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境內房縣和均縣之間,北通泰嶺,南接巴山,方圓四百多公里,號稱“八百里武當”。武當山古時又叫太和山,是歷代道教著名的名山,周朝的尹喜、漢朝的陰長生、晉代的謝允、唐代的呂純陽、五代的陳拮、元代的張宋青等人均在此修身佈道,其中最出名的是元末明初的張三丰在此開山立派,創立了江湖中著名的武當派而名揚四海。
張三丰少年時叫張君寶,傳說張三丰的母親林氏在懷三豐之時,有一天夜裡夢見一羣丹頂鶴從遠方飛來,落在她的屋頂之上,不一會兒,手執拂塵、身披羽紗的鬥母元君也騰雲駕霧趕到,他踩着祥雲在半空中道:“此乃造化之地,必有得道成仙之人降生。”丹頂鶴便齊聲鳴叫,林氏便驚醒了,沒多久便生下了張三丰。張三丰小時侯家貧,五歲時不幸患眼疾雙目失明。有一天,村裡來了一個叫張雲庵的道士,他見張三丰天庭飽滿,小小年紀便有一副仙風道骨的氣象,便要求收張三丰爲徒,並答應治好他的眼睛,林氏便答應了。半年之後,張雲庵果然替張三丰治好了眼睛,張三丰跟着他學了七年的道纔回到家中。
張三丰年輕時曾經投身少林寺做了俗家弟子,拜著名的覺遠大師爲師,後來離開少林四處雲遊。當他雲遊四海到了華山之時,見華山天外三峰雄奇壯觀,大爲折服,於是便取名三峰,後改爲三豐,最後他來到了武當山,便被這裡秀美的山川所迷住,於是便在此地潛心結廬修煉,他有時日食數鬥米,有時數日不食,能在雪地裡安臥酣睡,不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終年只穿一袍一蓑,經過數十年的修煉,終於得道成仙,於是他廣收門徒,開創了武當派,成爲了一代武學宗師。晚年他隱居在武當山的山林中,不再露面,傳說他後來得道成仙后便四處雲遊,行蹤飄忽不定,遊處無定。
這武當山原來叫太和山,傳說是真武大帝修煉的地方,相傳黃帝時期,玄武帝托胎於淨樂國善勝皇后,從母親的右肋生下,長大後高而威猛,但這位王子不願意繼承王位,於是入武當山修道煉丹,四十二年後功成,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被尊爲玄天上帝,玉帝則封他爲“玄天真武上帝”。到了唐代貞觀年間,均州太守姚簡在此山爲老百姓祈禱降雨,見五條龍從天而降,即在此修建五龍祠,道教也在此地開始傳教佈道,並得到朝廷的支持,大規模地修建了許多道觀,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以“非真武不足以當之”爲號,從此這太和山就稱爲武當山了,並創立了武當拳。後來經過宋元兩代的戰亂,道觀被毀,衆道士四處流散,武當拳也開始流入了民間。明朝開國後,天下太平,張三丰便在此山開山立派,廣收門徒,不到兩百年,竟形成了當今江湖中十大門派中僅次於少林派的第二大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