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發橫財的機會

“大王有令,儘快統計河北河東諸州府縣境內無主之田畝。”

這是趙構下達的第一份政令。

作爲大元帥府副元帥的汪伯彥被趙構表爲河北西路安撫使,張所被表爲河北東路安撫使,宗澤被表做河東路安撫使(陳遘是制置使麼)。

故而這一幫子人就全都忙活了起來。

包括黃潛善與樑楊祖,這倆人後者被趙構使做了三路都轉運使,前者則被他任命爲常平使,順帶着去燒水泥造鹽田。

在北宋與燕雲的界河東端,也就是滄州一帶,那可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長蘆鹽場啊。

古漳河支流在其境內流淌,岸邊多生蘆葦,故稱爲“長蘆”。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此設縣,即定名長蘆縣,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廢長蘆縣改長蘆鎮。

但這個時候的滄州並不產鹽。

因爲河北地勢平坦,這一代的蘆葦和水窪沼澤,那還是宋軍河北防線的一部分呢。

長蘆鹽場真正發跡還要等到元末明初時候。

倒是遼宋界河以北的漢沽鹽城,卻是從後唐同光三年(925)便已經開始興旺。

趙構早前爲了籌集軍餉可是採納了樑揚祖的意見印發了不少鹽鈔,現在他要開源籌響,那也一樣要先從食鹽入手。

因爲這東西的見效最快。

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偏偏宋朝的鹽價還不低,至少對比食鹽的成本來說,那是不值一提。

煮海煎鹽都已經很賺錢了,要是大規模的曬鹽,就更是財源滾滾了。

手握着東邊的長蘆和西面河東的池鹽,趙構日後就可以不操錢財短缺的心了。

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將無主失主之田地收入手中。組織流民難民軍屯是第一,給手下的軍兵將士分封田畝是第二,這些事完成了後,他的根基纔算徹底穩定下來。

但後者所需要的時間卻遠比前者要長的多。

只是統計各地的無主失主之地就要廢多長時間?再加上安置流民和土地劃分事宜,甚至還要剷平地方上和朝堂上的阻力,想要把一切都徹底搞定,怕是一整年時間都不見得能完成。

……

Wωω ¤тт kan ¤¢ ○

黃潛善一臉欣喜的回到了住處,常平使!自己果然得了常平使的職位,還是河東河北三路的常平使,便是不如安撫使和都轉運使,也絕對的大權在握了。真不枉自己舉兵投奔燕王來。

回到住處後他高興的喝了個伶仃大醉。

多日的擔憂,到了今日,終於心落回了肚子裡。

在舉兵投效趙構之前他就想過自己會得到甚樣的回報,可隨着河北兩路與河東路的安撫使全都有主,便是連都轉運使都被樑楊祖奪了去,還是三路一塊給拿下,黃潛善很是失落。

因爲趙宋在地方上常設的四司,這安撫使與都轉運使那是絕對的前兩位。提點刑獄公事和常平使根本不能與前兩者相提並論。

這地方上的權柄,第一就是安撫使,掌軍事與民政,官署名爲經略安撫司,俗稱帥司,制置使並非是常置職務;然後就是都轉運使,掌錢糧徵收與轉運,官署名爲轉運司,簡稱“漕司”;第三是提點刑獄公事,掌地方司法、刑獄與監察,官署名爲提點刑獄司,簡稱“憲司”,好比後世明清的按察使。最後纔是常平使。掌一路常平倉(國家用來平準糧價的糧倉)與貸放錢糧、鹽茶專賣,官署名爲提舉常平司,簡稱“倉司”。

常平使不缺錢用,但在實際權力上就有些不足了。宋朝官制官職十分複雜,很多官職的設立,只是爲了分權而已。安撫使的設立是爲了分都轉運使的權利,但後來安撫使後來者居上了。各路常平使的設立又是爲了分路安撫使的權利。事實上的權柄且不如一地的知州。而且眼下的河北河東三路哪還有什麼倉儲庫存的錢糧,他這個常平使是沒味道的很。

但黃潛善現在所得的官職卻非是先前的‘常平使’可比。跟樑楊祖一樣,他也是身兼三路常平使。

這一人身兼兩路都轉運使的事兒很常見,可身兼多路常平使的事兒卻似乎整個大宋朝都僅此一例。

而這還並非黃潛善興奮的根本,真正叫他興奮的是,他還得了趙構的密旨,去燒水泥而造鹽田,如此便能靠着日光曬鹽,無須竈火煎鹽而粗鹽自得。產量還能遠勝煮海煎鹽。

這要是真的,他這個現下還家底光光的常平使,不需要多久便可成爲燕王麾下真正的重要人物了。

黃秠則有些懵逼,曬鹽,這個詞兒他聞所未聞。燕王莫不是在忽悠自家老爹?

“爲父亦不曾有聞曬鹽一事。”黃潛善捋了捋鬍鬚,都多少年了,世間只有煮海煎鹽,何嘗有過曬鹽一說?“然燕王天命在身,安知是虛誕?”

最主要的是,那曬鹽的道理說道很簡單明瞭。將鹽田分成兩部分,一做蒸發池,一做結晶池。先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風吹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候,再倒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自就會成爲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得到的晶體就是百姓常見的粗鹽。

黃潛善爲官多年,對於鹽事兒是一竅不通,但他多少也知道這煮海煎鹽是怎麼回事。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煮海煎鹽的,有的地方鹽濃有的地方鹽淡,可不就與那風吹日曬有關?

淋滷煎煮,也是要風吹日曬的。

能考中進士的人腦子都不笨蛋,黃潛善很快就意識到此事大有可爲。次日醒來招來兒子,可不是聽黃秠說喪氣話的,而是要黃秠趕緊拿錢財去往鹽商手中收購鹽鈔。

當初樑楊祖靠着鹽引立下了大功,這纔是他坐上了如今位置的關鍵,黃潛善再羨慕也是不成的,可他卻知道樑楊祖往日裡發出去的鹽鈔是把鹽商們給坑苦了。蓋因爲那些鹽鈔根本就不能爲他們搞出食鹽來。

這些日子裡,樑楊祖都不知道被多少人詛咒了祖宗十八代先人。

同時,那些個鹽鈔也全成爲了廢紙一張。

可趙構又怎麼可能對那些鹽鈔不認賬呢?現在低價收購回鹽鈔,等到滄州鹽事興起,便是不去經商,只轉手再賣出去,一進一出,數十萬貫傢俬也。

這是一個無需作奸犯科就能大發橫財的大好機會。

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九十章 無恥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六十八章 願隨大帥殺奴!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五十八章 驃騎將軍(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師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麼(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二百零四章 韃子不是韃子了,歷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槍取富貴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四十二章 洪承疇的一線生機(新書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僞官漢奸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五百九十二章 給宋人當刀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一百章 碰撞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
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訂閱)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禎帝:祖宗保佑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爲君之道第九十章 無恥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訂閱)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六十八章 願隨大帥殺奴!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圖更大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見……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韓氏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五十八章 驃騎將軍(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師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麼(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二百零四章 韃子不是韃子了,歷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槍取富貴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四十二章 洪承疇的一線生機(新書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費(求訂閱,3/10)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九十六章 殺聲起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願他是個忠臣(求訂閱,6/10)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兒子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僞官漢奸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剋星,大清勁敵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國債三千萬貫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五百九十二章 給宋人當刀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四十一章 借刀殺人(新書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一百章 碰撞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二百二十八章 鄭芝龍“傲”出了一個新境界(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十五走親戚,第三更來不及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