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找什麼藉口理由,全是屁話!
“原來你是如此想法,這些話,都是成𫊸教給你的吧。”
“叔父?”
嬴扶蘇激昂的情緒一停,一臉茫然。
“我之所言,與叔父何干?”
嬴政看嬴扶蘇的表情不似作僞,但他還是有些懷疑地道:“真不是?”
“真不是!”
嬴政將信將疑地點點頭,他還是懷疑嬴成𫊸。
這話怎麼和那個豎子當年說的話如此相像?
“你說的沒錯,朕確實打算天下盡皆實行秦律。一國之內,不能行兩套律法!”
“父皇,你不能這麼做!”
“那你想要朕怎麼做呢?聽你的諫言,大赦天下讓六國復辟。讓延續了幾百年的戰亂再次重現,那就是你想要看的世界了嗎?你的諫言不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只會變得更壞!”
“不,父皇,叔父曾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種。你大赦天下,就會將仁愛的種子種在那些刑徒的心中,他們會將你的仁愛廣泛傳播。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父皇佔據道義,就肯定不會失敗的。”
果然是這個豎子給我找事!
聽到嬴扶蘇說出“叔父曾說”四個字的時候,嬴政的臉就黑了下來,當下就想將嬴成𫊸立刻叫來章臺宮。
但當今最重要的是教導他的長子嬴扶蘇,只能暫時將叫嬴成𫊸一事擱置。
豎子你等着!
朕一會再收拾你!
……
啊秋~
“何時受了風寒?今晚是要把門窗關得緊實一些纔是。”
睡了一下午,此時正在樓臺看姑娘的嬴成𫊸打了個噴嚏,揉揉鼻子。
……
嬴政對嬴扶蘇說:“孔子出生地,被世人稱頌‘周禮盡在魯矣’地魯國沒有了。創辦稷下學宮,聚攏諸子百家研討學問的齊國沒有了。而在你眼中失去道義的秦國最終一統天下。儒家的書看看就行,經不起深究。”
嬴扶蘇道:“魯國覆滅的原因,是因爲魯國君王任用小人,讓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掌握了魯國的大權。三人不知禮數,不通仁政,這才讓魯國走向滅亡。齊國滅亡的原因,是齊康公膽小怕事不戰而降,而不是齊國弱小。齊國緊靠東海,百姓安居民衆富庶,如果齊康公動員整個齊國與秦國抗爭,最後勝利者一定是齊國。”
嬴政覺得嬴扶蘇實在是嘴硬得很。
事實都擺在眼前了,還非要拿那些腐儒的思想來強行辯解。
讀書是用來開闊視野,而不是用來自封思維。
嬴政氣憤地道:“今日你老師在朝堂的所作所爲,你應該看得清楚明白。看得出儒生們到底是怎樣一羣人,儒家到底是怎樣一個學說。朕本以爲這能讓你清醒,沒想到你仍舊執迷不悟!”
嬴扶蘇眼中帶着光。
“儒家想要建立大同世界的思想沒有錯。以仁治國,以禮待人,讓天下重回上古盛世,這種願景怎麼會是錯的呢?老師今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爲,不是孔子,孟子所教。他的表現只能說明他錯,而不是儒家錯。父皇,堯帝年老時,沒有將王位傳給子弟,而是禪讓給了舜帝。上古聖王爲了黎民富庶,連王位都不看在眼中,這才造就了上古盛世,民衆生活富庶路不拾遺。先例就在眼前,父皇怎麼就裝作看不到呢?”
“一派胡言!你說的是《周史》,《魯史》所記!禪讓制是周王室,魯國君王爲了他們自己的統治所撒下的彌天大謊!你可看過《竹書紀年》,那裡面記載的纔是真實歷史!《竹書紀年》記述: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意思是說舜獲得了權力,就把堯囚禁在平陽,還不讓他的兒子與他見面,於是取得了帝位。先不說舜帝治理的天下是否是路不拾遺,民衆富庶。即便是,以如此手段謀得天下的舜帝,也不是儒家所說的聖王吧!”
“《竹書紀年》乃魏國所記載的史書,《周史》是周王朝所記載的史書。魏國不過是周王朝的一個封國而已,《竹書紀年》的真實性,不能與《周史》相比。父皇之所以相信《竹書紀年》記載,是因爲父皇的天下是通過戰爭廝殺得來的,得之不正。若是周王室因爲父皇的德行自願禪讓給父皇,天下諸侯因爲父皇的德行自願奉父皇爲王,想必父皇就會承認禪讓制是存在的了。”
嬴扶蘇和嬴政爭論的重點,其實不是禪讓制是否真的存在過。
而是儒家的仁治是否可以治理一個國,是否可以治好一個國。
嬴扶蘇想要證明禪讓制是存在的,上古盛世是儒家仁治的最好例證。儒家思想不是一紙空談,是有根據的,他想借此來說服始皇帝以仁治代替法治。
始皇帝的想法與嬴扶蘇截然相反,他想要他的長子放棄儒家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禪讓制不存在,那麼就算真有所謂的上古盛世,也與儒家奉行的那套理論無關。
所謂的仁治,自然便成爲了無根之水。
蓋聶站在殿門口,嚴陣以待,不敢有絲毫懈怠。
身後這場始皇帝與長公子的辯論,他是唯一的一個聽衆。
這是始皇帝對他莫大的信任。
蓋聶知道,這份信任是來自他之前的主君——嬴成𫊸。
直到此時,蓋聶才知道原來嬴成𫊸與嬴政之間的感情如此之深。
深到哪怕嬴政之前從來沒有見過他,就因爲是嬴成𫊸推薦了他,嬴政就敢把負責暗中保護的暗衛交到他的手中。
深到這場除了始皇帝嬴政,和很可能成爲秦二世的嬴扶蘇之外,不該有第三人在場的辯論,蓋聶也能留在此地。
“《竹書紀年》乃魏國史官所記,寫下《法經》的李悝也是在魏國實行變法。魏國傾向法家學說,而法家向來反對禮制,法生沒有一個是崇尚仁義的。他們自己不仁義,便以爲天下沒有仁義的人,所以將上古禪讓制修改成了黑暗的權利鬥爭。父皇是一個明查是非的人,應該不會被那些法生誤導。”
嬴扶蘇還在試圖說服嬴政。
父子二人已經陷入僵局,就這個問題說了半個時辰了。
蓋聶知道,他所聽聞的,是一場能夠影響整個秦國的重要辯論。
這場辯論的結果,將決定這個從戰亂中崛起的新興帝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他知道自己做好守衛職責。
如果一旦貿然開口參與進這場辯論,無論結果如何,事後都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但在這一刻,他的腦海中滿是曾經看到過的一幕幕戰亂景象。
刺鼻的腥味彌散在胳膊腿零落四散的戰場上,大地是紅色的,已經看不出鮮血。
麻木的兩國士兵有如行屍走肉,機械且熟練地拖動着地上屍體甩進坑裡……
破舊的茅草屋頂破了個大洞,陽光,雨水順着大洞進入屋內,這是這個村落最完整的屋子了。
出了茅草屋,這綿延十里的大村落,便全是斷壁殘垣,不見人煙……
有開墾痕跡的田地上,沒有黍稻,只得荒草。
那草一個個長得有三尺高,望之延綿不絕。
若挖開草下的泥土,便能翻到一根根帶有腐肉的人骨。
這草是以人血澆灌,人肉施肥,亂世草吃人……
“長安君曾說,法生比儒生作用大的多。”深呼吸一口氣,守在殿門口的蓋聶開口了,他不想再看到那動盪天下數百年的亂世!
嬴政和嬴扶蘇都驚詫莫名。
屋內雖然是三個人,但嬴政和嬴扶蘇自始至終就沒做好蓋聶會開口的準備。
“魏文侯支持李悝變法,所以魏文侯在位期間,魏國稱雄於諸侯國。孝先公支持商君變法,歷代先君無不以商君之法爲根基,所以秦國一統天下。而孔子周遊列國,卻沒有讓一個國家真正的興盛強大起來。這還不能證明法生和儒生到底哪個作用大,法家學說和儒家學說哪個更適合治國嗎?”
蓋聶沒有回頭,背對着嬴政和贏扶蘇說道,他這樣的行爲是不合禮數的。
但這個時候,對坐的兩人,都沒有去計較蓋聶的失禮。
嬴政想着蓋聶先前說的那句“長安君曾說”,這豎子現在思想倒是轉變過來了。
而嬴扶蘇則是皺着眉頭,輕聲道:“孔子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是說周禮發源於夏商兩朝,豐富且有文采,我遵從周禮。正是知禮懂禮,讓人脫離牲畜,自覺衍生道德,這便是儒家學說的作用。”
“而法家學說是在天下禮樂崩壞的情況下趁勢而起,以律令束縛民衆,強迫民衆按照律令所述去做。一個自願一個強迫,高下立分。以結果言,法家學說盛行的秦國,街上冷冷清清,百姓難見笑容。創辦稷下學宮的齊國,街上百姓擡袖成雲,揮汗如雨,歡聲笑語不斷。”
嬴扶蘇還沒說完,蓋聶冷硬的聲音又響起了。
“但是齊國被秦國滅了。”
嬴扶蘇執拗道:“那是齊康公自願投降!”
蓋聶能說出來的道理不多,他這輩子只鍾情於劍,先前所說的那些還是從嬴成𫊸那裡聽來的。
此刻要他反駁博覽羣書的嬴扶蘇,他確實也說不出什麼來了。
但他看過天下戰亂時期,那些悽慘絕倫的畫面,所以他雖然說不過嬴扶蘇,卻堅定地認爲嬴扶蘇是不對的。
此刻的他,感覺嬴扶蘇像是和他比劍輸掉的嬴成𫊸一般。
不是說劍不好,就是說沒吃飽,反正總有一堆理由。
這讓他很不耐煩。
尤其是他現在要精神高度集中,把控章臺宮三十步內的一舉一動,他就更煩了。
蓋聶懶得多想,反正想也想不出來。
他當初說不過嬴成𫊸,今日也說不過嬴扶蘇。
他習慣性地以當初回覆嬴成𫊸最多的話,回覆嬴扶蘇:“敗了就是敗了,找什麼藉口理由,全是屁話!”
這幾章辯論稍顯囉嗦,但秦朝的基礎框架在這裡,有些地方還是交代清楚比較好一些,作者君是新人作者,還請各位讀者大大海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