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

李自成進京的消息在鄭芝龍帶兵剛抵到香河的時候便就知曉了。一同送到的還有白廣恩、唐通、馬科三部來襲的消息。

因爲,大順天子要求大兵入城,四民勿驚。家家開門,照舊營生。所以啊,這京師的大門照舊敞開,鄭芝龍往來消息靈便着呢。

“李自成這是進京趕考來了啊……”他沒有在乎來襲的白、馬、唐三部,反而就李自成入京一事說了句叫身邊人聽不懂的話。

陳鼎就聽不明白了,賊軍打進了京城,大帥怎麼就能扯上進京趕考呢?

“哈哈,這有什麼扯不上的?”鄭芝龍仰天一笑,太祖說的這一典故還是很簡單明瞭的。“打天下難,坐江山就容易嗎?”

這李自成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最著名的典型事例。

“打進了燕京城不意味着李自成就能得天下坐江山。他北有建虜,南有大明,稍有不慎就能翻了船。這與進京趕考何其相似?可以金榜題名,也能名落孫山,就看他自己做的了。”

鄭芝龍現在也想不明白李自成的未來是甚樣的,因爲他已經將滿京城的達官顯貴們全都卷跑了。縱然在順軍追擊的路上,這些個達官顯貴中有人要遭殃,可影響力較之歷史上李自成的拷掠追贓,那簡直是不值一提。

因爲這些官是‘逃跑’的,大順軍的追擊甚至是‘天經地義’。

而歷史上的大順軍呢,其上層建築完全迷失了方向——李自成在皇宮大內高興的樂不思蜀,牛金星忙着籌備登基大典,組織新朝科考,忙着招攬門生弟子;劉宗敏忙着拷掠追贓,直接搞出了一個成立了“比餉鎮撫司”,造夾棍五千副,在衙門或路邊架設刑具,日夜拷掠追贓;高層將領一個接一個的住進了京城裡的顯貴華宅中。低層的軍兵也在一次次的抄家追餉過程中放肆了起來。在燕京城內外肆意妄爲,劉宗敏把矛頭對準了達官顯貴和豪門士紳,他們就把矛頭對準了小商小販和平民百姓。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三年不徵、一民不殺”的政治許諾就成了屁話,軍紀荒廢,民心抱怨,直接從剛入京城時的仁義之師,王者之師,變成了一支強盜流寇團伙。

李自成天怒人怨,民心士心盡喪,山海關一敗後,就此一蹶不振,再無起色。

可現在李自成就是想要‘胡作非爲’也不具備現實條件了。鄭芝龍現在最好奇的就是如今這個時空的李自成會怎麼做。

滿京城的做官的都被他捲走了,只剩下大貓小貓三兩隻,就是不少富紳大豪也跟着逃出了京城,燕京城內不是沒剩下官紳,可數量比之歷史同期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情況下,他還會叫人明火執仗的“拷掠追贓”嗎?這顯然不可能。

就陳演那些個官兒,全部投降了也不能將奉天殿站滿的,李自成腦子進水了還會對他們下手?

現如今的局勢與歷史同期的時候是全然不同,崇禎帝跑了,李自成再想傳檄而定江南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他的‘江山’在他的心裡都還沒徹底坐穩。這種情況下,只要李自成還有點腦子,他就不會肆無忌憚的對官紳階層下手。

是的,自從去年冬季裡起,李自成的大順軍以讓人意想不到的速度,一路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完成了對山海關以內大半個北地山河的接管。大軍攻入京城,也已經在政治上推翻了朱由檢爲首的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統治。

至少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由此取得了替代大明王朝的“合法權”。

以歷史上的經驗來說,這已經是一次合法的王朝更替,此時的大順王朝,已經成了中國的一個新興的漢人中央王朝,一個完整的政治勢力,並得民心,順天下大勢。

其接下來席捲天下也當勢如破竹,兵鋒到處,所向披靡。

就像當年朱洪武北伐一樣……

北直隸大部都已經被劉芳亮的偏師給拿下了,只有保定有一定抵抗,其他皆不戰而降。齊魯大半也被李自成給拿下,劉澤清逃去了淮南。

有消息說,曲阜的孔胤植都已經給李自成上了降表,在孔府供奉了大順永昌皇帝牌位。

而那青州城呢?之前在清軍入塞時候表現的還甚有膽略的衡王父子,現在非是被知府何永清阻攔,那都已經收拾家當逃去登萊了。知府何永清政令也是不出州城,非是李士元還在那撐着,何永清恐怕連知府衙門的位置都坐不穩。

同時的情況還在兗州,鄧藩錫也是焦頭爛額。

而劉澤清退後的臨清、東昌等地,已經全數換上了大順的旗號,齊魯巡撫王國賓不知所蹤,只剩下布政使侯國安在濟南城堅持。

那局勢真就是秋風掃落葉也,橫掃千里如席捲。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事實上就連李自成自己心中都沒有底。他的崛起太快了,從商洛山裡鑽出來後,從幾千人變成百萬大軍,短短時間裡就席捲了北地幾千裡江山,李自成的根基空虛的很。

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形成自己絕對掌控的基本盤。

力量發展太快太迅速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團隊的軍政能力跟不上。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大批的魚蝦混雜來,只會讓純潔變得不純潔;二是根本來不及建設根據地。劉邦有關中,朱元璋有江左,他們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劉邦被項羽打敗不止一次,每次戰敗都能迅速拉起幾十萬人。李自成沒有,李自成一直在做流寇,他還來不及建設根據地就得天下了,爲了控制驟然間放大了許多倍的地盤,他只能大規模啓用明朝的降官降將,兩條是佔的齊齊的,這讓他的根基十分的不牢固。

因爲這些個降官降將,他們投降容易,背叛也容易。誰讓他們周邊都沒有李自成的嫡系力量在轄制着他們呢?

所以他一敗就不可收拾了。

更別說眼下還不是歷史上,崇禎帝已經跑了,只要他去到金陵繼位,那又是一個大麻煩。這李自成的天下儼然從混一宇內變成了隔江對峙的南北朝了。

他又如何敢像歷史上一樣肆意妄爲?

就歷史角度來看,要是李自成當時能夠高瞻遠矚一點,認清自身的形勢,站穩腳跟,用大明皇親以及宦官的財產來充實自身的軍費,那數量可也不少的,而且不會引起士紳階層文官集團的反感,完全可以解決幾年的軍餉糧草的問題。然後趁機減輕農民賦稅,取消對紳士階層的打壓,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實現平定天下,建立新的漢人王朝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就山海關一戰的經過看,李自成的主力軍戰鬥力還是有的。或許他們不能泰山壓頂一樣輕易的解決掉滿清的問題,可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大順實力的積蓄,局面就會跟漢匈奴戰爭一樣,後來者居上。

一個恢復了活力的中原王朝,絕不是地處一隅的滿清可以抵擋的,漢人王朝也能繼續威震四方。

但歷史上李自成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在錯誤的時間,打壓那些已經成爲中國社會中流砥柱的紳士階層,徹底得罪了文官集團,這決策極其的不明智。

也說明了李自成在本質上與劉邦、朱元璋這些一樣是泥腿子出身的開國帝王的不同。這人絕對沒有劉朱二人的雄才大略和過人的戰略眼光。他手下的文武大臣與漢初三傑、與徐達、李善長這些名臣名將比,也是全都不在一個檔次。

固然百姓黔首是中國人數最多的階層,但紳士掌握着中國絕大多數的社會財富以及社會影響力,他們纔是維護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石。

在古典時代的中國,任何一個政權的建立都不可能與士紳階層完全對立,最多你可以聯合一部分人打擊一部分人,或者說是你用足夠的時間來培養一批籠罩着自身意志的新士紳來取代老舊者。

歷史上的李自成太盲目了,過早的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實面目,完全是給滿清送上了一記神級助攻。

可這個時代呢?李自成只要腦子還沒壞掉,他就不會跟歷史上一般做吧?

諜報送來的消息裡就夾着一道李自成的聖旨:燕京城破,大軍分路入城,務須軍紀嚴明,秋毫勿犯,使四民安堵如常,方好使百姓具安,開門迎降。特諭劉宗敏立即差得力將領去內外城內巡視,不可有誤。遇有騷擾百姓的,就地嫋首示衆!

鄭芝龍覺得這是一個很好地開始,只要李自成不暴露出真實的嘴臉來,他就還有一層遮羞布,便是真被吳三桂聯合韃子一舉轟出了考場來,也不至於如歷史上那般兵敗如山倒,收拾都收拾不來。

全天下的士紳並非都是厚顏無恥之徒,鄭芝龍覺得內裡至少還有些人有廉恥的,至少在華夷大防上還是有廉恥的。

只要李自成的真實嘴臉還沒暴漏,這些人在滿清入關的大形勢下,就有可能選擇支持李自成。

所以,“拷掠追贓”的影響在李自成的成敗上真的至關重要。

李自成的真實嘴臉暴漏後,其‘士心’大敗,對京城官員士紳的拷掠,讓全天下的士紳階層都對之恨之入骨。紳士階層自然不願意天天生活在恐慌之下,勾結滿清以及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趕走這個剝奪他們財權、政治權利,不按幾千年遊戲規則出牌的“農民”政權,就也成了一種必然選擇。

滿清能夠順利入關,並能夠坐穩江山,那些紳士階層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啊,這個時空的李自成考試成績會如何,鄭芝龍真的是一百個好奇啊。就跟他現在也好奇吳三桂的選擇一樣,鄭芝龍潛意思裡就不信吳三桂真能南下勤王。也不認爲吳三桂會真的投效李自成。

因爲歷史的原因,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吳三桂在他的眼中那就是絕對的反面角色。

而講現實的話,關寧軍上下故土難離,吳三桂盤踞的山海關、永平府一帶,距離燕京城也太近了。

但他還是相信吳三桂會找出一個說得過去的藉口,然後才與李自成翻臉的。

鄭芝龍捲走了吳家滿門,劉宗敏不能再闖進吳家把吳襄抓去拷掠,不能再奪了陳圓圓,叫吳三桂不能衝冠一怒爲紅顏不說,還很可能不能看清楚李自成的真實面目,也不能看到李自成對他的真實態度。

歷史上的吳三桂,家財被搶,父親被抓,愛妾被佔,也挺慘的。這不僅使他個人蒙受奇恥大辱,也讓他感覺到了李自成政權的野蠻和狹隘,如此作爲絕非做天下之真龍。而他坐擁數萬精兵的吳三桂在李自成眼中也是半點沒有地位,否則,劉宗敏焉敢如此?

那現在呢?

鄭芝龍面臨着兩個很有趣的命題,心中真是好奇極了。甚至他還好奇滿清入關以後的作爲又是甚樣?

歷史上的燕京城是一個香饃饃。崇禎帝第一個出局,被李自成打死了。香饃饃就成了無主之地。

李自成再與滿清同年“進京趕考”,二者共同爭搶一個寶貴的趕考名額,好吃了這個香饃饃。

李自成猶如一個淘氣的野小子,使出渾身解數,捷足先登,搶得頭籌。可誰知,李自成這邊剛剛進考場就與監考老師起了衝突,屁股還沒坐熱呢,滿清又突然的闖入考場來,在監考老師的配合下將李自成暴打後,趕出考場。隨即,滿清也翻臉不認人,強硬的撕毀考卷,一樣是痛打監考老師,並聲稱考不考都要升學。就這樣,滿清還真的升學了,有段時間竟然成績還不錯,雖然最終很糟糕。中國歷史從此改寫。

可現在滿清就是入主燕京了,大江之南還有一個金陵啊。

歷史上的滿清一入關就敢玩圈地,玩剃髮易服,手段血腥強硬,那這個時空的滿清還依舊敢這麼肆無忌憚嗎?

鄭芝龍的政治智慧叫他看不透眼前的迷霧,不知道李自成、滿清,甚至是逃的一命後遷都南下的崇禎帝將來都會做出甚樣的改變,他就像一個近距離的吃瓜羣衆,等待着一場場好戲的上演,並且隨時準備着親自登場,將一切老演員都清掃出局。

不過他現在第一需要面臨的還是前來追擊的白廣恩、馬科、唐通三部,那可是近三萬兵馬啊。

香河是一個縣,距離通州有四五十里,位置在其東南,順着運河再往前是武清縣,之後就是三角澱,然後纔是津門衛城。

趕了數十里路,鄭芝龍中軍前後都有長長的隊伍在半死半活的走着。

“告訴他們,李自成派軍五萬,追來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開篇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十章 好法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幫一把李自成(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六十八章 願隨大帥殺奴!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爺,奴才們不想死啊作戰(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四百九十二章 over!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百五十八章 將門無將,毒瘤垃圾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師助剿吳三桂,太后牀上多爾袞(求訂閱,3/3)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八十章 對壘(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一章 衆軍隨俺來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檜開篇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構:老子真想多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十章 好法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二百八十四章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羅錦繡放心了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關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幫一把李自成(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六十八章 願隨大帥殺奴!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爺,奴才們不想死啊作戰(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四百九十二章 over!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無人性(求訂閱)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後事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帥府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百五十八章 將門無將,毒瘤垃圾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師助剿吳三桂,太后牀上多爾袞(求訂閱,3/3)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