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笑道:“我給你說一件趣事,幾個月前柳兒和我一個裝束去皇家科學院,結果遇到了小唐笑,沒想到小唐笑對柳兒很感興趣,虧我見機得快,否則這世上恐怕又多了一個柳兒出來。”
我哦了一聲,道:“怪不得唐笑纏着朕去科學院,原來有這個小插曲,你做的對,記得告訴柳如是不要再女扮男裝了,免得害得唐笑做白日夢。”
張皇后點頭,道:“你對柳兒也好一點,她這輩子怎麼都是你的人,別看她那麼衝撞你,其實對你還是滿唸叨的,我看小丫頭對你有意思。”
本來我就欣賞柳如是的風骨和美貌,可惜柳如是喜歡的是女扮男裝的張皇后,此時見張皇后這麼說,笑道:“如果她真的有那個心思,我就好好的逗逗她,今晚我就睡在這裡。”
張皇后趕緊勸阻道:“別,你剛回來,千萬別冷落了她們,我們都是女人,孤單的滋味很不好受,再說我的身體也無法伺候你呀!”
“朕可不是貪戀你的美貌和身體,這樣吧!我有時間就來看你,還有兒子,跟這小子好好的培養培養感情。”我笑道。
我和張皇后聊天的時候,柳如是己經把飯準備好了,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從中得知張皇后把皇家科學院的工作全部委託給宋應星打理,院士們的工作乾的有條不紊。
“皇上快些回去吧!國家大事那麼多,耽誤一會就積攢很多,梳理起來會非常累。”張皇后見崇禎皇帝吃完了,說道。
柳如是接口道:“就是,讓監察部的少知道,可就不妙嘍!”
我笑着站起來,伸手在柳如是的臉蛋上捏了一下,道:“你個小丫頭牙尖嘴利,小心找不到婆家。”說完我大笑着離去。
柳如是沒想到崇禎皇帝會在張皇后面前輕薄自己,不由得手足無措,看的一旁的張皇后輕笑不己,弄的柳如是更是面紅耳赤,全然沒有了撥辣勁。
知道了張皇后這裡並沒有大礙後,我命己經趕來的御醫都回去了,當我再次來到皇家科學院的時候,發現唐笑正在和一名院士研究着什麼。
“皇上你看,這個東西可香了,噴在身上能香好幾天呢!”唐笑見崇禎皇帝去而復返,高興的介紹着她最新的發現。
我見唐笑雖然高興,但是眉宇間略有愁思,知道她沒有找到女扮男裝的柳如是心中鬱結,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過段時間也就好了。
那名院士見崇禎皇帝來了,趕緊參禮,聽崇禎皇帝問起他的研究成果,馬上道:“這是一種利用香料提取出來的香水,聽說將這種香水販賣到歐羅巴洲,可以獲得百倍的利潤。”
我不住點頭道:“不錯,這種東西可以給大明帝國換回很多東西,那些歐洲女人最喜歡這個玩意了,不過在貿易的時候一定得弄出物以稀爲貴的架勢來,這東西越少,利潤就越高
宋應星來到崇禎皇帝近前道:“皇上,張院長的身體還好吧?我們幾個去過張院長府上幾次,可惜都沒見到張院長。”
“還行,估計再修養一兩個月就能到這裡工作了,張院長說皇家科學院的事務現在由愛卿代管,那愛卿就給朕彙報一下工作吧!”
宋應星點頭道:“總的來說科學院的各項研究進展都很順利,這一年來取得的可以投入使用的成果有兩百多項,其中在軍事上的革新和研究成果比較多,民用上的幾個重點項目也弄出了成果,最重要的是科學院現在有幾個發明非常賺錢,己經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研究經費再也不用伸手向國庫要了。”
我驚喜道:“竟然做到這一步,真是難爲你們了,研究經費最是砸錢的投入,能夠做到經費自給自足,不簡單啊!”
宋應星謙虛道:“過些都是張院長領導有方,如果不是張院長極力支持那幾個項目,現在科學院恐怕每年還得申請一百多萬銀元呢!張院長之才,非我等所能及也。”
我不由得洋洋自得,張皇后這個賢內助還真是厲害,我估計那個香水就是她主導研究的,否則大男人們怎麼會想去研究香水呢!
我聽着宋應星給我介紹比較重要的發明創造,其中定時炸彈的發明讓我很感興趣,記得當初剿滅鄭芝龍的時候,在船體上安放炸彈讓李定國很費了一番腦筋,如果當時就有定時炸彈該多好啊!
定時炸彈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在一個炸藥包上弄了一個彷彿鐘錶的東西,而發條的底部安放了一塊可以打火的隧石,當擰緊發條之後便慢慢的轉開,直到發條轉到最大值觸動隧石打火,引燃炸藥包的導火索。
我親自實驗了一個定時炸彈,擰一圈發條大概能走一分鐘,我擰了兩圈之後將炸藥包放到空地上,大約兩分鐘之後炸藥包果然爆炸了,讓我很是佩服院士們的頭腦,正應了那句話,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將積壓下來的各種事務處理的七七八八,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就在我長出一口氣之後,宋獻策給我帶來了好消息。
我聽完宋獻策的彙報,道:“這麼說特務部在呈太極的權力中樞有了一個臥底,而且深得皇太極的信任。”
宋獻策點頭道:“這個李信確實很有才幹,這次的事件可以說是李信一手策劃的,臥底在多爾袞身邊的果侖突然背叛多爾袞轉投皇太極,這一步走的實在太妙了,李信在秘信上說果侖己經說服皇太極出兵朝鮮,我們可以對朝鮮實施移民計劃了。”
我拍拍雙手道:“當初把李信弄到特務部是因爲人手不夠,又不想把李信安排到其他重要的位置上,畢竟他和朱由崧有過主從關係,現在來看當初把他安置到特務部還真對了,他天生就是做特務的材料啊!還有那個果侖,等將來事成之後,定要重重的封賞他。”
第三一九章 「兵鋒所指」
特務部策劃了後金進擊朝鮮的計劃,這就使我必須把朝鮮之事娜到議事日程上來,將朝鮮列爲國事重點後我才發現,舉國上下對朝鮮的瞭解並不多。
根據禮部呈報的備案,李氏朝鮮現在的當家人叫李倧,繼位之初朝鮮就經歷了皇太極兩次的蹂喃,一個兒子被皇太極掠爲人質後死在了瀋陽,這也促使李氏朝鮮和大明帝國共同進退,連年號都是用的崇禎年號。
提到朝鮮就不能不提壬辰衛國戰爭,大明帝國在萬曆年間出兵幫助朝鮮收復被日本豐臣秀吉政權佔據的領土,斷斷續續打了數年的戰爭更是把朝鮮牢牢的固定爲大明的藩屬國,根據文獻記載,當時朝鮮即將亡國的時候,曾經想過渡過鴨綠江內附大明,可惜因爲大明只允許王室不到一百人過去,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我放下禮部的文獻記載,對萬曆年間具體處置此事的朝臣非常不滿,如果當初答應李氏王朝可以將大部分人口遷徙到鴨綠江以內,然後再出兵朝鮮,那麼今日我就不必費腦筋如何算計李氏朝鮮了。
朱由崧現在的職務相當於外交部長,他見崇禎皇帝看完了文獻,道:“李氏朝鮮如今的日子也不大好過,進貢的貢品在逐年減少,微臣曾經跟朝鮮來使談過,朝鮮舉國之力也就相當於大明帝國的一省而己。”
我點頭道:“御弟知不知道李倧這個人怎麼樣?跟當年想要內附大明的李朝那個國王相比如何?”我調閱朝鮮文獻的時候就沒避諱朱由崧,告訴了他大明帝國將要對朝鮮採取一定措施。
朱由崧道:“微臣也是道聽途說,李倧這個人性格懦弱,朝鮮的大權在輔佐機關議政院手裡,領議政相當於我朝前時的首輔大臣,幫助李倧登基的西人黨將北人黨主要領袖殺了之後,如今在朝鮮勢力非常大,代表人物就是朝鮮第一權臣金自點。”
我哦了一聲道:“看來這個李倧的作用不大,得勢的西人黨纔是關鍵,由此可見黨爭乃是國之大敵,國家一旦發生黨同伐異的事情就必然會導致國家的混亂,乃至亡國。”
朱由崧深以爲然,對崇禎皇帝登基伊始就打擊黨爭感到由衷的欽佩,他現在算是明白了,崇禎皇帝的才幹非是他所能比擬,心胸也非常開闊,否則也不會將自己安排在外交部門,要知道現如今大明帝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這個外交部長的職權相當重。
我讓朱由崧退下後,開始思考如何擺平朝鮮半島,等着李氏朝鮮主動的內附大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使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只有面厚心黑才能將那些高麗棒子收拾的服帖,想到這我道:“傳朕的旨意,讓劉肇基和左良玉來見朕。”
劉肇基的變化不大,倒是左良玉變成了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當年他被徐洋放火燒山燒成了重度燒傷,傷勢雖然好了但是留下了很多傷疤,幾乎把他的容貌都毀了。
劉左二人進來後齊齊敬了一個軍禮,我笑着讓二人坐下,道:“兩位愛卿近日過的怎麼樣?”
劉肇基除了有中校的軍銜外還掛着文職,最近是回到北京述職來的,左良玉自從受傷以後就被安排在京城衛戍部隊任職,軍銜還是少校。
左良玉不比劉肇基,自從毀容後消沉了一段時間,後來因爲在京營任職,倒也不敢糊弄,但是讓他自己說,過的不算太如意,可崇禎皇帝問他,他不敢發牢騷,說了一些違心的話我見左良玉言不由衷,嘿嘿笑道:“左愛卿,是不是覺得朕把你留在京城是投閒置散啊
左良玉連道不敢。
“朕知道左愛卿心裡肯定不痛快,可是朕把你留在京城也是體恤你,不希望你再有什麼差池,你不領朕的情那可有些不知好歹了。”我說着見左良玉臉色蒼白,話鋒一轉道:“今天把兩位愛卿找來,是有重要的軍事任務安排兩位愛卿去做……。”
崇禎皇帝的話還沒說完,劉肇基和左良玉的眼睛就亮了,他們二人最爲樂意的是指揮兵馬打仗,這二年可以說把他們憋的夠嗆,突聞崇禎皇帝此言,心頓時活絡起來。
我笑了笑道:“就知道你們二人嘴裡要淡出鳥來,所以朕纔會想要讓你們出征,不過這次出征和以往不同,不知道兩位愛卿能不能勝任。”
劉肇基和左良玉齊道:“皇上放心,末將定當不辱使命。”
“左愛卿,朕給你兩個騎兵旅,一個野戰炮營,僞裝成倭寇在朝鮮南部登陸,一路之上避開城池,儘快將兵到朝鮮國都城下,朕不會給你一塊銀元的軍館,也不會給你糧草,一切需用你自己在朝鮮解決。”
左良玉聽了這個任命,老半天沒緩過神來,這哪裡是出征,分明是讓他去朝鮮打劫啊!兩個旅加上一個炮營,最少也有一萬人,這麼多人拉到朝鮮去打劫,那還不把朝鮮上下給嚇着啊!
我咳嗽一聲道:“左愛卿,此乃大明帝國重要軍事行動,不過你們必須要掩飾好身份,要讓朝鮮人認爲你們就是倭寇,而且朕給你一個方便,凡是你軍在朝鮮所得,朕一概不過問,都算是將士們的合法所得。”
左良玉此時回過神來,嘿嘿笑道;“皇上,這……可當真嗎?”如果讓他率軍去朝鮮搶劫,而且搶劫所得不用上交國庫,那麼這可以說是肥的流油的美差呀!
我點頭道:“記住了,一旦登陸,你們就跟大明帝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幹什麼都沒人管,但是朕可得把醜話說到前面,一旦離開朝鮮就得遵守大明帝國的軍紀,否則軍法處置。”
我又對劉肇基道:“劉愛卿,你提點五千人馬在一個月之後趕赴朝鮮漢城保護朝鮮王室,如果遇到韃子的人馬,一定要毫不留情,如果遇到的是左良玉假扮的倭寇,那麼就互相朝天上打槍,千萬別傷了友軍。”
第三二零章 「軍火躍上新臺階」
左良玉本來以爲提點人馬之後就可以兵發朝鮮,誰知道崇禎皇帝讓他跟着去火器監參觀,說是讓他看看新式武器。
一天前我接到了畢懋康和程卜東的奏摺,說後裝槍研製有了很大的進展,我原本以爲是做出了樣槍,哪知道今一天和左良玉去火器監一看,己經制造出了一萬條後裝槍,讓我着實吃驚了一下。
我拿過畢懋康遞來的後裝槍,仔細的看過身管、槍機、發射機和槍托,發現製作的很精良,將子彈從後面推入槍膛,上膛後平端對準靶子開了一槍。
畢懋康見崇禎皇帝臉上有着掩飾不住的喜悅,道:“皇上,這後裝槍三個月前就製造出來了,當時皇上不在京城所以我們就沒有奏報,這幾天因爲忙於改進,反倒把這件大事給忘了。”
我知道手中的槍是後裝單發槍,子彈需要一發一發的裝入槍膛,但是這比現在部隊中裝備的槍要先進很多,可以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後裝槍比前裝槍填子彈更加方便,發射過程也大大的簡化了,所以射擊速度比前裝槍提高了五六倍,同時還能在跑動或者臥、跪射擊中裝填子彈,這就大大的提高了整支部隊的火力強度,對提高戰鬥力不言而喻。
程卜東咳嗽一聲,道:“這次子彈也有了較大的改進,在彈頭和彈託上採用了新的材質,提高了子彈的質量,爲此微臣還給皇上製作了一支連發槍。”
我看着程卜東遞上來的槍頓時愣住了,因爲那是一支左輪手槍,我記得最早的左輪手槍要在二百多年後纔出現,而仔細觀察這支手槍,發現槍管裡己經有膛線存在,可以說是一支非常先進的手槍。
“因爲這支手槍的槍管比較短,所以能夠製作膛線,這就使手槍射出的子彈更加穩定,射速也更快,唯一不能和長槍相比的就是射程了。”程卜東對這支手槍很喜歡,一些在長槍上無法實現的槍械製造理念都落實到了左輪手槍上。
我拿着這把全銅質的手槍,一口氣將轉輪式彈巢內的子彈打光,興奮道:“這種槍的製作簡單嗎?”如果能夠多的製造出左輪手槍的話,更能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程卜東搖頭道:“製作一把這樣的槍要花費三個月,因爲模具等原因製造出來的槍也不是全都完美,不如長槍製作簡便。”
畢懋康接着道:“主要是因爲這把槍更加小巧,而現在製造零部件的機器大多簡陋,很難做出精細的部件來。”
我小心的收起手槍,心知能夠製造出後裝槍己經是跨時代的進步了,聽畢懋康說如果不是皇家科學院的幾項研究得以問世,後裝槍的製造仍然只能停留在手工製造上,畢竟再熟練的手工製作出來的零部件也無法和簡陋機械製造出來的零部件相比,單單在製作速度上就差了很多。
左良玉在遼東效力己久,對火器並不陌生,他在試射了後裝槍之後,心中的興奮毫不保留的反應在臉上,道:“皇上,這後面裝子彈的槍比前裝槍要好用許多,有這種槍在手,原本一千人馬就能發揮三千人馬的戰鬥水平,這次出兵…。二皇上是否給臣配發這種火槍呢?”這是左良玉非常關心的,作爲一個領軍將領,哪一個不關心手裡的武器呢!
“只能給愛卿五千條後裝槍,畢竟這個東西剛製造出來,還沒有上過戰場,所以這次只能拿給你試試,看看效果怎麼樣。”我可不敢把寶全壓在後裝槍上,畢竟士兵,rf!慣了以前的武器。
畢懋康道:“不錯,這種後裝槍在發射三千發子彈後可能會出現損壞,所以左大人‘最好仍然以以前的武器爲主,我可不敢保證三千發子彈以後的槍械質量。”
左良玉笑道:“三千發?如果你敢保證三千發之內不出質量問題,那我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皇上,能不能再多給一千條槍。”左良玉很相信自己的眼光,他認爲這種後裝槍絕對比老槍先進多了。
我見左良玉如此渴求,笑道:“那好吧!就再給你一千條槍,不過朕可把醜話說在前面,這六千條槍給你,你得給朕拿出成績來,否則你的部隊以後就不準用這種槍了。”
左良玉聞聽大喜,道:“皇上放心,這次不把高麗棒子打害怕,我提頭來見……。”
我笑道:“朕要你的腦袋幹什麼?你把任務完成纔是正經的,記住這次出征不可戀戰,但絕對要讓高麗棒子上上下下都害怕。”
這年秋天,後金皇太極發兵兩萬翻越長白山侵入朝鮮,一路勢如破竹連下十數座城池,劫掠無數;與此同時,左良玉假扮的日本倭寇隨後在朝鮮南部的釜山附近登陸,一路上繞堅城,滅村鎮,很快推進到朝鮮京畿道附近,一時間朝鮮上下人人自危。
朝鮮國王李倧比崇禎皇帝大十五歲,但是他非常顯老,看起來要有四十多歲的樣子,此時朝鮮各地告急求援的文書像是雪片一樣飛落到他手中,讓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議政院的領議政大臣金自點現在也沒有了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氣魄,跪在李倧面前低着頭一言不發。
“金愛卿,我朝鮮國雖然兵不強,馬不壯,但是面對如此危情,難道一點對策都拿不出來嗎?”李倧對手握大權的金自點非常不滿,原本以爲金自點是個治國良臣,現在他算是看清楚了,金自點什麼都不是。
金自點皺着眉頭道:“啓稟大王,我國帶甲之兵將近十萬,可惜大都駐紮在大城池之中,今次來犯之敵不論南北,皆繞大城而過,找軍出城追擊往往落後半日時間,往來疲憊,收效甚微。”推卸責任是人都會,金自點的理由則更加充分。
李倧一拍桌案道:“難道等着他們打到國都來再去禦敵嗎?”李倧真的不想再當逃跑國王了,自從他當這個國王以來己經有兩次被後金八旗趕跑的光榮歷史,實在是跑累了。
第三二一章 「名將的孫子」
這次李倧借朝鮮半島南北同時遭遇侵略的契機,將權力大部分從議政院的手裡搶了回來,西人黨控制的議政院雖然百般不願意,但是面對南北來犯的敵人他們束手無策,而且害怕李倧會任命他們去前線打仗,因此對李倧的處置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在這個時候和權力相比保命才最重要。
將權力拿到手的李倧才知道事情比他所想像的還要困難許多,朝鮮的總兵力雖然維持在十萬左右,但是其中能夠拉出來獨當一面的不到三萬人,而且還分散的駐紮在朝鮮一些重鎮,即便把他們全部集結起來,光是指揮就能讓人頭痛死。
李適是西人黨集團中的重要人物,但是西人黨卻把這樣一位黨中大佬投閒置撒,因此李徐才放心的將李適招攬到身邊問政。
李適見自己的國王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道:“大王,軍務緊急,此時耽擱一天,敵人就可能會推進上百里,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還請大王早作決斷。”
李倧嘆了口氣,道:“漢人有句話說的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寡人現在知道這其中的難處了,不知愛卿對眼下時局有何見解?”
李適見李倧這麼問,遲疑一下,道:“臣的意見是先北後南,北方的金人己經侵入朝鮮兩次,可謂輕車熟路,況且金人善戰,當派重兵攔截;而倭寇雖然人數也不少,但總的來說是烏合之衆,況且他們志不在國鼎,熱鬧一陣子就自己散了。”
李倧覺得眼前這位老臣的話非常有道理,他也不想在歷史上成爲被金人三次驚跑的國王,“愛卿所言甚是,不知具體有何良策。”
李適道:“對付金人只能依憑堅城防禦,微臣覺得可以將大城附近的百姓都遷入城池中,堅壁清野,這樣一來金人後勤得不到補給必然不能持久,另外要集結大軍在京畿道附近廣挖溝壑,搭建外圍工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馬上給大明修書,請明朝或者出兵或者在遼河附近佯攻牽制金人。”
隨着大明帝國的日漸強大,報紙的發行量越來越大,朝鮮半島知道的關於大明朝的信息也非常多,對於東北局勢更是非常關心,拿這次的兵事來說,他們就知道後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纔會出兵朝鮮劫掠,而朝鮮半島的局勢大明朝也同樣非常關心,所以朝鮮覺得大明朝一旦得知後金出兵朝鮮,肯定會從旁幫助朝鮮度過危機,因爲他們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
李倧深以爲然,道:“寡人昨日己經寫了求援的書信,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大明朝答應出兵幫忙,那最快也要半個月的時間,不是寡人悲觀,我們能支撐半個月嗎?”李倧還記得上次金人來犯,用了不到十天就兵臨城下,時間絕對是這次危急存亡的關鍵因素。
李適知道李倧說的是實情,他苦笑道:“大王,我國積弱,能做的只是盡全國之力而己,臣相信只要大王有信心,一定能挺過這一關。”
李在熙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的孫子,這次朝鮮雖然實施的是先北後南的戰略,將主要軍事力量都用來對付金人,但是對於南部涌入的倭寇不能不管,因此把曾經擊敗日本大軍兩次的李舜臣的孫子擡了出來,希望以此來鼓舞士氣。
李舜臣是朝鮮家喻戶曉的名將,當年的壬辰戰爭己經後來的日本侵略使這位將軍成了朝鮮最爲著名的將領,但是他的孫子卻跟他差了老大一截。
李在熙的身高倒是和祖父的身材差不多,一米五五的身高使他騎在馬_卜顯得不是很高大,這次李倧撥付給他的兵力是一萬八千人,在他看來這些士兵的戰鬥力雖然不太高,但是對付倭寇應該綽綽有餘。
“啓稟大人,根據前線的情報,倭寇現在在驪州一帶活動,很可能要繼續北上。”斥候來到李在熙面前說道。
李在熙被嚇了一跳,他昨天得到的情報上說倭寇離驪州還有很遠,這才一天怎麼就殺到驪州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崔哲石是李在熙的副手,得到這個情報後馬上來見李在熙,道:“將軍大人,我覺得倭寇動向非常異常,他們很可能是分作兩路,否則不會如此之快的挺進到驪州附近。
過了驪州就是京畿道的範圍,如果倭寇竄入京畿道那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伐木造筏的話順着漢水逆流而上一天左右就能到漢城。
李在熙感到事態嚴重,道:“崔將軍,眼下我軍應對如何?”他知道崔哲石是看在自己祖父的份上纔對自己客氣,畢竟他之前不過是一個升斗小民。
崔哲石久在軍中,如果不是借用李在熙這塊招牌,他纔是這次的領軍大將,當下也不客氣,道:“倭寇這次入侵其實非常奇怪,他們穿州過府,意不在劫掠,而一路北上進逼京畿道,我看並不是普通的倭寇,很可能是日本的正規軍。”
李在熙啊了一聲道:‘日本的正規軍?自從豐臣秀吉倒臺之後,日本己經沒有力量再對朝鮮發動侵略了呀!”
崔哲石苦笑道:“所以我覺得是可能,畢竟他們打着倭寇的旗號,但是我們必須要更加謹慎,尤其不能輕敵,否則肯定要吃大虧,眼下倭寇既然在驪州一帶活動,那麼最大的可能是過驪州而不入,搶佔漢水附近的碼頭圖謀北上,我軍現在就應該直撲驪州,急行軍的話,明天中午就能趕到驪州。”
李在熙見崔哲石分析的有道理,道:“那好,傳我的命令全軍急行,一定要趕在明天中午之前抵達驪州。”
李在熙見崔哲石分析的有道理,道:“那好,傳我的命令全軍急行,一定要趕在明天中午之前抵達驪州。”
在李在熙崔哲石軍疾奔驪州的時候,左良玉正在離驪州十五里的地方轉悠,原本一萬人馬在他手中的只有五千人,剩下的五千人馬他都留給了兒子左夢庚,由左夢庚在慶尚北道的金泉開始向北驅趕朝鮮民衆,這次左良玉的作戰任務是將朝鮮攪亂,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他給兒子出的主意是按照排爲單位,排長帶頭深入到朝鮮的村鎮驅趕百姓,如果有感反抗者就殺一做百,在這個政策的作用下,六十多萬朝鮮老百姓被迫離開家鄉向北奔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