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遷,南遷,還是南遷呢?

十七年的新春,偌大的紫禁城內一丁點的喜氣都沒有。

崇禎帝十幾年的皇帝史中雖屢屢被敗仗惡訊打擊到,卻從沒有向此時這般絕望。

關內最後一支能戰的大軍也完蛋了,他還怎麼來對付李自成?

後者席捲關中,橫掃西北,所到之處文武百官紛紛投降,告急文書雪片樣飛到他的桌頭。外人是體會不到他此刻悲涼又絕望的心情的。

九邊重鎮裡的河套、固原、甘肅三鎮已經盡數降於李自成,漢中也降了,流賊於關中之地更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竟全其地。

“大明養士三百年,就無得一人乎?”崇禎帝此刻心中最恨的都不是李自成,而是那些辜負皇恩的無恥文武,那一個個對李自成卑躬屈膝的卑鄙士紳。

萬幸關中還有一個榆林鎮是忠貞的。叫崇禎帝心中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溫暖。

哪怕這溫暖中也夾雜着刺骨的冰寒——他得到消息,李自成爲了解決榆林問題,採取了先禮後兵的辦法。派出辯士舒君睿攜帶白銀五萬兩招降榆林諸將,同時命李過、劉芳亮率領大軍七萬隨後進發,以便勸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榆林總兵王定眼見大勢已去,藉口往蒙古部落調兵,帶着幾十名親信逃跑了。虧得王定受命榆林總兵一職時還上書言,自己定盡心竭力以報浩蕩皇恩,其人實卑鄙無恥之極。

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大明還是有忠良的。榆林道都任趕忙召集副將惠顯、參將劉廷傑等以及賦閒在家的將帥尤世威、尤世祿及王世欽、王世國、侯世祿、侯拱極、王學書與原延綏總兵李昌齡一起討論守城,大家公推世威當主帥,以圖據城抗拒。

兩軍激戰七晝夜,榆林城破,尤世威、王世欽、王世國、李昌齡等被俘,送押長安,不屈而死。

一道道惡訊飛來,很多地方的報急文書都還沒送到京師,地方官先就束手而降了李自成,如此的大環境下,崇禎帝能過好年纔是怪事。

等到正月下旬時候,西北再傳來噩耗,大明在西北最後的據點——西寧衛也完蛋了。

效忠於大明的土司祁廷諫、魯胤昌等,先後擊殺了降將魯文彬和制將軍賀錦。後者本是革左五營中的三號人物,僅次被殺的賀一龍和病逝荊州的馬守應(老回回),在民軍內訌之中站在了李自成這邊,故而得封爲制將軍。

賀錦在魯文彬陣亡後,一心復仇,旋即中了計策,被祁廷諫、魯胤昌坑死了。但西寧衛諸人到底實力薄弱,賀錦輕兵冒進遇伏而死,其部下將士實力依在,上下皆悲憤填膺,大軍殺入高原,輕鬆的那攻克西寧城,活捉了土司祁廷諫。

至此,整個西北地區的明軍據點已全部拔除,民軍渡河東征,奪取京師,後方已然穩定。

崇禎帝感受到了一股深深地危機。雖然他與李自成大軍之間還有表裡山河的晉西,還有大同、宣府兩鎮兵馬,但那都是守成有餘而攻不足。明軍一敗再敗,所有的機動力量都敗個乾乾淨淨了。李自成打來,便是暫時抵擋住了,也非長久之計。如是,他心中南下的想法也就更甚了。

當初崇禎帝爲什麼要拒絕蔣德璟所請?那一大原因就是他心中已經生出了南遷的念想。

不過他現在有些小後悔了,自己當初不該拒絕了蔣德璟的所請啊。

那鄭芝龍表現的還很是忠貞麼,縱然有些桀驁,可在眼下關鍵時刻,也可以忽略不計的麼。

他要真的到了,南遷的事兒也就沒阻礙了。

可木已成舟,說什麼都完了。

現在李自成大軍都已經殺進了晉西了,可朝廷在彼處卻根本無兵可守。周遇吉與晉西巡撫蔡懋德分別佈置河防,並向京師求援,但京師亦已無兵可調,僅是象徵性地派遣副將熊通率領二千士卒助戰。

黃河防線不堪一擊。

巡撫蔡茂德手下的標營大約只有三千人。他原來駐在平陽,然晉西從河曲城開始就與關中相臨,只隔着一道黃河,上下一千餘里,到冬天全都結冰,隨時可以渡過,根本不是少數兵力可以防守的。蔡茂德奉崇禎帝嚴旨,不能不佈置守河。可是他手中無兵無餉,毫無辦法。正準備戰死在平陽的時候,晉王卻催他趕快回太原,全力保護省城。因爲當時不僅是平陽以西黃河危急,而且在河曲附近,也在哄傳民軍渡河,也就是說,李自成的人馬不僅要從平陽進軍,還要從北邊走偏關過來,從北邊包圍太原。所以太原城中,從晉王宗室到達官富紳,都十分害怕,緊催巡撫蔡茂德回去守城。蔡茂德知道,倘若太原失守,他就更不好向皇上謝罪了。所以當大順軍從韓城一帶有小部隊渡河的時候,他就帶着二千標兵匆匆返回太原,而將守黃河的重任,交給了原來駐防在平陽一帶的副總兵陳尚智。後者很乾脆的就投降了。如此,太原以南再也沒有大明的軍隊了。

晉西各地百姓從李自成到長安以後,就哄傳着李自成如何仁義,人馬紀律如何嚴明,紛紛等待李自成大軍一到就要迎降。果然民軍渡河以後,軍紀確實很好,而且讀到了提營首總將軍劉宗敏的佈告。所以從十六年的十二月起,就出現了到處迎降的形勢。平陽知府張一然投降了,受到了重用。平陽的大鄉紳申家嚴逃到山中,被家奴們捉到,獻給民軍。劉宗敏因他爲富不仁,民憤很大,下令嚴加拷打,逼他將家中的金銀、財寶、糧食全都交出,然後處死。這件事使平陽府的百姓們人心大快。

可就算有了申家嚴的前車之鑑,晉西中南部各州縣依舊降者如潮。

崇禎帝只能感慨“人心至此乎”?

民軍的兵鋒已經逼到了太原,也不知道蔡茂德能堅持到幾時?

“萬歲,翰林學士李明睿覲見。”

“快宣。”崇禎帝臉上的哀色一斂,表情多出了一抹鮮活來。

“臣翰林學士李明睿,拜見吾皇萬歲。”李明睿很清楚自己這次被宣見是爲了什麼。

上回也是在這裡,當時被崇禎帝私下裡召見的人裡還有戶部尚書、左都御史李邦華,原九江軍府總督呂大器。

李明睿很直截了當的勸崇禎放棄燕京,儘快南遷。

“今流寇已經入晉,距離京畿近在咫尺,北都危在旦夕,想要社稷安穩,唯一可行之策那便是遷都金陵,隔江而守。”雖然歷史上南渡的小朝廷就沒有一個能重新打回北方的。但這並不妨礙他說那一大堆的場面話。

什麼休養生息,什麼積蓄力量,再重振朝運,匡扶江山,等等。

叫當時的崇禎帝聽了大喜,可崇禎也有他的顧慮,說道:“汝意與朕相合,然外邊諸臣不從,如之奈何?”大明朝廷中北方人的力量可是不弱的。

這朝廷一旦南遷,場面話雖然能說的一堆一堆的,但事實是甚樣的,雖不心裡明白?

南遷就代表着放棄北方。這對北地官僚的損傷就太大了。

大明朝日後就是能起死回生,那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李明睿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並請崇禎勿猶豫,儘快決斷。

但崇禎帝就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爲他不想擔負棄祖宗宗廟的罪名,更是希望能有羣臣上書勸他南下,然後自己再順水推舟,而不是自己‘乾綱獨斷’的決定南遷,以至於史書上落得罵名。

“現下海路封堵,只有陸路可行。陛下可取道山東,假祭孔之名,待聖駕一旦到了曲阜,便可快馬加鞭向南而去,再手詔淮上劉肇基部迎駕,十日內即可安穩。江南有魏國公、史本兵,皆朝廷忠良也。”

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第三百五十五章 應天奪權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與俺巴孩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十二章 龍洋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四章 待皇帝山窮水盡時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一百二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
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七十六章 清軍南下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第三百五十五章 應天奪權第二章 朱明江山還能救麼?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要當國公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五百六十六章 繼續教導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難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殺不盡的南蠻,打不完的炮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點不一樣的宗爺爺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九十一章 大明氣數盡也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六十三章 造化鍾神“秀”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顏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與俺巴孩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權大漲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十二章 龍洋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四章 待皇帝山窮水盡時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八十二章 戰鬥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一章 買命錢與賣命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險了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個屁第四十七章 你爲何不早來,你爲何不早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一百二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七十五章 吃瓜羣衆想看戲(求訂閱)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章 淡馬錫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二十五章 世之大義(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二百二十章 老爺我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求訂閱)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驚喜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鵬展翅,再露鋒芒第三百一十九章 癡心妄想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順文武(求訂閱,10/10)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