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澤州

李自成可沒想到明軍居然放着寬闊大道不走,非得從山川險要處打,而且明軍還有炮!

當明軍的幾十門一斤炮轟隆隆打響的時候,李自成就已經知道不對了。

他沒有想到明軍會拉着那麼多的大炮從京城一路溜達到澤州來!

他更沒想到,當明軍把鳥銃和大炮搭配運用之後,會讓他們這邊,陷入完全的被動挨打狀態!

這些天來,一直跑路的過程中,李自成可是對京城之戰多次反思,在澤州這裡蒐羅了大將軍炮之後,他對大將軍炮並不陌生,他們如今也開始裝備上一些大大小小的炮。

特別是澤州這裡的大將軍炮,但是此時和明軍的炮比起來,他很清楚的感覺出來了,他的火炮威力並不大,而且經過試驗,澤州這裡現在剩餘的這些炮,在野戰中很難運用,甚至還有點礙事兒。

澤州這裡只鑄造炮身,雖然這個時代的大炮工序少,但是車架也是大明朝的工匠多番摸索才造出來的。

所以李自成現在用不好大將軍炮,要用大將軍炮打人,得先堆土,工程量大不說,而且很容易被敵人發現,通常情況下,人家看見你在堆土就轉移了,畢竟誰會傻呼呼等着你用炮打?

除非是守城,目標明確,或者敵人根本動彈不了!

而步兵在戰場上動彈不了的原因通常只有一個,就是被大量的騎兵給看住了。

自古步克騎都得結陣而守,而結陣之後的步兵,通常是很難運動的,除非是結成西班牙方陣、莫里斯方陣那樣的火槍加長槍的方陣,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移動城堡”,讓火槍兵圍着長槍方陣慢慢運動。

不過即便是這種“移動堡壘”,遇上可以迅速轉移的三磅炮,同樣會損失慘重!

如今在同時期的歐洲戰場上,火炮已經成爲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了!

而李自成下轄的都是傳統的軍隊,基本上還處於有什麼用什麼的狀態,對後勤等方面根本還沒有處理完善。

對於這個時期的騎兵來說,馬匹是最重要的裝備,而除了東奴人、蒙古人和明軍之外,李自成、張獻忠等反王還是處於有損無補的狀態,而真正的精銳騎兵可都是是一人雙騎,纔算是真正有戰鬥力的。

另外,李闖軍現在還沒有官營馬政的支持,就只能靠下面的將士自己養馬,花費基本上都是從劫掠而來的,這種狀態下,根本不可能一人雙馬。

所以李自成現在的騎兵雖然也有幾千人了,但是其中大多數的真實戰鬥力並不強!

“這可怎麼辦?這樣生挺着挨炮轟可不行!”

聽着隆隆的炮聲,李自成想起了京城之戰,那時候明軍同樣的招數,一步步讓他的大營潰亂,此時李自成有些沉不住氣了。

“陛下,要不讓老營去撲一下明軍的炮陣?”

這主意不靠譜,這是要打亂明軍的節奏,誘使明軍全軍攻來,然後伏兵盡出,畢竟明軍現在這樣穩打穩紮的,到時候就是伏兵出來了,面對着陣型嚴整的明軍,恐怕也不可能一戰而下。

再說了,這樣挨炮擊誰也受不了,雖然看似只有幾十門一斤的小炮,但是一輪齊射下來,也能轟出幾十枚要命的炮彈,這樣打下去,配合着只用舉槍射擊的鳥銃,算是無解了,偶爾有勇士想要表現一下悍不畏死,卻也被射成了馬蜂窩!

明軍要是這樣子轟到城下,那己方死傷要有多少?到時候還能有什麼士氣?說不定不用明軍撲擊過來,己方就要重蹈覆轍,再次奔潰了!

李自成此時想了想,說:“撲擊炮陣怕是不能得手的,不過多少可以爭取一點時間,做一下準備吧,萬一撲擊不成,把伏兵挪一下,避一避明軍的大炮吧!”

這布好的陷阱,怎麼就不好好跳進來呢?李自成很是鬱悶,明軍什麼時候這麼難纏了?這麼能打了?

“末將領命!”郝搖旗重重點頭,“額這就去選死士,和明軍拼了!說不定就得手了!”

說完,他就大步奔下山去了,他也是時運不濟,本來劉宗敏一死,他擔任騎軍大將,統轄騎軍若是回援的話,李闖軍在京城哪會那麼快就崩潰,可是幾萬騎軍,一朝崩潰,只剩下百餘騎,李自成沒有砍了他,算是對他不錯了。

鼓聲陣陣,那邊老豬山已經被明軍攻佔了,無數明軍已經佔據了那片陣地,在山頭山陰紮營,李自成很是鬱悶,這樣子,根本不可能達成預先的計劃了。

在火炮的催逼下,李闖軍也不得不展開反擊了,用大炮逼迫對方的步兵向己方堅守以待的陣地發起進攻,是同時期的歐洲戰場上非常多見的戰法。

李自成這回算是碰上了先進的兵法了,由英國公張世澤親自指揮的這次戰鬥,平心而論,還是非常專業的,他沒有憑藉着優勢軍力,就讓明軍一擁而上,而是穩打穩紮,全是針對李闖軍的薄弱處的戰法。

甚至到攻佔下了老豬山的山頭,李自成一方還不知道明軍的大將王鬥已經到來了。

從山頭向下攻,炮陣反而不好打了。

考慮到戰場上的李闖賊軍擁有許多騎兵,所以張世澤讓步軍持着長矛出擊,剩下的則是刀牌和弓箭手各半。

此時近萬人組成以長槍兵爲核心的方陣,從老豬山山頭俯仰而下。

此時已經挪到澤州城頭上督戰的李自成遠遠的就看見明軍發起的攻擊,看了一會兒,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果然還是額知道的明軍啊!”

“皇爺,要給郝將軍下什麼命令嗎?”一旁的顧君恩問。

“不必。”李自成笑着,“他知道該怎麼做的!”

郝搖旗的任務是等着明軍的炮陣下了山之後,再伺機而動,破壞這些威脅很大的大炮,有大炮在,明軍攻城就很容易,這澤州城雖然李巖前兩天就開始整修了,但是城內的工匠稀少,物資也不是很充足,可比不上那些重鎮堅城,更不能和大明京師相比了。

李自成的話音剛落,城外駐紮的闖軍就響起來悶雷一般的鼓聲。

劉芳亮已經派出部隊去迎戰了,劉宗敏、高一功等人戰死之後,闖軍現在大洗牌了,劉芳亮已經是闖軍數一數二的大將了,至於李雙喜,雖然表現的很忠心,但是李自成不可能讓他再單獨掌軍培養自己的勢力了。

畢竟,大順選擇的繼承人已經確定了,這些個義子,也該逐漸迴歸到正確的位置上,不該給他們想那麼多的機會了。

從上至下,俯仰攻擊,算是最容易的,佔據了有利的地利位置,很快就被明軍攻到了山下。

劉芳亮派出迎戰的部隊是騎兵陣和步兵方陣,前列是一水兒的刀盾兵,就是爲了防範明軍的火器,個個都披堅執銳,排列出了還算嚴整的隊列。

沒有什麼陣前鬥將,戰場上直接響起了一片喊殺的聲音,雙方開始糾纏在一起廝殺。

而此時,藏着的郝搖旗已經準備朝着明軍的炮陣伏擊了,只是現在離得還很遠,明軍的火炮也沒有佈陣完畢。

明軍的長槍兵和闖軍的刀盾手很快就碰撞在了一起,血腥的近戰很快就在澤州城下展開了,先是如牆而進的長矛插入了刀盾手的陣列當中,鋒利的矛尖挾着巨大的衝力,瞬間就穿透了刀盾兵身上披着的布衣。

然後則是闖軍刀盾手腰刀的反擊!盾牌護着腰刀衝到了長槍兵的身前,手起刀落,都朝着長槍兵的甲冑揮砍戳刺,雙方的死傷都開始激增,明軍陣列後方的弓箭手、火器營以及和騎兵,都開始準備作戰了。

先開始的弓箭手,雙方的弓箭手幾乎上是同一時間發起攻擊,兩邊的弓手都很不錯,畢竟弓箭手這個兵種也算是高級兵種,全是從軍多年的老兵,一陣攢射之下,兩邊的死傷也都開始激增。

不過箭鏃畢竟不是槍彈,對於披甲的目標沒有太大的殺傷能力,所以被箭鏃射翻的確也不多。

明軍畢竟有着大明朝的底子在,基本上都有甲,哪怕很多都是棉甲,但是也比闖軍的布衣要強多了。

在步軍的激戰開始後不久,在澤州城北面的開闊地上,雙方的騎兵也發生了交戰,不過這是明軍的千餘重騎兵和闖軍的數千輕騎兵在交戰,數千闖軍的輕騎兵從不同的方向,嚮明軍重騎兵發起了密集衝鋒,在隆隆的蹄聲當中,數千只馬蹄帶起了漫天塵土,真有一些地動山搖之勢。

雙方都有着隱藏的實力,明軍這邊,大將王鬥未出,而闖軍這邊,佈置好的火炮,潛藏的伏軍,都在等待着合適的時機加入戰場。

雙方此時的交戰還沒有分出勝負,步兵是明軍憑藉着裝備佔據上風,騎兵是闖軍憑藉着數量佔據上風,不過闖軍的騎兵配置的並不是上等的戰馬,只有少數是上等的戰馬。

因爲闖軍真正的精銳騎兵已經在薊鎮覆滅了,被明軍繳獲了無數的戰馬,這也是明軍敢於配置重騎兵的原因,重騎兵可都是一人雙馬甚至三馬的配置,在基礎條件上,明軍現在是遠勝於闖軍的。

闖軍的騎兵現在所騎的馬,甚至大多都夠不上戰馬的標準,沒辦法,這些騎兵也是李巖從中原各地蒐羅來的,雖然說,中原和南方是可以養馬的,但是中原和南方養馬的成本可是比北方草原養馬成本要高出許多倍,根本無力維持龐大的馬羣。

而重數量的草原式養馬,是以百中選一的方式選出高大強壯的馬駒閹割後充作戰馬的。

可是中原和南方養出的馬匹既少又貴,要百裡挑一的話,那就沒馬可用了!

所以,闖軍的數千輕騎雖然佔據着數量的優勢,但是面對着能力不弱,裝備又好的明軍重騎兵,卻是在佔據上風沒多久,就被全速衝擊的明軍重騎兵攻破戰陣,人仰馬翻,傷亡慘重,節節敗退。

負責指揮闖軍作戰的劉芳亮也不得不派出步兵用密集的槍陣隊列頂上去掩護自家的騎兵撤退。

贏了一陣的明軍騎兵卻也沒有戀戰,因爲此時指揮的還是張世澤,他沒有別的才能,就是一個字“穩”,不貪功冒進,待敵自潰!

與此同時,步兵集羣的戰鬥已經分出勝負了,明軍步軍雖然打得賣力,但還是落了下風,倒不是被闖軍的步軍刀盾兵給擊敗了,而是郝搖旗看到明軍的火炮遲遲不投入戰場,他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帶着伏兵投入了戰鬥,他繞過了正在激戰的雙方步兵,轉到了明軍的側翼,數千的闖軍老營精銳殺出,立刻就有了結果。

一開始敗退,剩餘的明軍就開始發足狂奔,此時闖軍的輕騎兵也開始加入追擊的戰場。

就在一邊倒的屠殺即將上演的時候,上千明軍重騎兵此時繞了過來,對着闖軍發起了衝鋒。

雖然只有千騎,卻抓住了機會,打了劉芳亮一個措手不及,本以爲那支明軍重騎人數少,雖然騎兵戰不是對手,但是還是能糾纏住的,他沒想到,只是一個疏忽,就被這支明軍重騎穿出了包圍圈,然後就直接攻向了正朝着明軍步軍追殺的刀盾手。

一般來說,槍兵克騎兵克刀盾手,刀盾手克火器營克弓箭手,騎兵克刀盾手克弓兵,不過這也和雙方的戰鬥力以及裝備都有關係,刀盾手面對騎兵也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不過闖軍的刀盾手,沒有甲,裝備上就先天不足,面對着重騎兵的衝擊,自然是沒有懸念的。

而正在追殺明軍的大順軍步騎兵隊形混亂,面對千餘重騎兵的突然衝擊,連半分抵抗的能力都沒有!

不過騎在馬背上的大順輕騎兵都是積年的流賊,對付這種局面是很有經驗的,一聲聲“扯呼”響起,就看見這些馬背上的騎士已經打馬調頭,奔逃而去,將戰場上的大順步兵丟給了敵人——這些步兵本就是炮灰,大多都是被裹挾的,一般來說,被殺光了也沒有人會心疼的。

李自成也不在意這些步軍的傷亡,老營也有步軍,老營的步軍可是披甲的,此時都在澤州城頭上佈防,城下的步軍傷亡並不放在他眼裡,這些都是李巖從各地蒐羅來的後備軍。

第十九章 流民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動(1)第一百八十六章 澤州攻防戰第八十四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八十三章第十章 無法拒絕的100萬第四十六章 見義勇爲者第九十三章 逃亡恆河第九十二章 邁步星空(6)第一百零四章 王將軍冷血無情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二十三章 蘇明玉第四十七章 突破第五十三章 江湖事江湖了(2)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三章 立志第三十五章 兵器譜第五第十章 我要當教授(3)第一百九十一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二)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十四章 金蛇秘籍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三章 隋國公主(2)第三十九章 巫師第七十四章 大戰又起(四)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七十一章 大戰又起(一)第三十五章 成漢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七十三章 殺上黑木崖(3)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九十八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中)第六十六章 梅莊(2)第七十四章 焚燒一空第七十章 射鵰者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二十九章 降龍十八掌第九十一章 邁步星空(5)第七十五章 三關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八章第七章 張四郎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一百二十九章 熱點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三章 立志第三十章 危機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十六章 張飛第十三章 疏忽第三章 幽谷有佳人第二十章 飛馬牧場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一百零九章 論道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五十二章 收穫第十三章 門規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十四章 女皇(1)第一百零三章 教育(1)第一百四十五章 緣由第五十七章 陳慶之第一百三十章 算計(2)第十三章 回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死戰第三十三章 見義勇爲第七章 張四郎第四十五章 頡利第六十二章 星空高科園第七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終)第七十五章 蘇拉威西第二十二章 昭雪第四十六章 見義勇爲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一章 戰爭前奏第六十章 結盟(2)第二十三章 蘇明玉第五十一章 臨戰九十四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上)第十四章 進攻第七十一章 殺上黑木崖(1)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十三章 救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虎賁赴西涼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三)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一百零三章 新年快樂
第十九章 流民第六十八章 暗流涌動(1)第一百八十六章 澤州攻防戰第八十四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八十三章第十章 無法拒絕的100萬第四十六章 見義勇爲者第九十三章 逃亡恆河第九十二章 邁步星空(6)第一百零四章 王將軍冷血無情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二十三章 蘇明玉第四十七章 突破第五十三章 江湖事江湖了(2)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三章 立志第三十五章 兵器譜第五第十章 我要當教授(3)第一百九十一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二)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十四章 金蛇秘籍第九十六章 核工業第三章 隋國公主(2)第三十九章 巫師第七十四章 大戰又起(四)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七十一章 大戰又起(一)第三十五章 成漢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七十三章 殺上黑木崖(3)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九十八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中)第六十六章 梅莊(2)第七十四章 焚燒一空第七十章 射鵰者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二十九章 降龍十八掌第九十一章 邁步星空(5)第七十五章 三關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八章第七章 張四郎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一百二十九章 熱點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三章 立志第三十章 危機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十六章 張飛第十三章 疏忽第三章 幽谷有佳人第二十章 飛馬牧場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一百零九章 論道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五十二章 收穫第十三章 門規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十四章 女皇(1)第一百零三章 教育(1)第一百四十五章 緣由第五十七章 陳慶之第一百三十章 算計(2)第十三章 回山第一百八十八章 死戰第三十三章 見義勇爲第七章 張四郎第四十五章 頡利第六十二章 星空高科園第七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終)第七十五章 蘇拉威西第二十二章 昭雪第四十六章 見義勇爲者第一百一十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一章 戰爭前奏第六十章 結盟(2)第二十三章 蘇明玉第五十一章 臨戰九十四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上)第十四章 進攻第七十一章 殺上黑木崖(1)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十三章 救援第一百一十九章 虎賁赴西涼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三)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一百零三章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