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

十幾日前,江東建業。

“父……父王,汝看這是何物?”劉奇長子劉斌,年有三歲,他穿着襖衣奔走在乾燥的院子裡,從侍女手中接過一枝折下的臘梅,歡笑着奔到劉奇懷裡。

“此物喚作寒客、又名寒梅,父王自山間引來此物栽種,在這院子裡倒也不多,在方山書院周邊此物可有三百株呢。”

“三百株?”劉斌扳着手指頭,不多時,眼前露出幾分狡黠的喜色,他伸手拉着劉奇的手臂,“父王,擺駕去方山書院罷。”

“爲何要去方山書院?三位山長平日裡對汝甚是嚴苛,汝不是不喜去書院之地麼?”

劉斌舉着手中微黃的花瓣,“可母妃喜歡此物,就連大娘也喜歡此物。”

大娘,指的是蔡琰。

“汝今日怎未曾去尋薰兒?”

“薰兒病了,大娘院子裡的侍女唯恐將病症傳染給兒臣,是故不讓兒臣進大娘小院。”

“倒是父王忙於政務,險些忘了此事,那父王帶汝去探望薰兒可好?”

“好是好,可薰兒不能外出,兒臣想去方山書院摘些臘梅帶去。這院子裡的臘梅只有幾株,父王平日裡喜好在庭院中處理政務,兒臣斷不能於此處將其採了取,以免打攪父王興致。”

“那汝就不怕方山書院的那些孝廉們提前將此物採摘完了。”

劉斌靠在劉奇懷中,看着院內的青石路,“書院規矩嚴苛,有三位山長在,他們斷然不敢如此,不過兒臣聽聞那些孝廉們時常在山中庭院相聚,以詩爲友,煮酒議事,倒也有幾分吳中士子的風範。”

劉奇伸出一根手指點了一下他的額頭,“如今這方山書院之內可不止吳中士子。”

“兒臣知曉,前些日兒臣府中一名侍女就曾收到她兄長的傳訊呢,她兄長可是東萊郡的士子,曾拜在鄭康成公一脈門下,如今卻雖吾軍傷卒回返建業,於吾建業城中數月之內連過縣試、郡試,被黃山長看重,特地提拔入了方山書院。”

“哦?此人喚作何名?”

“兒臣倒是記不清矣,不過說來奇怪,早年北地戰亂,渡江南下躲避戰禍之家比比皆是,可父王,爲何兒臣府中那位侍女爲何就必須得和親人分別呢。”

坐上馬車,劉奇放下車窗的簾子,馬車前掛着吳王府的燈籠,雖然沒有擺出明日裡正式外訪的規格,但前後亦有上百名吳衛緊隨。

“爲父曾告誡過汝,汝乃吾漢室之後,生來便與衆不同,孤大漢有貧賤之民,有豪富之家,亦有士人、商賈,而汝便是最上層,可以掌管他們生死的皇室貴胄。”

“可兒臣聽聞,坊間那些三四歲的孩童都可隨意在長街上玩鬧,可兒臣每歲也就只有跟隨父王、母妃出府,一歲兩三次,平日裡還得拜讀四書五經,哪裡有甚閒暇。甚至還不如坊間那些貧賤之家的同齡孩童。”

劉奇雙眼一眯,守在馬車邊上的兩名家臣心中一突,後背冷汗直冒。

“也不知道是哪些不懂事的下人將坊間之事告知世子,如今王上動怒,怕是府中又要人頭落地矣。”

也就在這些傢伙忐忑之際,劉奇突然咧嘴一笑,“那吾兒以爲如何?想討要幾日外出閒逛的休穆日乎?”

劉斌嘟起小嘴,“可母妃告訴孩兒,需得如三叔、四叔一般,外出求學之齡方可在街道坊市之間遊玩兒,如今還不到年紀。”

“斌兒曉事,父王心中甚慰,父王日後答應汝,但凡有閒暇之日,必多帶汝外出遊玩如何?”

“自然是甚好,不過父王可否帶上薰兒、玥兒一併。”

“汝這般關心汝那兩個阿妹,汝何不帶上平兒一併?”

“阿弟年幼,平日裡二孃亦時常讓吾前去探望,可他還未學會走路,吾帶上他,莫不是束手束腳。”

劉奇笑着捏了一下他的鼻子,“斌兒,汝這般坦率,莫不怕你二孃責怪?”

劉斌努力搖了搖頭,“二孃對吾還是極好的,吾初次拜會她小院之際,便得了一把小金刀,可母妃卻不喜吾平日裡擺弄此物,只是讓吾多讀詩書。”

“那汝喜歡何物?父王記得,汝抓鬮之時,只是取了一件玉如意?”

“可上月父王曾讓劉十七將金斧頭、銀斧頭、鐵斧頭送到孩兒院子裡。”

“汝當時還未曾有答覆,今日可有想好?”

劉斌狡黠一笑,竟是掙脫了劉奇的懷抱,在馬車裡蹲下身子,幾下翻動,便從馬車底部取出一個小箱子,那裡平日裡他放在車上的百寶箱,裡面擺放着搖擺木馬、木槍、木刀、木劍、木製短弩等玩具。

此刻他已經從裡面取出一件木製的斧頭,雕刻得十分精緻,有一個剛好夠他擺弄的木柄,至於斧頭上,卻並未開刃。

“吾命汝三者選其一,汝卻命工匠另造了一柄木斧頭?”

劉斌仰起頭,揮動幾下手中的木斧頭,“父王曾言,昔日起兵之際,祖父麾下兵馬不過一兩萬,父王麾下也就一兩千之兵,那時不欲興復漢室,只爲保住天子所賜基業,孩兒不解其意,可後來孩兒去庖廚偷食灌湯包之際方纔聽到老何言:他家中有一口大釜,乃是昔日祖父出征前蒸煮牛羊所用,後來破舊廢棄,還漏水,便隨意賜予他。他將其挪至家中,但家中只有一處窄小的院子,擺放一口大釜之後,便無安置石桌石凳、晾曬衣物之處,便請匠作將其溶了。後來將其煉製成一口小鼎,平日裡就擺在石桌之上宴客,其餘的材料也都用來製作農具。”

“物盡其用,吾府中這庖廚倒也機智。”劉奇笑着微微頷首。

“物盡其用,正如父王所言,老何並非祖父這等身份尊貴之人,便是大釜修復好,白費金錢不說,家中有貴客前來,這大釜也用不上,溶成小鼎和農具之後,正好補貼家用。”

劉奇眯着眼,“可汝是否想過,若是這大釜留在院子裡,過往的行人見了,都會念其受吾劉氏恩重,對他高看幾眼?”

劉斌頓時嘟起小嘴,“父王平日裡雖有賞賜金錢於府中僕從,可他們待在府內,並無戰功,亦無功名,不在府內爲吏,他既不能升爵,留來又有何用?反倒是他和家中婦人時常因其而鬥嘴。”

劉奇頓時多了幾分好奇,“那他家中婦人可有趁他不在家之日,將這大釜賣出去?”

“起初的確是打過這種主意,只是建業城內,知曉此物出自吳王府,卻無人敢接。”

“那後來爲何有匠人願意爲你將此物熔鍊?”

“這是鐵釜,不甚珍貴,後來聽聞他得了母妃授意,方纔有匠人肯接此活計。”

劉奇微微頷首,“汝這些又是從何處聽來?”

“孩兒背書無聊之際,便跑去和那些僕從玩鬧,他們念着孩兒身份遵從,起初都不敢接近,後來孩兒多跑幾次,他們也都與孩兒玩鬧一起。”

劉奇伸手揉了揉他的頭髮,見馬車停下,伸手將他拖到簾子前,自有僕從將劉斌抱下馬車。

劉奇擡腳下馬,走下矮腳凳,看了一眼山頂已經有積雪的方山,“今日可有臘梅詩會?”

“回稟吳王,昨日才舉辦了一遭,今日怕是那些孝廉們都在書院醒酒吧。”

“書院中可能飲酒?”劉奇雙眉微皺,“吾聽聞三位山長平日裡可是頒佈了禁酒令。”

“回稟吳王,卻是這天寒地凍,三位山長已是將這禁酒令給消了。”

劉奇微微頷首,他伸手抱起劉斌,開始爬山。

“父王,將兒臣放下吧。”走了幾層臺階之後,劉斌便主動落地,一雙小短腿奔走在臺階之上,左右自有僕從追隨,他卻越跑越快。

劉奇看在眼中,臉上全是笑容。

“主公,是否派人告誡一番府中下人?”劉九擡腳上前,朝着劉奇微微躬身一輯道。

“無妨,便讓那些下人和斌兒一起玩鬧罷,他能在三四歲之齡便曉事,離不開那些坊市中選拔入府的下人。”

說着,劉奇看了一眼山坡之上的成片臘梅,“那臘梅栽種之處,原本是懸崖峭壁,如今卻是多了不少臺階樓閣,修築的金錢從何而來?”

“回稟吳王,是那些方山書院中就讀的士子們一同捐贈而來。”

“這些士子家中倒是頗有積蓄。”劉奇輕笑道。

“自從吳王興起榜下捉婿一說之後,在春闈大考之前,州試、郡試之時,那些尋常士族和豪富之家便盯上了這些士子,除非是自命清高之輩,其他士子,大多都已入了豪富、士族之門。”

“與人結親自是甚好,但莫要讓他們參與一些派系之爭。”

“喏。”

“孔明的八陣圖,前些日便送往內閣,六部尚書和丞相、長史等人可有迴應?”

“幾位還在等候主公之命。”

“傳令涼州,准許諸葛亮出戰孫權,許勝不許敗,孤三載之內,要組建一支五萬人的鐵騎,他若拿不下涼州,以吾江東積蓄,那便只能再等三五年,再北伐涼州之地。”

“喏。”

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一十三章 拖刀計第四百二十章 只怪周瑜太狡猾第一百八十五章 阿瞞頭風犯了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九十三章 鄱陽水師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七十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兩百五十九章 談笑釋兵權第三百八十五章 逢林莫入,逢城莫困第三百一十一章 趙雲和關羽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韙起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退爲難曹孟德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退爲難曹孟德第兩百五十七章 三甲誇街,榜下搶婚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北之戰——趙雲拜營第兩百二十二章 周泰毀浮橋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一百五十四章 呂布之圍第一百五十八章 烏雲踏雪知誰來!第兩百八十九章 當陽長阪坡第一百六十一章 子龍離營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第兩百九十五章 秘不發喪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突襲吳王衛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督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麋子仲僕從何人?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諫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綿竹關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五十九章 有女昭姬第兩百四十六章 蔡中的求死欲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兩百七十八章 出城,列陣第一百六十九章 淮北之戰——孫策,汝妻吾養之第兩百零八章 曹操酒醉詐劉備第四百零四章 時機已到,北伐青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五十章 夜襲衝營,太史慈趕到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兩百八十七章 華容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涼刀和涼甲第一百二十五章 步氏誕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三百二十八章 胡府後宅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北之戰——劉備渡洪澤第七十六章 漢禮四時,贊者如歌第十七章 淮陰步子山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五百五十三章 涿縣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五十六章 試行一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一百零七章 棄守皖縣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兩百九十五章 秘不發喪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嘉的棄子第八十章 天子東歸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兩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題:策論第兩百七十二章 大喬如露,小喬如水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五百四十一章 于禁降吳第兩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題:策論第兩百四十七章 沉船,陣前折將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
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三十五章 小霸王渡江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一十三章 拖刀計第四百二十章 只怪周瑜太狡猾第一百八十五章 阿瞞頭風犯了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兩百二十章 呂蒙雪夜襲長沙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第九十三章 鄱陽水師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兩百九十七章 諸葛反間計第二十六章 鄱陽第七十二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兩百五十九章 談笑釋兵權第三百八十五章 逢林莫入,逢城莫困第三百一十一章 趙雲和關羽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韙起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退爲難曹孟德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退爲難曹孟德第兩百五十七章 三甲誇街,榜下搶婚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北之戰——趙雲拜營第兩百二十二章 周泰毀浮橋第兩百七十六章 陸遜新官上任的一天第一百五十四章 呂布之圍第一百五十八章 烏雲踏雪知誰來!第兩百八十九章 當陽長阪坡第一百六十一章 子龍離營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第兩百九十五章 秘不發喪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一百四十五章 甘寧之辱(四更求首訂)第四百七十七章 孟德訓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突襲吳王衛隊第一百三十一章 督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麋子仲僕從何人?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三百九十二章 丞相爲何不救?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諫第三百三十七章 督師一軍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綿竹關第五十一章 慘烈的戰後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兩百八十一章 以戰養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六十三章 吳侯家的莊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五十九章 有女昭姬第兩百四十六章 蔡中的求死欲第四百六十八章 曹丕身體有疾?第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典,突圍第兩百七十八章 出城,列陣第一百六十九章 淮北之戰——孫策,汝妻吾養之第兩百零八章 曹操酒醉詐劉備第四百零四章 時機已到,北伐青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五十章 夜襲衝營,太史慈趕到第四百七十四章 福侯第兩百八十七章 華容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涼刀和涼甲第一百二十五章 步氏誕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三百二十八章 胡府後宅第一百六十四章 淮北之戰——劉備渡洪澤第七十六章 漢禮四時,贊者如歌第十七章 淮陰步子山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五百五十三章 涿縣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五十六章 試行一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一百零七章 棄守皖縣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兩百九十五章 秘不發喪第兩百九十六章 諸葛夜入襄陽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嘉的棄子第八十章 天子東歸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四百三十八章 誰爲刀俎?第兩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題:策論第兩百七十二章 大喬如露,小喬如水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五百四十一章 于禁降吳第兩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題:策論第兩百四十七章 沉船,陣前折將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