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邵將軍驚聞秘訊 陳子川欲牧遼州

眼前此女竟然是精通道法之輩,邵兵此時不進反退,退的迅速,剎那間,退出十餘丈之遠,之間那女子身前一條神龍一閃即逝,然後身前多了一處溝壑。

邵兵面色駭然,這道法之威,竟然還超出了他的預料,這也就是關羽幾人全力一擊方纔有的威力,可是關羽是誰,在這個名將輩出的時代,也是名列前茅的人物。

此女又是何人?

“你是誰?”

僥倖憑藉直覺避開了致命一擊之後,邵兵此時穩住了,不再進攻,此女道法之威,他防禦不住,自然不會找死了。

“我是誰不重要,如今那位大漢皇帝可是隨時都可能死掉,將軍可考慮好你的去處?朝中已有定論,要罷免那位長公主統轄兩州軍政之權,你可考慮清楚了。”

邵兵聞言,微微皺眉,這消息倒是出乎他的預料了,長公主殿下如今的所作所爲,他也深知大有逾越之舉,不過對於幽州、冀州黎民來說,大都是幸運的。

等待草原攻略完成,遼州設立,幽州將再無邊境東胡侵擾之苦,冀州士族隨着這一次黃巾之亂,實力大損,有着長公主壓制,冀州黎民總算是可以喘過氣來了,隨着塢堡制的設立,郡縣兩級的逐漸廢棄,把黎民從士族豪強的盤剝中解脫了幾分。

可是如今纔不足一年的時間,兩州的改革根本還沒完成,而朝中……

想到這裡,邵兵心中稍微有些焦急,不再多說,立刻就反身消失,如今在黃巾這裡,做的事也接近尾聲了,剩餘的交由別人就是了,他要趕回去,通傳這個消息。

看着他毅然轉身消失不見,那女子並未再出言攔截,她的目的本來就是這個,只是偶然見邵兵武勇過人,纔想着出言招攬,畢竟黃巾如今將才稀缺,張曼成等將折損的太早了,只靠張牛角等將,維持的實在辛苦。

……

薊縣草原兩狼互毆,兩敗俱傷,雖然沒能達到最理想的結果,不過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楊伊心知時間不多,準備也不算充分,能達到這個結果也是目前的努力,能做到的最好結果。

漢軍逐漸收納兵力,開始返回,衆將匯聚薊縣,薊縣本是幽州的州治所在,繁華之處,就是刻意經營了一年之久的燕國也是比不上的。

此處自然置辦了長公主行邸,戰事勝利之後,自然要慶功,此外,兩胡衰落之後,北境也多了許多的利益,而楊伊特意命人傳出的情況,也漸漸從各種渠道,傳出了一些。

楊伊對此也是有意放縱,給大家一些反應的時間,五天之後,趕在慶功會的時候,才正式在官方層面上,開始劃分此戰背後的利益。

這一戰,從年中開始至今,綿延數月的時間,從和烏桓之戰到引鮮卑入局,花費的心力也是莫大的,特別是各位謀士的謀劃,沒有陳曦、郭嘉、沮授、田豐等的謀劃,也是難成的。

當然,若是沒有關羽、張飛、趙雲、徐榮、公孫瓚、張郃、高覽等將的武勇,也不會那麼順利。

此戰成功之後,也將在遼東豐美之地建立一個新的州郡,成爲大漢的第十四州,徹底穩固消化此戰的戰果。

“遼州的大體情況,各位也已經知道,對遼州州牧的人選,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暢所欲言。”楊伊直接說道。

遼州的事情,其他人之前或多或少的也都聽說過,畢竟草原攻略的最終目的就是爲此,而州牧之說,卻是大家沒想到的。

自武帝時開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監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內的地方官,部爲監察區,刺史爲監察官。

成帝綏和元年,改刺史爲州牧,後廢置無常,而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

此時聽楊伊提起“正事”,馬上不少人都來了興致……當然,基本的“謙讓”精神還是要有的。

審配左右看看,見大家都在等第一個人站出來,此時他主動起身道:“殿下,審正南願爲殿下分憂。”

“正南拳拳之心,本宮自然知道,不過幽州還需你操勞,還是給其他人一些機會吧。”楊伊說道。

楊伊的“拒絕”也在預料之中,再怎麼想也知道,楊伊對世家的態度,像是審配這樣可以稱之爲士族領袖的人物,楊伊可不會放他在此大位上的。

“殿下,元皓不才,願爲殿下分憂。”說話的則是漁陽郡太守田豐,同樣也是自薦。

“哦?元皓若是爲遼州州牧,要如何治理遼州?”楊伊問道,田豐雖然也算是士族,不過不是出身大族,家族不算勢大,州牧的機會可比審配大多了。

“依微臣所見,東胡各族幾近茹毛飲血、無人倫定立,想來定是飢則求食、飽則復反之輩,當以刀兵震懾其野心、以勞作消磨其獸性,徙青冀幽三州貧困之民入遼州,鼓勵漢民男丁與東胡人通婚,當可長治久安。”田豐說道。

楊伊聽完之後,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之後說道:“恩,元皓先坐,且聽同僚們還有什麼高論。”

楊伊表示:你先回去等通知吧。

田豐哪裡又不明白其中的潛臺詞,只好無奈又坐了回去。

其他人也都聽出來,楊伊並不滿意田豐的理念,審配是出身士族,自家也是冀州前列的大世家;而田豐呢,政審倒是合格了,也是以剛正不阿著稱,放在此時那就是道德典範!

然而的即便是這樣的人,聽聽他說的這話,雖然叭叭說了不少,但楊伊怎麼會聽不懂其中隱含的深意——無非是說,先用武力征服,嚇得東胡人不敢反,之後奴役他們做苦役,來令他們沒有力氣反,再遷入漢境的“百姓”,“佔用”東胡人的女子,令他們漸漸消失……

而且所謂的“百姓”也不用說,肯定是以士族豪強爲主的隱戶或是旁支族人,順便苦役什麼的……士族豪強這麼多,也不用擔心沒人願意不願意這麼幹。

在審配站出來的時候,其實士族出身的那些,明顯也都有所期待,審配成爲遼州州牧,他們也能跟着喝湯,這就和遼東郡的公孫氏一樣,憑此成爲郡望世家,乃至門閥之基。

至於田豐,其實和審配所說也差不多,甚至目的其實差別也不大,都只是給自己的所作所爲,找合理性的話佐料。

這也是爲什麼楊伊內心,對士族推崇的“德治”嗤之以鼻,或許他們自認爲道德水平很高,推崇以德爲主,恨不得先學二十年做人再出來做官,但是,如果不是不合時宜的話,楊伊很想問問他們的臉爲何這麼厚!

審配田豐,一丘之貉。

“殿下,升濟願爲殿下分憂。”遼東郡太守公孫度,這時也站了出來。

遼東公孫氏,乃是幽州大族,可以看出這些士族,也是有默契的,剛剛冀州各個士族站了出來,而現在一個幽州士族的代表推出,不顯得吃相過於難看。

至於並非士族出身之人還沒人言,倒不是士族對他們有打壓,畢竟楊伊一直盯着士族,而是對於非世家出身的人才來說,去遼州做個“野人王”,實在不是什麼美差,他們又不像士族,有着家族的支持,能夠將奴隸變現,利益太少,事太多,犯不上爭搶。

“若是升濟,要如何在遼州展開拳腳?”楊伊自然也不會明言拒絕,而是先問一下。

“可效仿朔方、五原等郡,以南匈奴內遷之策,分其部族,劃定領地,命其貴族自治,州郡只需有調解之權,便可全策安穩,待道路準備妥當之後,還可僱傭其勞力、收買其物資。”公孫度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政略。

和冀州士族的態度不同,提議冊封東胡人中的貴族,之後把他們劃到山林裡去,反正漢民對山林的利用率很低,只要有平原就可以。

並且分成各部之後,他們之間有什麼矛盾,州郡中可以代爲調解,沒有什麼矛盾,也可以創造矛盾來調解,而且在遼州的話,就是等官道建起來之後,交通暢通的時候,資源可以運送的時候,這些習慣山林生活的東胡人,也可以作爲勞動力,一舉數得。

總之一定會讓他們沒有閒心添亂,就和漢室對南匈奴一樣,我給你們劃定區域、爲你們的大汗冊封,你們好好放牧,我去買你們的羊皮、馬匹。

當然,作爲模板的南匈奴內遷的政策,現在已經崩了,河套地區的南匈奴,已經開始佔據郡縣爲亂!

不過楊伊自然是不會願意讓公孫氏一家獲得更大的機會,畢竟公孫氏可不是善茬,甚至危害程度甚至比士族還要大,稍微不慎就是軍閥了。

楊伊還是不動聲色,說道:“嗯,升濟之心,本宮深知,遼東各郡現在可還少不了你。”

連續被拒,此時其他人也想要再觀望觀望,楊伊這時也直接說道:“本宮先定下一個調子,今後每年對遼州各郡,一樣也會有評定,和幽州冀州一樣,人口、人心、教化,則將是評定的重點。”

如今楊伊治下兩州,施行新政,選官制度只是其一,評定也是相當重要的,暫時是一年兩次評定,對州郡整體進行考評,對各個官吏施行考覈。

考評和考覈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定方式,考評的對象是團隊,,考覈的對象則是個人。

若是從關注內容來說,考評關注的是在一個大團隊內如何學做正確的事情,考覈關注的是在個人目標的範圍內把事情做好。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考評的各項指標數據好壞是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一般是通過考評得到的數據在一起排序來排名,考覈是有明確的標準。

楊伊直接透露出了,並不會對遼州開多大的口子,頂多和幽州的遼東各郡一樣,這無疑令很多士族失望,田豐此時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說道:“殿下之德可明鑑日月,但臣以爲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東胡暴虐,早已豺狼成性,不通禮義,不若等教化之後,再觀其後效。”

田豐的意思是,要給予東胡人的待遇之前,不如先試試,能不能教化他們。

不過對於這種直接質疑楊伊的人,不等楊伊說話,就已經有人開始伸脖子。

“好一個‘夷狄之有君’!是不是還要‘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不知田元皓你是要懲戒誰?又是當誰是夷狄之君!”此時陳曦忽然轉頭直言說道。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常見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夷狄”有君主統治,還不如“諸夏”沒有君主統治時有禮義;另一種是說連夷狄都有明君,可憐諸夏各國卻沒有明君。

如果是按照後者的解釋,那麼這裡的“夷狄”主要就是指楚國和吳國,別說他們的先祖是誰,在春秋諸國的鄙視鏈裡,這種非周王朝冊封的諸侯國就是“夷狄”。

而詩經所說的“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就更加指名道姓,將荊、舒與戎狄並立,所謂的荊、舒,正是指楚國和舒國。

而此時,陳曦自然是直言田豐之語大不敬,也就是第二種意思了,此時士族對靈帝多有怨言,各種場合都有傳說,田豐此語,放在一年前,恐怕就要被斥之位“黨人”了。

不等田豐反駁,此時陳曦忽然轉頭說道:

“殿下,臣願往。”

自從陳曦入仕以來,一直擔任公主府的長史,若是若楊伊統轄的是一處朝堂,長史就相當於宰相了,而陳曦一直以來,做的都很不錯,後郭嘉來投,陳曦更是出而爲將,兵事也是料理的井井有條,這就令人更爲敬佩了。

不過現在陳曦居然會自薦,着實出乎楊伊、也出乎其他人的預料。

畢竟從官職上來說,陳曦此時也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此時去遼州擔任州牧,對他來說,並不算是升遷,而從“收益”上來講,他也根本沒有理由站出來。

“臣推舉一人,爲臣幕屬,同往遼州,臣可擔保,有此人在,遼州兩年之內,必將大治。”

第十五章 送聖上南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二十章 狄雲第一章 風雲第三十八章第一章 天帝第十八章 分歧第五十九章 邵將軍磨礪鋒芒 神秘女口吐秘辛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三十五章 成漢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權第十六章 衝突(1)第二十三章 訪賢第二十八章 暗戰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一章 巧合與意外第五十章 新任務第一百五十三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一)第八十一章 吾皇駕到第五十三章 戰爭持續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活大爆炸第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五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七十二章 大戰又起(二)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九章 向雨田第九十五章 核能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四十八章 威脅第七十四章 爲州牧董卓籌謀 張牛角血戰呂布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二十三章 皇宮夜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七章 王允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四十八章 唐門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七十六章 黑木崖之戰(3)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六十六章 黃漢升單騎踏營第四十四章 小場景第七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終)第二十一章 寶藏(1)第五十六章 兩單于各施奇謀 和連欲圖長公主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一百零八章 VR院線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維打擊第四十五章 開封說書人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十四章 鄴城第四十六章 準備第四十五章 頡利第五十九章 結盟(1)第三十六章 無雙無對第一百三十九章 荊州攻略(1)第三十一章 刺王第九十章 駕臨(2)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五十五章 發佈會第七十八章 笑傲江湖(2)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七章 論劍初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涼第六十八章 厭煩第十三章 強奪劍譜(1)第四十一章 種辿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五十九章 天師劍第十三章 回山第二十章 謀算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八十六章第五十九章 晉升(1)第四十一章 河北多名士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一百零九章 敗退第二十章 金龍幫第五十一章 至尊紅顏第五十章 遼東公孫第一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三十七章 斬將
第十五章 送聖上南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二十章 狄雲第一章 風雲第三十八章第一章 天帝第十八章 分歧第五十九章 邵將軍磨礪鋒芒 神秘女口吐秘辛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三十五章 成漢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權第十六章 衝突(1)第二十三章 訪賢第二十八章 暗戰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一章 巧合與意外第五十章 新任務第一百五十三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一)第八十一章 吾皇駕到第五十三章 戰爭持續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活大爆炸第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五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七十二章 大戰又起(二)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九章 向雨田第九十五章 核能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四十八章 威脅第七十四章 爲州牧董卓籌謀 張牛角血戰呂布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二十三章 皇宮夜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七章 王允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四十八章 唐門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七十六章 黑木崖之戰(3)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六十六章 黃漢升單騎踏營第四十四章 小場景第七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終)第二十一章 寶藏(1)第五十六章 兩單于各施奇謀 和連欲圖長公主第五十四章 翟讓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一百零八章 VR院線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維打擊第四十五章 開封說書人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十四章 鄴城第四十六章 準備第四十五章 頡利第五十九章 結盟(1)第三十六章 無雙無對第一百三十九章 荊州攻略(1)第三十一章 刺王第九十章 駕臨(2)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八十七章 漢天子生財有道第五十五章 發佈會第七十八章 笑傲江湖(2)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十七章 論劍初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涼第六十八章 厭煩第十三章 強奪劍譜(1)第四十一章 種辿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五十九章 天師劍第十三章 回山第二十章 謀算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八十六章第五十九章 晉升(1)第四十一章 河北多名士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一百零九章 敗退第二十章 金龍幫第五十一章 至尊紅顏第五十章 遼東公孫第一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三十七章 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