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四章 無禮

別看王安石已接近古稀之年,情緒上來了,一樣有年輕人的衝勁。

在得到官家詔令回到內閣後,便把趙曦所提出的想法,一律自己背上了。

這樣惡毒的想法,不應該在一個英明神武的君王腦子裡……臣工,不就應該這樣嗎?

替官家背鍋,王安石早就輕車熟路了。

然而,內閣諸位,只有對完善計謀的感嘆,根本沒有把這些跟品質什麼的勾連……都是講武堂出來的,都是受官家實用主義影響過的,也是追求結果的。

只要能將國朝利益最大化,誰在意那些細枝末節?

於是,在大宋和北遼的邊境線,出現相當詭異的局面。

二三十萬北遼騎兵,駐紮在析津府以南,不停的分出兵力清掃整個南京道的叛軍殘餘。而叛軍的主力卻守着永清這座孤城。

永清再往南五十里外,便是大宋的邊軍,僅僅是一部五萬不足的隊伍。戰車連綿,步騎井然有序,倒顯得是這三家勢力中最爲彪悍的。

北遼已經打了一年多的內戰,追擊叛軍至此,要說沒疲憊是不可能的。而耶律乙辛的隊伍,更是入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事實上,他那些人也確實是喪家之犬。

而大宋的隊伍,看着讓人眼饞的燕雲,在朝廷的強令下,才壓制着北上的念頭,戰鬥意志自然是三方中最爲強烈的。

自從耶律乙辛逃自永清城,或者說耶律乙辛潰敗到接近大宋營寨前,北遼追兵便停戰了。這在早年是不可思議的事,在這時候,卻讓人覺得挺正常。

很簡單,北遼朝廷不是不想全殲叛軍,而是叛軍離大宋邊軍的距離太近,擔心戰事影響到宋國,從而引起兩國大戰······北遼現在也不想跟大宋作戰。

大宋陳兵邊境,理由很充分,不說前段時間有遊騎入境襲擾,就說北遼內戰已經將戰場轉移到邊境,大宋也有足夠的理由出兵了。

所以,北遼朝廷還是首先選擇了斡旋。

“從白溝河、武清、歸義以及容城入境,然後北上,對耶律乙辛的叛軍形成圍剿之勢,以避免戰亂禍及我大宋?北遼倒是真敢想!”

在大宋朝廷算計北遼時,北遼又如何不在算計大宋?

就比如這第一次談判接觸······北遼先對大宋陳兵邊境表示了理解,並且針對北遼內戰導致宋國邊境不靖深感遺憾。

如今,叛軍已經是窮途末路,爲避免叛軍以及大遼內亂繼續給宋國造成傷害。北遼決定向宋國借道,然後將永清城包圍,從而一舉殲滅叛軍,還宋遼邊境一個安寧。

“他這樣的要求,倒是讓老夫心裡的愧疚減少了幾分。”

王安石看到這樣的要求,真的覺得自己有點矯情了。兩國,還是敵對兩國之間,又如何可能含情脈脈了?只不過根據需要而定罷了。

“誰給北遼這樣的膽子,讓他們敢這樣想?”

內閣都有點氣憤。說實話,國朝發展到他們這一屆內閣,變化是天翻地覆的,即便是跟北遼,也已經可以平等對話,甚至需要俯視北遼,才覺得合適。

沒想到,都這時候了,北遼居然還如此猖狂。

“也難怪,二次出兵,無功而返,估計北遼朝廷以爲我大宋恐遼病深入骨髓了!”

蘇轍所說的,也許有可能。二次出兵,雙方並沒有大的戰鬥接觸,僅僅是一次遊行而已。國朝在沒有戰事下撤軍,估計讓北遼以爲······大宋也不過如此。

畢竟,當初的河東之戰,北遼還是以他們的西京道戰力爲主。上京道、西北招討司以及中京道、南京道這些精銳,壓根沒有參戰。

“如此說來,北遼以爲,在這事上,我大宋就該着一無所獲,還應該給他們提供圍剿叛軍的方便?”

“看來,北遼確實是這個意思了。”

“理解陳兵,對造成的損失深表遺憾······挺不錯的措辭。”

“北遼走到今天,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們的朝廷未免太有點自大了吧。”

“這不奇怪。想想這次北遼內亂的過程,耶律乙辛謀反、國朝出兵北上、女真四部趁機作亂,就連蒙古高原以及在蘇州的那些奚、室韋等遺老遺少,一起起事,最終都被北遼朝廷平息了。”

“這樣的大戰局,大場面,都可以如此輕鬆的安定下來,北遼朝廷自大也是有基礎的。”

內閣的情緒也就是一時的,沒有誰真的把北遼的無禮當回事了。

實力相差不大時,這樣的做法那就是侮辱,當實力相差已經到不可相比的地步,對於實力強盛的一方,這樣的做法就會被看做是小丑的行徑。

北遼現在這般的大言不慚,內閣在情緒平靜後,只覺得有點無語······北遼根本就沒認清現狀。

更何況,國朝已經有了後手。相對於國朝摻和其中,內閣更喜歡做個旁觀者,看着北遼內亂······

“耶律乙辛這邊如何?”

王安石叫停了內閣扯淡,這種情形下,還是正經點好。

“由於跟北遼朝廷的談判沒確定,那邊還沒有進入正題。不過,已經通過商賈的渠道,先行支援了三五日的糧草。”

耶律乙辛這邊是章惇負責,也是他自薦主導的,呂惠卿從旁輔助。章惇強硬,呂惠卿詭計多端,他倆人做這事,應該萬無一失。

王安石在考慮是不是需要向官家奏請下一步的動作······想了想,看了看太子一副事不關己的神態······

算了,既然官家授權內閣決斷,大方向已經明確,內閣不至於連這點事也做不好。

“向北遼使臣提出朝廷的要求吧。北遼能這樣,國朝要求歸還燕雲剩下的十二州,倒是有點針鋒相對的意思了。”

“另外,耶律乙辛這邊,子厚、吉甫,你們看時機,該什麼時候拋出底線,該用怎樣的策略,你倆商量着定。”

“現在看來,北遼朝廷這邊,想要達到朝廷的預期是不可能了。所以,耶律乙辛那邊,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從目前看,北遼朝廷跟耶律乙辛已經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了。也就是說,朝廷的謀劃,應該有很大的成功機會。

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五二七章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三八七章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八章 甲子桃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八三一章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二六二章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三七二章 殺第七八六章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三零二章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
第五四四章 使臣第六五六章 誰還爲他求情?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五零九章 官家的市易法第六三七章 很難說第八八三章 普查第五二七章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三八七章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七五七章 挺直的大宋腰桿第三三八章 原來如此第一八二章 牛皮大的不毛之地(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二九六章 揚長避短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六九五章 宋國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宋國第六二七章 蘇軾是什麼才第八四五章 海軍護航啓航第五三六章 凡議和者殺無赦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五一一章 閒事不閒第七一四章 沙州張家第一五四章 統一戰線第八章 甲子桃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六九二章 眼不見心不煩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七一二章 沙州第八三一章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四七五章 玩夠了沒第八五八章 撰稿人宗澤第八零九章 替富弼分擔些第七四五章 不死心的党項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七九八章 微服私訪(十二)第五九二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二七一章 又玩了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三四三章 與太子相關的事第七九九章 微服私訪(十三)第七八章 祭祖之定第五二八章 攪和第八一九章 舊事重提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二七章 第二晚第六二四章 完美的作秀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四一五章 推一把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七二五章 被包圍了第五八九章 誰在攪局第三八九章 恐怖的朝堂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五二一章 揣度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一七三章 捷報(第二更)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七三章 個人的要求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七章 也或許是天倫第二六二章第八六一章 你見一下第四二五章 爭吵 多吵吵第九四四章 不讓遼帝專美於前第三七二章 殺第七八六章第二一一章 摺子戲(第五更)第五二三章 折服第八四六章 島鏈戰略第二一零章 精神宣揚(第四更)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二五二章 誰來背鍋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後第六九七章 讓他們見識見識第三零二章第九零五章 文章哪有尋常事第九五章 練兵之法第九一一章 條件第二二零章 這就是馬車第九一二章 吉甫所言極是第九四二章 成了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二二八章 拷問良心的機會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