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下)

李儒的情報其實比董卓更早幾分,他的天賦就是算計,只要有己方情報,他就會生出感應,離得距離越近,感知越是清晰,信使都不用傳到,半途他都可以得知。

在得知北域情報之後,再得知青州鉅變,李儒此時已經明瞭幾分,正想要再仔細思索一番,就感覺絕大的危機,立刻呼救,他自己則抽出劍來,避於桌下。

一道劍光在李儒閃開前的那處忽然出現,劍光之凌厲,讓此時躲在桌下翻滾的李儒,爲之膽寒,他清楚的知道,他不是這個刺客的一合之敵,所以盡全力去躲避,一個桌下一個桌下的翻過,雖然狼狽,但是卻沒有性命之憂!

甲士來的很快,迅速的衝進堂中,那名刺客見此,卻是把手中劍一擲,李儒勉強躲過了要害,但是仍被刺中肩胛,頓時血流不止。

而此時,痛苦中,他卻更是明瞭幾分,叫過人來,說着:“傳……急……急報,過了午時,若是無有進展,立刻退居潁川……”

還沒說完,就因爲失血昏迷了過去,董卓也在一個時辰左右之後得到了李儒傳來的情報,頓時,天下大局全在心中,一切都瞭然直掌,他低聲說着:“原來如此。”

心中知道潁川那邊,恐怕是有真正的頂級劍客參與了刺殺李儒,這些遊俠,等掌權之後,一定要搜殺一番,當下就先問着:“軍師怎麼樣?”

“啓稟將軍,軍師身中一劍,已經傷重無法理事。”

董卓冷笑,如果在之前,缺了李儒,董卓也就只有困局河東了,因爲沒有他,根本沒有人能夠爲他出謀劃策,行此大事,定策方是最重要的,此時董卓還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如今,眼看大事將成,怎麼能放棄,進可爲三公之尊,退就是死無葬身之地,當下冷笑的說着:“命潁川各部自守,加強軍師的護衛。”

“是,將軍。”這些傳令的人,都是未成之軍,不足以上陣,但是傳令信報卻是足夠的,來的人也不少,立刻回去傳達軍令,他們分成數批,每一批都是百餘騎,半路也不會被劫殺。

強行按捺住怒火,董卓的思考清明起來,自己的忽然崛起,恐怕是遠遠超出了那些有心人的預料,如今他正站在一個歷史性轉折關頭,甚至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天下形式造成影響。

做事如此之難,也是應當,自己也就只差一步了,進得洛邑,獲得大義名分,號令天下,而如今各方就是共同使力,妄圖阻止自己。

爲了就是制止自己崛起之勢,現在關鍵就是逼自己退兵,如果自己不退兵,洛邑早晚必被拿下,那這樣一來,混亂的北軍和禁衛,再也阻擋不了自己,大軍進駐,朝中一切都要聽自己的。

這就意味着掌握了大漢朝的中樞,到時,自可分封一番,官職和實力掛鉤,到那時,自己手下的實力也定然會大大的增強,也就有了和天下英雄較量的資格。

這樣一來,就是在戰略上,連連大勝的北域,也不會是勢不可擋了,到那時,還可以收降黃巾,以爲屏障,進而收取天下,先易後難,王莽那般的功業,未必不能重現。

這樣的情況,是那些計劃好的士族所不能容忍的,他們倒也並不是怕了董卓,而是此一時,彼一時,本來只要他們按部就班的在天下形成勢力範圍,大漢天下是不是換了主人,都是可以勉強商量的,但是在士族未曾掌握權力,天下就進行更迭,這是不行的。

一旦天下大亂,那麼士族就再也不會保持默契,他們會盡全力的影響,妄圖在逐鹿之局中,獲得最大的利益,甚至成爲新帝國的主人,成爲最大的士族。

天下之爭,就在於此消彼長,天下數之不盡的英雄,各獨立勢力,附近郡縣,都會投靠最有希望奪取天下的人,因此,一旦董卓取得大勢,大批寒門出身的英雄豪傑,就會紛紛投靠而入,立刻成了氣候。

這點關鍵,不明白的人是永遠不明白的,要知道一旦成了這種氣候,就如滾雪球一樣,再難壓制,爭奪天下,是成是敗,其實只是一線之隔。

當然,一切算計必須是出頭人,比如黃巾,若不是黃巾之亂,天下震動,張角也的確是一個人物,短短時間,就聚集百萬之衆,立刻就勢大無比,按着士族的計劃,無數力量都很在和黃巾的戰爭中洗白,奪得天下大部分的兩千石郡國之主,再逐漸擴大影響,進而操持大漢天下。

本來歷史上還要等幾年的時間,這時機才成熟,但是現在士族在北域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本來士族策劃的奪取幽州、冀州權位的情況,根本未曾做成,冀州成了兩方勢力的交火點,大漢長公主竟然忽然在北域崛起,張角也沒有按照預計的那般,落入他們的算計中。

張角奪取鄴城,南北切斷聯繫,知道內情的人都會判斷天下大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家都必須加快步伐,不然就來不及了,畢竟權利真空就那麼多,真實的歷史上,是公孫氏奪得了幽州,袁氏奪得了冀州和豫州,楊氏奪得了幷州和涼州部分,還有大漢皇族佔據了部分,劉虞佔據幽州部分和公孫氏爭鬥,劉焉去佔了益州,劉表和士族聯合佔據了荊州。

但是現在,幽州的公孫氏已經不堪用了,幷州也無人敢染指,冀州更是成了長公主和黃巾兩方的,其他人無從下手,而袁氏,因爲王允被刺殺在汝南,如今才能夠騰出手來。

史上,張角年初發難,因爲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爲“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樑分別爲“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燬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大漢就有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皇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爲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而皇甫嵩則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

皇帝也就只有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衆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而後,僅僅數月時間,黃巾之亂就被平息,就這歷史,那些士族如果沒有早早和黃巾勾結,誰信?

最大可能就是,某些士族早早和張角聯繫,支持其叛亂,這也是亂天下的一步棋,當然,如果黃巾真的崛起,而士族反落其後,那當然是棋子變成主人了,但是事實上,黃巾被算計,困居一隅各方士族全力阻隔,黃巾根本就沒有得到崛起的機會。

董卓若是不進駐洛邑,那麼定然是士族佔據了優勢,操持天下,袁氏、楊氏或者其他,帝都中,想必皇帝也早已經明瞭,如今皇帝久久沒有消息,想必也是出事了,這些宦官,也定然是某些士族在背後支撐,一旦董卓退了,他們定然會反咬一口,誅殺這些宦官。

何進昨夜想必是想明白了,可惜明白的太晚,他召集外軍入鎮洛邑,這顯然是一步好棋,不過,自身卻置於死地,不免有些大意了。

現在,一切都明白了,這時,城牆之上,突然高喊萬歲,士氣大震,顯是城中已經知道了消息,他們必會誓死抵抗。

董卓呆了半晌,長長吁了一口氣,搖頭笑着說:“好算計,好算計,但是,我會撤軍嗎?奉先,不必留手了,給我強攻,全軍全部攻上!”

你算計歸你們算計,我自攻下這城,看誰先得勝,等吾緩過來氣來……董卓暗自發狠,此時聲色皆厲,眼中殺機閃爍,顯是下了決心。

爭分奪秒,此時未曾打下,那麼以後也就難了,此時已經是無路可退了,和天下士族爲敵,又能避到哪裡去呢?

頓時,大軍齊齊攻上,殺聲震天,發起了強攻,有呂布這般猛將,沒有多少時間,城內城外,冒起數十股濃煙,董卓屬下之軍如潮水般涌入洛邑。

……

泰山郡

“轟隆!轟隆!”

數十架石機正在朝着郡城連連攻擊,只見一連串震天動地的巨響之後,本來已經傷痕累累的城牆,在漫天沙塵碎石中,轟然倒塌了一片。

烈焰騰奔而起,方圓數十里內的高空,覆蓋着濃厚的烏煙。城牆被撞破多處,黃巾在缺口潮水般涌入,此時張濟正帶着剩餘的人拼命抵抗,誓死搏鬥。

張濟身披的重甲,已經傷痕累累,手中的長刀染滿了鮮血,不過,他的身邊,還有上百人,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際,仍緊緊伴在他身側。

這些人,實是張濟的親族,此時,一名將領的親兵,其實大多都是自己親族組成的,放在身邊,可以信任,也容易立功,放出去就是官了。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外面黃巾的口號震耳欲聾,戰鼓一下接一下,大批有生力量,在號令之下,一起攻入城中。

而剛剛飛奔回來的張繡,此時帶着十多名甲兵,迅速來到張濟面前,此時說着:“叔叔,城牆已破,還請叔叔速速退出,吾等掩護叔叔出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張繡奔波了一天一夜,絲毫未曾閤眼,方纔趕回,若是再晚一些,恐怕也遇不到張濟了,得知張繡盡然是怎麼去的就怎麼回來的,一名援兵都未曾帶到,張濟心喪若死。

他的選擇不多,逃了,那麼自然是罪責,董卓在洛邑若是做成了,那麼他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可是爲董卓戰死,看這情況,值得嗎?

“叔叔,我看城外的可不像是黃巾,叔叔……”

聽到張繡此語,張濟卻是全身一震,頓時想到了種種不妥之處,一直感覺有什麼不對勁,此時方纔明瞭,黃巾的嘶喊聲,可沒有如此的齊整,這是怎麼回事?當下就點頭,準備突圍。

生死拼搏,雖然連戰十餘日,早已經筋疲力盡,但是這時,張濟手持長槍,奮起餘力,策馬離開,就在離開的一瞬間,他已經拋下成敗,一時間,心靈進至無波無浪的境界,知道自己的本事大進,如是能獲得修養的機會,必可在武力上更進一步。

但是,這時,卻半點喜悅也沒有,因爲此時他是在逃命,這時,牆**,已經涌入大量的黃巾,後面的將士,已經紛紛倒地,但是也衝到了北門,張繡命令開門,然後厲嘯一聲,殺入敵陣,帶着張濟和親衛們直殺出城。

其實城中還有部分人在頑抗,這是董卓的一些鐵桿,張濟也沒有通知他們一起走,畢竟這些人,若是知道張濟要逃跑,說不定就要砍殺張濟,這些人在巷戰中,且戰且退,給殺進來的黃巾,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但是就在這時,突然之間一聲號令,黃巾陣勢分開,出現了無數弩兵,一起舉弩。

只聽見“蓬!”的一聲,漫天箭雨,朝他們灑來。

“和他們拼了!”

剩餘的人,紛紛殺上前,不過此時,他們只能是以身體迎接弩箭,只聽“噗噗”之聲不絕,弩弓穿入他們的身體,一轉眼之間,就死傷狼藉。

“末將見過殿下!”鄴城,李傕此時上前,正朝着楊伊跪拜。

雖然背叛了董卓,按說這個時代,可以盡情的鄙視這種人,可是楊伊卻沒在意,此時微微笑着問道:“卿有何事要稟告於本宮呢?”

“啓稟殿下,末將已經率軍控制青州各郡,佔有全域,只是零星之地,有豪強持據要點,數日強攻,吾軍傷有數千,請殿下責罰。”

“無妨。”楊伊不在意的說着,戰爭怎麼可能不死人,佔據青州也是重要一步,以黃巾名義佔據,等着時機合適,改旗易幟,方是上策,當前最重要的是引誘那些士族出手,比如河東,比如汝南。

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六十六章 梅莊(1)第一百六十五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三)第十四章 鄴城第十四章 鄴城四十八章 唐門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四十五章 華山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七十二章 大戰又起(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六十二章 朝政第七十七章 異獸第十七章 秘境(3)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四十九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4)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第八章 時無英雄第十七章 連城訣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褒一貶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一百七十章 爲何第一百四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5)第三十二章 回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馬同槽食曹魏第三十一章 金盆洗手(7)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九十章 駕臨(2)第九十二章 邁步星空(6)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十一章 似曾相識第二十章 戰陣第三十三章 水母陰姬第三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三章 賊王大會(3)第四十九章 進展四十八章 唐門第八十二章 洛陽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七十五章 論功第三十六章 裘千仞(1)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六章 晉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四十四章 驚豔第二章 戰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一)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十七章 連城訣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七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終)第一百六十四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二)第四十五章 驚愕第三十九章 遇挫第三章 諸天萬界第六十七章 初戰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楊琳第一百八十九章 戰敗第十章 桃花源(1)第一章 麟州楊氏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一百二十四章 川蜀第四十六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四十一章 藏兵第三十二章 路遇第九十一章 漢水血未休(七)第一把二十八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四)第一章 葵花向陽第一百零六章 袁公路爲人嫁衣第十章 一舉兩得第二十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四十九章 捕獲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涼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二章 隋國公主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關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滅第二十五章第五十八章 追擊第三十五章 人中呂布第十七章 練兵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九十二章 漢水血未休(八)
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六十六章 梅莊(1)第一百六十五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三)第十四章 鄴城第十四章 鄴城四十八章 唐門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四十五章 華山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七十二章 大戰又起(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六十二章 朝政第七十七章 異獸第十七章 秘境(3)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四十九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4)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第八章 時無英雄第十七章 連城訣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褒一貶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一百七十章 爲何第一百四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5)第三十二章 回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馬同槽食曹魏第三十一章 金盆洗手(7)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九十章 駕臨(2)第九十二章 邁步星空(6)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十一章 似曾相識第二十章 戰陣第三十三章 水母陰姬第三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三章 賊王大會(3)第四十九章 進展四十八章 唐門第八十二章 洛陽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七十五章 論功第三十六章 裘千仞(1)第二十一章第二十六章 晉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四十四章 驚豔第二章 戰起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一)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十七章 連城訣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七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終)第一百六十四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二)第四十五章 驚愕第三十九章 遇挫第三章 諸天萬界第六十七章 初戰第十一章 天生郭奉孝第十九章 和珅的黑鍋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二十七章 楊琳第一百八十九章 戰敗第十章 桃花源(1)第一章 麟州楊氏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一百二十四章 川蜀第四十六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四十一章 藏兵第三十二章 路遇第九十一章 漢水血未休(七)第一把二十八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四)第一章 葵花向陽第一百零六章 袁公路爲人嫁衣第十章 一舉兩得第二十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四十九章 捕獲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涼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二章 隋國公主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關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滅第二十五章第五十八章 追擊第三十五章 人中呂布第十七章 練兵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九十二章 漢水血未休(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