒有真相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九二一章 輿情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三百章 這纔是就緒第九零八章 要不要扶植(感謝雲哥的fans盟主打賞,加更)第九三二章 最後一坑第二六二章第六零一章 官制(上)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一三二章 授印宴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四六二章 我很仁慈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五五六章 亂象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九四六章 話已至此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五五七章 蕭卓爾一口老血第八九零章 耶律乙辛反了第六三零章 新論語第六四六章 揪心呀第六六九章 另一個目的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八八六章 不臣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三八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一零六章 錢明逸算是倒黴了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一八五章 徒木立信(第四更)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一六二章 一次小勝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一九八章 搞了個毛線(第二更)第六零四章 三級制衡第七九章 皇子出行第二零七章 王介甫的萬言書(第一更)第九五零章 兩重天第三九三章 又謀劃什麼第六八二章 嗜殺之君又怎樣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二四三章 等你掛帥收燕雲第四零五章 這是鬧那般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六六七章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五七八章 狠辣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