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

曾櫻字仲含,號二雲,贛西峽江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在坐上登萊巡撫的位置前,歷工部主事、郎中,常州知府,閩省參政、按察使等職。

也是在閩地任上,與鄭芝龍結下了淵源。

櫻持身相對廉潔,一個銅子的外快都不撈的官兒,跟海瑞一般的人,在明末是找不到的。只能說是相對清廉,有底線,而爲政公正,手腕強硬。崇禎元年遷閩省右參政,分巡漳南道。後升閩省按察使。

那漳州與廈門咫尺之遙,曾櫻在閩地時候,與鄭芝龍與之是交往了多年。

後者於曾櫻的眼中並不算甚禍害,看似有兵有錢,然整個鄭氏集團的骨幹人物都在閩地沿海的幾州府大肆購地建園,那副享受榮華富貴的奢靡之風氣,可不是作假。

這種人,實力再強勁,銳氣已消磨,不爲隱患也。

——只要不去動他碗裡的肉。

如是,二者間雖不是至交好友,更多是面上的情分。可就是這面上的情分,也足以叫鄭森登門的了。

曾櫻看着門子遞上的名帖,好不奇怪。“鄭森?鄭家的長公子?”剛剛成親的一個人,就被鄭芝龍給派到登州來了?

鄭芝龍的生意還有涉及到北地的嗎?北洋可歷來都是沙船幫的地盤啊。

後者以松江府爲根據地,往來津門和滬海之間,聲勢遠不如鄭氏集團高隆,但卻也不可小覷!

如今內裡的領軍人物沈廷揚,爲人慷慨有志氣,崇尚俠義,朝野之間皆有不俗之聲望,一直窺視漕運之利。曾上《請倡先小試海運疏》,建議恢復元代朱清所開創的海上漕運,並將《海運書》五卷和《海運圖》進呈崇禎帝。崇禎帝命造海舟試之。沈廷揚乘二舟,載米數百石,由淮安出海,半月抵達天津。而若是順風,還能再短五日。

崇禎由是大喜,加沈廷揚戶部郎中,領寧遠餉務,命往登州與時任登萊巡撫的徐人龍計度。

這人別看新到登萊也不過三兩年光景,但卻已經在登萊地界站穩了腳跟。手下海運沙船已然有上百艘之多。

現在鄭家是也要在北洋海運之事上摻上一腳麼?

曾櫻頗是不解。

要知道,自從朝鮮臣服滿清,中朝海上貿易於明面上就被叫停。而遼東連年戰敗,縱然轉運錢糧,收益亦不是很多。尤其是倭國之鎖國,更叫沙船幫之利耗損極大。不然那沈廷揚也不會對朝廷南北漕糧轉運如此迫切。

就其如今之利益,鄭芝龍還要插進一手去麼?那可是要遭到沙船幫的堅決反擊的。

沈廷揚背後可是有着松江府士紳,甚至是南直隸不少要人的助力啊。鄭家遠離閩地,在登萊北地與之爭鋒,殊爲不智。

曾櫻人是已經離開了閩地,但他的不少故舊、學生等還有很多在八閩的,鄭森成婚的消息自然瞞不過他。甚至當初鄭家起了多大的陣仗,他也多有耳聞。因爲他也是隨禮中的一員啊。

可他思來想去,還是想不明白這鄭森怎的會來他這兒?鄭芝龍最得意的長子出面,圖謀定然不小!

登州城一處客棧內的小院,八個手提雁翎刀的大漢警惕着四方。他們發分做兩隊,一隊守門,一隊流動巡哨。

這小院就是鄭森租賃下的。

施琅作爲他的副手,這次跟隨鄭森前來齊魯,只要事情辦妥,鄭森還會留在登州幾日,而他立刻就會帶着人手和船舶前往芝罘島(煙臺)去。

“大公子……”門外張樂書大步的走進來。這人是鄭芝龍身邊的門客之一,秀才出身,軍事智謀上無甚天賦,但辦事待人卻甚是得力。準確的說,那就是會來事,讓上位者感覺着舒服。

“曾總憲使人送來回帖。”卻是明日午後就有時間。

今日鄭森才使人向巡撫衙門遞上了拜帖,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回信。當下大喜,拿過回帖如果寶貝。他沒想到自己老爹的名頭那麼好用。

曾櫻是登萊巡撫啊,已經到了大明朝地方權勢的巔峰,竟然都這麼給鄭芝龍臉面。

鄭森這些天裡雖然明白了他爹手下的十幾萬人船究竟意味着什麼,但到現在還是覺得打破了自己的認知。

次日,鄭森登門拜訪。曾櫻在小花廳裡接見了這位賢侄。

客套話過後,曾櫻直接問道:“鄭氏之經營,歷來無關齊魯,不知賢侄此番登門,是爲何事?”

曾櫻都喊鄭森賢侄了,後者自然會順杆子向上爬,拱手一拜,回道:“伯父容稟。”就把此行目的一一述來。

曾櫻心中的不解慢慢消除,警惕心也放了下來。原來鄭芝龍只是想從齊魯搞一些流民,運去大員開荒種地啊。“此事好說。”

登萊別的東西沒有,難民則多的是。

中原於崇禎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死人棄孩,盈河塞路。齊魯也不能得好,數十州縣大旱不止,飛蝗如雲。

李自成近兩年爲甚能混的風生水起?不是因爲李巖紅娘子率軍投效於他,那夫妻纔有多少人馬?而是因爲偌大的中原饑民遍地,餓殍遍野。

李自成本身名望就不弱,又有在中原名聲響亮的地頭蛇李巖紅娘子襄助,只需要振臂一呼,多的是人相隨。實力眨眼即復!

反倒今年,別地不說,只言齊魯地,是時來運轉還是怎的,今歲旱情已然大有緩解。

而登萊之地靠海,海潮起落,海岸上總能撿些吃食。這幾年裡不知道有多少難民涌了過來。雖然有很多已經返鄉,但滯留這裡的難民流民還是數以萬計。

鄭家若要遷運難民流民南下,去開拓大員,那還解了登萊官府的一大難題呢。

這可比他早前設想的要好多了。

登萊之地近渤海,爲京師海上門戶,鄭芝龍偏水師了得,曾櫻還真擔心後者瞧上了登萊之地,要在這兒落腳,那一旦有變,對津京可都是一巨大的威脅。

作爲大明朝的登萊巡撫,曾櫻是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從沒想半道跳船。但在遷運流民難民南下事宜上頭,他卻是一百個配合。這對登萊對大明皆是好事。

三日後,就在蓬萊閣,曾櫻私下裡宴請了登萊兩州知府,登萊總兵等一干人。鄭森作爲隨侍晚輩跟着出現在蓬萊閣內。但包括沈廷揚在內的登萊知府、總兵等又豈會真的將鄭森視爲小孩子?

不看在曾櫻的面子,也要看在那早已經送到他們府上的厚禮的面子上不是?

“大員位在澎湖東南百里處,方圓與登萊彷彿。距漳、泉止兩日夜程,地廣而腴。西部沿海尤甚。東部則是高山密林,多有生番出沒。我父早年曾遷移閩地難民數萬於島上,立有大小十餘城鎮,至今十餘年,已然大安。”

鄭森說話時候臉色有些發紅。

在座的一羣人也都微微一笑,子爲父隱,很正常麼。

天啓六至七年(1626~1627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許多地方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

鄭芝龍便利用此機會,自率船隊襲擊閩地漳浦,劫掠金門、中左所(廈門)和粵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八閩,再犯泉州、廈門,襲銅山,陷舊鎮,擊敗金門遊擊盧毓英、八閩總兵官俞諮皋的進剿,縱橫東南海上,聲勢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襲中,鄭芝龍等還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臺拓墾,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沿海饑民及無業者競往投靠。到現在這些人也在爲鄭氏年年繳納着錢糧賦稅。

而且這一舉措還始終在持續。哪怕鄭氏集團對大員的重視已經不復從前,但每年還是有不少移民被送去大員。

“大員膏腴之田多達百萬,今日開墾之數,十中無一。且島南紅毛,居心叵測,豢養生番、倭人,往日多有挑釁,時有北上之念。”

“大員與八閩之兩日海路,時我南國之海上屏障也。豈能淪入紅毛西夷之手?”

身上流着日本血脈的鄭森用倭人稱呼日本是半點沒有不情願,德川幕府幾次阻撓他母親和弟弟出國,已經在鄭森心中埋下了一根針。那一想起他的母親,就會扎心一樣的痛。

而且這個時代還真有不少日本人跑到了大員,因爲大員有野鹿,鹿皮貿易可是一項好買賣,是當時大員對日本的主要輸出物資,在最高峰時候,荷蘭從大員僅輸往日本的鹿皮就達15萬張。因爲小鬼子的武士最喜歡用鹿皮製作“陣羽織”。

“紅毛雖是遠道而來,然其實力絕不可小視。當日料羅灣一戰,我父已經是傾盡所有,亦只是焚夷夾板鉅艦五隻,奪夷夾板鉅艦一隻。而據學生所知,紅毛之國,大小商船數以萬計,可遠洋萬里者不下千艘,盡皆是兩千料以上之鉅艦。更有專職戰艦百多艘……”

中原船舶的計數是指載重,兩千料也就是兩千石。換算做後世公噸的話,也就是一百三十噸還不到。按照載重量與排水量比1:3的估值來計算,兩千料的排水量也就是三百五十噸至四百噸間。

如此大艦,已經是如今中國可建造的最大海船了。而歷經了當初吳橋兵亂後的登萊,其水城內怕是都沒有幾艘這般的大艦。

更休說人家的夾板戰船可配炮數十門,中方的大海船便是有足夠的噸位,載炮也只是對手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

那戰鬥力上差了遠了。

鄭森信口誇大荷蘭人的實力,也是間接的讓明廷放心,鄭芝龍被這般個厲害的西夷牽制,雙方於大員這片化外之地角逐爭雄,那必然會很安分的。

而至於大員的土地,聽到鄭森口中所說的良田百萬,在座的每一個都心跳不已。然後被海上送來的涼風一吹,一個個就都醒悟來,大員遠在東南海外之地,他們憑甚能伸手去夠?

那裡必然是鄭芝龍的禁臠,也正是因爲這天大的利益,鄭芝龍方纔頭鐵的與那荷蘭西夷生出齷齪……

鄭森可帶來了大把的金銀,畢竟這是鄭氏集團的最強天賦。金銀財寶,珊瑚珍玩一送,在座的文武官員們只有滿口附和,全力配合的份兒。

就如曾櫻所思,此事對登萊官府而言,乃一舉兩得的佳事!

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釘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官家的雄心壯志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一百章 碰撞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與俺巴孩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哈哈大笑第五十一章 槍林彈雨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一百六十六章 統統打包(求訂閱,8/10)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三十一章 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麼?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兒媳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
第五十二章 萬勝(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第四百六十二章 壓箱底的寶貝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釘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興風作浪,功成身退(求訂閱)第三百六十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一十章 農民和商人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三百零九章 戰局不利走爲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官家的雄心壯志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一百章 碰撞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與俺巴孩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爾袞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哈哈大笑第五十一章 槍林彈雨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三百九十章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個好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意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一百六十六章 統統打包(求訂閱,8/10)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蘭人的本錢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殺賊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陣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 齊王?鄭芝龍想幹啥?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三十一章 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麼?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五百六十四章 遷移法第一百六十章 還敢不捐款?(求訂閱,2/10)第二百九十九章 鄭芝龍道盡心聲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筆第二百八十六章 圖窮匕首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兒媳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復仇的吶喊聲(求訂閱)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裡殺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禎第二第四百零五章 盡人事聽天命爾!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