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推薦的書目是池田千惠的《起牀後的黃金1小時》。
早起,是大多數人的困難吧。尤其是當今的年輕人,大都習慣於熬夜。早起,於你是不是很困難,覺得非常迫不得已。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本書的作者吧。池田千惠,堅持每天四點起牀26年,對早起活動研究了11年,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早起理論,由此經營着“早上職業”。我們中國早就有“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個傳統說法。本書,作者通過自己的研究總結,把早起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通過詳細地介紹,讓我們去明確早晨的黃金1小時有多麼重要。所以對於當今在工作中都很忙碌的我們,如何利用早起的黃金1小時把每天紛繁複雜的工作大理得井井有條,事業蒸蒸日上,這本書裡的理論和做法應該對你大有益處。
當作者提到利用早起的30分鐘×2的黃金一小時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成臺賬,梳理出每天要處理事物的先後順序,我忽然感覺,如果我們每天這樣做起來,是不是蠻有公司總裁的味道。因爲電視劇裡,經常可以看到總裁的秘書拿着臺賬過來對總裁說,您今天×點做什麼×點做什麼的場景。如果堅持用她所教的神奇四象限法把每天的工作用紅色的播種、綠色的收割、藍色的疏苗和黑色的風乾分別用精緻的本子記錄下來,然後按照優先順序逐一去完成,那麼每天的工作勢必會比稀裡糊塗地去做效果好得多。
我們永遠要記住這樣一個事實,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在用他們驚人的做法領先着我們。本書裡,她也用到了思維導圖,也提到了我前面說過的心流。心流這個詞在我讀過《發現心流》後是在第二本書裡看到了,第一本是王瀟的《五種時間》。我驚異於她們的博學多識。也爲自己正在吸收越來越多有用的知識感到自豪。
讀了本書,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工作中的一大缺點——拖延。曾經,我是一個拖延症多麼嚴重的人啊。還是在三年前,同屆轉來一位新班主任。每次單位分配下來新任務她馬上第一時間就完成了。當我發現她的這個特質後,不禁打心底裡非常佩服。心想,是啊,不論哪項工作,早晚都是要完成的。我爲什麼總要拖到最後一刻纔去完成呢。之所以她的女兒能夠考取北大,她作爲母親的雷厲風行是不是也是其中的原因。環觀周圍的同事,多數人是我這樣的拖沓。所以她的做法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懾。讓孤陋寡聞的我知道,還有像她一樣對待工作這麼動作迅速之人。仔細觀察我發現,我的這位同事每天都工作得特別輕鬆。她還向我們介紹,每天早晨,利用做飯的空擋,她還可以把美容鍛鍊抽空完成。多麼好的習慣呀!所以說,不斷學習吧,向那些優秀的人才和優秀的做法學習。我們每個人都是可以的。
也許是我們沒有把工作當做非常重要的事情對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我想起了上學時的回家做作業。那時候我心底知道學業對自己的重要,所以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情肯定是先做作業。等作業做好了,再去安排其他事宜。這是不是跟本書作者所說的優先順序很符合。但是爲什麼工作上就變成了做事拖沓呢?這應該是工作倦怠造成的吧。剛開始上班時,每天確實很積極,辦事動作也很迅速。可是,隨着時間推移,慢慢地就把這個好的品質給弄丟了。因此,自己就是那個平庸的人。像《富有的習慣》裡所描述的一樣,優秀的人一定有着許多優秀的習慣。我在小紅書的耶魯笑笑姐那裡也曾學到類似的做法。就是每天先利用早起的最開始時間把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優先做完。不容置疑,越是優秀的人學習能力越強,自律能力越強。而且他們的做法通常會令我們普通人望而生畏。所以,不要講我們能力差,腦子笨,我們在做法上就跟人家差之千里。
我感謝現在有這麼好的工具。當今的國人,好多人每天都在刷抖音,看快手。在哈哈哈哈地娛樂裡,消磨着寶貴的時間。我慶幸,我把手機當成了我獲取知識,提升自身價值的百科全書。不爲別的,只爲自己的生命越來越有意義。在書中我獲取了我需要的動力,找到了我後面生活的前進方向,每天能夠在充滿心流的體驗裡充實而持續愉快地生活着。
年輕的你,還在等什麼呢?不論你是在讀學生,還是已經工作的職業人士,你們還有那麼長的路要走,那麼廣闊的世界任你去遨遊。廣博的知識都會帶給你財富和力量。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力量,那是何等的幸福和幸運。那麼多好的經驗、方法、理念在那裡等待你去挖掘,爲什麼你還是停在原地,不肯前行。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如果哪天心血來潮起的特別早,你會感覺這一天好長,可以多做很多事。那就早點起牀吧,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把早起的黃金1小時充分利用起來。給自己的一天做好完美的規劃,做一個每天都心中有數的人。進而達到日日優秀,週週優秀,從而達到月月優秀。那麼一個優秀的你是不是就出現了。
我常對我的學生說一句話是,你沒想學習好。我說如果真想學習好,你一定會爲學習好這件事去認真想辦法,認真去實施。只是假裝地去想沒有任何意義。我想這句話是不是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方面。那就是,你沒有真的想變得優秀。因爲如果你真的想變得優秀,你會爲你的優秀去想盡辦法,然後去運作,去實施,那麼是不是你不優秀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