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

“此刻我等已經進入匈奴人的地盤了,再往前走就要進入那些匈奴蠻夷的中心地界了。”

蒙衝繼續道。

蘇越,蘇秦第四代嫡孫。蘇秦師從鬼谷子。戰國時期最爲著名的縱橫家,說服韓、魏、齊、楚、燕、魏六國合縱抗秦,蘇秦爲縱約長並任六國相。

就是蘇秦的合縱之策,才使得蘇秦爲六國相的十五年秦不敢出函谷關向關內進攻。蘇秦合縱成功後,被趙王封爲武安君,秦滅趙之後,蘇越不知所蹤。

蘇越聽到蒙衝的話不置可否,拿起水囊喝了一口水,臉上帶着一貫的優雅笑容反問道:“蒙將軍不必擔心,將軍是大人的愛將,越不想要自己這條命總還要爲將軍等人考慮。”

說完這句話,蘇越淡淡的反問道:“將軍以爲今秦之天下穩固否?”

此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出發奔赴這大草原、身在陰山以北來到匈奴地界的他們,顯然是不可能知道胡亥誅殺趙高理政的消息。

蒙衝聽到蘇越的話臉色一變,好像是想到了什麼,又猛的灌了一口羊皮袋子中的酒,不再說話起身離開不知道做什麼去了。

蘇越對蒙衝的突然離去沒有絲毫的不快,臉上依然帶着優雅的笑容,慢條斯理的開始小口的吃着手中的乾糧。

天色漸漸放亮。

這時蒙衝不知道從哪個角落出來了,大聲招呼了一聲,馬上所有的騎士就從四面八方集合起來,收好帳篷熄滅火堆,一聲呼嘯朝陰山以北的草原深處疾奔而去。

…………

一大清早,一隊接一隊的禁軍兵卒斜揹着胡亥的三道詔令、騎着快馬踏着青色的石板分別穿過咸陽十二道城門後,在通往大秦各地的寬闊直道上迎着初生的朝陽四散而去,奔赴大秦各地。

一陣接一陣的馬蹄踐踏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發出的“轟隆”聲打破了咸陽城晨曦的寧靜,驚醒了無數或者睡熟或者還在算計的咸陽人。

無數人偷偷通過門縫或者窗戶打量着,當看到從一條條街道奔馳而出的斜挎着包裹的騎士全部都是衣甲鮮亮的禁軍士兵後,所有人都不禁心中一顫,想不明白又發生了什麼事情,竟然讓皇帝的禁衛親軍都出動了。

難道咸陽城中又出了什麼大事?又有哪位大臣要被滅族了?昨日趙高一族的頭顱如今還血淋淋的掛在菜市場之上。無聲的述說着如今的大秦已經進入了多事之秋。

大秦統一後國土太過廣袤,而胡亥又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三道詔令傳遍天下各郡,而在咸陽城中的驛卒明顯是不夠,無奈之下李斯等人決定臨時用禁軍士兵來傳遞胡亥的三道詔令,胡亥同意了。

當所有奔隆而出的馬蹄聲逐漸遠去終於停歇後,無數的咸陽秦人慢慢放下了或忐忑或思量的心,所有人都看出來這些禁軍士兵並不是衝城內某個人或某一族去的,而是都穿城而出了。

出城去做什麼?皇帝陛下不是已經回來了嗎?這些禁軍士兵背後斜挎的東西又是什麼?

這些疑問尚在心頭,不打一會,又是大隊的快馬從皇城內奔隆而出。

這一下讓那些剛剛放下提着的心、準備返身上牀再去睡個回籠覺的咸陽秦人們的小心肝,隨着這“轟隆隆”再次響起的馬蹄聲而再次收緊。

是驛卒!不是禁軍!

所有緊張趴在門縫或者窗戶上的秦人看到騎在馬上之人都情不自禁的在心中低呼道。

驛卒和禁軍那是完全代表着兩個不同的極端,驛卒緊緊是傳訊遞信之人,而禁軍卻是皇帝身邊的禁衛親軍,一旦出動那必然是有大事發生。

所有人在看到穿街走巷策馬而過的騎士是驛卒後,攥緊的心終於再次放了下去,撫了撫頭上的冷汗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

但是馬上又有一個新的疑問出現在所有人心頭,這些驛卒同樣也斜挎着包裹,這包裹裡難道是信報?難道之前的那些禁軍也是爲了信報?那到底是什麼信報才需要用到皇帝的禁軍親衛呢?

馬上穿街走巷的驛卒接下來的行爲就給了這些人一個解釋。

這些驛卒並沒有策馬奔馳出城,而是兩人一組紛紛在咸陽城中各個鬧市和十二個城門等人流量很大的地方停下馬來,將背後斜挎的包裹打開,取出一卷白絹。

兩人恭謹的將取出的白絹打開,然後用幾根銅釘麻利而又小心的釘在了牆上,確定白絹釘好不會脫落之後兩個驛卒將馬匹牽到一邊,然後挎劍而立站在這白絹兩邊。

這時所有人才發現這驛卒盡然是披甲執銳的!而且看樣子是專爲這白絹而爲之,以作保護。

同樣的情形在咸陽城中大大小小的鬧市和各個城門處都在發生。

這白絹是何物?爲什麼這白絹需要驛卒披甲執銳來保護?這樣的念頭同時出現在無數在默默關注着這些驛卒的人心中。

有眼神好的已經發現,這白絹上有字。

那這寫有字跡的白絹寫的到底是什麼呢?

這白絹以及白絹上的字當然都是胡亥的想法了。因爲胡亥的到來,告示這一事物將提前出現在中華大地上。並在第一次出現時就將震驚世人。

胡亥直到昨天晚上才知道這個時候的大秦已經有紙了,羊皮紙!雖然也叫紙,但是使用很不方便,大多數都是用在繪製地圖或者遙遠距離的重要信報。

開始胡亥準備就在羊皮紙上寫上詔令,做爲告示張貼咸陽各處。但是李斯等人告訴他咸陽沒有那麼多那麼大的羊皮紙,而且用羊皮紙書寫皇帝詔令太過不敬。胡亥很乾脆的放棄了這一想法。

猛然想到後世的皇帝都是用黃布來寫聖旨,於是胡亥就決定用白絹來寫詔令做告示了,雖然有點浪費,但是這詔令過段時間反正都是要收回來的,到時候洗洗再用也是一樣。

不論何時何地何種年代,可見而未知的事物都是驅動人類不斷向前的不朽動力。這種動力用書面語被稱爲求知慾或者好奇心,如果用流行語來說那就是八卦之心了。

顯然大秦帝國時代的秦人也不會缺少這求知慾或者八卦之心了。

之前神秘的禁軍,加上後來神秘的驛卒和神秘的寫有字跡掛在牆上的白絹難道還不夠勾引出咸陽秦人內心深處隱藏的八卦之火嗎?

此刻咸陽秦人的八卦之火已經開始熊熊燃燒!

第51章 生死第110章 虞姬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4章 月氏出兵第199章 隕玉珠第78章 流言第6章 大戰起第59章 虎賁(二)第69章 全滅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114章 老秦再聚第279章 歸程(二)第99章 狼煙起第167章 廢奴第144章 救援第104章 是誰?第20章 秦典第167章 登陸第164章 法治第267章 神棍?第142章 猛翁仲第13章 疾行第65章 灞上將軍韓信第276章 格爾木草原第263章 那兩團凸起第82章 兵至下邳第179章 算計第138章 轟轟烈烈的大救災第37章 玄武軍!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79章 算計第50章 大營遭襲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95章 她認識我?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244章 嫉妒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296章 是誰?第16章 堵截項羽第9章 困難重重第92章 清明第234章 戰(三)第35章 戰陳縣(三)第32章 河西攻略第96章 菏澤故道第4章 月氏出兵第156章 重頭戲第176章 珍寶第224章 告老第92章 清明第59章 百將韓信第19章 項字大旗第29章 圍殺第42章 自責第23章 對策第176章 珍寶第1章 石鐵頭第18章 依賴和缺陷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6章 李府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212章 大朝會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46章 俠客行第3章 流言第136章 等爾破城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60章 倒計時第117章 黃縣第70章 嬴樂康第7章 誅殺趙高第147章 十步殺一人第138章 戰鼓起第33章 南下,南下!第78章 流言第122章 朕,喜歡你!第15章 李斯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163章 神蹟第17章 吃掉!?第22章 趙國彭越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2章 詔第23章 對策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203章 虎賁西行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264章 教訓第33章 踏足東北外篇四大結局第130章 號角長鳴第207章 異象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32章 誰更狠第171章 雪中咸陽
第51章 生死第110章 虞姬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4章 月氏出兵第199章 隕玉珠第78章 流言第6章 大戰起第59章 虎賁(二)第69章 全滅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114章 老秦再聚第279章 歸程(二)第99章 狼煙起第167章 廢奴第144章 救援第104章 是誰?第20章 秦典第167章 登陸第164章 法治第267章 神棍?第142章 猛翁仲第13章 疾行第65章 灞上將軍韓信第276章 格爾木草原第263章 那兩團凸起第82章 兵至下邳第179章 算計第138章 轟轟烈烈的大救災第37章 玄武軍!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79章 算計第50章 大營遭襲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95章 她認識我?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244章 嫉妒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296章 是誰?第16章 堵截項羽第9章 困難重重第92章 清明第234章 戰(三)第35章 戰陳縣(三)第32章 河西攻略第96章 菏澤故道第4章 月氏出兵第156章 重頭戲第176章 珍寶第224章 告老第92章 清明第59章 百將韓信第19章 項字大旗第29章 圍殺第42章 自責第23章 對策第176章 珍寶第1章 石鐵頭第18章 依賴和缺陷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6章 李府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212章 大朝會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46章 俠客行第3章 流言第136章 等爾破城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60章 倒計時第117章 黃縣第70章 嬴樂康第7章 誅殺趙高第147章 十步殺一人第138章 戰鼓起第33章 南下,南下!第78章 流言第122章 朕,喜歡你!第15章 李斯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163章 神蹟第17章 吃掉!?第22章 趙國彭越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2章 詔第23章 對策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203章 虎賁西行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264章 教訓第33章 踏足東北外篇四大結局第130章 號角長鳴第207章 異象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32章 誰更狠第171章 雪中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