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一臉怪味看着解淪,他是怎麼也沒想到,濃眉大眼的解淪會有這一面,就是手藝差了點啊。
不過想到解淪話中的東西,可不是怎麼一回事嗎?
三十二人,一次性支取全部月俸。
二千三百多人,不同程度上多領月俸,佔了取錢的三分之一。
這不是心意又是什麼?
炎黃子孫,過的苦日子太多,歷來奉行節儉,有一分藏一分,只爲在遇上災荒的時候能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在港區做工的勞工,不說全都是無產者,但可以肯定都是窮人。
個人節儉,對個人而言是好事,可對於一方勢力來說卻不是這樣的。
開國至今,瓊海的資金來源單一,要麼來自敬業齋,要麼來自各地商賈,具體比例上中原商賈更是佔據了七成。
瓊海當下看似欣欣向榮,實際上瓊海並沒有從百姓手中收到什麼稅,雖說在月俸中扣了一定的個人稅,可那百中抽四的個人稅收,遠不夠各地大食堂運轉所需。
也就是海外利潤大,加之朱允熥給了商賈提升社會地位的機會,方保證了各項運轉,不然這攤子真的撐不起來!
軍機下一輪的擴軍爲什麼要壓,除了少人之外,另一原因就是缺錢!
因此現在瓊海國的官員,不管官位高低,稍有遠見者,內心無不清楚,如今瓊海的財政是畸形的!
黃子澄看到的是財政部賬本上與月劇增的沉沒資金,一月比一月多,不少勞工除開最早領了兩三個月的月俸,剩下的月俸幾乎全都壓在財政賬戶上,就上月賬面累積已經破十萬兩白銀,關鍵的是這筆錢只能看不能用,那種感覺變扭極了!
解淪那邊則是因每季一次的稅收統計而發愁,過去百姓是沒錢,現在是有錢不花……瓊海的收稅模式爲間接稅,沒有財富轉移的過程,這稅是怎麼也收不上來,單靠財政一股勁的往推動,大量的資金沉默,瓊海又能堅挺多久?
實踐出真知,大量官員的腦海中先後誕生出……“中原的路是錯的,想要國富民強,除藏富於民之外,更當鼓勵百姓消費!”……的想法
“哥,你來了?”
李漆還沒關上門,解縉便走了進來,“舊城區的發放工作已結束,一萬三千元,全數兌走,我入新城的時候,已看到不少百姓朝商業街去,或許從今天開始,我們瓊海的中間稅就能收上來!”
“很好!”
五萬紙鈔,港區兩萬,舊城一萬三,軍營一萬一,南渡六千,只要這四個點將錢發出去,百姓勢必就要進行消費。
爲何消費?
此輪消費並非因需求,而是因爲紙鈔拿在手上不踏實,甭管領取的時候,內心如何相信大王,談什麼支持工作,當紙鈔真實到手的那一刻,人心就會變化,在沒有別的路子可對紙鈔進行驗證的情況下,消費就成爲了最方便的方式。
這一花,紙鈔的信用起來了,商人的庫存商品得以賣出,財富轉移瓊海便可收稅了,一個小循環就建立。
而這開始就如同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張牌,初期變化小,但隨着時間的遞進,最終必將成爲不可阻擋的潮流,在這過程中瓊海只需進行引導,便可一順百順,如滾雪球一般,將整個內消循環滾起來。
“接下來就看今日消費有多少,稅有能收上多少?”解淪顯然也想到了這些。
瓊海施行的間接稅,而不是直接稅。
間接稅與直接稅,最大的區分就是收稅的來源是否容易轉嫁。
兩種收稅的模式各有優劣。
後世全球稅收模式,東方國家多以間接稅爲主,西方國家則多以直接稅,朱允熥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穿越客,在收稅上自然要照搬符合自身的案例。
“收稅這上面,沒人敢做手腳!
要知道,未來一段時間盯着商業街的人可有不少,如果現在百抽七的稅率都不願意繳納,那他們也必要在我瓊海混了!”解縉殺意騰騰的說道。
天知道爲了收稅,瓊海內閣做了多少準備!
實踐出真知,格局凝氣魄。
歷經六千五百萬年的生命演化,除一代代積累下的學識不同,無論是生理機構,還是腦域結構上,古人和現代人並沒區別。
後世有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古代其實都有。
古人高度比後世低,只因基礎站位太低!
三年踐行,行知合一,自我思考,瓊海中高層的思想早就不需朱允熥再開拓,只要把控好了方向就行。
君不與民爭利?
這話在中原是君王的行事準繩,爲名教的堅持,但在瓊海聽聽就是了。
君王不取稅與民間,國無餘財何以基建?何以普惠教育?興盛醫療?
君子恥與談利?
這言論在不少新式官員看來更是一個笑話,小利爲財,無財何以讓自身活的更好,大利爲名,真要恥談名利,那你還追求毛線個修身治國平天下,歸根到底不過是對百姓思想的禁錮!
一千多年的歲月,孔夫子的屍骸都早已不在,皇朝都更替了幾輪,如今還要死抱儒學經意,這是太看得起孔夫子,還是太小看了今世人?
萬事萬物都在變,向善從善之心可以不變,但其他的東西必須得變,唯變方能見生機!
格局徹底打開,很多東西都不需要朱允熥去推動,自下而上一陣陣思想思潮涌現,往後的變革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這些年來,表面的繁華之下,除開永遠收不上來的民稅外,更改最多就是各類規章和法典,就解淪之前的彙報,僅今年洪武二十八年,下面提出來的法案修改與補充條款累積已有一百四十多條,這還是層層審覈通過的,要是沒有刪減過程,總數可能破千。
這是法案,是立法會經過一年多的爭論,最終才敲定下來的,這纔過去多久就需要打補丁,有此可見瓊海基層的變化有多劇烈。
當然出現這種局面,也和朱允熥設計的框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