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鶴傳信

嘎!

鄱陽湖方圓千里,湖邊植物茂盛,疏影娑娑,向來都是一片幽靜的樣子,此時卻突地從東北邊飛來一隻紅頂白羽的鳥兒,雙翅輕輕一撲,低空掠過湖面,爪子往湖面一伸,已將欲要逃走的魚兒抓住,隨即直衝向天,發出一聲歡呼的長鳴,向南面的一座高山飛去了。

那座山喚作大孤山,一頭高一頭低,從遠處望去,宛如一隻巨鞋浮於碧波之中,故又有“鞋山”之稱,位於美麗浩瀚的鄱陽湖之南。據《水經》記載:大禹曾在此山刻石記功,唐時建有大姑廟,同時相傳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兵敗,曾在此出家爲僧。自宋代以來,大孤山文人賈客薈萃,遊山逛景,湖中放舟,漿聲燈影,喧鬧若市,山上暮鼓晨鐘,梵樂悠揚,一時之盛,天下無匹,有詩詞爲證:“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注1)

不料在三百多年前,正魔兩道爲了爭奪奇物《五湖遺書》,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大戰,大孤山遭受魚池之殃,經過數年的浩劫,山上名勝古蹟損失殆盡,幾乎化爲廢墟,成爲文明史上的一大遺憾,亦成爲遊客們心中永遠的痛。

那場大戰結束後,一位劍仙偶然路過大孤山,被腳下靈氣衝散祥雲,一時不得前進。那劍仙一時好奇心起,便下去一探究竟,不料一番遊覽下來,不禁如獲至寶!那劍仙看出大孤山靈氣鼎盛,潛力無窮,將來必能名揚天下,遂在此開山立派,自號“孤雲子”,將門派命名爲:天外天。

經過三百年風雨的洗滌,大孤山雖然人丁不興,但卻闖下了偌大的名頭,慕名前來拜山學藝的人絡繹不絕,加之建築宏偉,風景渾然天成,亦引來無數遊客的觀光,成爲天下間有名的福地。

天外天自孤雲子立派起,至今已傳到第五代。現任掌門姓李名仙遊,與蓬萊島島主鄭鳴鶴、小竹海掌門苗淼交好,合稱“歲寒三友”,乃是聞名遐邇的劍俠,在修真界亦是中流砥柱。

這日清晨,當第一縷光芒照進密室的時候,閉關中的李仙遊緩緩睜開了眼睛,只見他紅光滿面,嘴角邊猶掛着一絲若有如無的笑意,當是功行圓滿,道行更上一層樓的緣故。

“吱呀……”

李仙遊站起身來,衣袖向前輕輕一拂,一道紫光閃過,密室的門向外開了。

緩步走出密室,李仙遊深吸了一口晨曦的新鮮空氣,暗暗運轉真力,使之在體內行滿八八六十四個周天後,纔不舍的吐將出來。一聲清嘯,如似虎嘯龍吟,響徹整個大孤山,在山林間滌盪良久,才漸漸的消逝。

“室內盤腿一坐,世上轉瞬三載。哈哈,時間雖然過的快,但我終於進到‘玄寂道’第十六層‘無象訣’,與‘玉清境’僅一線之差,也算是沒枉費了我這數年的苦修,所謂‘有心人,天不負’,大概便是此理了吧。”

忽見天邊飛來一隻鳥兒,身披潔白若雪的羽毛,從喉嚨經過臉頰,一直到頸項,皆爲暗褐色,長而彎曲的黑色飛羽呈弓狀覆蓋在尾羽上,裸露的硃紅色頭頂,渾然便是一頂小紅帽,原來是一隻仙鶴。那仙鶴一邊飛行,一邊學着人語,咿呀叫道:“李師叔可在山中?弟子是蓬萊島鄭島主座下仙鶴童兒,奉師尊之命前來,有書信要遞送師叔,懇請師叔賜見。”

李仙遊皺眉道:“仙鶴童兒?他不在老頑童身邊伺候,卻跑來給我遞信,難道是老頑童出關了?”右手朝天一指,放出一道紫光,直透雲霧縈繞的穹頂,光華璀璨華麗,數裡之內皆可看見。

仙鶴童兒一聲歡鳴,朝這邊飛過來。一片墨綠光芒閃爍後,仙鶴童兒現出了真是,卻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生的眉清目秀,脣紅口白,叫人一看之下就不自禁的喜愛。仙鶴童兒走到李仙遊身邊,跪下叩頭道:“弟子拜見師叔,師叔福體金安。”

李仙遊口裡叫道:“不用,不用,快起來,快起來。”心裡卻喜滋滋的:“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及時出手將他扶住,道:“好孩子,你是知道師叔的性子的,向來都不喜歡這些繁文縟節,下次見面若再磕頭,便不許叫我師叔了,知道了嗎?”仙鶴童兒道:“是,弟子記住了。”李仙遊伸掌在他肩頭上一拍,嘻嘻笑道:“嘿嘿,其實你有這份心思,師叔還是很高興的。”仙鶴童兒:“……”

閒扯了幾句,仙鶴童兒取出書信,恭敬的遞給李仙遊,道:“師叔,這是師尊給您的信,您請過目。”

李仙遊心道:“看來老頑童真出關了,唉,老子緊趕慢趕,終還是落了一步。”接過書信拆開,從裡面取出一頁紙,只見上面寫道:“吾弟仙遊見字:愚兄閉關五載,皇天終不負有心之人,已於日前練成‘無象訣’,進至‘玉清境’,準於十一月七日出關。斯時,蓬萊有瑞雪降臨,風光靚麗,秀色可餐,愚兄不忍獨享美色,故邀二妹三弟至蓬萊島一聚,煮酒賞雪,談經論道,彰顯‘歲寒三友’本色。千載之下,世人談及前人風雅時,若能蹺指一讚:‘風雅者,“歲寒三友”也’,則吾輩方不枉來世間走一遭也!愚兄打掃庭除,翹首以盼吾弟。”落款是一幅畫,一隻仙鶴振翅飛翔,背上端坐一位老者,生的仙風道骨,穿一襲墨色道袍,左手捏着道家法訣,右手揮舞一柄笤絲拂塵,臉帶笑意,說不盡的得意。

李仙遊心中暗笑,知道這是鄭鳴鶴的一貫作風,給兩位弟妹寫信落款從不題字,而是畫上這麼一幅畫,但僅限於“歲寒三友”之間。

仙鶴童兒見他閱畢,便道:“臨行前師尊吩咐弟子,請師叔閱信後回覆。”

李仙遊將信收入袖中,擡頭想了想,道:“好孩子,回信我就不寫了,你就給我帶句話回去,就說信我已收到,但十一月七日能否準時到,還得看我心情是好是壞。”

仙鶴童兒:“???”急道:“師叔,您、您這不是戲耍弟子麼?從古至今,哪有如您這般回信的啊?”

李仙遊道:“彆着急,聽我的,沒事。”輕咳一聲,叫仙鶴童兒附耳過來,道:“如此這般行事,包你完成任務。”仙鶴童兒聽完,立時臉溢喜色,忙不迭應道:“是,是,是,弟子懂了,多謝師叔指點。”李仙遊笑道:“去吧,若是回去的晚,又該挨老頑童的板子了。”

仙鶴童兒道:“師叔再見,弟子告辭。十一月七日,蓬萊島恭候您的大駕。”口中念動咒語,又變回仙鶴之身,雙翅輕輕一扇,飛入雲堆裡去了。

看着那隻遠去的仙鶴,李仙遊心頭忽然涌起一個想法:“看來有隻鶴兒往來傳信也蠻好的,省的我家鯤鵬跑來跑去的受累。嗯,這個想法不賴,我看行,等下次見了老頑童,我就向他要一隻來養。”

李仙遊遐想了好一會兒,最終覺得這法子還是不行,便搖了搖頭。伸出右手,在空中虛劃一下,只聽一聲呼嘯,一柄長劍自遠處電射而至,穩穩停在李仙遊面前。那柄劍長約四尺,紫光縈繞刃身,散發出陣陣薰香,乃是李仙遊的佩劍,亦是大孤山鎮山雙劍之一的紫電劍。

李仙遊踏上紫電劍,從所在的山頭御劍飛行,不消片刻即到達後山,收起紫電劍,向居住區域走去。

大孤山長年被雲霧縈繞,遮住了中間山腰,天外天的建築羣位於峰頂,從遠處看去便似懸在空中一般,加之風景綺麗,宛如人間仙境,尋常人家輕易靠近不得,更是疑有仙人居住。後來孤雲子在此開山立派,取名天外天,或許便是以此爲依據吧。

孤雲子道法參天,立派不出十年,便在修真界名聲鵲起,於是人們爭相來此拜師學藝。開始時山上還擇優收徒,可是傳了兩代後,不知是什麼緣故,山上收徒愈來愈嚴,如想要拜入天外天,自身資質已是其次,更多的則需要仙緣來決定。拜師的人們在多次碰壁後,多數便死了此心,消息漸漸傳開,後來者便愈來愈少,待得李仙遊執掌天外天門戶時,二三十年間,到大孤山拜師的竟不到二十人,而被收入派中者僅僅一人而已,這在天下衆多修真門派中,可謂是個異數。

李仙遊天賦異稟,仙緣奇佳,年僅七歲就被第四代掌門余天雲收爲入室弟子,修爲突飛猛進,僅花四十年時間,就從“築基”修到了“玄寂道”第九層,這在天外天一派歷代弟子的修真記錄中,除了開派祖師孤雲子外,他便是第一了。

李仙遊性子隨和,言語間詼諧幽默,本來最是適合收徒授道,將天外天一派發揚光大,可不知怎地,或許是繼承了歷代的傳統,他卻偏不愛當師父,二來余天雲生前沒有督導,仙逝時又沒有囑託,所以直到四十歲時,李仙遊連一個徒兒都沒有。後來李仙遊道法有成,想到天外天自創派以來已歷三百年,雖說到如今已日漸式微,但總不能讓祖輩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毀於己手,於是在接掌門戶後的第三年收了第一個弟子田光華,第五年又得一女李碧,這纔有了兩個繼承香火的傳人。

在第四代弟子中,連余天雲在內,總共只有三個人,偏偏三人性子相似,都只收徒一人,但其中一人少年夭折,一個在三十歲時出師,從此不知下落,於是傳承香火的重任便落到了李仙遊肩上。雖然那時他才七歲,余天雲仍是不顧其父母的反對,強行將其帶上大孤山。三位師長不愛收徒,但也不是老糊塗,知道這香火的重要性,所以無不對李仙遊視作掌上明珠,均是悉心教導,將一身本事傾囊相授,終於造就了第五代弟子的頂樑柱。即使三位師長仙逝後,天外天只李仙遊一人,卻無人敢上山放肆。

田光華和李碧的資質都屬上佳,“築基三氣”幾乎是忽略而過,以神速進入“紫薇道”,一年練成一層,僅花四年就進入“白灝道”,二十歲出頭就開始修習“無相訣”,就是與李仙遊當年比較起來,也儼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之勢。眼看着就要突入“玄寂道”,可就在這個緊要的當口,父女倆突然起了很大的爭執,李碧一怒之下離家出走,與田光華離開大孤山,跑到外面闖蕩去了。

那次風波後,面對父女之情的破裂,李仙遊始終無法釋懷,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整個人都處於頹廢狀態,修行上也停滯不前,不知是否被田光華和李碧後來居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做阿沁的女精靈走進李仙遊的世界,用一份不離不棄的真情撫平了他的傷口,使之重新拾起對生活的信心。他兩個住在山上,終日裡耳鬢廝磨,阿沁情竇初開,一縷情絲就此貼在李仙遊身上,竟然無法自拔,在經過無盡的相思煎熬後,終於向李仙遊表明了心跡。李仙遊修道數十年,在師長們的耳濡目染下,深知人靈相戀不但無果,而且還會給雙方帶來無窮的禍害,縱然落花有意,奈何始終無法跨過那道心坎,只得用對前妻的情誼難以忘懷爲藉口來推脫,並狠下心來勸阿沁離開大孤山,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阿沁雖是精靈,但對李仙遊情根既種,豈是一句話就能忘得了的?傷心之下,她把自己關在屋內,經過數日的深思熟慮,做出了一個令李仙遊驚訝的舉動:拜李仙遊爲師,正式成爲天外天的一員。她這麼做可謂是深有用意,表面上是修仙練道,實則是守候在李仙遊身邊,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回心轉意,好再續前緣。

李仙遊何等人,豈不明白她的心意?但一者做賊心虛,二者阿沁心靈乖巧,着實有幾分捨不得,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收了阿沁做徒弟,裝傻充愣的當起了逍遙師父。

轉眼又過去幾年,李仙遊沉浸在歡樂之中,對修道不免有些鬆弛,數年時間才從“玄寂道”第九層進到第十三層,這在他的修道生涯中可算是倒數第二的成績,倒數第一自是停滯不前那一段。想到結義大哥鄭鳴鶴已在修習“無象訣”,二姐苗淼至少也在第十四層以上,李仙遊心裡就覺得一陣不平衡:“憑什麼呀,老子資質不比他們差,怎麼能落在最後呢?”於是一咬牙,暫時拋開與阿沁在一起的歡樂,隻身來到“靜思崖”閉關,這一坐便是三年。

經過不懈的努力,李仙遊激發出了最大的潛力,終於進到“玄寂道”第十六層,且已將“無象訣”參透近半,再加以一段時間,便可突入“玉清境”。不料今日心血來潮,想要出關透一口氣,恰好接到仙鶴童兒送來的書信,要邀自己到蓬萊島一聚,只得提前出關。

李仙遊心道:“既然老頑童已突入‘玉清境’,老二資質最佳,那麼她進入‘玉清境’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唉,他奶奶的,老子終究還是落到了最後。”他現年已五十有餘,但身爲修道中人,自然駐顏有術,所以光看他五官,仍是三十出頭的樣子,飄逸俊秀,丰神俊朗,渾然便是一個美男子。

注1:出自蘇軾《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一章 仙鶴傳信第四章 狐藉虎威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四章 狐藉虎威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五章 智鬥湖妖第五章 智鬥湖妖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序章第十章 登大孤山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章 登大孤山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五章 智鬥湖妖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四章 狐藉虎威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十一章 悔恨之時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九章 十年之約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一章 悔恨之時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一章 悔恨之時
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一章 仙鶴傳信第四章 狐藉虎威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四章 狐藉虎威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五章 智鬥湖妖第五章 智鬥湖妖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序章第十章 登大孤山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章 登大孤山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五章 智鬥湖妖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四章 狐藉虎威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三章 受人之請第十一章 悔恨之時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七章 拜入師門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九章 十年之約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十三章 八年之謀第二章 爭鬥不休第十二章 兩門早課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一章 悔恨之時第八章 歲寒三友第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四章 魔蹤初現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五章 血魔影昊第六章 父愛如山第七章 一老一小第十九章 艱難抉擇第十一章 悔恨之時