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劉景升牧守荊州

荊州

山中,有兩人正靜處在一間竹室之中,這竹室簡單,卻極是清幽雅緻。

室中空無一物,只有一幾,几上放着幾本經書,又有一個雨點花瓶,擺着數株春花,疏疏幾片,已是淡雅宜人。

琴聲流淌在室內,聲聲入耳,似是欣悅,又似傾訴,卻正是對面一位身着淡紫裙的少女,盤膝跪坐,青絲無風而動,素手攏、捻、抹、挑。

不一時,一曲作結,聲漸收止,餘歌還在,少女收回了手。

“好好好,侄女的琴藝,真是越發長進了。”司馬微此時哈哈笑的說着:“景升,承彥,你們以爲如何?”

周圍侍奉着衆人此時看着劉表皆是含笑不語,如今這一幕,是荊州士族和大漢宗室的一次合流,是一次相親之意,女子是荊州蔡氏女。

“是不錯!”劉表此時,只是肅容,並無意見,平淡的說了一句,爲荊州牧,自然不是毫無代價的,雖然是大漢宗室的代表,但是也不可能完全無視一切規則的,他沒有無視規則的實力,他所有的也就是名聲了。

蔡氏女此時彎腰行禮,爲主事三人上茶,上完茶後,就有些黯然的退了出去,雖然她是今日的女主就,但是後面的事就由不得她參與了。

見她退了出去,黃承彥才嘆了一聲,說着:“癡兒!”

大族之女,就是如此的身不由己,能有劉表這般配偶,其實也算不錯了,不過是續絃,對少女來說,又有些殘酷了。

此時周圍衆人散去,知道接下來的事就是密談了,剩下的三人繼續品茶,端坐於一室,這時,初春時節,陽光灑過走廊,茶香隱隱,一時間,竟然靜如無人,喝完一茶,劉表先拿起一本書來,說着:“兩位先生,你對這本說文解字,有何看法?”

說文解字,是剛剛隨着北域的商隊到來,新來的一批千金書之一。

原版的《說文解字》,作者爲許慎,是史上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許慎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說文解字》原書作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前後二十年時間方成,而此時的新編《說文解字》,則是大都以簡化字爲主。

簡化字並不是憑空捏造的,大部分的簡化字也都是有着歷史淵源的,簡化字的最大好處在於實用方便,因爲使用了大量的形聲字與會意字,使人更方便書寫與記憶。

特別是刻印書籍,因爲成本原因,刻印的字肯定不能很大,而簡化字能在更小的字體下清晰的顯示,人的眼睛也看起來更舒適,而筆畫繁雜密密麻麻的繁體字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要知道,即使是大儒,匆忙之間,也有很多字不會寫,從而主動的簡化字體。

司馬微此時卻是很平淡的說着:“這本書,已經有人奉上給我,不過我還沒有細讀,只是粗略翻過,有可取之處!”

“那黃先生的意見呢?”

黃承彥此時則是先取過這書,念着:“此書一出,往聖之意大明於世矣,只是,其中音意雖有精妙之處,只是言辭之中,似還有一些尚未純熟之意,實是讓吾不解,能寫到這步,本不應有此疏漏,不過,就算如此,也是傳世之書,蔡邕當可以此書名留青史。”

這書是蔡邕主編,諸多文士輔助,楊伊立意,前後半年時間方纔成書,這時間來算,看似已經不短了,不過對這個時代,一本書,卻是要精雕細琢一輩子的時間,自然算是倉促了。

其中有些語意看似粗陋,其實是爲了普及,典故之說,這一版時間也不夠,以後肯定會再版甚至更多版的。

“本以爲蔡邕,只是尋常儒子,眼見暮氣日深,誰知竟有如此際遇,如今看他的這些文字,卻已經脫離儒學,自成氣象了。”司馬微此時說着,有些感慨,在他的眼中,這可不單單是區區一本釋義的字典,這不是簡單的書籍。

釋義,是以那家爲主,怎麼解釋,這本來是掌握在名士手中,但是隨着千金書普及天下,以後天下識字之人,恐怕就要奉蔡邕爲文宗了。

幸虧這還是字典,只是釋字之意,要是詞典,司馬微就得北上,和蔡邕論道一番了,不過就算如此,這本書的氣象也令他爲之震驚。

以望氣之術看去,皎潔白光之中,金色字符在旋轉,區區一書,就已光撒整個房間,使整個房間內陰晦盡消,這部字典,的確已經得了文道之要,蔡邕的氣數恐怕已經大爲改觀。

劉表無此能耐,自然也是看不見這種氣象的,但是他的確明白司馬微黃承彥兩人的意思,思想了片刻,就笑的說着:“既然如此,那就任由他去吧!”

劉表身爲大漢宗親,當年在帝都也是特權不小,由於身身份相對較高,所以能翻閱一些漢宮藏書,許多豪門世家的秘傳,比如傳自先秦的諸子百家的武功心法不計其數,不過也沒有因此就有了大成就。

神功絕學並不能讓人一步登天,武道上,文道上,都是有天賦需求的,有些人生而知之,有些人天生神力,這羨慕不得,不過就是如此,也比普通人強的太多了,如今能有這般名號,也算不負所學了。

司馬微此時卻更是在感慨際遇之玄,他是那種有天賦的,有過目不忘之能,所以不但能參悟許多武學,還精通許多異術,比如開得靈眼,有望氣之能,天下之間,氣運他已經盡知,似乎憑此之能,天下大可去得,可是這些年的沉浮,才讓他知道,就算讀書再多,面對天下洪流,卻又有何用,天下之道,還是僅有一途,唯力唯勢而已!

“淵不如精,精又不如命,知道的越多,才越感覺到無能爲力,這些年來,自己就算有奇功在身,甚至如是一郡守要殺自己,只要不顧忌其他,隨時一令就都可以,而自己想反擊,卻千難萬難,能算人,不能算己,命也,數也!”

不過誰又能瞭解這種隱藏在幕後,看似是個大BOSS,荊州內外,無人不給他面子,又無能爲力的感覺?

雖然他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又爲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受到世人的敬重。

不過雖有萬般才華,但是論身份,也許外面一個百石之吏,某種層面上都比他高貴許多,想到這裡,他不由嘆着,如果當年,沒有被引進道門,走舉孝廉的正途,他如今恐怕至少也是兩千石的大吏!

此時用靈眼看了一下劉表,感覺更是玄奇,早些日子,還能看得此人氣運深淺,現在則是難以明之,外表看不出,再用靈眼,卻只見一片白光籠罩,裡面氣運卻是浩瀚磅礴,又隱隱有股紫氣上升,心中就是凜然。

年前見了他一次,還沒有這氣像,還想着他根基不穩,雖有富貴卻不可長久,現在看來,卻已經根基深厚不見底了。

但是這事,卻無論怎麼樣羨慕不得,誰都知道爲大吏者,自得王朝龍氣之佑,但是世上又有幾人能如此際遇,州牧之貴,這不是簡單的投機取巧就所能得到的。

如今大漢有三位州牧,一是遼州牧,爲潁川陳氏子得,說是遼州,其實是蠻荒之地,僅立三郡,不過卻爲開天闢地之舉,是真正能令行一州的大吏,不過此人一年前,尚名不可聞,不過跟對了人,隨着那位大漢長公主征伐東胡兩族,如今大漢北境安定至少數十年,此人據說功不可沒。

這一點,羨慕不得,當初那位大漢長公主傳下“招賢令”,向天下招募英才,那時,黃巾擁兵百萬,南征北討,區區燕國,本是涿郡一中郡之地,民不過十萬餘,天下大才們自然是看不上的。

誰能知道,短短一年時間,竟然佔了幽州以及冀州大部,百萬黃巾雖然仍在,卻不敢北上半步,之前肆虐北域的東胡兩族,已經成爲了過去式,這能說什麼,只能感慨一句,燕趙果然多英豪!

隨意說了幾句之後,幾人就起身,總不能一直坐着,主要是劉表的需求一直藏着掖着,眼看今日是談不下來了,聯姻自然是有利益需求的,比如荊州士族要放棄什麼讓給劉表這個州牧,劉表又會再什麼地方做出補償,這些事,都要談的。

當下,三人就穿堂過室,向後園走去,進了園,卻到了一處湖泊,這處湖泊,有七八畝左右,繞湖遍栽樹木,又有木廊鋪設,一道木廊直通湖心,設有一亭,這卻是花費甚大了,就是劉表都不由得讚歎。

這時,山林、臥石、假山之類,淋浴在光照中,盡得自然之意,在亭中,已經有人提前再準備了,兩個僕童此時正就着紅泥小爐烹茶待客。

從走廊而過,又見走廊兩側盡是爬藤,又有小花點綴在其中,真是香氣暗流。

到了亭中,就見此時有兩人起身拱手爲禮,司馬微此時就笑的說着:“景升,給你介紹一下,這是黃祖,是江夏安陸名士。

這是黃忠,如今在鎮賊中郎將朱公麾下任別部司馬,恩,兩位,這是州牧劉公!”

這兩人,劉表自然也都是知道的。

首先是黃祖,江夏安陸黃氏族人,黃氏爲荊州的著名的士族,爲名臣黃香一族,黃香,是“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後任郎中、尚書郎、尚書左丞,又升任尚書令,任內勤於國事,一心爲公,曉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有方,受到漢和帝的恩寵。

後出任魏郡太守,於水災發生時以自己的俸祿賞賜來賑濟災民,被免職之後,數月後在家中去世,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江夏黃氏至此聞名於天下。

黃祖是被舉過孝廉的,如今正在養望,不屑爲百石吏,劉表自然聽過其名。

黃忠此人,以前不聞其名,也就是最近,忽然以勇名傳於荊州,救鎮賊中郎將朱儁於危難之中,曾單騎敵萬軍,此人之勇,可見一斑,不過此人出身南陽黃氏,不過總得說來,其實關係也都差的不太遠。

此時的士族,可都是有家譜傳承的,上朔幾代,都是沾親帶故的,更不用說同姓的了。

當下,人人見禮,就各自坐下,這時,早有童子煮茶完畢,端上茶來,劉表此時坐了上位,司馬微陪坐,此時他端起茶來細細品評,只覺入口雖有清香,但是火候禮節,到底不及京中之貴,說的也是,要真是貴族,處處細節都見奢侈學問,這沒有幾代的經營可不行,司馬微雖然名聲甚大,但是不爲官,能有這般,已經足顯不錯了。

當下諸人,迎着湖水清風,就着水氣,一時間淡淡的茶香飄散在這亭中,再論得一些天下,諸人一時間都有些恍惚,劉表此時竟似塵念消沉,不過,他立刻醒了過來,就聽見黃祖說着:“此前,聽聞北域戰報,我還有些不服氣,現在再看,卻再也難興嫉妒之情了,真是恨不得學得定遠之志!”

細細聽下去,聽得是黃祖正在說剛剛傳到這裡的一戰定北胡的戰報了,鮮卑、烏桓兩族,可能就此沉寂,大漢北域數十年的安定,這讓經受南蠻之苦的荊州人,不由得不向往了。

恨不得,就此也投筆從戎,在沙場彰顯一下男兒本事,平定一州之亂,特別是最近,士族們可是飽受黃巾之苦,南郡黃巾,盤踞已經半年之久了,可是荊州上下,竟然奈何不得,還讓那孫信小兒,在南郡耀武揚威,更是差點讓堂堂鎮賊中郎將朱儁都隕落在此。

此時,叛亂可不只是朝廷的事,也是地方士族的事,不但朝中要出兵鎮壓,地方士族也得出人出力,一地安定是否,也是這地士族是否強力的標杆,而黃巾卻讓荊州士族,在天下大大的丟臉了,朝中派劉表牧守荊州,也有這原因,表示朝中不再支持了,讓荊州人自處。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代戰甲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三十一章 開啓(3)第二十三章 大時代第四十九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4)第四章 陳喬恩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勝一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一百四十三章 進退兩難意徘徊(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五十一章 至尊紅顏第三十章 開啓(2)第九十五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中)第八章 福威鏢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解救(一)第一百零四章 山圖公子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二章 和親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七十五章 呂將軍命犯桃花五十九章 成功第三十七章 回山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九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2)第九章 黃巾第六章 賊王大會(6)第四十二章 臆想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五十九章 劍出華山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四)第八十六章 皇甫嵩捨棄襄陽第十二章 桃花源(3)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一)第三十章 危機第九章 人階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一章 天帝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五十九章 天師劍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4)第三十四章 陳玄風第十三章 破關第八十七章 漢水血未休(三)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十五章 五美(3)第三十九章 自白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五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十章 桃花源(1)第一百五十四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二)第九十九章 劉景升轉進向北第二十四章 開幕第二十八章 江湖豪傑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二)第五十三章 得手(2)第九十三章 逃亡恆河第十二章 慘案第十六章 懲奸除惡(2)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錯第六章 一百萬萬錢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一百七十九章 分段式射擊第一百一十章 紛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四)第三十三章 天人(2)第三十七章 火熱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八十六章 漢水血未休(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敗第二十五章 金盆洗手(1)第十章 血衣樓第八十二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逃竄第九十七章 湘西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四十二章 臆想第四十二章 降龍第六十八章 天機(3)第八章 貂蟬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五十一章 拒絕第二十三章 論劍(7)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代戰甲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三十一章 開啓(3)第二十三章 大時代第四十九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4)第四章 陳喬恩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勝一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一百四十三章 進退兩難意徘徊(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第五十一章 至尊紅顏第三十章 開啓(2)第九十五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中)第八章 福威鏢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解救(一)第一百零四章 山圖公子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二章 和親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四章 暗夜籌謀第七十五章 呂將軍命犯桃花五十九章 成功第三十七章 回山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九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2)第九章 黃巾第六章 賊王大會(6)第四十二章 臆想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五十九章 劍出華山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四)第八十六章 皇甫嵩捨棄襄陽第十二章 桃花源(3)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一)第三十章 危機第九章 人階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一章 天帝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五十九章 天師劍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4)第三十四章 陳玄風第十三章 破關第八十七章 漢水血未休(三)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十五章 五美(3)第三十九章 自白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五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十章 桃花源(1)第一百五十四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二)第九十九章 劉景升轉進向北第二十四章 開幕第二十八章 江湖豪傑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二)第五十三章 得手(2)第九十三章 逃亡恆河第十二章 慘案第十六章 懲奸除惡(2)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錯第六章 一百萬萬錢第五十五章 獎賞第一百七十九章 分段式射擊第一百一十章 紛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四)第三十三章 天人(2)第三十七章 火熱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二)第八十六章 漢水血未休(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敗第二十五章 金盆洗手(1)第十章 血衣樓第八十二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逃竄第九十七章 湘西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四十二章 臆想第四十二章 降龍第六十八章 天機(3)第八章 貂蟬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四)第五十一章 拒絕第二十三章 論劍(7)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