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太空核爆

第1頁:

這是人類第一次將核爆技術應用在太空中,麥凱思在決策時猶豫了許久,但最終還是下了決心。畢竟,“通古斯計劃”的打擊效果實在是太誘人了。但是,麥凱思也清楚這種做法的冒險性,公衆如果知道真相後一定會有所爭議的。因此,他親自給“勇敢者”探測器要發射的撞擊器起了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內部代號,叫做“恐怖大王”,用在“通古斯計劃”中,以提醒和警示參與者們,讓他們時刻保持高度的緊張感。

太空技術和核武器一樣,都是人類近代科學技術重大發展的結果。1939年初,D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幾個星期內,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驗證了這一發現,並進一步提出有可能創造這種裂變反應自持進行的條件,從而開闢了利用這一新能源爲人類創造財富的廣闊前景。

但是,正如歷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新發現一樣,核能的開發也被首先用於軍事目的,即製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彈。特別是當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些掌握核技術的科學家在反覆權衡利弊後,在M國政府的支持下,啓動了代號爲“曼哈頓工程區”的龐大計劃,直接動用的人力約60萬人,投資20多億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製成3顆原子彈,使M國成爲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更新第一卷 末日 第六章 太空核爆

1945年8月,原子彈投入了實戰,造成R國兩座城市的毀滅,也讓世界開始全面認識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和可怕後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恢復和平,但已進入了核時代。許多國家相繼研製成功了核武器,同時核武器的威力、數量也在不斷提高和增加。

也許在冥冥中就有內在淵源,太空技術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1942年,用於戰爭目的的導彈發生成功,在成爲戰場利器的同時,也爲日後人類探索太空打開了一扇神奇之門。二戰結束後十二年後,也就是1957年,前S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隨後,各種探測器相繼問世並開始遨遊太空。二戰結束第二個十二年後,也就是1969年,人類就憑藉航天技術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太空飛行器和核武器,都是人類的科技成果,兩者發明和使用的時間又都差不多。但是,這兩項技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卻始終彼此沒有交叉,也就是說從沒有在太空中進行核爆。

在太空進行核爆,許多科學家都曾經研究過其可行性。一些學者還爲這一應用找到了具體項目,有人主張利用核爆技術來炸燬或擊偏小行星、隕石之類的天體,使地球免於被撞擊的劫難。還有人大膽地建議,利用核爆技術在金星上認爲地製造“核冬天”,從而降低金星表面的溫度,將濃密的氣態二氧化碳被岩石所吸附,最終可能讓金星變成一個原始地球,爲人類將來移居金星做前期準備。 更新第一卷 末日 第六章 太空核爆

但是,科學家們也認識到,太空核爆也存在着一定的風險和和技術難度。如果飛行器裝載了核彈,那麼一旦發生出現問題,將極易產生核事故。即使成功太空核爆,產生的太空核污染也將是被世界輿論所抨擊的。

同時,核技術是一種特殊技術,使用它要統籌政治和經濟等多方面。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一直在覈俱樂部在掌控。而在覈爆方面,則是被控制得更加嚴格。因此,沒有政治家的點頭,科學家在太空核爆方面只能是坐而論道。進行太空核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超出了科技領域。因此,掌握這兩樣技術的國家都非常默契地將這件事情列爲禁區,從不涉足。

M國政界一直對太空核爆不感興趣。即使是在冷戰時期,M國是那麼非常熱衷於“星球大戰”計劃,在太空武器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始終對太空核爆諱莫如深。後來冷戰結束後,太空核爆一說更是被束之高閣。所以當麥凱思提出太空核爆後,不僅在世界政壇反響激烈,就是在科學界和社會公衆也引起了很大爭議。就連M國國內,也有一些百姓上街遊行,抗議在外太空進行核爆試驗。

世界政壇對太空核爆褒貶各半,支持M國的大多稱讚麥凱思爲地球安全着想,未雨綢繆,有大國應有的責任意識。而中立者則認爲在太空核爆可能會引起宇宙環境和別是近地空間的污染,破壞太空的生態平衡。反對M國的更是藉機發揮,聲稱M國是想借機將核彈部署在外太空,爲二次核打擊建設更隱蔽、生存能力更強的發射平臺。

對這些爭議,麥凱思一面竊喜自己的“通古斯計劃”的真實意圖沒有被世人察覺,另一方面也很惱火,竭力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解釋和說明。好在通過自己過硬的口才的巧妙的政治技巧,經過一段時間後,世界輿論逐漸接受了太空核爆的事實。

看到太空核爆的輿論壓力減輕後,麥凱思立即着手佈置“通古斯計劃”。他首先物色了一批稱心的人選,組建了自己中意的團隊,隨後又煞費苦心地打造出攜帶核彈的“勇敢者”號探測器,將其任務多樣化,既首先對宇宙中的一些天體進行半天的觀測後,再進行太空核爆。這樣一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太空核爆的輿論壓力。

半年前,“勇敢者”號探測器被“天梭”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發射的當天,麥凱思還破例親臨發射場,向公衆證明將核彈發射道宇宙中是件非常安全的行爲,不會有什麼危險。發射成功後,麥凱思還在發射場附近植樹一顆,以紀念這次發射。

世界風雲變幻,“勇敢者”探測器升空後,公衆也就逐漸將其遺忘。在隨後的日子裡,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恐怖活動不斷,洪水和瘟疫依然困擾着人類社會,溫室效應和貧富分分化等問題分散着公衆對核爆等老問題的關注。

在靜寂的太空中,“勇敢者”探測器肩負着核爆的使命,沿着既定的軌跡,無聲無息地飛行着。經過半年的飛行,它終於接近了蒙斯特一號彗星……

第57章 蠅城(二)第23章 小愛麗第86章 不辭而別的飛行員第37章 神奇火罐第1章 傳奇小組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2章 求同存異第44章 工業園第22章 現代文明漸去第21章 首都!首都!第9章 爭論第14章 烤麪包機第37章 說服第15章 伽瑪射線第42章 洞內賓館第15章 伽瑪射線第2章 關鍵的一冬第34章 帶頭大哥第42章 洞內賓館第2章 意外停車第9章 地獄般的北山站第38章 尾聲(1)第40章 怪洞(中)尾聲全書終第32章 長魚的樹第20章 殖民地第34章 反思第26章 禁室培欲(二)第74章 空軍?第2章 意外停車第32章 長魚的樹第38章 更致命的錯誤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6章 王瑞林(三)第28章 加拉辛巨暴第30章 出租車第29章 HD90第72章 播音(三)第58章 蠅城(三)第14章 秩序是我們的生命第16章 餐車會議第22章 現代文明漸去第34章 神秘人第86章 不辭而別的飛行員第6章 王瑞林(一)第6章 王瑞林(二)第34章 帶頭大哥第32章 長魚的樹第9章 大躍進第20章 絕處逢生第55章 出行第33章 倖存者第66章 人蠅大戰(上)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1章 大項目建設第87章 四方會談第12章 撞擊儀式第16章 階級分化第31章 陽光大廳第3章 追尾!追尾!第16章 餐車會議第6章 王瑞林(二)第20章 絕處逢生第84章 嘉山基地第13章 混亂第57章 沒有人類後的夜空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20章 殖民地第24章 末世雲雨第50章 鑽戒第36章 致命的錯誤第24章 末世雲雨第65章 蠅城(十)第10章 燃機發電機第27章 禁室培欲(三)第54章 婚禮第53章 軍事工業第19章 食屍蟻第56章 又見康強第5章 通古斯計劃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67章 難產的政體第25章 禁室培欲(一)第23章 誰是罪魁?第15章 誰是真男兒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33章 絕望的未來第4章 聯盟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50章 傷痛第69章 定居第95章 蓮花基地第6章 鐵路全亂了(一)第16章 階級分化第36章 鼠羣(7)第24章 發展第75章 電離層消失?第80章 空軍!第8章 大發展
第57章 蠅城(二)第23章 小愛麗第86章 不辭而別的飛行員第37章 神奇火罐第1章 傳奇小組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2章 求同存異第44章 工業園第22章 現代文明漸去第21章 首都!首都!第9章 爭論第14章 烤麪包機第37章 說服第15章 伽瑪射線第42章 洞內賓館第15章 伽瑪射線第2章 關鍵的一冬第34章 帶頭大哥第42章 洞內賓館第2章 意外停車第9章 地獄般的北山站第38章 尾聲(1)第40章 怪洞(中)尾聲全書終第32章 長魚的樹第20章 殖民地第34章 反思第26章 禁室培欲(二)第74章 空軍?第2章 意外停車第32章 長魚的樹第38章 更致命的錯誤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6章 王瑞林(三)第28章 加拉辛巨暴第30章 出租車第29章 HD90第72章 播音(三)第58章 蠅城(三)第14章 秩序是我們的生命第16章 餐車會議第22章 現代文明漸去第34章 神秘人第86章 不辭而別的飛行員第6章 王瑞林(一)第6章 王瑞林(二)第34章 帶頭大哥第32章 長魚的樹第9章 大躍進第20章 絕處逢生第55章 出行第33章 倖存者第66章 人蠅大戰(上)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1章 大項目建設第87章 四方會談第12章 撞擊儀式第16章 階級分化第31章 陽光大廳第3章 追尾!追尾!第16章 餐車會議第6章 王瑞林(二)第20章 絕處逢生第84章 嘉山基地第13章 混亂第57章 沒有人類後的夜空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20章 殖民地第24章 末世雲雨第50章 鑽戒第36章 致命的錯誤第24章 末世雲雨第65章 蠅城(十)第10章 燃機發電機第27章 禁室培欲(三)第54章 婚禮第53章 軍事工業第19章 食屍蟻第56章 又見康強第5章 通古斯計劃第41章 鳳凰山溶洞第67章 難產的政體第25章 禁室培欲(一)第23章 誰是罪魁?第15章 誰是真男兒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33章 絕望的未來第4章 聯盟第4章 蒙斯特一號彗星第50章 傷痛第69章 定居第95章 蓮花基地第6章 鐵路全亂了(一)第16章 階級分化第36章 鼠羣(7)第24章 發展第75章 電離層消失?第80章 空軍!第8章 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