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人走出非洲,人類的腳步便在十數萬年間踏遍了全球每一塊地,到處都留下了生活生產的痕跡。
可爲什麼後世,唯有中華能被稱之爲五千年文明古國?
因文化,因傳承,因神州大地上的漢族先民,是最早將人類文明推進城邦時代,構建了完整了社會體系,運行模式的民族。
五千年傳承,東方漢民從原始宗教,原始信仰起步,一步步發展成出燦爛的文化。
甭管某些文化是否與後世被批判爲糟粕,其本身都已成爲了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真龍天子這一概念,更是貫穿古今,後世再過了覺醒年代,破了四舊後,依舊人堅信教員爲救世真龍,更別說將封建文化發展到巔峰的洪武年間。
真龍之說,不僅流傳甚廣,更令人從心底信服。
抓住這一點,自古藉此爲宣傳的造反太多,越是上層階級對此越發不相信,不然也幹不出將皇帝送上神龕的舉動。
但發生在朱允熥身上的事,真的解釋不了。
解釋不了便腦補,腦補不成,深刻在思維邏輯底層的“真龍”印記就會激發,進而形成某種閉環,不斷自我強化,加深這一塊觀念,若是外界也在傳,這不就對了嗎?
真龍傳說對應到朱允熥,唯一無法解釋的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太孫之位,爲何選朱允炆而不選朱允熥。
既爲真龍,當橫掃無敵,天命加持,又豈因一人造僞龍而丟失儲君之位,只能偏安與瓊海之地?
這是整套邏輯鏈中唯一有問題的地方。
不過道門已對此進行背書,解釋。
現實鋪墊,建立邏輯基礎。
在道門鋪墊中,以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也將龍作爲分化。
建立大一統的秦朝始皇帝,不用說,那是始龍,原始真龍,是龍中最高的一級。
不同於始龍之子,那些龍子龍孫,每一位原始真龍的出現,皆代表一重天命。
始皇帝代表了大一統,是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論,地同域的大一統。
後續如劉邦,漢武隋唐開創者,皆被賦予了一重天命。
到了老朱身上,老朱的天命就是重整山河,光復漢統,重立中華。
同時也解釋了,始龍之所以能傳代,他的子孫後代能做皇帝,不是因爲別的,僅僅只是因爲始龍有大功德,福
“沒什麼辛不辛苦,一切就看人怎麼去想,族人選我做頭領,背後的理由有很多,不僅僅只是我是阿媽的女兒。
漢族也好,我們黎族也罷, 都是人,都想過好日子,過平靜富足的好日子。
這種日子,以前有人不想咱們過,不僅如此他們還想將手伸進我們的領地,弄得全天下的好東西,都像是他們的一樣。
不給,就是一句不尊王化!
我們若是再強烈一點,便是軟刀子割肉的封鎖,那幫鳥人若是有膽子動刀動槍,打一場輸了咱們還好受一點,結果一幫子沒膽子的。
是真的臉都不要了!”
說着說着,王十三娘就回憶起曾今的往事。
黎族也是人,是人就沒人想着過朝不保夕的日子,甭管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只要不是反社會人格,整天打生打死真的沒事幹嗎?
“過去的日子,將來是否重現,瓊海的政策是否會反覆,誰也不敢保證,只因人壽有終,歲月無終!
過去的就別回憶了,未來也不需要惶恐,着眼當前,咱們好好聊聊!”
朱允熥吞下最終的年糕,目光看向王十三娘。
王十三娘點了點頭。
商議那是下面人的事,具體如何決策纔是首領們的事。
朱允熥沒時間長留在自治區裡,年關將近,王十三娘也沒時間陪着朱允熥,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人。
“先說說徵兵,你們的反應我是真的沒想到,太積極了。
這是好事,代表這四年我做的還不錯。
但想來,十三娘對於軍隊建設了解並不多。
如今不是過去!
過去的戰爭,雙方操着冷刀子,冷箭,勝負取決於個體,組織與士兵的堅持。
一場戰役,一支部隊損員超過一成就要面對可能崩潰的風險,達到兩成不崩便算精銳,能在三成損失下維持戰力的,這種軍隊一般只存在與開國早年,是一國的王牌。
但這套規律,只適用於漢人,不使用漢人以外的民族。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個人理解,源自與生存環境的險惡,與自幼集體生活,以及保護族人的戰鬥意志。
當然啦,擁有這些品質,不代表就能戰而勝之,一場戰爭除開這些基礎的要素,還要配以武器裝備,軍需保障,最後是指揮層。
前者是少數民族的優勢,後者優勢在漢族,若是能互補便可成無敵之軍。
但因隔閡,漢族與少數民族很難全盤相信對方,這種情況下,漢族軍隊建制偏向與以血脈,宗親爲感情紐帶的父子,堂兄弟之間,勝則全族昇天,敗則全村掛白!”
朱允熥說的很隨意,王十三娘神色卻一點點凝重。
“現在已經不一樣了,燧發槍,黃火藥,炮火,所代表熱武器時代已經降臨。
熱武器的出現,必然將終結冰冷器,同樣也終結我剛纔說的那套規律。
相較於冷兵器時期對於個體,基層組織度的要求,時代要求更高,體魄只是一個基礎,還需學量學識。
同樣要培養一位優秀的士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是完全不同。
經一系列計算,現在要培養出一位合格的士兵,最短需十個月訓練週期,先後投入等價於二十兩白銀的資源,如此也只是剛剛合格。
花了怎麼時間和金錢,沒有哪家願意讓他們去做炮灰,因此後續的投入更多。
在這種消耗下,註定了每一個徵召名額的背後都要考量很多很多內容。”
話說的怎麼清楚,朱允熥就是怕因信息差而產生什麼誤會。
黎族是人入了軍隊,但時間尚短,配以現在的軍規,還沒有黎族士兵得到探親假,黎族上下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正確的信息,不然就不會嫌兩年八百人的名額少了!
因此必須要將話說清楚。
“如果是這樣的……”
聽完這話,王十三娘有些木,他們是真的沒想到,背後的情況會是這樣。
欺騙不可能,今年沒族人從軍中回來,但開年呢……
時間可以戳破一切謊言,更別說事關軍隊,兩族信任,朱允熥不可能怎麼短視。
真相如此的話,兩年八百人的名額就不再是暗中防備他們黎族融入,也非排斥。
“軍機建設是一國基礎,保密是肯定的,你們不知道反倒讓我安心,代表大家過去都沒做傷害彼此感情的事。
你們的熱情,我們也接受。
過去的軍隊只有戰功,功勳和富貴,現在的軍隊還有教育與人脈。
人數太多,資源吃緊,影響其他,人數太少你們也不好分配,這樣吧,兩年一千三百人,洪武二十九年六百,洪武三十年七百,具體的視當年瓊海資源在做變化!”
看似是商議,實則說到這裡,該懂都懂得了。
“可以,具體的我會向下解釋,爭取調出最好的苗子!”王十三娘點了點頭。
培養一人十月,十月花銷二十兩白銀,折換成瓊海紙鈔足足200塊。
200塊對於王十三娘來說不對,可落到一個人身上,在十個月之內花掉,怎麼去花便有些考驗王十三孃的思維習慣。
六百人,那就是十二萬,投入這麼多,結合朱允熥方纔所言,後面的事但凡有腦子就應該知道,她無需深究。
……
很多事情,事情發生過程會很離奇。
黎族視徵兵名額爲核心,這點被朱允熥所察覺,故而長篇累牘對此解釋,消除彼此之間信息差,解釋邏輯根本。
朱允熥視自治區發展爲重點,藥材種植園爲核心,結果王十三娘準備的更多,地點,氣候,領地範圍內藥材分佈,後續支持保障該怎麼做,這些本該由朱允熥他們考慮的,黎族已經整理出來,前期工作不說全數完成,在有了這份準備後,也能將準備時間縮短兩三個月,並且就藥材種植的種類,藥草種子,黎族也有準備,誠然他們對於領地內情況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