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戰

十二萬九原軍就這樣排着嚴整的方陣緩緩朝着離開九原城的冒頓大軍追去。

出城的九原軍將領都很清楚,冒頓明顯是想破開九原城。而他之所以選擇放棄圍困九原城,正是因爲九原城易守難攻,冒頓不想承受損失。離開九原城北上,也不過是冒頓刻意爲之。

以匈奴騎兵的速度,這三十餘里的路程也不過是半個時辰的事情。怕是九原軍剛剛出城冒頓就已經得到消息,如今匈奴大軍已經開始調頭朝着九原城方向殺奔而來了。

所以,李鋼等一衆出城的九原軍將領根本就不着急。

冒頓棄城北上無外乎就是想逼着九原軍出城而已,如今九原軍已經出城了,根本不用着急追趕匈奴人,匈奴人就自然會來找他們。

果不其然,九原軍方陣緩緩移動,還沒過半個時辰,大地就開始輕微的震顫起來,滾滾悶雷聲自北方天際遙遙傳來,不到片刻,遮天蓋地的匈奴騎兵已經出現在北方地平線上。

此時,十二萬九原軍兵卒剛剛離開九原城還不到十里。

看到視線盡頭出現的密密麻麻的匈奴騎兵,九原軍並沒有馬上停止前進,而是繼續朝着匈奴騎兵迎了上去。

冒頓等的就是九原軍出城,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剛剛離開九原城不到五十里,九原軍就殺出來了。顯然九原軍是絕對不願意自己這數十萬騎兵進入雲中、雁門數郡的。

匈奴騎兵的馬蹄轟鳴聲從滾滾悶雷變成震天巨響,四十餘萬的匈奴騎兵形成一個巨大的半月形朝着出現在曠野上的九原軍步卒方陣包抄過來。

四十餘萬的騎兵衝鋒。放眼望去整個大地基本上都被漫山遍野的匈奴人所覆蓋,無數的戰馬奔馳。氣勢不可謂不宏大,聲勢不可謂不驚天。

行走在曠野上的九原軍兵卒能夠清楚的感覺到整個大地都在顫抖。而且這顫抖隨着匈奴騎兵的臨近逐漸變爲抖動,最後逐漸給人以整個天地都在搖晃之感。

不過片刻功夫,原本指甲蓋大小的匈奴騎兵。已經變成一個正常人大小。雙方的距離如今已經不足五里。

“咚咚咚!”

沉悶的戰鼓聲陡然自緩步而行的九原軍中軍方正中響起。

隨着這戰鼓聲響起,緩緩前行的三個九原軍步卒方陣八萬步卒齊齊停下腳步。三個步卒方陣中的秦軍兵卒隨即緊緊合攏爲一個巨大的嚴整方陣。

緊接着“砰砰砰”的悶響連成一片。兩萬手持一丈餘高巨盾的九原軍步卒越陣而出在這個由八萬秦軍步卒組成的巨大方陣周圍放下手中那巨大的包裹着鐵皮的大盾。

不過片刻功夫,在九原軍步卒方陣最外圍就多了一圈完全由一丈餘高巨盾組成的鋼鐵城牆。將步卒方陣牢牢的圍裹在這鋼鐵城牆中。

大盾剛剛擺放好,手持長矛長戈的長矛兵,就紛紛上前緊貼手持巨盾的九原軍兵卒身後,將三丈餘長的長矛、長戈等對付騎兵衝鋒的利器的尾部斜斜的倒插進土中,身體側立,雙手將矛身緊緊的抱在懷中。讓鋒利的矛尖亦或是槍頭透過巨盾中間刻意空出的縫隙斜指蒼天。

原本被一圈巨盾圍攏着仿若披上了一層龜殼的九原軍步卒方陣,短短的一會功夫就變成了一個霸氣外露的巨大刺蝟,一根根長矛鋒利的槍頭在陽光下閃爍着懾人的森冷光輝。

原本一直緩緩策馬跟隨在三個九原軍步卒方陣後面的四萬九原軍精騎在八萬九原軍整合完畢之後,在李鋼,矇昧,趙展,蒙過四人的帶領下紛紛動了起來。

不過九原軍精騎不是朝着撲過來的匈奴騎兵而去。而是直接調轉馬頭朝着九原城方向行去。貌似丟棄了這八萬步卒想要回城。

四萬精騎不大一會功夫就遠遠離去,沒了蹤影。

匈奴騎兵形成一個半月狀的巨大圓弧朝着列陣在曠野上的九原軍步卒圍攏過來。最中間的部分明顯放慢了馬速,而在兩翼的匈奴騎兵則是拼命抽打着胯下的戰馬,顯然是要將這八萬秦軍步卒整個包圍。

他們根本不擔心這些膽敢出城的九原軍能夠逃走。兩條腿和四條腿的差距,用腳趾頭想也知道。誰能跑贏誰?匈奴蠻夷反而更希望九原軍能夠逃跑。

畢竟逃跑的九原軍兵卒,將不能夠組成完整的戰陣。而一旦秦軍沒有戰陣各自爲戰的話,面對鋪天蓋地至少五倍於九原軍的匈奴騎兵,基本上只有全軍覆滅一途可走。

十餘里裡的距離不過是眨眼的時間。

漫山遍野的匈奴騎兵,除掉兩翼因爲要繞着圈子包抄九原軍距離遠一些外,中間凹進去的那部分匈奴騎兵已經距離九原軍步卒方陣不足五六裡。

刺蝟狀的九原軍步卒方陣中,戰鼓一直沒有停歇。每一次鼓點落下,都讓九原軍兵卒身上的血液沸騰幾分。看着愈來愈近的匈奴騎兵,心中磅礴的戰意幾欲無法壓制。

“殺!殺!殺!”

不知道誰最先帶頭喊出這三個字。開始還只有寥寥的幾聲高呼,緊接着就轉變爲全軍爆喝的驚天動地的高呼聲。九原軍兵卒用銅劍用力敲打着胸前的鎧甲,齊齊高呼三個殺字!

兵刃和鎧甲的碰撞聲,殺氣十足的爆喝聲,頓時響徹整個天地,蓋過那鋪天蓋地的馬蹄轟鳴聲。

沖天的殺氣,在這一刻達到頂峰!

肉眼可見,隨着九原軍步卒方陣中陡然爆發出的沖天高呼聲,狂奔而來跑在最前面最靠近九原軍步卒方陣的匈奴騎兵,在這巨大的聲浪中至少有數十騎因爲戰馬受驚而馬失前蹄栽倒在地,馬背上的匈奴騎兵甚至都來不及慘呼,就被緊隨其後的無數匈奴騎兵給生生踐踏成肉泥。

對這一切九原軍絲毫不在意。因爲這個時候原本平穩的戰鼓聲,開始變得急促,盡皆着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盤般,一聲接一聲的響起。

嚴整的九原軍鋼鐵刺蝟方陣四周頓時齊齊讓開數百道數丈寬的通道,一輛輛拉着大型連射弩機的馬車從這讓開的通道中開出陣列,出現在四四方方的刺蝟方陣外圍。

整整兩百具大型連射弩機!

數千九原軍兵卒很快麻利的將大型連射弩機卸下馬車,然後將拉車的戰馬牽入方陣之中,將兩百輛已經空了馬車首尾相連的放在了,方陣四周外圍不能遮擋大型連射弩機發射的地方。

這些馬車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依然能夠作爲阻擋匈奴騎兵衝鋒的第一道障礙。

在數千兵卒有條不紊的調試大型連射弩機的同時,又是數千九原軍兵卒從方陣中裂開的通道中奔出,這些兵卒手中盡皆帶着鹿皮手套,每個人提着一個看似很沉重的麻袋。

這些兵卒跑的很快,一直奔到距離方陣足足有一百步遠的地方,然後從麻袋中掏出一把把銅釘、銅荊棘等能夠傷害馬蹄阻攔騎兵衝鋒的物事隨意的拋灑在曠野上。

此刻匈奴騎兵距離九原軍步卒方陣還有不到四里的距離。再過片刻就將進入大型連射弩機的射程!

但是無論是調試大型連射弩機的九原軍兵卒,還是潑灑銅荊棘的九原軍兵卒,亦或是列陣的九原軍兵卒,沒有一個人驚慌,甚至於他們似乎根本沒有聽到那讓人震耳欲聾的馬蹄轟鳴聲。

調試弩機的調試弩機,拋灑荊棘的拋灑荊棘,列陣的列陣。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每個九原軍兵卒眼中都有一團火焰在醞釀,在燃燒!

九原軍從不曾畏懼戰鬥廝殺、馬革裹屍,更從不曾畏懼過匈奴蠻夷。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三裡!

數千奔到百步外拋灑銅荊棘等物事的九原軍很快就將麻袋中的銅荊棘等物事拋灑一空,然後轉身頭也不回的往方陣之中狂奔而來。

他們不是怕即將到來的匈奴騎兵,而是擔心自己這些人阻擋了大型連射弩機發威。不怕匈奴人,不代表願意被自己人給射成篩子。

兩裡!

這個距離,九原軍方陣最外圍的兵卒甚至已經能夠看到狂奔而來的匈奴騎兵那猙獰的眼神。匈奴騎兵左右兩翼在繞了個小半圓之後也即將真正完成對這八萬九原軍的合圍。

被數十萬的匈奴騎兵合圍,九原軍步卒方陣除了那隆隆的戰鼓聲響的更爲急促外,從九原軍兵卒臉上看不到任何的情緒所在。

沒有騷動,沒有害怕,沒有膽怯。

彷彿面對的不是數十萬的匈奴蠻夷,而是區區幾隻野狗而已。

一千八百步!

一千六百步!

“梆梆!”

連綿不絕的沉悶梆響聲,自九原軍步卒方陣四周接二連三的響起!

一丈餘長的粗大弩箭帶着尖利的呼嘯聲瞬間跨過這八百米的距離狠狠的鑽入密密麻麻的匈奴騎兵羣中!

在震耳欲聾的馬蹄聲響中,根本聽到任何一點匈奴人的慘叫聲!因爲他們在被巨型弩箭貫穿的一剎那不是已經死了,就是被弩箭入體飛落馬背跌在地上被緊隨其後的無數匈奴騎兵給生生踐踏而死!

數百隻巨型弩箭在密密麻麻的匈奴騎兵羣中犁出了數百道血槽!(未完待續。。)

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175章 覲見第103章 身後有人第80章 開了地圖炮的頓弱第20章 秦典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65章 蒙毅北上第34章 地方吏治變化的開端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50章 大營遭襲第148章 壽春來使第270章 報院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96章 菏澤故道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32章 除夕夜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12章 接陣第166章 用意第121章 項羽呢?第83章 鑄造第110章 憤怒第92章 清明第29章 楚國項梁?第8章 黃雀現(中)第93章 餘孽?第28章 羣臣定計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253章 血旗出第25章 末路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58章 國殤(二)第16章 危局第225章 內閣參政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二月感謝單章第8章 二世新政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278章 歸程第93章 議政堂(上)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108章 兩兄弟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69章 念我故鄉第220章 尚坊禁地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50章 鞭責第187章 大朝會第177章 拒絕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16章 備戰第265章 陰陽一派,鄒嫣月第246章 安排第71章 信仰第72章 滿池春色第20章 百家和大秦帝國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13章 疾行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251章 恩怨第46章 死戰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305章 武安侯第246章 安排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34章 戰陳縣(二)二月感謝單章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140章 虛虛實實第29章 圍殺第77章 紅色信報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213章 太原郡第105章 這是忠告!第14章 相親第185章 聖天子與你們同在第279章 歸程(二)第90章 皇兄第126章 能戰否?第105章 這是忠告!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26章 一念之間第101章 梁山雷鳴第36章 誤會第43章 腄縣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99章 疑慮生第11章 迎戰
第266章 我問你答第175章 覲見第103章 身後有人第80章 開了地圖炮的頓弱第20章 秦典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65章 蒙毅北上第34章 地方吏治變化的開端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50章 大營遭襲第148章 壽春來使第270章 報院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96章 菏澤故道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32章 除夕夜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12章 接陣第166章 用意第121章 項羽呢?第83章 鑄造第110章 憤怒第92章 清明第29章 楚國項梁?第8章 黃雀現(中)第93章 餘孽?第28章 羣臣定計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253章 血旗出第25章 末路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58章 國殤(二)第16章 危局第225章 內閣參政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二月感謝單章第8章 二世新政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278章 歸程第93章 議政堂(上)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108章 兩兄弟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69章 念我故鄉第220章 尚坊禁地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50章 鞭責第187章 大朝會第177章 拒絕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16章 備戰第265章 陰陽一派,鄒嫣月第246章 安排第71章 信仰第72章 滿池春色第20章 百家和大秦帝國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13章 疾行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251章 恩怨第46章 死戰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305章 武安侯第246章 安排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34章 戰陳縣(二)二月感謝單章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140章 虛虛實實第29章 圍殺第77章 紅色信報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213章 太原郡第105章 這是忠告!第14章 相親第185章 聖天子與你們同在第279章 歸程(二)第90章 皇兄第126章 能戰否?第105章 這是忠告!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26章 一念之間第101章 梁山雷鳴第36章 誤會第43章 腄縣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99章 疑慮生第11章 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