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機裡,有兩個最最重要的軟件,一個是微信讀書,一個是17k小說。不像衆多的人,我沒有抖音,也沒有快手。自從迷上了微信讀書,我覺得讀書可以讓我發現心流,可以豐富我的知識,可以和太多優秀的人神交,讓我變得更加充實,更有自信。每天,從微信讀書裡,讀取自己喜愛的文字。有了靈感,就來17k裡,把她分享給大家。
最近,忽然喜歡上這類插圖清新、文字輕鬆雅緻的書。把衆多這類書籍一一存放在書架裡,以便隨時翻看。
當看到《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個題目,立刻被封面的圖片所吸引。簡單翻看幾頁,是自己喜愛的。看到全書的三分之一,先是感慨作者的勇氣。作者寧遠,辭掉電視臺主持人和大學老師的工作,迴歸鄉野,做一個自己畫圖,自己設計服裝的手工藝人。從這時,我約略知道它創設的淘寶工作室叫遠遠的工作室。看着書裡作者所穿的服飾,就知道是我喜歡的風格。所以,趕忙在手機裡把淘寶加載下來搜索遠遠的工作室。但是隻看到一個衣服,其他的有叫遠家,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她的。一併瀏覽了同類型的幾個原創品牌的衣服,把喜歡的幾款放到購物車裡。其中遠家的一件杏色打底,配圖是樹葉的裙子非常心儀,有一種很大自然的氣息,決定過些日子一定入手。而書的內容,沒想繼續讀下去。心想,無非還是介紹她是如何工作的,跟我似乎不太相干。
下午閒下來,還是決定把這本書看下去吧。這一看可是真好。作者本身就是四川電視臺的。而她後來在描述她創業的過程時,偏偏提到了蘇坡農貿市場。女兒剛剛去成都工作。她去哪裡,我就會自然地把那裡的風土文化做些功課來了解。在百度地圖上,我知道她工作的地方叫中壩。往周邊看過去,蘇坡立交就在附近。所以,對於蘇坡兩字頗感親切,當即就是眼前一亮。隨後她的文字裡,還真的有提到蘇坡立交,真的是緣分!
繼續往後讀呀讀,當作者一次又一次描寫她對於手工編織的來歷和感受時,我這個與她有着共同愛好的人,越來越有共鳴。我真的太能體會一個喜愛編織的人,在飛針走線中體會的美好與喜悅。我們編織的不單單是物品,更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
從書裡可知,作者寧遠是八零年出生,比我正好小十歲。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就像她所說,上大學時,基本每個女孩都會學習編織毛衣。而我,是家裡七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六,從小在大人的薰陶下,就認識編織。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家裡用來編織的毛線還需要人工完成。大人們把純天然羊毛先用手把它撕得很勻。因爲是天然的,撕完羊毛的手會被羊毛上的髒東西蹭很黑。撕勻的毛線清洗乾淨以後,用一個圓柱形直徑一寸多粗十五公分長的骨頭做紡線錘,我們把它叫做撥錘,從骨頭的正中用一根鐵絲穿過,彎成鉤子狀,把搓好的羊毛總受一邊掛在鉤子上,一邊用手不停地捻着,手輕輕一撥,撥錘轉動起來,羊毛就在撥錘的帶動下,擰成一股毛線。然後不斷地續毛,毛線就長長地做出來了。除了毛線,還有蠶絲。把純色的蠶繭再水中煮透,把上面的絲一點點撕下來,再像前邊的方法把它們紡成絲線。起初,毛線絲線都是純天然的顏色。後來隨着染料的到來,逐漸有了帶顏色的線。在我剛剛工作的九十年代初期,國家對工作紀律要求不嚴格。單位裡那些年長的同事,經常把編織的毛衣帶到單位來,上完課,大家坐在一起編織毛衣。各種顏色的毛衣,在媽媽們的切磋下,花色繁多,樣式精美。
受熱愛生活的媽媽的影響,我對編織和裁剪有着特別的鐘愛。記憶裡,小時候我最喜愛的一件衣服是媽媽照着牆上畫裡小女孩的衣服做的。那是一件水粉色的衣服,可愛的粉色裝飾上白色條條的衣兜和領邊,搭配起來煞是好看。
當我自己做了媽媽,用滿滿的愛,爲心愛的女兒親手縫製編織了好些心愛的衣物。上個月,女兒在貴陽去周邊的東江苗寨旅遊,除去花錢照的幾副身着苗族服飾的以外,另外的一張,她穿的竟然是我多年前爲她織的白色毛衣。當我看到那張自拍時,只見她身着淺藍色牛仔外套,下身是黑色打底紅色小碎花裙子,白色運動鞋。仔細觀看,我驚訝地說“哎呀,你咋把媽媽給你織的毛衣還帶去啦!搬家時那麼多買的衣服都扔掉了,這件沒捨得扔啊?”女兒說“這件我很喜歡呀!這可是媽媽織的,樣式不輸買的哦!”當時,我激動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仔細一想,我那件毛衣樣式確實不錯哦。雖然毛線是從它高中時的一件開衫毛衣拆下來的,但是,我織的這件,用一抹的反正針打底,前胸正中處是一個大菱形,是四針正針圍成,中間是麻花勁形成的蝴蝶結。菱形上下頂點處連接的也是麻花勁。領口是雙層反正針完成。寬鬆的樣子,穿着很舒適。雖然我織功不好,換針的連接處帶線較鬆,可是經過多年洗滌,已經越來越勻稱,越來越純白了。
給女兒做的第一件衣服,是一件羊毛衫。還沒結婚時,別人送了一件又漂亮質量又好的羊毛衫。那是一件暗梅紅和暗灰色橫條紋相間的,線裡夾有隱約亮光絲線。一寸多寬方形的衣領,收腰處是一掌寬邊的短款羊毛衫。可是缺乏生活經驗的我穿了沒有幾次,就被我用洗衣粉給泡出一處白痕,沒法穿出去了。但是那樣式,那質量,在當時經濟條件拮据的我,實在捨不得扔掉這麼名貴的衣服,就留了下來。女兒長到兩歲時,我突發奇想,把洗掉色的那部分剪掉,重新裁剪,手工給女兒縫製了一件小版羊毛衫。女兒穿出去,大家都問從哪裡買的,讓我好開心。那件衣服,女兒穿小後,還送給侄女也穿過。漂亮的侄女穿着她還照了美美的明星照。
一年寒假,看着女兒襪子上可愛的卡通花邊,甚是喜歡。就找來白色毛線和各種顏色的花線,按照那個小卡通的針腳,把它放大到了女兒的毛衣上。那個靈動的小卡通人物,女兒在穿着時喜愛得常用手去摸玩。
女兒的三姑有一天紅格裙子。那個格子很文藝,可是我由於比生產前胖了好多,實在穿不下。一日又是突發奇想,拿出剪刀三下兩下就剪成了一條小裙子。只可惜我不會用縫紉機。每次製作,都是手工縫製。女兒穿上它,再配上黑色的羊毛衫,淺色的禮帽,好洋氣。穿着這身美麗大方的服裝,特意領女兒去我們的江邊拍了珍貴的照片。
從小到大,我爲女兒編織了好多件毛衣。每一件都是自己精心設計。看着女兒穿着它們,我好滿足。姐姐沒少誇我有創意。在今天物質富足的時代,很少有人再穿自編的毛衣。可是我至今還保留着兩件自織的毛衣。一件是杏色的,一件是黑紅色的。尤其那件黑紅色的,是用過去的大紅色自己改染的,因爲染料不均,變成了由淺入深的暈色無袖半身裙。上半身是兩針正兩針反,下半身是一趟正針一趟反針。這樣上身收身顯瘦,下身蓬鬆靈動。
每一件自織自做的服裝,都承載着自己的心意。一針一線之間,滿是自己對生活深情的熱愛。我對編織這個詞彙有着特別的鐘愛。編織兩個字,真切地表達出一個對生活充滿情意的人那浪漫的情懷。一個喜愛親子動手編織生活的人,日子在她的手裡變成了一幅甜美的畫,一首清麗的詩,一首深情的歌,一個絢麗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